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用奖励留住顾客反而会适得其反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i18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绝大多数公司都会竭尽全力吸引顾客。一旦吸引到顾客,则会想方设法留住他们。因此才会有“吸引顾客的营销活动”,通过奖励计划、产品推荐和小礼物让顾客继续支持这些公司。从表面上来看,这种策略完全合情合理。

不要介意你的顾客有多种选择

很多公司为了留住顾客都会开展各种营销。他们希望保留这些顾客的忠诚度,因此会给予各种激励:例如,可以在下一次购买时省钱;可以省10元等等。这些营销手段十分常见,很多公司都认为这样有效。但事实真的有效吗?
  我们有机会同一家为吸引顾客而开展营销活动的手机公司合作。对我们而言,这就好比一次实地测试:公司针对一组随意选择的顾客用价格来吸引他们。而对于另一组顾客,则什么也不做。结果,活动所针对的顾客走掉的却更多。事实上,更多人犹豫不决。这对公司而言真是糟糕的结果。
  实际上一视同仁的做法可能不会起到作用。我们发现了更微妙的结果:它们有效,但前提是必须针对正确的目标。因此,公司仍然可以开展营销,但必须要有针对性。

关键心得


  首先,随着更多公司开始考虑此类营销活动,绝大多数公司最典型的举动就是开展以大众市场为目标的营销:向每一位顾客发送为吸引他们而做的营销广告。为什么?因为这样做最简单。无需考虑太多,只需要给每个人发一份就可以了。
  然而,有时候向顾客发送广告只会让顾客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疑问。例如,在这家手机公司的宣传活动中,他们发送广告来调查人们的使用习惯,并在广告中说:“或许有其它更适合您的计划。”这就会让顾客质疑自己曾经的选择。而如果他们在这里能够找到不错的产品,为什么不去别的地方也看看呢?
  这就说明,吸引客户的营销活动必须是有针对性的活动。认真思考你的客户基础中谁有可能离开。不要“一视同仁”;一定要有针对性。

出乎意料的结论


  表面来看,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为吸引客户而开展的營销活动是有效的。那么我们来看一些真实数据。
  我们对一批某电信服务的顾客开展了一项研究,跟踪他们在活动之前三个月内和之后三个月内的行为。我们发现在参加了营销活动的顾客中,两个月过后10%的人会放弃这项服务。而没有参加活动的顾客中只有6%终止了这项服务
  4%这一差距之大令人惊讶。我们发现,很难找到证据证明哪些活动对于吸引一般顾客有效。但是,想要找到活动对谁有效却并不难。顾客分为很多类,并具有各自的特征。这对公司而言是很容易发现的,即活动究竟对谁奏效。
  这个出乎意料的事实就是:对一般人而言营销活动并没有效果。对很多公司来说,我认为这是令人醍醐灌顶的发现。这些公司应该认真思考:究竟如何才能有针对性地定制吸引顾客的营销活动。

公司应该如何确定营销活动的目标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对于客户定制化,目前已经做得非常成熟了,特别是对于那些以数据为驱动的公司而言。这些公司往往掌握大量关于顾客的信息。例如在移动手机市场,公司通常都会收集使用者以往的消费信息。比如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收集了活动之前三个月的各种信息:没用完的情况是否很多?人们消费掉的计划内通话时间有多长?我们掌握的信息包括有效通话的数量。顾客在一个月内是否使用了100分钟?另外一个月是否会突然增加到200分钟甚至500分钟?
  你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客户基础分为很多类型。很多时候,如果能对顾客的数据做些区分,就不难实现定制化。

公司在处理数据时出了什么问题


  目前来看最有趣的事情之一就是,各家公司都在以很快的速度开展实验。特别是在提到大数据、分析以及诸如此类的种种时,不难发现很多公司都会开展A-B测试。
  我们发现,仅靠A-B测试还远远不够。正确的分析数据必不可少。我们来看一个具体例子。我们在A-B测试中有一组顾客收到了公司发送的推荐。另外一组则没有收到。相对于控制组,收到推荐内容并采纳的受试者更稳定。由此来看有人可能会觉得营销活动起作用了。但应该记住,是顾客决定采纳营销活动的推荐。因此,这里面包含一个自我选择。
  对参加了营销活动但决定不采纳的人而言,他们转换产品的频率更高。这个事实说明,正是因为接触到营销活动才导致他们的行为发生改变。
其他文献
窗帘是什么?通常回答会说是布,或者是百叶窗。但是按照形势法则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应该说窗帘本质上是换气调光的设备。所以我们讲管理不应在行为管理、科学管理这个层面去理解,而应把它看成是如何使人的行为在一个组织当中按照最有效率的方式去行动,从而达到预定的目标和绩效。  显然,管理的第一个要素是目标,经营概念讲绩效,非经营概念讲目标。第二,一定是在组织范围内才是管理。谈管理离不开组织,只有组织才需要管理,
期刊
随着Uber和WeWork在资本市场表现不佳,其最大投资者软银的掌舵人孙正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自己至今所取得的成绩并不满意。早年精准的投资眼光  孙正义早年的成功,离不开他对未来的近乎完美的预测。  孙正义在24岁那年成立了软件银行即现在的软银。成立之初只有几十万日元的注册资本,但孙正义却筹集到了3000万日元,租下了大阪全国电子产品展会最好的展厅,并免费提供给各大软件公司使用。以此为契机,
期刊
移动社交网络越来越发达,人们的交流频率也变得越来越快。QQ、微信等一些便捷的移动社交平台使更多有共同爱好、共同意识流、共同经历、共同目的等任意一种共性特征的人,在移动社交平台上以社群的形式聚到了一起。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移动网络建立了弱关系,后来又通过频繁交流和线下活动建立了强关系。  移动社交媒体的每一次应用更新,都会给社交形式带来新的变化。大型社交网络发展至今,开始显露出更为惊人的力量。有一个独
期刊
38年历史的微软收购了148年历史的诺基亚,17年历史的谷歌收购了87年历史的摩托罗拉,组织在今天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面对变化。很多时候,企业经营者会问,到底什么是组织管理,怎样才可以提升组织管理的水平,如何才能提升组织管理的能力等。如果要理清这些问题并得到答案,要从四个命题出发,组织管理就是要解决这四个问题。命题一:组织存在的关键是个人对组织的服务  任何管理者如果要进行组织管理,首先都需要理
期刊
目的:研制关白附薄膜包衣片,为临床提供服用方便、疗效明显的抗房颤口服新药.方法:使用新型的直接压片辅料,筛选可压性和流动性良好的处方,运用全粉末直接压片技术制备关白附
一个企业、一种产品如果能以社群营销的形式创造精耕细作的价值,这是一种培养产品粉丝,挖掘粉丝深度价值的有效途径。这也是将媒介传播本身视为一个需耐心打磨的产品,激发社群参与感获得口碑引爆的关键。很多企业也是在这种移动互联网的社群营销中大获全胜。罗辑思维、万能的大熊群、小米公司、秋叶团队这些都是社群营销的成功案例,下面我们将从他们的同好、结构、输出、运营和复制五个方面分别解读。  罗辑思维  社群应该结
期刊
我们说多阶知识:第一是范围更广大的知识;第二个是提供方法论,凡是二阶要给一阶提供方法论。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企业,是一个很大的系统,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系统里面一个分支系统,我们研究人力资源,有两个角度:  第一个角度是研究事和人的关系,即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事情上。一个企业是一个功能性的组织,它有很多事情,有很多流程,这些事情要由人去做,所以研究人力资源首先要研究事情,这些事情就意味着流程,意味着职
期刊
[摘 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创业,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管理成为了整个社会以及各大高校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现状入手,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的具体实施路径。  [关键词] 公共管理视域;大学生创业教育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式发生了新变化,以创业带动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