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传统的工程造价方式愈发繁琐,其测量花费时间久,人员工作强度大,计算量巨大,且不能保证工程造价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已经无法胜任工程造价的管理所需。电子信息技术随着工程造价管理需求的不断增加成为了工程造价管理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大规模的电子数据信息统计提高了工程造价的效率与实际应用性,符合当今社会以人为本,高效节约的时代要求。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造价;管理应用
前言
在当今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快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信息管理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电子信息技术的出现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地球村”与信息共享,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率以及信息资源的准确应用性。而在工程造价领域,电子信息技术深入发展与应用,在业内人士与广大媒体的密切关注下实现了工程造价领域的重大变革,满足了工程造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和应用,并取得了Internet 技术等一系列软件和网络技术上的重要研究成果。电子信息技术与工程造价管理相结合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1.电子信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程造价项目规模日益扩大,其所需要的数据计算与处理不断增加,管理信息资源需求日益增多,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很好的适应当前工程造价项目的多样化发展方向。电子信息与工程造价管理相结合既是信息化的发展成果,更是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信息化数据时代的必然结果,电子信息技术与工程造价管理的紧密结合推动了其相关领域技术及其管理理念的创新和进步。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将电子信息技术及其催生的新型管理理念应用于工程造价领域,并取得了相关领域的巨大的成果实现了其科学化合理化的长足发展。
而工程造价的指标变动也推动着其管理模式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工程造价的管理模式不断进步,使得其对电子信息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要想实现优化的工程造价管理必然要应用大量的信息。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及时收集与整理大量信息为工程造价管理做基础与准备。只有充分获得分析与掌握了信息资源,才能正确应用信息,协调工程进行,降低工程造价。
2.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应用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在工程方面的推广和应用发展,人们在工程造价管理的一些方面摆脱了手工劳动,实现了管理方面的电子化和信息化。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使得工程造价在网络上已经拥有了众多的工程造价管理软件与以及普及相关信息提供相关服务的网站和平台。这些网站和平台为工程造价管理提供了各种程度信息的文章,涉及相關法律法规及其项目造价等信息与服务,为工程造价管理的系统化进行了尝试构建了雏形。
但是信息精准度不定,更新时速与不及时,没有统一专业规划的浅层信息服务等一系列问题使得相关网站与平台难以满足工程造价管理对于信息资源的广泛需求,从而不能及时对市场做出正确反映。而且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起步较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工程造价管理上的应用与发展。信息的延迟使得工程造价管理一定阶段内的信息固定化,数据的收集,分析与管理滞后,阻碍动态的工程造价管理项目的进行。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寻信息技术的最优使用方式,在克服信息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后,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推动工程造价管理领域实现高质量高速度的双向发展。
3.电子信息在工程造价管理应用的未来
目前,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被广泛应用于工程信息平台与工程信息计算软件方面。为了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稳态发展,必须要加强信息平台及网站的系统化与规范化进程,保护相关工程信息,确保其信息无误,为互联网广大用户提供最优的信息服务与体验。工程信息计算软件必须要加强自身建设与规划才能适应社会与时代的发展需求。将计算软件的管理模式纵深化发展,由单一性扩展到多功能多方面,由单一工程扩展到多工程,由工程单阶段扩展到单工程多阶段与全过程,从而实现管理的多样性应用。进一步细化软件功能,对软件所得信息结果进行深度的细化,分析与调整。加大软件运行与互联网联系的力度,记录已完成工程与在建工程信息,并将软件所得信息及时发布在网络平台上让工程造价管理实现无缝连接,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效率。
总结
在信息大变革时期,电子信息技术会不断增加其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其对工程造价管理的作用也将会越来越大。而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既可以通过信息的及时传递节约建设成本,最大程度的降低工程造价;又可以通过信息的计算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建筑的工程质量,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其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空间非常广阔。因此我们要继续研发电子信息技术,并更进一步将其用于工程造价管理中。在充分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同时发挥自身工程产业优势,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梁景双,王钧.浅析电子信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4(09):78.
[2]吕妍,刘刚芬.浅析电子信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信息,2014(09):58.
[3]陈成贤.浅析电子信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3):83.
[4]曾登峰.电子信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07):142-143.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造价;管理应用
前言
在当今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快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信息管理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电子信息技术的出现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地球村”与信息共享,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率以及信息资源的准确应用性。而在工程造价领域,电子信息技术深入发展与应用,在业内人士与广大媒体的密切关注下实现了工程造价领域的重大变革,满足了工程造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和应用,并取得了Internet 技术等一系列软件和网络技术上的重要研究成果。电子信息技术与工程造价管理相结合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1.电子信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程造价项目规模日益扩大,其所需要的数据计算与处理不断增加,管理信息资源需求日益增多,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很好的适应当前工程造价项目的多样化发展方向。电子信息与工程造价管理相结合既是信息化的发展成果,更是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信息化数据时代的必然结果,电子信息技术与工程造价管理的紧密结合推动了其相关领域技术及其管理理念的创新和进步。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将电子信息技术及其催生的新型管理理念应用于工程造价领域,并取得了相关领域的巨大的成果实现了其科学化合理化的长足发展。
而工程造价的指标变动也推动着其管理模式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工程造价的管理模式不断进步,使得其对电子信息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要想实现优化的工程造价管理必然要应用大量的信息。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及时收集与整理大量信息为工程造价管理做基础与准备。只有充分获得分析与掌握了信息资源,才能正确应用信息,协调工程进行,降低工程造价。
2.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应用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在工程方面的推广和应用发展,人们在工程造价管理的一些方面摆脱了手工劳动,实现了管理方面的电子化和信息化。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使得工程造价在网络上已经拥有了众多的工程造价管理软件与以及普及相关信息提供相关服务的网站和平台。这些网站和平台为工程造价管理提供了各种程度信息的文章,涉及相關法律法规及其项目造价等信息与服务,为工程造价管理的系统化进行了尝试构建了雏形。
但是信息精准度不定,更新时速与不及时,没有统一专业规划的浅层信息服务等一系列问题使得相关网站与平台难以满足工程造价管理对于信息资源的广泛需求,从而不能及时对市场做出正确反映。而且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起步较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工程造价管理上的应用与发展。信息的延迟使得工程造价管理一定阶段内的信息固定化,数据的收集,分析与管理滞后,阻碍动态的工程造价管理项目的进行。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寻信息技术的最优使用方式,在克服信息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后,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推动工程造价管理领域实现高质量高速度的双向发展。
3.电子信息在工程造价管理应用的未来
目前,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被广泛应用于工程信息平台与工程信息计算软件方面。为了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稳态发展,必须要加强信息平台及网站的系统化与规范化进程,保护相关工程信息,确保其信息无误,为互联网广大用户提供最优的信息服务与体验。工程信息计算软件必须要加强自身建设与规划才能适应社会与时代的发展需求。将计算软件的管理模式纵深化发展,由单一性扩展到多功能多方面,由单一工程扩展到多工程,由工程单阶段扩展到单工程多阶段与全过程,从而实现管理的多样性应用。进一步细化软件功能,对软件所得信息结果进行深度的细化,分析与调整。加大软件运行与互联网联系的力度,记录已完成工程与在建工程信息,并将软件所得信息及时发布在网络平台上让工程造价管理实现无缝连接,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效率。
总结
在信息大变革时期,电子信息技术会不断增加其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其对工程造价管理的作用也将会越来越大。而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既可以通过信息的及时传递节约建设成本,最大程度的降低工程造价;又可以通过信息的计算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建筑的工程质量,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其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空间非常广阔。因此我们要继续研发电子信息技术,并更进一步将其用于工程造价管理中。在充分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同时发挥自身工程产业优势,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梁景双,王钧.浅析电子信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4(09):78.
[2]吕妍,刘刚芬.浅析电子信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信息,2014(09):58.
[3]陈成贤.浅析电子信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3):83.
[4]曾登峰.电子信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07):142-143.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