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形式与发展,对小学生心理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作文果真如此痛苦吗?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那么如何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呢?据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学生;老师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不鲁纳指出;“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看来,要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首先,针对学生的畏难情绪,培养自信心,相信自己一样可以写出成功的文章。叶圣陶说过:“把无形的语言写下来成为有形的的文字,只要是会写字的人,谁又不会呢?”学生好的作文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要注意发现学生每一次作文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进。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
心理学认为:“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者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段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
二、积累素材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是写作材料,是作文是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素材。因此,我引导学生从下面个几方面去积累素材。
1、到生活中观察,积累习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让小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在平淡中寻找新奇,丰富视野,增长见识,积累作文的素材。引导小学生体验生活,培养他们对生活勤观察、善观察的好习惯,是丰富学生作文语言的基础。要求学生写周记,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这样就成了一个素材库,到作文时就不愁没有写作素材了。,另外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有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生长在农村的儿童有机会广泛地接触自然。教师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见景生情”。把这种情景教育引进小学生作文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是学生作文成功的基石。
2、从书本中积累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没有大量的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我高度重视课外阅读的组织和指导,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摘、背精彩的句段,注意积累,增长各方面的知识。加强作文与阅读的联系,读写结合,注重一读一得,得得相连,读中悟写,读中学写。要求学生把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有趣的对话或者讨论、争辩的原话及时地记录下来。这对于学生了解不同的人物说不同的话,写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有很大的帮助。
三、命题的新突破,誘发学生的写作欲
1、命题有贴切生活
陈旧老套的作文题是束缚学生创作思维的枷锁、也是让学生感到作文无话可说的祸根。因此,作文命题中,有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命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新颖、有趣,在教学中,我尽量结合农村的特点,如写人方面,从家庭成员或邻居写起,如《勤劳的XX》;记事方面,从农家生活写起,如《插秧》、《婚嫁》;或者,我让学生根据校田径运动会上获取的材料自由命题作文,结果多数学生命题新颖。如:《在100米决赛中》、《摔到以后》、《为最后一名鼓掌》等。这些内容来自学生“生活近区”,生活味道浓厚,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命题要自主
命题作文的弱点之一是题目统一,限制过死,特别是规定了题材的题目更使学生望题兴叹。作文本无定法,应让学生自由写作,放任思维,给学生作文“松绑”,打破不必要的限制;不过分注重“细枝末叶”,给作文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改变过去命题的模式,代之以半命题、无命题的自由作文。命题材料要多留空白点。空白点越多,约束就越少,给学生留的自由想象的空间就越开阔。如:《第一次摔跤》,而学生又没有摔过跤,这就无从写起,只好胡编乱造,写出的文章便无真情实感可言。采用填充式命题,让学生根据其兴趣爱好、生活实际补题选材,可以增加命题的灵活性,以解决“无米为炊”的问题。如:《第一次……》,全班50名学生就补充了“做饭”、“获奖”、“包饺子”、“洗衣服”、“逛公园”、“登台表演”等31种题目,思路之广,材料之新,是出人意料的。自我补题,切合实际,因而大多数学生写出了真情实感。
四、结语
作文教学既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和练笔的积极性,打开思路,不拘形式自由表达,又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只有让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习作,让他们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用自己稚嫩的笔法去描绘这个绚丽多姿的世界。
作者简介:刘俊梅,女,生于1980年10月,工作单位:甘肃省会宁县郭城驿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作文教学;学生;老师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不鲁纳指出;“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看来,要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首先,针对学生的畏难情绪,培养自信心,相信自己一样可以写出成功的文章。叶圣陶说过:“把无形的语言写下来成为有形的的文字,只要是会写字的人,谁又不会呢?”学生好的作文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要注意发现学生每一次作文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进。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
心理学认为:“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者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段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
二、积累素材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是写作材料,是作文是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素材。因此,我引导学生从下面个几方面去积累素材。
1、到生活中观察,积累习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让小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在平淡中寻找新奇,丰富视野,增长见识,积累作文的素材。引导小学生体验生活,培养他们对生活勤观察、善观察的好习惯,是丰富学生作文语言的基础。要求学生写周记,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这样就成了一个素材库,到作文时就不愁没有写作素材了。,另外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有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生长在农村的儿童有机会广泛地接触自然。教师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见景生情”。把这种情景教育引进小学生作文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是学生作文成功的基石。
2、从书本中积累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没有大量的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我高度重视课外阅读的组织和指导,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摘、背精彩的句段,注意积累,增长各方面的知识。加强作文与阅读的联系,读写结合,注重一读一得,得得相连,读中悟写,读中学写。要求学生把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有趣的对话或者讨论、争辩的原话及时地记录下来。这对于学生了解不同的人物说不同的话,写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有很大的帮助。
三、命题的新突破,誘发学生的写作欲
1、命题有贴切生活
陈旧老套的作文题是束缚学生创作思维的枷锁、也是让学生感到作文无话可说的祸根。因此,作文命题中,有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命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新颖、有趣,在教学中,我尽量结合农村的特点,如写人方面,从家庭成员或邻居写起,如《勤劳的XX》;记事方面,从农家生活写起,如《插秧》、《婚嫁》;或者,我让学生根据校田径运动会上获取的材料自由命题作文,结果多数学生命题新颖。如:《在100米决赛中》、《摔到以后》、《为最后一名鼓掌》等。这些内容来自学生“生活近区”,生活味道浓厚,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命题要自主
命题作文的弱点之一是题目统一,限制过死,特别是规定了题材的题目更使学生望题兴叹。作文本无定法,应让学生自由写作,放任思维,给学生作文“松绑”,打破不必要的限制;不过分注重“细枝末叶”,给作文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改变过去命题的模式,代之以半命题、无命题的自由作文。命题材料要多留空白点。空白点越多,约束就越少,给学生留的自由想象的空间就越开阔。如:《第一次摔跤》,而学生又没有摔过跤,这就无从写起,只好胡编乱造,写出的文章便无真情实感可言。采用填充式命题,让学生根据其兴趣爱好、生活实际补题选材,可以增加命题的灵活性,以解决“无米为炊”的问题。如:《第一次……》,全班50名学生就补充了“做饭”、“获奖”、“包饺子”、“洗衣服”、“逛公园”、“登台表演”等31种题目,思路之广,材料之新,是出人意料的。自我补题,切合实际,因而大多数学生写出了真情实感。
四、结语
作文教学既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和练笔的积极性,打开思路,不拘形式自由表达,又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只有让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习作,让他们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用自己稚嫩的笔法去描绘这个绚丽多姿的世界。
作者简介:刘俊梅,女,生于1980年10月,工作单位:甘肃省会宁县郭城驿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