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作为现代新昆明建设之东城战略率先启动的呈贡新区,其建设进程引起了世人的瞩目和期待。虽然现在处于现代新昆明建设的起步阶段,但其进程迅速、高楼疯长、道路宽长。离城区较远的呈贡新城,除了大学城的学生和老师以及当地居民,几乎没有外来人员。这又导致入住者零散、车辆罕至。笔者通过对大学城内对当地居民口头访问总结,得出其对呈贡新区建设的适应程度。
关键词:现代新昆明建设;当地居民;适应性;对策
一、现代新昆明建设背景
2003年5月31日,云南省委、省政府确立了一湖四环工程,形成一湖四片城市格局的现代新昆明战略。昆明呈贡新城作为现代新昆明东城先期启动,其发展定位为:现代新昆明的国际物流中心、行政文化教育中心、会展中心、社会服务中心、新兴产业中心;现代新昆明的鲜花之城、生态之城、山水之城、文化之城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现代新城。呈贡新区分为斗南花卉产业片区、雨花教育片区、吴家营行政商务区、乌龙体育休闲片区、洛羊国际物流片区、大冲工业片区、大渔旅游居住片区和环湖湿地片区。虽然当前呈贡新区城市形象基本形成,但是产业空心化和经济总量小的基本情况仍然没有得到改善。由新城建设的迅速发展而引起的高楼疯长、道路宽长、入住者零散、车辆罕至的现象,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和英国《金融时报》相继作了又一“鬼城”的定论。我们不禁也要问:这是到底是一座真的“鬼城”,还是一座“成长中的新城”?
二、对当地居民的口头访问调查
笔者对附近的吴家营、郎家营、缪家营、柏枝营、幸福花园小区进行了走访,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主要从受访人的基本情况入手,对大学城的建设是否影响到其日常生活、大学城建设的出发点、大学城建设对其在文化方面的影响、交通方面的影响、农产品销路方面的影响、得出了以下的现实情况。
作为传统农业县,征地之前呈贡县总人口为15.96万人,其中农民12.7万。随着新区建设的迅速发展,呈贡新区的农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当现代新昆明建设率先在呈贡铲起第一捧土的时候,几乎没有多少呈贡村民知道这到底意味着什么。2005年6月,在“一步城市化”的浪潮中,政府最大规模地征地,使得近十万的呈贡农民一夜之间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对农民而言失去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灵魂。2005 年6月,祖居柏枝营的郑丽芬一家成了呈贡新区建设中第一批失去土地的农民。郎家营社区的张恒毅刚领到20多万元土地补偿款时,还很是高兴了一阵子,但很快就发现:儿子娶媳妇、办婚礼、买房子都要花钱,这20多万元很快就会没了。算完这笔账,张恒毅感叹:农民离了地还怎么活呢?①
下面笔者将从经济、商业投资、生活、交通、文化、环境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情况的归类:
1. 经济方面,由于大学城的建设用地,居民几乎只留有少数的果园和山脚贫瘠的土地,不利于农业的生产。失地的农民将政府发放发发失地补偿费主要用于教育、买房、日常消费三个方面,大部分农民对消费持保守的态度。大多数农民反映由于目前农业收入的减少,补偿金仅够满足必须花费的项目。从大学城建设前后农民的收入来看,原来的务农收入是比较可观的,然而失去土地收入也相应地减少了。没有了固定经济来源的家庭,年轻人外出打工,或响应政策租地种地,老年人在家照顾小孩。
2. 商业投资方面,大多数本地人不能再继续种地,但是开始新职业的资金、技能和经验等方面比较欠缺,几乎没有竞争能力。当地农民总体上希望得到政府在有关方面的支持。
3. 生活方面,大多数居民对现有的居住条件表示满意,大学城学生的活动对居民的正常生活起居影响比较小。调查时居民表示社区娱乐设施暂时还不健全,幼儿园硬件设施差强人意。大部分居民对大学城学生印象的比较好,认为学生素质很好,有礼貌。
4. 交通方面:有些居民认为大学城建设的主要成绩是便利了交通,以前出行主要靠乘坐面包车,现在不仅可以坐公交车,而且可以乘坐地铁。地铁的开通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节省了出行在路上所耗费的时间。
5. 文化方面:虽然大学城的建立不仅引来了素质相对较高的大学生,同时大学附小的建设也加紧了步伐,然而校园活动似乎与当地居民的互动较少。所以当地居民认为,对于文化方面虽有提升,但是不足。
6. 环境方面:通过对几个热心居民的访问了解到,他们对大学城的垃圾处理不论是从时间上还是效率上都很满意。
三、总结及分析
对居民的调查访问发现,当地居民的态度大体呈现矛盾的态势。一方面,居民是很愿意搬迁的,虽然安土重迁的人也占很多,但是面对由于政府征地的政策而得到的补偿金和小区房,确实使得一家人的生活水平明显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土地的失去,居民面临着如何使生活水平保持并继续向上的巨大压力。当地居民普遍缺乏对新事物的适应能力和积极面对的态度。虽然部分居民可以就近到大学城工作,但是由于相关能力的缺乏,工作内容仅限于浇花、除草、维修、保安之类的,工资仅够基本生活。由于呈贡的花、菜已是品牌,对于失地的农民来说,外出租地种地自然成了首选,外出人员达到一万三千以上。
四、对策
民以食为天,衣食住行对于老百姓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不容易满足的要求。所以,单靠政府自身的优惠政策不仅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且根本上来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当地居民的政策不仅要从政策上给以优惠,还要从技能上加以培训指导。对策大致可以从就业指导,政府制造就业机会,鼓励居民从服务行业入手,租地补偿,出台更多惠农政策几个方面给出建议。
1、加强对当地居民,以失地农民为主的就业技能培训
由于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收之后,失地农民的生存技能便成了一种没有用武之地的能力。因此,政府应该开展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指导。力求使失地农民不会因为土地的失去而生活变得艰难,更重要的是要让农民找到稳定生活的新出路。
2、兴办劳动密集型产业
政府不仅要加强开展对失地农民的培训,还要积极兴办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政策,使企业乐于在大学城建厂。不仅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更能解决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3、增强大学城的后勤人员的吸纳力
大学城的建设和维护少不了后勤人员的劳动,鉴于当地劳动力充足,且劳动成本低。政府应该加强与学校的联系,鼓励学校提供园丁,餐厅服务人员和宿舍管理员等职位。
4、指导当地居民合理利用补偿款
对于一下子得到大笔补偿款的农民来说,他们很容易变得不理性。比如可能去赌博,买奢侈品,追求过分高品质的生活,最后的结果都将是入不敷出,生活捉襟见肘,难以维系。所以政府有必要帮助居民进行如何合理利用补偿款的培训。
注解:
①贾献培,呈贡失地农民十年涅槃之路,昆明日报,第一版。2013,7,12.
作者简介:
李镭(1989-),女,汉族,山西吕梁人,硕士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学哲学与政治学院,研究方向:比较政治分析。
刘欢(1991-),女,汉族,山西柳林人,硕士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李竞成(1990-),男,土家族,湖北宜昌人,硕士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
张冬冬(1989-),男,汉族,吉林扶余人,硕士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学哲学与政治学院,研究方向:比较政治分析。
章驰哲(1990-),男,汉族,安徽绩溪人,硕士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学哲学与政治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历史政治研究。
摘要:作为现代新昆明建设之东城战略率先启动的呈贡新区,其建设进程引起了世人的瞩目和期待。虽然现在处于现代新昆明建设的起步阶段,但其进程迅速、高楼疯长、道路宽长。离城区较远的呈贡新城,除了大学城的学生和老师以及当地居民,几乎没有外来人员。这又导致入住者零散、车辆罕至。笔者通过对大学城内对当地居民口头访问总结,得出其对呈贡新区建设的适应程度。
关键词:现代新昆明建设;当地居民;适应性;对策
一、现代新昆明建设背景
2003年5月31日,云南省委、省政府确立了一湖四环工程,形成一湖四片城市格局的现代新昆明战略。昆明呈贡新城作为现代新昆明东城先期启动,其发展定位为:现代新昆明的国际物流中心、行政文化教育中心、会展中心、社会服务中心、新兴产业中心;现代新昆明的鲜花之城、生态之城、山水之城、文化之城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现代新城。呈贡新区分为斗南花卉产业片区、雨花教育片区、吴家营行政商务区、乌龙体育休闲片区、洛羊国际物流片区、大冲工业片区、大渔旅游居住片区和环湖湿地片区。虽然当前呈贡新区城市形象基本形成,但是产业空心化和经济总量小的基本情况仍然没有得到改善。由新城建设的迅速发展而引起的高楼疯长、道路宽长、入住者零散、车辆罕至的现象,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和英国《金融时报》相继作了又一“鬼城”的定论。我们不禁也要问:这是到底是一座真的“鬼城”,还是一座“成长中的新城”?
二、对当地居民的口头访问调查
笔者对附近的吴家营、郎家营、缪家营、柏枝营、幸福花园小区进行了走访,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主要从受访人的基本情况入手,对大学城的建设是否影响到其日常生活、大学城建设的出发点、大学城建设对其在文化方面的影响、交通方面的影响、农产品销路方面的影响、得出了以下的现实情况。
作为传统农业县,征地之前呈贡县总人口为15.96万人,其中农民12.7万。随着新区建设的迅速发展,呈贡新区的农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当现代新昆明建设率先在呈贡铲起第一捧土的时候,几乎没有多少呈贡村民知道这到底意味着什么。2005年6月,在“一步城市化”的浪潮中,政府最大规模地征地,使得近十万的呈贡农民一夜之间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对农民而言失去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灵魂。2005 年6月,祖居柏枝营的郑丽芬一家成了呈贡新区建设中第一批失去土地的农民。郎家营社区的张恒毅刚领到20多万元土地补偿款时,还很是高兴了一阵子,但很快就发现:儿子娶媳妇、办婚礼、买房子都要花钱,这20多万元很快就会没了。算完这笔账,张恒毅感叹:农民离了地还怎么活呢?①
下面笔者将从经济、商业投资、生活、交通、文化、环境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情况的归类:
1. 经济方面,由于大学城的建设用地,居民几乎只留有少数的果园和山脚贫瘠的土地,不利于农业的生产。失地的农民将政府发放发发失地补偿费主要用于教育、买房、日常消费三个方面,大部分农民对消费持保守的态度。大多数农民反映由于目前农业收入的减少,补偿金仅够满足必须花费的项目。从大学城建设前后农民的收入来看,原来的务农收入是比较可观的,然而失去土地收入也相应地减少了。没有了固定经济来源的家庭,年轻人外出打工,或响应政策租地种地,老年人在家照顾小孩。
2. 商业投资方面,大多数本地人不能再继续种地,但是开始新职业的资金、技能和经验等方面比较欠缺,几乎没有竞争能力。当地农民总体上希望得到政府在有关方面的支持。
3. 生活方面,大多数居民对现有的居住条件表示满意,大学城学生的活动对居民的正常生活起居影响比较小。调查时居民表示社区娱乐设施暂时还不健全,幼儿园硬件设施差强人意。大部分居民对大学城学生印象的比较好,认为学生素质很好,有礼貌。
4. 交通方面:有些居民认为大学城建设的主要成绩是便利了交通,以前出行主要靠乘坐面包车,现在不仅可以坐公交车,而且可以乘坐地铁。地铁的开通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节省了出行在路上所耗费的时间。
5. 文化方面:虽然大学城的建立不仅引来了素质相对较高的大学生,同时大学附小的建设也加紧了步伐,然而校园活动似乎与当地居民的互动较少。所以当地居民认为,对于文化方面虽有提升,但是不足。
6. 环境方面:通过对几个热心居民的访问了解到,他们对大学城的垃圾处理不论是从时间上还是效率上都很满意。
三、总结及分析
对居民的调查访问发现,当地居民的态度大体呈现矛盾的态势。一方面,居民是很愿意搬迁的,虽然安土重迁的人也占很多,但是面对由于政府征地的政策而得到的补偿金和小区房,确实使得一家人的生活水平明显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土地的失去,居民面临着如何使生活水平保持并继续向上的巨大压力。当地居民普遍缺乏对新事物的适应能力和积极面对的态度。虽然部分居民可以就近到大学城工作,但是由于相关能力的缺乏,工作内容仅限于浇花、除草、维修、保安之类的,工资仅够基本生活。由于呈贡的花、菜已是品牌,对于失地的农民来说,外出租地种地自然成了首选,外出人员达到一万三千以上。
四、对策
民以食为天,衣食住行对于老百姓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不容易满足的要求。所以,单靠政府自身的优惠政策不仅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且根本上来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当地居民的政策不仅要从政策上给以优惠,还要从技能上加以培训指导。对策大致可以从就业指导,政府制造就业机会,鼓励居民从服务行业入手,租地补偿,出台更多惠农政策几个方面给出建议。
1、加强对当地居民,以失地农民为主的就业技能培训
由于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收之后,失地农民的生存技能便成了一种没有用武之地的能力。因此,政府应该开展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指导。力求使失地农民不会因为土地的失去而生活变得艰难,更重要的是要让农民找到稳定生活的新出路。
2、兴办劳动密集型产业
政府不仅要加强开展对失地农民的培训,还要积极兴办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政策,使企业乐于在大学城建厂。不仅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更能解决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3、增强大学城的后勤人员的吸纳力
大学城的建设和维护少不了后勤人员的劳动,鉴于当地劳动力充足,且劳动成本低。政府应该加强与学校的联系,鼓励学校提供园丁,餐厅服务人员和宿舍管理员等职位。
4、指导当地居民合理利用补偿款
对于一下子得到大笔补偿款的农民来说,他们很容易变得不理性。比如可能去赌博,买奢侈品,追求过分高品质的生活,最后的结果都将是入不敷出,生活捉襟见肘,难以维系。所以政府有必要帮助居民进行如何合理利用补偿款的培训。
注解:
①贾献培,呈贡失地农民十年涅槃之路,昆明日报,第一版。2013,7,12.
作者简介:
李镭(1989-),女,汉族,山西吕梁人,硕士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学哲学与政治学院,研究方向:比较政治分析。
刘欢(1991-),女,汉族,山西柳林人,硕士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李竞成(1990-),男,土家族,湖北宜昌人,硕士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
张冬冬(1989-),男,汉族,吉林扶余人,硕士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学哲学与政治学院,研究方向:比较政治分析。
章驰哲(1990-),男,汉族,安徽绩溪人,硕士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学哲学与政治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历史政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