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印发的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随之,教育部先后出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等文件,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课程建设的指导,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进”方针,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加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综上所述,新时代新时期国家对于思政课程的建设发展尤为重视,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开发是课程思政发展的先驱对象。
1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研究背景
1.1“课程思政”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自2016年12月7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在全国范围内争先恐后的展开,会议指出高校应当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而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当中,抑或从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想政治资源。
1.2体育课程思政的出现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体育课程思政的发展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新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了积极贡献。
2 影响高校体育教课程思政发展的阻碍因素
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顺利开展以来,各地区高校纷纷进行课程思政的开发与研究,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近几年来迅速发展,并且由最初的体育学科整体性发展逐步向更为细致的运动项目倾向,如篮球、武术、体育舞蹈等“课程思政”的研究纷纷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并且,各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纷纷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同时也要看到,面对新形势新发展体育“课程思政”也存在阻碍因素,本文从多个角度对影响体育“课程思政”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
多角度的分析主要是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意识、重视程度、宣传力度等方面的发展力度不够;课程目标的过度倾斜,体育教学过程重技能,轻德育;教学方法、手段的普通化,导致所呈现出的课堂效果不理想;二是体育课程与思政因素的融合理念较为模糊,理论基础不扎实;三是针对体育“课程思政”的学习氛围不足。
3 发展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
3.1 明确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突出思想政治课程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的作用的同时,充分挖掘体育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因素,促进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发挥体育“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开发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体育历史相关的专题线上宣传工作,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体育“课程思政”的校园氛围。
3.2 加强和改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体育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德育往往不能得到平衡发展。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深度挖掘体育课程本身的思政元素,例如,民间口耳相传的“女排精神”所体现出的体育坚韧不拔的运动精神。另外最能体现国家情怀的是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体育断锻炼带给我们健康水平的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加强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3.3 提高教師思想教育素养是主导因素
体育课程思政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往往会忽略德育的教育,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技能教学过程中。首要原因存在于教师道德意识的薄弱以及思想政治素养的能力的不足,教师不仅是传播者也是塑造者,优秀的灵魂、人格、品行都是出自教师之手完成的。应与专业思政老师的相互沟通相互协作,在确立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价值的基础上,接受和践行新时代新挑战新任务,充分发展和改进体育“课程思政”的发展。
3.4 以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特点为主体
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自身的发展特点极为重要。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立足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满足的发展需求,选取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知识的传授、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的锻炼三个过程,来强调体育课程中培育学生的意志品质以及道德品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4 结语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发展势在必行。体育“课程思政”是对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充分融合,对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所出现的阻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指导思想、课程建设、体制机制、教师素养以及学生主体性的角度进行研究,对从而有效的提升体育“课程思政”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功能。
(作者单位:浙江树人大学)
1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研究背景
1.1“课程思政”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自2016年12月7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在全国范围内争先恐后的展开,会议指出高校应当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而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当中,抑或从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想政治资源。
1.2体育课程思政的出现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体育课程思政的发展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新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了积极贡献。
2 影响高校体育教课程思政发展的阻碍因素
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顺利开展以来,各地区高校纷纷进行课程思政的开发与研究,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近几年来迅速发展,并且由最初的体育学科整体性发展逐步向更为细致的运动项目倾向,如篮球、武术、体育舞蹈等“课程思政”的研究纷纷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并且,各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纷纷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同时也要看到,面对新形势新发展体育“课程思政”也存在阻碍因素,本文从多个角度对影响体育“课程思政”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
多角度的分析主要是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意识、重视程度、宣传力度等方面的发展力度不够;课程目标的过度倾斜,体育教学过程重技能,轻德育;教学方法、手段的普通化,导致所呈现出的课堂效果不理想;二是体育课程与思政因素的融合理念较为模糊,理论基础不扎实;三是针对体育“课程思政”的学习氛围不足。
3 发展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
3.1 明确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突出思想政治课程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的作用的同时,充分挖掘体育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因素,促进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发挥体育“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开发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体育历史相关的专题线上宣传工作,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体育“课程思政”的校园氛围。
3.2 加强和改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体育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德育往往不能得到平衡发展。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深度挖掘体育课程本身的思政元素,例如,民间口耳相传的“女排精神”所体现出的体育坚韧不拔的运动精神。另外最能体现国家情怀的是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体育断锻炼带给我们健康水平的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加强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3.3 提高教師思想教育素养是主导因素
体育课程思政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往往会忽略德育的教育,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技能教学过程中。首要原因存在于教师道德意识的薄弱以及思想政治素养的能力的不足,教师不仅是传播者也是塑造者,优秀的灵魂、人格、品行都是出自教师之手完成的。应与专业思政老师的相互沟通相互协作,在确立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价值的基础上,接受和践行新时代新挑战新任务,充分发展和改进体育“课程思政”的发展。
3.4 以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特点为主体
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自身的发展特点极为重要。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立足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满足的发展需求,选取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知识的传授、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的锻炼三个过程,来强调体育课程中培育学生的意志品质以及道德品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4 结语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发展势在必行。体育“课程思政”是对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充分融合,对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所出现的阻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指导思想、课程建设、体制机制、教师素养以及学生主体性的角度进行研究,对从而有效的提升体育“课程思政”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功能。
(作者单位:浙江树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