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上有个商贩与顾客发生了口角,引来众人围观。一位顾客参与劝解,平息了纠纷。人们议论劝架的顾客像个领导,很会做工作。根据什么判断他是领导干部呢?他有什么职务、身份吗?人们无从得知,得出印象只是根据其言谈举止、风格气度、化解纠纷的能力,这就是影响力。影响力包括实在做事产生影响、行使权力的强制性影响,更侧重指人的品格、学识、情感对他人产生思想、心理的影响。
人们是否应该追求影响力呢?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叙述自己:“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不求闻达”,也就是不在乎个人的影响如何。刘备的“三顾茅庐”让诸葛亮决定辅佐刘备干大事。他回答刘备咨询,纵论时事,“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如此才能胆识,来源于长期追求、修炼,如果搁置不用多么可惜!想来“不求闻达”不过是他一时的想法,隐居一隅,仍然心怀天下,为出山做准备,总体看还是在意影响力的。一心当隐士的人也不是没有,甘于默默无闻也是人生一种选择,但是担当社会责任的人不能如此。身为党员干部,影响群众、团结带领群众是自己的根本职责,应该自觉追求影响力。换个角度看,即使不在意自己言行的社会影响,也并不等于不产生影响。有政治身份、领导职务的人无所作为,或言行随意,很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恶劣影响!
掌握权力的人令出必行,有行动力,也有影响力,这里的影响力实质是权力的能量,不等于掌权者个人的影响力。人们常常把影响力混淆于权力,其实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古代的“垂帘听政”,作决定的人隐在幕后,龙椅上的小皇帝一切听任摆布,有何影响力可言?掌权者行使权力和个人的品格、才能等因素统一起来,影响力才会更充分。有个基层干部宣布一个通知,3日内把春耕备耕的情况报上来。念稿疏忽,3日读成了3月,3个月后都进入夏天了!发觉众人疑惑,赶紧澄清,引来一阵哄笑。发通知本来与个人影响力没多大关系,但念错了字,个人的影响力就产生了,可惜是負面的。
立身处世首要的是自己如何做人,有职务的怎样为官。要有正能量的影响力,自己必须是合格的党员、干部,正人君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现在社会信息渠道多,交往方式直接而快捷,大家关注的人物,其言谈举止自然产生影响。国外有学者做了专门研究,列出构成影响力的要素:性格———你是谁;关系———你认识谁;知识———你知道什么;直觉———你感受到了什么;经验———你去过哪里;过去的成就———你做过什么;能力———你能做什么。从这项分析看来,影响力并不神秘,主要还是由品格、能力、经历等方面的要素构成。金子必发光,春风能送暖,有关联就会有影响,受关注就有影响力产生!
明确真实的人和事是影响力之本源,并不意味着影响力无须追求。积极的影响需要强化,误解的云雾需要拨开,影响力也需要专门做文章。影响力与领导者的品格、魅力、威信密切相关,有些干部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但发挥和拓展不够,过于依赖发号施令,领导力受到局限。更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干部外界口碑不佳,降低了自己的威信,正面影响不多,消极影响倒不少,多从影响力角度检查检查、思考思考,可能会有深刻醒悟。
思考影响力问题,不能仅着眼于怎么影响别人,别人怎样影响自己也很值得重视。西方有本畅销书《影响力》,几十年来影响深远。书中分析社会交往的一些现象,归纳出一系列影响力的武器。例如:别人最初给予的小恩小惠会造成我们的负债感,以至于我们甘愿用更大的好处去报答。再如:当大家都以相同的方式去思考时,没有谁会想得太认真。在权威面前,我们习惯性地顺从;害怕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比希望得到同等价值东西的想法对人们的激励作用更大。该书提到了怎样保护自己不上当,这就要时刻保持高度警觉,找回理智不冲动,该拒绝拒绝,该放弃放弃……怎样对待他人的影响力,值得多做些研究和思考。对“受影响”应该多一些清醒,自觉接受一些积极的、正能量的东西,防止消极的“近墨者黑”,以避免在交往中被动。
人们是否应该追求影响力呢?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叙述自己:“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不求闻达”,也就是不在乎个人的影响如何。刘备的“三顾茅庐”让诸葛亮决定辅佐刘备干大事。他回答刘备咨询,纵论时事,“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如此才能胆识,来源于长期追求、修炼,如果搁置不用多么可惜!想来“不求闻达”不过是他一时的想法,隐居一隅,仍然心怀天下,为出山做准备,总体看还是在意影响力的。一心当隐士的人也不是没有,甘于默默无闻也是人生一种选择,但是担当社会责任的人不能如此。身为党员干部,影响群众、团结带领群众是自己的根本职责,应该自觉追求影响力。换个角度看,即使不在意自己言行的社会影响,也并不等于不产生影响。有政治身份、领导职务的人无所作为,或言行随意,很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恶劣影响!
掌握权力的人令出必行,有行动力,也有影响力,这里的影响力实质是权力的能量,不等于掌权者个人的影响力。人们常常把影响力混淆于权力,其实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古代的“垂帘听政”,作决定的人隐在幕后,龙椅上的小皇帝一切听任摆布,有何影响力可言?掌权者行使权力和个人的品格、才能等因素统一起来,影响力才会更充分。有个基层干部宣布一个通知,3日内把春耕备耕的情况报上来。念稿疏忽,3日读成了3月,3个月后都进入夏天了!发觉众人疑惑,赶紧澄清,引来一阵哄笑。发通知本来与个人影响力没多大关系,但念错了字,个人的影响力就产生了,可惜是負面的。
立身处世首要的是自己如何做人,有职务的怎样为官。要有正能量的影响力,自己必须是合格的党员、干部,正人君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现在社会信息渠道多,交往方式直接而快捷,大家关注的人物,其言谈举止自然产生影响。国外有学者做了专门研究,列出构成影响力的要素:性格———你是谁;关系———你认识谁;知识———你知道什么;直觉———你感受到了什么;经验———你去过哪里;过去的成就———你做过什么;能力———你能做什么。从这项分析看来,影响力并不神秘,主要还是由品格、能力、经历等方面的要素构成。金子必发光,春风能送暖,有关联就会有影响,受关注就有影响力产生!
明确真实的人和事是影响力之本源,并不意味着影响力无须追求。积极的影响需要强化,误解的云雾需要拨开,影响力也需要专门做文章。影响力与领导者的品格、魅力、威信密切相关,有些干部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但发挥和拓展不够,过于依赖发号施令,领导力受到局限。更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干部外界口碑不佳,降低了自己的威信,正面影响不多,消极影响倒不少,多从影响力角度检查检查、思考思考,可能会有深刻醒悟。
思考影响力问题,不能仅着眼于怎么影响别人,别人怎样影响自己也很值得重视。西方有本畅销书《影响力》,几十年来影响深远。书中分析社会交往的一些现象,归纳出一系列影响力的武器。例如:别人最初给予的小恩小惠会造成我们的负债感,以至于我们甘愿用更大的好处去报答。再如:当大家都以相同的方式去思考时,没有谁会想得太认真。在权威面前,我们习惯性地顺从;害怕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比希望得到同等价值东西的想法对人们的激励作用更大。该书提到了怎样保护自己不上当,这就要时刻保持高度警觉,找回理智不冲动,该拒绝拒绝,该放弃放弃……怎样对待他人的影响力,值得多做些研究和思考。对“受影响”应该多一些清醒,自觉接受一些积极的、正能量的东西,防止消极的“近墨者黑”,以避免在交往中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