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病原孢子观测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占到了耕地总面积的26%,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3%。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 Cavara)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稻瘟病菌在一个生长季节里,只要条件合适,就能完成菌量积累过程而造成病害的流行。稻瘟病有以下特点:侵染频繁,潜育期短,能够藉气流和雨水飞溅传播;病原物繁殖率高但寿命不长,对环境敏感,不利条件下会迅速死亡;病害传播距离和效能高。稻瘟病菌孢子的产生、释放、传播和侵染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进行空中孢子浮游量的监测,及时掌握稻瘟病菌的时空动态,了解初侵染菌量或再侵染的菌量,有助于制定最佳的防治时机,有效地进行病害的控制和管理。掌握和运用合适的孢子检测方法,对于基层植保工作者以及植物保护科研人员都有其重要价值。
  
  一、影响稻瘟病孢子生活史的主要因素
  
  1.光
  光不是孢子形成所必须的,但光线照射能显著促进孢子形成。诱发分生孢子形成所需要的最少照射时间因温度而不同。温度越高照射时间应越短,在25 ℃温度下需6 h。但光照减少会影响光合作用,削弱了抗性,增加感染。
  2.温度
  孢子萌发温度10~35 ℃,最适温度为25~28 ℃。潜育期主要受温度控制,高温下病斑扩展很快。
  3.湿度
  高湿有利于分生孢子形成、飞散和萌发,高湿度持续达一昼夜以上,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4.风
  在每秒3.5m的弱风条件下,分生孢子原样着生在分生孢子梗上干燥、收缩,但不脱落。超过这个限度的风速,特别是在每秒钟5m以上的风速下,风力引起了孢子的机械脱落。
  5.雨
  雨水飞溅对气传孢子的释放和传播都有重要影响。稻叶表病菌孢子附着率在孢子与叶表接触5 h内与降雨强度和降雨持续时间关系密切,5 h后影响变小,实际感染日期与下雨时期有关,根据常年观察资料,稻瘟病发生和发展的初期常常有连续的降雨过程,且雨后迅速放晴,气温回升。
  6.昼夜周期
  晴天测定田间分生孢子脱落,8∶00~14∶00 脱落最少,0∶00~2∶00 脱落最多。孢子的脱落需要饱和的湿度,以及光照以后有6~8 h 的黑暗期,这样的明暗周期,从明亮到黑暗的变化,可以观察到敏感反应的脱落;相反地,由黑暗到明亮的变化则不发生脱落(铃木1966)。也有反对需要明暗周期的不同看法(岩野1978)。
  7.水滴
  让水滴接触分生孢子柄与孢子的连接点时,马上可以观察到脱落(小野,铃木1959)。因此可以推断,自然的露水、分泌液、雨滴等对于孢子的脱落起很大作用。即使湿度为100 %,如果没有水滴,也不能萌发和形成附着器。一旦让孢子吸水20min,再让它变成干燥状态,孢子便失去萌发力。
  8.露珠
  在最适温度24 ℃左右,如果结露时间不到7h,也不能侵入。铃木(1969)提出了消露时间(x)与形成附着器的孢子率y 之间存在y=3.4x-19. 8(6 ≤x ≤12)。
  9.叶位
  孢子在稻株上附着率因叶片在稻株上的叶位以及一张叶片上的不同位置而不同。在弱风条件下,下位叶- 中位叶的叶片的中央部表面上,附着的孢子最多。假定最上部的展开叶为第一叶,第1~4 叶叶片中央部的开度与垂直方向形成20、250、400、800 的交角,则落在各叶片上的孢子数比例为1∶4~10∶15~20∶30(铃木,1961)。若以上部三片叶的附着率为100%,测定出水稻顶叶、顶二叶和顶三叶各叶位的孢子附着率分别为为23.3 %、40.4 %和36.3%。无论哪个时期,叶位越高侵入发病几率越大。
  
  二、气传病害孢子检测方法
  
  孢子在重力和风力作用下,被摆放在一定高度的表层涂抹有凡士林的玻片所捕获。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多点位、大范围的连续监测。缺点是捕捉效率稍低,在雨季容易受到雨水冲刷而影响数据准确性。有人指出如果在迎风方向45°摆放,可以提高捕捉效率。
  
  三、显微镜检测方法和密度换算办法
  
  常见的检测面积为18 mm ×18 mm,利用推进器掌握长度和宽度,存在一定的误差。在预报初期孢子量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全玻片检查;孢子密度变大后可以改为观测几行,或者随机观测固定的n 视野数内的孢子数量。用接目测微尺计测法,可以在一定的观测倍数下,测定出所用显微镜在固定倍数下的单视野直径和面积S。根据某点观测的视野数n 和观测的孢子数x 就可以换算出该点的孢子密度:ρ= x/ nS。如果是全玻片检查,就可以直接用孢子数和玻片面积来计算密度;如果是成行检查,用一定倍数下的视野直径D 和玻片长度W、观测行数m 可以计算孢子密度:ρ=x/ mWD,或ρ=36.36364x/ mW.
其他文献
一、保护性耕作概述    农业保护性耕作是一种相对于传统旱地耕作方式的革新,它主要包括秸杆及地表处理、深松土壤、免耕播种、控制杂草等四项内容。其核心是免耕播种,主要作业均使用机械来完成。    二、人类耕作历程    人类的耕作历史大致经过由不耕作到刀耕火种→汉代发明铧式犁进入传统人畜力耕作→传统机械化耕作三次革命,但这三次革命都是通过耕作干预自然,带来农业生产的一次次飞跃。特别是机械化的发展,使
期刊
拖拉机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农用机械,我国也是拖拉机的使用大国。然而近几年来,拖拉机使用故障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拖拉机的寿命,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使拖拉机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必须设法防止和减少故障的发生。除坚持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规定维护保养外,在农闲时期的保养与维护也是预防拖拉机发生故障的重要措施之一。  拖拉机在工作一定时间后,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各部连接件的松动,疲劳、腐蚀、零件的磨损老化以及杂物堵
期刊
油松是朝阳地区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但多年来,本地区造林成活率一直低下,林木年生长量很小,分析其原因,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气候干旱,尤其是土壤干旱所致。即便采取雨前整地、适量灌水、优质壮苗、合理栽植等相应的造林技术措施,土壤干旱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仍然至关重要。针对这种限制因子,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我们采取室外自然透风大棚盆栽的办法,分别采用辽西地区三种不同土质,即沙壤、壤土、粘壤作为观察对象,测定了油松造
期刊
[摘要] 针对勤丰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防火责任主体的变化情况,结合勤丰镇实际,分析了林改后经营主体森林经营积极性提高,但防火减灾意识不强,能力不足的状况,认为需要从强化林权主体森林防火责任,引导经营业主建立森林防火协会组织,增强其自救能力,并从继续发挥现有由政府主导的森林防火体系的公共服务功能等方面着手,建立一种兼顾公共利益与经营业主利益的森林防火资金投入和预防、预警、处置机制。同时采取森林
期刊
[摘要] 在保护地黄瓜育苗中,由于受种子本身、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一些不正常现象而影响苗的质量。本文详细论述了保护地黄瓜育苗中易出现的几种不正常现象,通过科学分析,提出了影响保护地黄瓜育苗质量的各种原因。  [关键词] 保护地;黄瓜育苗;不正常现象;原因    一、不出苗    黄瓜种子存放年限过久或保存不当失去发芽能力;有的虽然能发芽,但发芽势弱,不待出土就死掉了;床土温度过低,种子不
期刊
2011年2月16号,河北省昌黎县的一个养殖厂的3000只肉鸡在18日龄时鸡群萎顿,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困难,腹泻,排绿色稀粪,采用泰乐菌素和强力霉素治疗5d后,效果不佳,并开始出现死亡,至23日龄时,发病鸡526只,发病率为20%;死亡372只,死亡率12.4%。    一、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呼吸困难,食欲减退或废绝,剧烈腹泻,粪便呈白色或黄绿色,蹲伏;部分病鸡出现歪头、
期刊
设施蔬菜栽培通常在一个特定狭小的空间进行,其病虫害发生有别于陆地栽培,若处理不当,不仅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严重的还会造成蔬菜中毒甚至死亡。在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规范农业综合防治措施,将可避免上述问题,提高设施蔬菜生产品质,增加农民收益。    一、施用足量有机肥    无机肥成分比较单一,过多施用会使土壤板结、粘重、透气性变差,土壤溶液盐类浓度提高,使蔬菜正常的生理功能发生障碍,造成生理性疾病的
期刊
随着经济越来越快的发展,大树移植日渐成为一些单位、工厂、小区的园林绿化施工工程。而大树移植时,往往存在成本高、成活率低等现象。因此,掌握正确的移栽后管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树移植存在的问题    所谓的大树一般是指胸径在15cm以上的乔木树种。大树移植主要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  1.吸收根的分布与土球的问题  根据树木生命周期变化规律,大树根系正处在离心生长趋向或已经达到最大根幅,且
期刊
[摘要] “长治”工程马龙县龙海小流域是2008年第四季度中央扩大内需新增水土保持投资项目,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8km2,该县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用地,因地制宜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耕作措施,做到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形成综合防护体系,治理开发、抗旱减灾成效显著,加快了当地新农村建设步伐。  [关键词] 小流域治理;开发;模式;马龙县    一、项目概况
期刊
随着加工番茄酱厂的投产,加工番茄种植带来的经济效益逐渐被团场职工认可。团场种植番茄面积变化不大,受市场价格影响,职工种植积极性很难得到提高。就加工番茄在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1.酱厂番茄生产预测不准确,种植面积不稳定  番茄由2008年280元/t涨到现在450元/t。主要是番茄种植面积不稳定和市场经济调整农产品价格上涨造成。番茄酱厂投产当年,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致使2009年番茄原料过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