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四困学生”就是指在生理、心理、学习、生活、感情、就业等诸多领域中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又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从而可能引起不良后果危及高校安全稳定的学生群体。近几年大学生中的犯罪与自杀者也大多来自于高校大学生这类特殊群体。所以应加强对他们的关注与指导,并将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纳入在高校稳定工作机制中。
【关键词】高校;四困学生;稳定工作;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一、“四困学生”的基本特点。
(1)经济困难学生。该类学生基本特点为:生活简朴,学习压力大,就业压力大,心理上往往表现为自强、自尊与自卑并存,社交能力不强,情绪孤独、抑郁。大部分的贫困学生,都能正视自身困难和社会现实,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和勤工助学赢得他人尊重。只有少数学生存在自卑心理、自我封闭心理严重、为人处世太过谨慎,怕被人瞧不起,易焦虑,感觉世界不公平,易心理失衡。这部分学生一般都会同时伴有学习困难或心理障碍,他们才是造成校园不稳定的潜在因素,也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对象。(2)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有四种类型:一是学习基础差,尽管主观上从未放弃努力,但学习效果仍不理想的学生,例如来自内地或山区的一些学生,学习成绩往往不尽如人意,挫折感较强。二是入学时基础好,但自己不努力,导致成绩大幅下滑,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从而也丧失了对专业的兴趣,逐渐沉沦为混日子一族。三是基础差,主观上又不努力学习,对学校的管理制度和老师管理有严重逆反心理,经常逃课旷课,这类学生往往会触犯学校纪律,一般受过违纪处分的学生是高校管理中的一个难点与重点。四是由于经济困难、心理问题、恋爱问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习下滑成绩较差。(3)心理障碍学生。有调查表明,现在大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呈上升趋势。其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压力所导致的心理问题,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大学生恋爱引发的心理问题,因为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太大、对现实失望而产生的各种消极心理问题, 单亲等特殊家庭和重大生活事件引发的心理问题等等。这些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干扰着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和表现自己,阻碍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潜能发挥,严重者对社会、家庭、学校以及个人造成不良后果。(4)就业困难学生。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竞争加剧:竞争,择业,竞争上岗,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整个社会处于激烈竞争之中。高校毕业生中的部分如:学习成绩不佳不能顺利毕业者、不擅交际、来自农村又无家庭背景等的毕业生在就业时显得相对困难,造成暂时的失业。这些状况对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恐惧、焦虑会打破他们心理的平衡,使他们对前途失去希望,对处境无能为力。需要说明的是,但许多大学生之所以“特殊”,其不仅是符合上述分类的某一特征,更多的情况是有交叉重合,例如既是经济困难又是就业困难、既是学习困难又是心理困难等等,而不管是哪类学生,如果我们在平时工作没有充分关注都会使他们最终产生心理危机而引发惨案。
二、高校自杀和伤害他人事故基本情况
(1)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本省近几年大学生自杀的调研数据显示:大学生平均自杀死亡率为10万分之2.5,它已成为我国大学生死亡的首要原因。而从自杀原因上看,60%的自杀学生是患有精神/心理障碍;超过90%的自杀学生存在人格问题;72%的自杀学生遭遇了应激事件,这些应激压力来源主要有恋爱问题、上网成瘾、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就业和前途的困扰、家庭问题等,从以上分析数据得出,高校自杀学生主要出自于这四类学生中。(2)从卢刚枪杀事件到马晓明杀亲,从刘海洋伤熊行为到马加爵凶残地杀死了四名室友,再到药家鑫撞人后刺死伤者等大学生犯罪事件,所有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令人胆颤,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很大反响。大学生犯罪已经屡见不鲜。而从每一起事件后面几乎都能找到四类学生影子。
三、心理危机与高校安全稳定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指出:从现在到21世界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大学生心理危机是大学生个体面临或认为自己面临某种重大生活事件,不能或认为自己不能解决、处理和控制时产生的严重心理失衡状态。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根据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找出影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确定指标提出对策,制定步骤,最终使大学生将遇到的打击事件变“危”为“机”。由大学生心理危机诱发的破坏性行为具有内、外两种指向性。对内指向是个体对自身的破坏,如自杀、自残、自虐等,对外指向是个体对他人的破坏如“卢刚枪杀事件”、“马加爵事件”等。从“四困学生”的特点及高校自杀和伤害他人的案例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四困学生”的特殊性使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危机,而心理危机又是引发惨案的罪魁祸首,也是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构建高校心理疾病预防及心理危机干预体系高校稳定工作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四、心理疾病预防及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建立
(1)发现系统。要做好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工作。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时排查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密切关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高发时期和高发人群。在学生考前复习、感情受挫、人际关系失调、患病、等特殊时期对特殊个体做出及时评估、诊断和预警,制定干预措施,定期追踪观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指导和帮助。(2)预防系统。新形势下高校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心理训练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面向不同的学生群体和个体开设专题的团体心理讲座、训练、咨询和辅导,开通心理热线、心理网站论坛、Q Q群、心理信箱,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危机应对技巧、危机耐受力和危机免疫力,预防危机的发生。(3)监控系统。构建校领导-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辅导员-心理委员-心理联络员五级预警网络,实现汇报、筛查、控制、跟踪、反馈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同时提升预警网络中的辅导员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及其应用能力,由于辅导员需要从收集到的各种杂乱无章的信息中敏锐的判断学生的心理状况。没有一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及其应用能力,很有可能会疏忽某些重要征兆,从而错失及时干预的最佳时机。(4)干预系统。危机干预的时间一般在危机发生后的数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干预的最佳时期一般在事件发生24小时之后,72小时之前。危机干预过程包括: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根据危机的类型和性质紧急培训干预人员;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心理卫生的宣传;建立良好的干预关系; 耐心倾听, 认真记录,甄别危机的程度;通过澄清、解释、安慰以及问题解决技术的应用,协助当事人或相关人员减少或摆脱危机的影响,恢复心理平衡。(5)转介系统。学校应该与精神卫生机构建立良好的联络和协作关系。对处于危机中的学生要请专家进行心理评估,要按照有关规定,对不属于咨询范畴的、有严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应转介到精神卫生机构,以便及时采取心理治疗或住院治疗等于预措施。(6)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的心理危机后干预的立体支持系统。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一个连续性,长期性的工作,更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强化干预效果。通过建立社会和家庭支持系统,一方面可以掐灭导致学生产生过激行为的导火索。另一方面可以在必要时,对处在心理危机期的学生采取相应的监护和阻控措施。
总之,高校“四困学生”是高校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见,“四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应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切实加强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及时、准确、系统地掌握他们的思想情况,研究其思想行为特点,构建统一完善,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有效的干预,对保证大学生健康发展,维持高校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何元庆.姚本先.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5(5):55
[2]刘启刚.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构[J].青年心理.2006(5):24
[3]张绍波,傅文第.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6(3):106
【关键词】高校;四困学生;稳定工作;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一、“四困学生”的基本特点。
(1)经济困难学生。该类学生基本特点为:生活简朴,学习压力大,就业压力大,心理上往往表现为自强、自尊与自卑并存,社交能力不强,情绪孤独、抑郁。大部分的贫困学生,都能正视自身困难和社会现实,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和勤工助学赢得他人尊重。只有少数学生存在自卑心理、自我封闭心理严重、为人处世太过谨慎,怕被人瞧不起,易焦虑,感觉世界不公平,易心理失衡。这部分学生一般都会同时伴有学习困难或心理障碍,他们才是造成校园不稳定的潜在因素,也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对象。(2)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有四种类型:一是学习基础差,尽管主观上从未放弃努力,但学习效果仍不理想的学生,例如来自内地或山区的一些学生,学习成绩往往不尽如人意,挫折感较强。二是入学时基础好,但自己不努力,导致成绩大幅下滑,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从而也丧失了对专业的兴趣,逐渐沉沦为混日子一族。三是基础差,主观上又不努力学习,对学校的管理制度和老师管理有严重逆反心理,经常逃课旷课,这类学生往往会触犯学校纪律,一般受过违纪处分的学生是高校管理中的一个难点与重点。四是由于经济困难、心理问题、恋爱问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习下滑成绩较差。(3)心理障碍学生。有调查表明,现在大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呈上升趋势。其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压力所导致的心理问题,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大学生恋爱引发的心理问题,因为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太大、对现实失望而产生的各种消极心理问题, 单亲等特殊家庭和重大生活事件引发的心理问题等等。这些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干扰着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和表现自己,阻碍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潜能发挥,严重者对社会、家庭、学校以及个人造成不良后果。(4)就业困难学生。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竞争加剧:竞争,择业,竞争上岗,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整个社会处于激烈竞争之中。高校毕业生中的部分如:学习成绩不佳不能顺利毕业者、不擅交际、来自农村又无家庭背景等的毕业生在就业时显得相对困难,造成暂时的失业。这些状况对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恐惧、焦虑会打破他们心理的平衡,使他们对前途失去希望,对处境无能为力。需要说明的是,但许多大学生之所以“特殊”,其不仅是符合上述分类的某一特征,更多的情况是有交叉重合,例如既是经济困难又是就业困难、既是学习困难又是心理困难等等,而不管是哪类学生,如果我们在平时工作没有充分关注都会使他们最终产生心理危机而引发惨案。
二、高校自杀和伤害他人事故基本情况
(1)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本省近几年大学生自杀的调研数据显示:大学生平均自杀死亡率为10万分之2.5,它已成为我国大学生死亡的首要原因。而从自杀原因上看,60%的自杀学生是患有精神/心理障碍;超过90%的自杀学生存在人格问题;72%的自杀学生遭遇了应激事件,这些应激压力来源主要有恋爱问题、上网成瘾、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就业和前途的困扰、家庭问题等,从以上分析数据得出,高校自杀学生主要出自于这四类学生中。(2)从卢刚枪杀事件到马晓明杀亲,从刘海洋伤熊行为到马加爵凶残地杀死了四名室友,再到药家鑫撞人后刺死伤者等大学生犯罪事件,所有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令人胆颤,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很大反响。大学生犯罪已经屡见不鲜。而从每一起事件后面几乎都能找到四类学生影子。
三、心理危机与高校安全稳定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指出:从现在到21世界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大学生心理危机是大学生个体面临或认为自己面临某种重大生活事件,不能或认为自己不能解决、处理和控制时产生的严重心理失衡状态。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根据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找出影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确定指标提出对策,制定步骤,最终使大学生将遇到的打击事件变“危”为“机”。由大学生心理危机诱发的破坏性行为具有内、外两种指向性。对内指向是个体对自身的破坏,如自杀、自残、自虐等,对外指向是个体对他人的破坏如“卢刚枪杀事件”、“马加爵事件”等。从“四困学生”的特点及高校自杀和伤害他人的案例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四困学生”的特殊性使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危机,而心理危机又是引发惨案的罪魁祸首,也是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构建高校心理疾病预防及心理危机干预体系高校稳定工作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四、心理疾病预防及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建立
(1)发现系统。要做好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工作。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时排查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密切关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高发时期和高发人群。在学生考前复习、感情受挫、人际关系失调、患病、等特殊时期对特殊个体做出及时评估、诊断和预警,制定干预措施,定期追踪观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指导和帮助。(2)预防系统。新形势下高校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心理训练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面向不同的学生群体和个体开设专题的团体心理讲座、训练、咨询和辅导,开通心理热线、心理网站论坛、Q Q群、心理信箱,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危机应对技巧、危机耐受力和危机免疫力,预防危机的发生。(3)监控系统。构建校领导-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辅导员-心理委员-心理联络员五级预警网络,实现汇报、筛查、控制、跟踪、反馈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同时提升预警网络中的辅导员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及其应用能力,由于辅导员需要从收集到的各种杂乱无章的信息中敏锐的判断学生的心理状况。没有一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及其应用能力,很有可能会疏忽某些重要征兆,从而错失及时干预的最佳时机。(4)干预系统。危机干预的时间一般在危机发生后的数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干预的最佳时期一般在事件发生24小时之后,72小时之前。危机干预过程包括: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根据危机的类型和性质紧急培训干预人员;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心理卫生的宣传;建立良好的干预关系; 耐心倾听, 认真记录,甄别危机的程度;通过澄清、解释、安慰以及问题解决技术的应用,协助当事人或相关人员减少或摆脱危机的影响,恢复心理平衡。(5)转介系统。学校应该与精神卫生机构建立良好的联络和协作关系。对处于危机中的学生要请专家进行心理评估,要按照有关规定,对不属于咨询范畴的、有严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应转介到精神卫生机构,以便及时采取心理治疗或住院治疗等于预措施。(6)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的心理危机后干预的立体支持系统。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一个连续性,长期性的工作,更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强化干预效果。通过建立社会和家庭支持系统,一方面可以掐灭导致学生产生过激行为的导火索。另一方面可以在必要时,对处在心理危机期的学生采取相应的监护和阻控措施。
总之,高校“四困学生”是高校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见,“四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应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切实加强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及时、准确、系统地掌握他们的思想情况,研究其思想行为特点,构建统一完善,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有效的干预,对保证大学生健康发展,维持高校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何元庆.姚本先.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5(5):55
[2]刘启刚.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构[J].青年心理.2006(5):24
[3]张绍波,傅文第.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6(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