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0月至2020年3月我院187例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178例为单侧输尿管结石,9例为双侧输尿管结石,结石直径为15~25 mm。结果:1例中转开放手术,其余186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62.3±22.1)min,术中出血量(30.2±5.3)mL,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4.6±3.2)d,9例术后出现尿漏。结论: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安全、有效,结石清除率高,是一种输尿管上段嵌顿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0月至2020年3月我院187例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178例为单侧输尿管结石,9例为双侧输尿管结石,结石直径为15~25 mm。结果:1例中转开放手术,其余186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62.3±22.1)min,术中出血量(30.2±5.3)mL,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4.6±3.2)d,9例术后出现尿漏。结论: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安全、有效,结石清除率高,是一种输尿管上段嵌顿结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讨论-示范-实践-反馈四步法(TSDF)”教学模式在儿童口腔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在儿童口腔科的15名住培学员作为对照组,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的14名住培学员作为研究组。研究组采用TSDF教学模式,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椅旁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对2组的基础理论知识、专科技能和临床思维与决策能力及学习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学员的专科技能考核成绩(46.14±1.29)高于对照组(44.33±1.72),临床思维与决策能力考核成绩(8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出现给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肺癌患者带来希望。因老年人群生理功能减弱,各脏器系统如心、肺、肝、肾、骨髓造血系统等功能下降,且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合并用药相对较多。因此,本研究对伴或不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高龄晚期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分析EGFR敏感突变患者接受埃克替尼治疗的毒副反应、预后相关因素来探讨埃克替尼对高龄晚期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笔者临床应用扶阳罐联合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治疗原发性肩凝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2020年6月-2021年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原发性肩凝症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伦理号:2020-KL-101-01)。
乳腺大汗腺癌(apocrine carcinoma,AC)是一种临床上较为罕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其发病率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3%~4%[1]。2003年WHO乳腺肿瘤分类[2]将AC定义为一种90%以上肿瘤细胞显示大汗腺细胞形态特点和免疫表型的浸润性乳腺癌[3]。本文报道AC 1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预后。
崔云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名中医,从事中医男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近40年,对诊治男科疾病具有独到的经验。兹将崔老师从肝肾论治精室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目的:探讨口服两种不同剂量维生素D对早产儿骨代谢等指标的影响和预防早产儿代谢性骨病(MBD)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本院80例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予肠内外营养、补充蛋白质、脂肪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维生素D 400 IU/d,观察组予维生素D 800 IU/d。观察2组干预前后生长指标、早产儿代谢性骨病(metabolic bone disease,MBD)发生率、血清骨代谢指标等。结果:生后第28天2组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钙、碱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致病菌,其可产生多种侵袭性感染,严重者可侵及呼吸道、血液等多种部位,引发全身性感染表现[1]。近年来,儿童中SA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感染率逐年增加[2]。
胸腔置管引流术是结核性胸膜炎伴胸腔积液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患者容易接受,能减少反复胸腔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风险,还可以随时进行胸腔给药。一般胸腔置管引流术根据患者体位给予B超下定位,常见部位为腋后线第7~9肋间,因胸腔置管引流术误入胃腔的发生率极低,文献报道不多见[1-2],现报道1例胸腔置管引流误入胃腔病例。
颈椎病和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两者关系密切[1]。自20世纪70年代,陆续有“颈椎性血压异常”的文献报道[2-3],颈椎病变可以引发血压异常的观点逐渐为学界接受。这种伴随颈椎病发生并随着颈部病变纠正而恢复正常的血压现象被称为“颈性高血压”。疾病早期患者的血压常呈波动性升高,早轻晚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中后期则会伴发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临床上常与原发性高血压混淆,治疗多采取常规药物降压,疗效受到限制。中医治疗此病的思路是改善颈椎病变,以期患者血压恢复正常。
全球约有3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我国为HBV高流行区,HBV感染率约占33%[1]。虽随乙肝疫苗接种的普及,HBV母婴传播减少,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携带率降低,但一般人群HBsAg阳性率仍高达7.1%[2]。以往常将血清HBsAg阳性作为判定是否感染HBV的依据。自首例报道HBsAg阴性供血者血液引起HBV感染以来,血清HBsAg转阴代表HBV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