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捷径,只有以心养心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ntwa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皇甫军伟,著名教育实践家,全国养成教育总课题组副组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家庭教育专家组组长。他倡导并践行“回归心灵深处”的教育理念,让无数家庭受益。
  著名歌唱家李双江和梦鸽的儿子李某由于涉嫌轮奸被公安机关拘留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个从小就披着名人之后光环的孩子有着令人羡慕的童年,他4岁入选中国幼儿申奥形象大使;4岁学习钢琴,8岁学书法,获奖无数;10岁加入中国少年冰球队……然而,他再次跃入公众视野却是因为先后两次犯事儿,2011年他曾因为撞车后打人被劳教。
  有评论说,李某坑爹,同时也被“爹坑”,是不成功的家庭教育导致他今天的“失败”。
  中国的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就是整个教育系统里最重要的一部分,中国教育的根在家里。家庭教育如何帮助孩子成才?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皇甫军伟。
  家庭教育迷失了方向
  记者:您在新书《家庭教育的捷径——以心养心》中表明,自己写这本书的用意在于探究当下教育根与土的存在,探究那些从未改变却被遗忘的教育根本。您觉得中国教育的根本是什么?
  皇甫军伟:根就是我们的心,本就是我们文化的土壤,把心置身于我们的文化土壤。这个文化土壤就是我们整个东方、西方乃至世界的优秀文化,也就是能让我们内心平静下来的文化。因为现在家庭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心太浮躁、太功利、太着急,人们降不住自己的心。但内心一旦跟文化对接起来,人就能够平静。
  孩子的心往哪儿走?回到家的温暖里边,让家成为文化的圣地,成为承载文化、传承文化的空间。守住文化之魂,在文化的空间里滋养心灵,修炼自己的教育状态,并将这种优秀的文化沉淀传递给孩子,这就是教育的根本。
  记者:您曾经为4000多名中小学生进行过心理辅导,走访过3000多个家庭,通过这些实践经历,您觉得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是什么?
  皇甫军伟: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就是两个词——功利和浮躁。
  教育本身应该是幸福的、朴素的、平静的。然而很多人却因为教育很痛苦,痛苦的原因是由于他们对教育有一个功利的评判,比如说择校,比如说上大学。家长往往给孩子定许多标准,但是这些标准不是他们自己的,而是别人的,比如说,某某老师说,某某专家说。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成绩,他们的情绪会随着孩子成绩的高低而波动,他们对于孩子的学习往往只关心结果,而不关心过程。
  记者:您希望唤醒在现实中被困住的教育者的疲惫心灵,那么这些迷失的教育者会对家庭教育产生哪些不良的影响?
  皇甫军伟:这会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使孩子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比如自闭的、早恋的、上网成瘾的、抑郁的、厌学的,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都是父母的内心折腾得太狠了,孩子的心里面已经没有力量再去面对他的成长。所以选择了一种很病态的存活方式。
  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内心跟文化的联系断了,家长与孩子没有办法沟通。家长往往和现实、和他们看到的东西在较劲。他们不知道这个问题背后还有其他因素,或者更深层次的原因。比如,孩子不好好学习,写作业心不在焉,这种行为反应出孩子的心无处可安。如何让孩子的心静下来?这需要有一个内心接纳和欣赏他的人。母亲的情绪或心理状态是孩子心灵的容器,现在容器不安,那么孩子的心在里面也会起伏晃动。
  家庭文化的核心——阴阳归位
  记者: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应该分别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皇甫军伟: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把孩子的状态比作是一锅可口的粥,母亲就是锅,父亲就是下面的火;如果孩子是一本书的话,妈妈是书的内容,爸爸是书皮和目录。其实就是四个字:阴阳归位。即父亲要赋予家庭一种灵魂、一种精神;母亲则建立良好的情绪;二者共同培养孩子。当然有的单亲母亲,一个人也可以把两个角色担于一身。
  记者:您为什么把“以心养心”看成家庭教育的捷径?
  皇甫军伟:我曾经说过:家庭教育没有捷径,只有以心养心。“以心养心”不是捷径,而是一种最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
  “以心养心”是我们对家庭教育的重新定位或者是对家庭教育的回归。我们力求把教育方向和工作重心放在对孩子内心的关照和塑造上。家庭教育要把孩子内在心智的培养作为核心和重点,就像养树要养根,养人要养心。这要求家长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文化要回归传统文化,这包括儒家的仁、义、礼;道家的虚、静、无;佛家的慈、悲、和。家庭教育要抛弃现实的浮躁与功利,回归心灵深处,让孩子的心有处可安,让孩子的心静如止水沐若清风。
  记者:您作为家庭教育的专家,在家如何教育您的孩子?
  皇甫军伟:第一,我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以心养心,自然而然”,让孩子成为她自己,而不要参杂太多成人的标准。我们成人的标准是人设定的标准,但是每个孩子都有他自然的一面,与众不同的一面。
  第二,我一直强调家庭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个系统互动的过程。我最近在家里体验到了这种系统互动的关系。原来我们家晚上要烫脚,都是我爱人自己打上三盆水,招呼女儿和我洗,然后她自己也来烫烫脚。一个人干活,坚持时间长了,就累了,累了就该发脾气了。现在换了一种方式,我爱人给我女儿打水,我女儿给我打水,我给我爱人打水。这三个人每人都打了一盆水,但都幸福得够呛。
  所以,家庭教育一定是把整个系统动起来,所有的人都动起来的时候,这个过程就是一种享受。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摄影 刘爱红
  编辑 王淑娟 mochouw@yahoo.com.cn
其他文献
近期,媒体披露了多起国内外校园儿童性侵事件,学校如何加强预防与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我们邀请国外家长、学者撰文,交流当地学校的预防、处置等举措;邀请教育专家剖析国内校园性教育现状,以及如何借鉴国外经验,推进校园性教育。  只有直面恶性事件,积极行动,才能“筑牢保护儿童的防线”!  一样的关爱,不一样的亲密接触  Raven(美国德克萨斯州Herod小学学生家长)  我来美国后,深刻感觉到中西
期刊
7月9日下午,江苏省政府召开儿童安全守护集中行动协调推进会,对如何发挥职能作用保护好儿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进行专题研究。省政府副秘书长、妇儿工委副主任李明耀主持会议并提出明确要求。省政府妇儿工委副主任、省妇联主席张京霞,副主席、妇儿工委办公室主任缪志红以及省委宣传部、教育厅、公安厅、民政厅、卫生厅等10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共同商讨了儿童安全守护工作。  会议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儿童安全守护工作放
期刊
拿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本书的时候,儿子正准备和同学跟团去北京欢乐谷。我一百二十个不放心。一群十四五岁的半大孩子,一直都有老师家长的监管呵护,从没有单独离过家,这一放出去还不得像脱缰的小马,没深没浅,横冲直撞?万一有点闪失可怎么办?正好在网络上又看到中学生被水淹致死的新闻,一时我心慌慌。儿子指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表示他的愤怒:我跟派差不多大,人家一个太平洋都漂过来了,我连个北京欢乐谷都搞不定吗
期刊
4岁的宝拉开口说话并不早,两周岁时才磕磕绊绊说出完整的句子,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她小嘴巴每天除了吃东西,就是在说话;除了说话,就是在吃东西,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  但她说话太多太快,咬字相当不准,很多音节根本就在连读,而且“n”“l”不分、“p”“q”不分,平卷舌音不分,整个儿一南京普通话。多少次,我试图纠正宝拉的发音:“宝贝,跟妈妈说,p-i-ao,漂亮!”可是,说来说去,她始终是:“q-i-a
期刊
1  “我叫……古可可,今天我……”三年级的古可可低着头,咽了一下唾沫,“演讲的题目是……”他攥了攥手里的稿子,脑子里还在想着自己的演讲题目。  “《歌颂我的母亲——祖国!》”  下一句是什么呢?古可可嗫嚅的嘴唇,像只鲜艳的毛毛虫,小脸憋得通红,蔓延到了脖子根,简直和戴着的红领巾一个颜色。  古可可再也想不起下一句是什么了,他呆呆的,像一根圆滚滚的木桩站在那里,耳边传来同学们的笑声。  古可可很是
期刊
有位事业成功的女士,退休后多次向朋友倾诉一个难解的心结,那是发生在她儿子四五岁时的事。热爱事业的母亲每天都会提前一个半小时出门,先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再赶到单位上班,这样她才能保证自己在上班前半个小时到办公室。  一天,她照常领着孩子出门,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孩子说肚子疼要上厕所。懊恼的她一边高声埋怨一边粗暴催促,毫不搭理孩子脸上受伤的表情和眼中闪现的泪花。因为这件小插曲,她比平常晚了10分钟到单位,
期刊
国家质检总局联合中国儿童中心举办了“守护儿童,远离伤害——儿童用品安全行”主题活动,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在活动上发布了《童装消费指引》。  《童装消费指引》中建议,家长尽量到商场等正规经营场所购买童装。为防范化学污染,应尽量购买浅色、不含荧光增白剂或不含涂料印花的童装,尽量不要购买经过抗皱处理、或刺激性气味特别浓重的童装。购买时应查看产品标识是否齐全、内外标识内容是否一致,尤其要注意产品安全类
期刊
雪宁,定居台湾的北京妈妈,著名音乐家付林之女,华德福教育研修者、提倡者。2013年出版《爱和陪伴——乐活派妈妈的“慢教养”手记》,书中记述了这位北京妈妈在台北亲子生活的点点滴滴和育儿感悟。  当谈到对教育的理解时,雪宁写下:孩子是上天赐予父母的一份功课,借由与孩子的朝夕相伴,让我们重新体会一个人的成长过程,进而回溯自我,向孩子学习那最纯真的心。  让女儿浸润在传统文化中  在做母亲之前,雪宁靠着自
期刊
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是指一个人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主要有:同情、关心、分享、合作、谦让、帮助、抚慰、捐献等等。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形成和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受到人类社会的积极肯定和鼓励。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具有亲社会品质的儿童取得的成就更高、社会生活的满意度更高、患有各类心理疾病的概率更低,同时亲子关系也更良好。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
期刊
名人小档案:  郑哲敏,出生于1924年10月2日,著名力学家、中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年初荣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24年,郑哲敏出生于山东济南。父亲郑章斐是当时著名品牌钟表亨得利的合伙人,为人诚实,很有远见。身在商海的郑章斐在家中从不谈论生意经,总是劝勉子女好好念书,学点科学。在父亲的影响下,郑哲敏兄妹一心向学,个个学有所成。  睿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