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地朗读者

来源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b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年冬初,我与十几位黑龙江作家同行,从哈尔滨出发,去黑河、孙吴边境沿线采访。每到一地,都有一场盛宴等待着我,那就是与基层文学爱好者的座谈会。这些作者中既有文联和政府机关职员、教师,也有个体工商业者和农民。虽说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谈起文学,却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的成员,其乐融融。常常是谈到动情处,他们会即兴朗读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的經典片段。在灰蒙蒙的冬季,聆听这样的诵读之声,在异乡的夜晚会睡得格外踏实。
  就在两个月前,我又一次与这样的朗读者相逢。那是在漠河,春节前我因参加一部纪录片的拍摄,回到故乡。忙里偷闲,在离开漠河的当天上午,我主持了一场与文学爱好者的创作交流会。
  那是大兴安岭最寒冷的时节,户外逼近零下40摄氏度,是我们称之为冷得“冒白烟”的天气,室内的气氛却如春天。一些作者也是谈着谈着,就要起身朗读,表达他们对文学的喜爱。其中,一位税务工作者朗读自己的诗作时,让我吃惊,其诗意境不俗,看得出她扎实的文学功底。
  也是在这片辽阔的冻土上,一百多年前,清廷在漠河开办金矿,由李鸿章推荐,吉林候补道李金镛来此垦边兴业。黄金是土里的朝霞,当它们被开掘出土,带给人们物质的朝霞时,人们还需要心灵的朝霞,那就是文学。李金镛广纳贤才,来漠河开矿的人中,就有宋小濂、刘建生等文人雅士。他们在漠河成立了最北诗社“塞鸿诗社”,在漫天风雪中吟诗作赋,在苦寒之地抒写心中的抱负与惆怅。我相信伴着热酒,他们也在朗读,或是对着苍茫群山高声呐喊,或是对着水中明月低声吟哦。
  这样的朗读,从有人间烟火开始,从未止息,哪怕是在边地。
  几年前,我初次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时,撰写了一份提案叫《在高等城市机场和公园设立“阅读角”》,就是想让我们的生活能更多地与阅读相伴。虽说我也知道,真正的阅读是不挑剔环境的,有这样的阅读角,却会给我们奔波、庸碌的生活,带来安恬和诗意。
  最近央视推出的《朗读者》这档节目,反响热烈。经一个记者朋友推荐,我看了第二期的节目。画面中城市街区的朗读亭,让我想起了阅读角的建议,更想起了那些平凡的朗读者。
  在中国的边地,经济可能欠发达,但文学的碧草,从来就不是在黄金里生长出来的。叮当的钱币声虽然悦耳,如果这世界少了读书声,就是人的心灵陷入牢笼的时刻。走出书斋,走得深远,发现文学人才,让他们默默的朗读声能够被更多的人听见,应是每个文学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3月10日,有删改 插图:谢 黎)
  【赏析】
  文学是精神的载体,朗读是心灵的声音,二者密不可分。边地,那个遥远的地方因为朗读而不曾寂寞,而现实生活也因朗读而不同。文中,作者将朗读从身边移向历史,增强了内容的厚重感,又紧跟电视节目,道出了文学的力量。在写法上,本文围绕“朗读”平铺直叙,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其他文献
1.立春遐思(栏目:视线)  冬天的尾巴还在肆虐的时候,学校放假了。约几位知己,来到郊外的原野中呼吸清新的空气,寻觅童年时无忧无虑的记忆。我们歌唱,我们欢呼,我们追逐……奔跑中,一不留神,我们踩住了冬天的尾巴,冬天痛得大叫一声:“立春!”于是,惊醒了春姑娘……  2.时间都去哪儿了(栏目:视线)  时间都去哪儿了?面对这个人人都会遇到的终极问题,谁都忍不住要说上两句。睿智淡定的孔子在冷眼旁观:“逝
一  林清玄小的时候,成绩很差。  有一天,一位老师邀请他去家里吃晚餐,晚餐吃的是饺子,他很开心。热乎乎的饺子端到桌上的时候,他感动得眼泪差点掉下来。接下来老师说的话,让他更感动。  他说:“我教书五十年,我用我的生命向你保证,你将来一定会成功!”  从来没有人这么了解他,从来没有人用生命向他保证说他一定会成功,林清玄忍不住的热泪滚落到了饺子上面,那个时候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出人头地
经过半个月的准备,爸爸妈妈的“老家味煎饼店”终于开张了。煎饼店开在小镇的菜市场对面,在学生们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上,绝对是黄金地段。  每天的经营从前一天晚上开始。忙完一天的活,虽然很累,但吃完晚饭后,爸爸妈妈就又忙开了。妈妈负责择洗葱、蒜、韭菜,刨萝卜丝,切海带。爸爸则负责制作酱料,做完后放进冰柜备用;然后还要发酵面粉。我做完作业后,也经常去帮助妈妈干会儿活,好让他们早点休息。  每天四点钟的时
这是我少年时期校园生活的一段真实经历,20多年过去了,但20多年前的那个节日,那些为了排练节目敲锣打鼓的酸涩和喜悦却历历在目。这些细节有如一泓清泉,一直在我的精神原野里汩汩流淌,历久弥新。  学生写作的素材无非是校园、家庭、有局限性的社会经历以及与时代有关的媒介等。如何把握素材?如何使素材鲜活生动?如何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发共鸣?如何在同类作文中脱颖而出?这都需要我们用一颗敏感的心感知生活的丰富,
一  “我们新添了人手,他叫甘尼西,是从基层抽调上来的年轻人。”贾韦德局长从一沓文件夹中抽出一个文件袋,“这是他的档案,你看看吧,让他做你的助手,帮你跑跑腿,做做杂活。”  “他今天就来报到吗?”哈里坐在桌子对面,一边听局长说话,一边用衬衫的衣角擦眼镜。  “你决定吧。目前,有个案子需要你插手。”说到这里,局长皱起了眉头,“这个案子牵涉退役的陆军上将库西卡·森将军,昨天是他儿子婚礼后举行谢客宴的日
它是一条鱼,一条普普通通的鱼。  它出生在广阔的大草原上,那里有湛蓝的天空、朴实的牧民、成群的牛羊、勇猛的苍鹰和茂密的水草。水草中还生活着一群可爱的鱼儿。它在那个小水流中生活了好久,闲了就看看苍鹰拍翅,闷了就浮出水面看看蓝天。它曾梦想过像苍鹰那样扑打着翅膀与白云嬉戏,快速地俯冲去抓住野兔和老鼠。但它生活的那个水流却满足不了它的愿望,一次次地磨灭它的梦想。于是,它终于踏上旅途,游进了那条名叫希望的河
天气挺好,老天仁慈地给放了晴。明媚的阳光,温暖的气息,将冬末的那一丝寒意,驱散了一半。果真是个好日子!出去晒晒太阳,踏踏春是再好不过的了。  上午做完了最后一点作业,下午便兴致勃勃地和朋友骑着自行车来到郊外,说是去感受春天,可我并不这么认为,不过是把平时闹腾的地方挪到别处罢了。  我们在不知不觉间,来到了郊区的橘园里。  暖暖的空气,潺潺的流水,浅绿的柳枝,吐芽的苞蕾,芬芳扑鼻的各种无名野花……春
一提到“对手”二字,好多同学都会把头摇得像个拨浪鼓,对手不就是专门和我过不去的吗?他就是敌人呀!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对手确实是竞争者,但对手的存在,对我们有益无害,至少可以说不全是坏事。  何以见得?首先,竞争对手会让我们时刻保持清醒。没有对手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会失去应有的警觉,变得懒散起来,有人甚至会变得非常狂妄,失去理智,反正天下老子独尊,何须继续奋斗,继续前进?而一旦出现对手
摘 要:读名著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却是个难题。文章通过引导学生读书、开展辩论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阅读;感悟;交流  每本语文教科书后面都有名著导读,读名著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可是怎么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怎么读才能使学生提高素养却是个难题。  本人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谈一下名著交流课的教学策略。我把这
近年来,重庆市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区位、生态、产业、体制四大优势,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坚决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力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