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疏勒河水泛着银光涌出祁连山蜿蜒西去,流向河西走廊的尽头,在嘉峪关外的大漠戈壁深处孕育了一片绿洲,这就是被称为“流尽一潭碧水,产出万担金粮”的古瓜州县。瓜州南望祁连,北枕大漠,东倚雄关,西邻国际旅游名城敦煌,是古丝绸之路重镇,素有“瓜果之乡”、“河西粮仓”之美誉。兰新铁路横贯全境,境内312、313、215公路线连通四方。县境东西长185公里,南北宽220公里,面积2.41万平方公里,全县辖5镇10乡、73个行政村,总人口14.88万,有汉、回、蒙、藏等2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5万人,总面积2.412万平方公里。
史书般的瓜州,永远是神秘的。神采飞扬的榆林窟、东千佛洞、下洞子、碱泉子、旱峡五座石窟寺及沙海深处的锁阳城、六工城、桥湾城50多座汉唐古城遗址,巍然屹立的200多座烽火台,蜿蜒曲折的汉长城,永远是瓜州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精彩华章。可是,在瓜州的戈壁大漠深处,还有一片鲜为人知、更加神秘的地方——亘古千年的胡杨树、郁郁葱葱的芦苇荡,以及众多红柳、梭梭、白刺和罗布麻等植物顽强地守卫着片片绿洲,编织起一道又一道不屈不挠的绿色屏障,阻挡着肆虐的风沙,在保护河西走廊乃至我国西部的生态平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在这一道又一道绿色屏障的阻挡下,才使得瓜州幸免楼兰古城的厄运。
护卫绿洲生命的保护区
瓜州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7年正式成立,总面积7900平方公里,是目前国内排名第十位的大型自然保护区。因为瓜州境内拥有我国唯一的旱荒漠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大型荒漠自然保护区,而且与锁阳城、榆林窟、东千佛洞、长城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巧妙结合,可以说达到了浑然天成、完美无瑕的地步,开辟荒漠生态旅游前景广阔。保护区分南北两片,南片位于瓜州县南部,与玉门市和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为邻,面积4000平方公里;北片位于瓜州县北部,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相接,东与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西与甘肃敦煌市相毗连,面积3900平方公里。保护区南高北低,海拔高度为1300米以上,最高峰滴水山海拔高度3547米,主体是走廊平原,即疏勒河出口构成的大型三角洲,地势平坦,为地下水溢出带,沼泽广布。地貌自南而北呈现有规律的分带现象,绿洲平原带,蒸发量大,日照时间长,夏季炎热,冬季酷寒,昼夜温差大,风大沙多。主要保护对象是以中亚四大荒漠(合头草、泡泡刺、红砂、珍珠)为代表的植被类型、亚洲中部特有物种和濒危植物及其生长地、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繁衍地和栖息地、名胜古迹和特殊地质地貌。
保护区为典型大陆气候,降水极少,蒸发量大,空气相对湿度低,日照时间长,夏季炎热,冬季酷寒,昼夜温差大,风大沙多。土壤类型比较复杂,可分为棕漠土、灰棕漠土、盐土、草甸土、沼泽土、风沙土、灌淤土和潮土八个类型,保护区内有疏勒河、榆林河两条大河和若干沼泽地。旱生性荒漠植被有泡泡刺、柽柳、红砂、珍珠猪毛菜、墨柴、芨芨草、苦豆子、骆驼刺、胡杨林、芦苇等,动物有雪鸡、石鸡、鹅喉羚、野驴、跳鼠、沙蟒、沙虎、麻蜥、中亚兔、狼狐、隼、盘羊、岩羊、雪豹、猞猁、旱獭、野驴等。
疏勒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
疏勒河是河西走廊极其重要的一条河流,全长600余公里,西汉时叫籍端水,后又叫冥水,元明时叫布隆吉尔河,清代改称疏勒河。著名敦煌学家李正宇先生考证认为:“此水混浊不清明,故称冥水。”《太平寰宇记》云:“籍端水一名冥水。”其是说流经汉代的冥安县,籍端水又叫冥水。因千百年来冥水故道的地下潜流,在瓜州锁阳城城北几十公里的地方,形成无数沼泽、泉流。这里水草丰美,牛羊遍地。这块古绿洲上的一切生命,都完全要依靠冥水流域的河、泉、涧、池维系。依靠天然降水,植物很难生长。根据敦煌遗书有关记载,古代瓜、沙绿洲中除天然植物外,主要种植有桃、梨、杏、杨、榆、柳等树种和麦、豆、谷、麻等作物。
在戈壁沙漠地带,有水就会有绿色,就能种庄稼,蓄养牛羊,人才能生存,故有“本地,水是人血脉”之说。瓜州与水有关的地名很多,有反映自然泉、泽、湖的,亦有反映人工修缮水利工程者,其皆体现了历史上人们珍爱水、利用水的情况。西汉破羌将辛武贤曾动用1.5万余人的大军,整修水利工程,开挖疏浚疏勒河,汇聚各支流,声势浩大。唐代沙州刺史李无亏(其祖上为皇帝新赐长城县开国子)主持建造了流跨瓜、沙二州苦水(今芦草沟)河之上的巨型拦水坝,百姓蒙受其恩,谓此坝为“长城堰”。锁阳城东塔尔寺下曾发现半截唐碑,记述唐瓜、沙节度使张议潮、曹议金大兴屯垦,兴修水利,上言“荷锸如云,百亿京坻”之语,元代甘肃行省修安西境内的阿合潭、曲尤濠,引水渡舟,运送兵粮,可谓一壮举。清川陕总督兼甘肃巡抚岳钟琪,陕西西安粮盐道沈青崖两次大修水利,使瓜州引水进入高潮。绿洲农业,唯灌溉是赖,水利工程历来著先。渊泉镇、渊泉街之称皆源于汉代安西布隆吉乡一带建敦煌郡渊泉县。汉开发此地,见水域宽广,泉津交锆,深不可测,故曰渊泉,即为与地下水相通,深不可测的深泉之意。如今,该地有些地方仍然泉泽众多,湖水明净,鱼虾盈池,野鸭、水鸟成群。故而保留下来的与泉、湖、沟、坝、井有关的地名比较多。泉有白虎泉、芨芨泉、三个泉、泉北、泉南、红旗泉、锅底坑子泉、塔儿泉、金泉、清水泉、营盘泉、磨盘泉、沙泉、五泉、五个泉、上泉、大泉、小泉、捌弯泉、碱泉子、布泉、黄龙泉、东涧泉、月泉子、天生泉、乱泉子,白泥泉等。湖有东园湖、西园湖、条湖、小草湖、大月牙湖、小月牙湖、火烧湖、东湖、西湖、刺窝湖、尚家湖、南湖、布鲁湖、南志湖、南太湖、乱泉湖、银湖、雁脖子湖等;沟有红柳沟、进头沟、北干沟、三道沟、四道沟、五道沟、六道沟、七道沟、八道沟、九道沟、十道沟、营水沟、柳沟、若水沟、南干沟、新沟、龙小泉沟、槽子沟、教场沟、徐家沟等;井有土墩井、蔡家井、黑山井、毛井、红山井、大头羊井、双井子、六角井、马莲井等。历史上由于河流改道及游牧民族毁田驻牧等掠夺式经营,滥伐、滥牧、滥垦造成水源涵养破坏,绿洲防护林失去作用,致使地下水位下降减少、沼泽湖泊逶缩、干涸,风沙肆虐。从这些古地名中,仍能看到昔日水源富足的景象。 古代瓜州胡杨林遍布。胡杨不仅抗风沙抗盐碱,而且耐寒耐旱,在降雨量仅十几毫米的恶劣条件下亦然生存。胡杨种子随风撒落地下,只要稍遇潮湿即发芽成活,平生最少渴求,最易知足,最多奉献。这使人联想到最早的鸟儿们,从什么地方衔来些胡杨种子,把它们扔到地面,遇到雨水,籽种开始发芽,胡杨树如雨后春笋长起来了。春夏时节一片翠绿,纯洁可爱,秋日经霜一片金黄灿烂,以它们纯真的色彩装扮出美丽河山。高大的胡杨迫使苍天低垂,驱使沙漠避让,低矮的胡杨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它们终年锲而不舍地护卫着自己的家园。冥水改道后,仍有充足的地下水流,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疏勒河上游建坝截流,地处下游保护区段河水断流,因失去滋养水源,湿地萎缩,天然植被衰退,灌丛大量枯死,河流沿岸胡杨林失去再生能力。其二是超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补排失衡,地下水位急剧下降。
由于时代关系,瓜州在自然保护上有过很多的挫折和经验、教训。瓜州自然条件非常恶劣,人民生活极度困难,为了改变生活状况,改善生存环境,在疏勒河中游建成了双塔水库,开垦农田数十万亩,以解决群众温饱。昌马大坝、双塔水库建成后,截断了疏勒河,下游自此失去水源,生态急剧恶化,数十万亩原始胡杨林枯死。现在年轻人没有亲历疏勒河瓜州段生态变迁的过程,但从著名诗人林染的散文中读到了当时双塔水库的建设者沉重的反思和忏悔。林染先生在《 刺猬的胡杨林》这篇文章里说, 这片林子方圆200余里,90%是胡杨,间杂些红柳、沙枣和毛柳。胡杨林是立体的,有三层。铺地的是苦豆草、野苜蓿,中间层是灌木丛,胡杨树作了林子的骨架。夏天树叶、草叶丰满时,连羊都难以钻进去。保护区成立之前,当地人把红柳等天然植被作为生活燃料随意采伐。一年又一年,瓜州的人口不断增长,胡杨林、红柳林渐渐稀疏,枝叶们都进了灶堂为人服务了。农村和农场有专门管林子的人,谁又能管得住,买煤烧买不起,这胡杨不烧白不烧,白烧谁不烧? 物事变迁,因果报应。昔日的经济建设既让瓜州人收获了改天换地的硕果,也饱尝了人与天斗的恶果。
遗憾的是,瓜州的悲剧还在上演。在疏勒河上游,20世纪90年代兴建甘肃的扶贫开发、移民搬迁工程。当时工程建设就是在很大的争议中上马的,移民安置没有达到计划的1/3,生态破坏的恶果已经显现。民勤的生态恶化,一样是由于上游大量兴建水库, 开荒种地。民勤会不会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照目前这样发展下去,是肯定会的。但很多人坚信,国家不会答应,因为温总理已经14次连续批示。瓜州的幸运,在于瓜州国家级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已经取得的成就。
保护区责任重于泰山
20世纪80年代初,民勤县政府颁布封滩育林通告,停止境内天然林采伐。重点封育面积31.5万公顷。到2005年已封育成林面积43815公顷。灌木柽柳以多枝柽柳和长穗柽柳为主(当地人称之为红柳),散生于戈壁、丘陵、裸土地上,在沙化地、河滩地及盐碱滩生长良好,面积300万亩;其他灌木有白柳、毛柳,毛柳在县境内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白柳只有10亩左右。1986年全县设西湖、甜水井、桥子三个天然林管护站,管护面积14万亩,1990年增至56万亩,同年撤销甜水井管护站,新建瓜州管护站。踏实管护站封育26万亩,位于黄水沟以南东西狭长地带,植被以柽柳、白刺、骆驼刺、茅草等为主;瓜州管护站封育7万亩,位于老师兔山南,望杆子东及北路井一带,植被以胡杨、柽柳、白刺、甘草、骆驼刺等为主;西湖管护站封育18万亩,位于国道215线两侧,北至哈密井,南至汉长城,西至瓜州、敦煌分界,东至鸣沙梁,植被以胡杨、柽柳、白刺等为主,形成西湖乡万亩农田天然绿色屏障。1994年,56万亩天然林通过国家验收。1995年,制定安西县林草管护办法,各乡镇制定护林公约。2002年,瓜州天然林管护总站成立,桥子、踏实、瓜州、西湖和城南管护站归总站管理,管护工作力量加强,及时查处乱砍滥伐等违法行为,保证天然林休养生息。目前,已封育成林70.66万亩,植被覆盖率由8%提高到40%~90%。26万亩的踏实封育区,以红柳林为主的林木植被,在大面积区域林木生长高度已达2米以上,植被覆盖率达到了75%~90%,尤其在夏秋季节,红柳林枝叶变红,层林尽染,已成为瓜州八大景之一。尚有规划范围内的184.84万亩。
瓜州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成以来,在国家、省、县的支持下,投资了1000余万元,完善了宣传设施,设制钢架结构宣传牌30余块;设置永久性花岗石等各类宣传、标示牌63个,建立了保护区网站;先后完成了保护区南、北两片主要道口界桩、界碑的设置,共制做混凝土界桩3万余根,设立界牌100余块,设置瞭望塔(平台)5座,建设基层管护站(卡)5个;完善了科研监测设备,购置实验、监测仪器160台(件),建设野马圈养场107公顷、半放养场3300公顷;利用国家投资,建设了占地面积为1580亩植物园,移栽繁育旱生植物46种5万多株;移栽旱生植物30亩;开发种植优质枸杞87亩。2003年,在瓜州县农业园区租用土地55亩,投资460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为1750平方米的集科学实验、资源展览和多媒体教室为一体的保护区宣教中心,布展1000多平方米,硬化道路场地8000平方米、周边环境绿化面积达1.1万平方米,2004年,建设了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集生态观赏、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生态园,定植优质葡萄20亩,生态园建设初具规模,投资效益凸显。
保护区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传、帮、带,使职工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为了共同探讨和研究荒漠动植物的生存特性、演变规律和保护对策,先后接待了前苏联科学院、美国农业部、日本京都大学等从事荒漠动植物研究的专家学者来访,促进了合作与交流。还和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治沙所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接待相关院校实习的研究生四批30余人,共享科研成果6项。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2006年,两次被国家七部委评委“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集体”。 大漠深处诱人的戈壁明珠
今天,由县城向南驱车穿越崎岖的南山进入踏实谷地,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漫川遍野的红柳,依山蜿蜒30多公里构成绿色的海洋,这里保护、培育了56万亩红柳林。一阵春雨过后,荡尽了所有尘埃,尽显翠绿,煞是纯洁可爱。常有洁白的羊群点缀,亦或驼峰、牛马的倩影穿越其间,野兔追逐,苍鹰盘桓,偶然也有黄羊、野狼光临。每年6~8月红柳花竞相开放,万紫千红,待霜袭过后,丛林尽染,一片金红,万亩红柳,碧叶叠浪,红枝涌涛,踏实秋容,绚丽而醉人。晚霞中更是绮丽无比,引得游人每每在此驻步留影。
在瓜州县城南西南30余公里处的东巴兔山中,有一处绝佳的自然风景——浪柴沟。这里山势陡峭,沟壑曲折,一抹清溪,跳荡于十里长谷,滋润着两岸色彩缤纷的野花野树,浸润着山外的茫茫戈壁。这股清溪,发源于浪柴沟上游的湖脑,泉源交错,形成一汪小小的湖泊。这里居住着一户热情好客的李姓人家,种植良田50余亩,蓄水做塘,养鱼灌溉,引水于山间,在这块土地肥沃的地方,除农田外,到处生长着一人多高的芦苇草和芨芨草。当人們踏着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正不知所向时,忽然听到哗哗的流水声,原来在台地的北边有一处小小的瀑布,细流轻溅,抛金散玉,几经盘绕,没入沟底,非常雅致奇特,在荒漠戈壁的深处实属少见。这里还有姊妹湖、花儿泉、小瀑布、鹰石峡、汉代陶窑、九曲十八弯等景点,山溪清澈而曲折有致,山岩危耸,形状奇异,草木茂盛,叠翠拥绿,构成了这里独特的自然景观。浪柴沟四周山峦叠嶂,一股清泉环绕跳荡,终年流淌不息。溪流两边芦苇密生、野花遍地,胡杨挺拔苍劲,牛羊悠闲自在,鸟鸣声阵阵,野兔奔跑,雉鸡飞舞,生机勃勃,一派田园风光。笔者踏查东巴兔古河道上汉唐时期的陶窑遗址,看到各种波纹陶片遍布坡下。近年,陪同李正宇、李并成等先生进行考古调查,发现的瓮葬墓以及古代农田水利灌溉系统遗迹,更给这片土地增添了神奇色彩,显示了这里的劳动人民曾创造过灿烂的文化。
老师兔城地处截山子南麓泉流汇集的一处洼地,泉眼多发,水草丰茂,绿树葱茏,与周围干枯嶙峋的荒山秃岭和青石戈壁恰成鲜明对比,从而使这里成为漫漫沙碛古道上的一处十分理想的补给地。这里有三个泉、五个泉、木头泉、直路泉等泉源,西行沙州、东去瓜州的行旅均可在此处得到丰盈的水、草补给。该城为唐代连接瓜、沙二州驿道上的黄谷驿,曾为中西交通的繁荣做出过贡献,这是目前所知我国现存不多的一批唐代驿站遗址中的一座。城内发现碎陶片、砖块、铁片等遗物。当地村民们说,他们还曾在这里捡到过唐代开元钱币等。敦煌文书《沙州都督府图经》记,黄谷驿在沙洲东85公里,西去空谷驿15公里,东去鱼泉驿12余公里。空谷驿址今已无存,其地仅留古烽燧一座;鱼泉驿亦很残破,在今谢家圈滩北部土墩子一带。老师兔城的位置恰处在这两座古驿址之间,西距沙州故城也恰好约170公里。又据唐代大历七年(772)的一份《都游奕等请马状》文书记载,游奕在黄谷路上巡逻,配备有专门的巡奕马,除平时巡奕外,还要备“晨夜急疾警用”,其管界内还放牧有马群。可见这里为一处非常重要的通途大道和军防警备之地。
桥子东坝始建于清代雍正年间。是以大泉为水源,当地百姓用白刺、红柳、野麻夹土逐层叠压成坝蓄水灌溉农田,延续至今不废。又在柴坝两侧栽植柳树,生长200余年,巨树参天。如今成为旅游胜地。1943年5月,国画大师张大千、陇东名士范振绪结伴同行前往锁阳城,路经桥子东坝,被这美景吸引,范氏作诗赞曰:
平沙满目尽荒田,
暮地湖光到眼前。
溪上牛羊桥畔草,
水中鸥鹭镜中天。
新芦此地初留影,
老柳杈芽不计年。
谁道边陲无乐土,
结芦于此已超然。
岳家口子位于东巴兔乡西北6公里处,西山对峙处形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峡口,山崖上遗存的汉代烽燧,显示这里曾是军事关隘。口外是一片扇形开阔地,一股清泉婉转流淌,红柳簇簇,芦苇片片,野花朵朵,点缀其中,群群牛羊悠然自得,鸡犬之声阵阵,春光明媚,一片生机,真是世外桃源。
榆林窟,俗称万佛峡,因洞窟所处的榆林河峡谷遍生榆树而得名,是国务院1961年3月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41窟。其历史文化渊源与莫高窟石窟文化紧密相连,同出一脉,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第25窟南北两壁的《西文净土变》和《弥勒变》被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誉为“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代表了盛唐时期佛教壁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其大型临摹品曾以敦煌石窟艺术的代表作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甘肃厅。在描绘极乐世界的《西文净土变》中,艺术家以其高度概括的构图技巧,表现了佛国世界富丽堂皇和清静庄严的说法场面,把唐代盛世歌舞升平的人间欢乐景象幻化在缥缈虚无的佛国世界里。而西夏诸窟彩绘“水月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则充分体现了西夏民族特有的绘画艺术技巧。“水月观音”画中的唐僧取经内容,比明代中叶吴承恩所著《西游记》早360多年,是唐僧赴印度取经故事成书最早的形象资料,被誉为“具有高度历史、艺术价值的稀世之珍”。
锁阳城遗址是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目前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汉唐古城之一,是集古城址、古河道、古寺院、古墓葬、古垦区等多种文化为一体的古文化遗存地。这里的古代军事防御系统和烽燧信息传递系统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范本;这里的古垦区及古代水灌溉系统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标本;这里沧海桑田的沙漠化演变过程也是中国西部最典型的活标本。祁连雪峰、雅丹地貌、沙丘红柳、大漠落日与多种古文化遗迹有机结合,形成了自然的美、淳朴的美、残缺的美、悲壮的美——是人类古文化同大自然完美结合的一个奇迹。作为唐瓜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锁阳城历经五代、宋、西夏、元740余年经营,成为河西军事重镇和发达的农牧经济区,曾经有过几度繁荣与辉煌,它与榆林窟、东千佛洞为代表的五处石窟寺分布在锁阳城南北山谷中,又成为该地区历史上官员和民众进行社会、文化及宗教活动的场所,从榆林窟和东千佛洞的题记中可以看到当年古瓜州历代僧众祈愿求福和渴望心灵平静的精神状态。锁阳城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城西北角角墩高约18米,拱形门洞,东西贯通。登城而望,百里山川尽收眼底。距锁阳城东1公里处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塔群遗址,名塔尔寺,现存大小塔11座。锁阳城两翼的古墓葬东西绵延数十公里,现已查明的汉、唐、魏、晋时期古墓葬4000余座,是河西地区规模最大、最为集中、最为丰富的古墓区之一。以锁阳城为代表的古城遗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是历代各民族轮番上演历史悲喜剧的大舞台,这里汇集有多种不同 类型的古文化遗存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以锁阳城为中心分布的六处汉唐古城,其形制之复杂、年代之久远、保存之完整、遗存之丰富,为国内罕见。
在瓜州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广大劳动人民辛勤耕耘,用智慧和汗水灌溉出绿洲的辉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传奇故事,像颗颗珍珠,留给了后世子孙。这些故事都以保护家园、驱逐异族入侵、护卫民族尊严、拓荒筑城、歌颂真善美、鞭笞假丑恶为主,勾画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美妙神奇、威武雄壮的图画,像一帧慢慢展开的美丽画卷,集中反映瓜州儿女为民族兴旺、疆域完整而付出的勤劳和血的代价,也真挚赞扬了各民族人民之间亲如兄弟的友好情谊。今天,尽管瓜州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仍面临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特别是由于疏勒河断流,保护区缺少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补充,保护区内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出现了泉眼干涸、湿地萎缩、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以及虫鼠害引起的植被退化等主要环境问题,保护区内有些地区已形成大面积的流动沙丘,沙漠面积不断扩大,危及湿地存亡,影响到生物的生存。人与自然的抗争,还面临许许多多的挑战。
史书般的瓜州,永远是神秘的。神采飞扬的榆林窟、东千佛洞、下洞子、碱泉子、旱峡五座石窟寺及沙海深处的锁阳城、六工城、桥湾城50多座汉唐古城遗址,巍然屹立的200多座烽火台,蜿蜒曲折的汉长城,永远是瓜州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精彩华章。可是,在瓜州的戈壁大漠深处,还有一片鲜为人知、更加神秘的地方——亘古千年的胡杨树、郁郁葱葱的芦苇荡,以及众多红柳、梭梭、白刺和罗布麻等植物顽强地守卫着片片绿洲,编织起一道又一道不屈不挠的绿色屏障,阻挡着肆虐的风沙,在保护河西走廊乃至我国西部的生态平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在这一道又一道绿色屏障的阻挡下,才使得瓜州幸免楼兰古城的厄运。
护卫绿洲生命的保护区
瓜州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7年正式成立,总面积7900平方公里,是目前国内排名第十位的大型自然保护区。因为瓜州境内拥有我国唯一的旱荒漠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大型荒漠自然保护区,而且与锁阳城、榆林窟、东千佛洞、长城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巧妙结合,可以说达到了浑然天成、完美无瑕的地步,开辟荒漠生态旅游前景广阔。保护区分南北两片,南片位于瓜州县南部,与玉门市和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为邻,面积4000平方公里;北片位于瓜州县北部,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相接,东与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西与甘肃敦煌市相毗连,面积3900平方公里。保护区南高北低,海拔高度为1300米以上,最高峰滴水山海拔高度3547米,主体是走廊平原,即疏勒河出口构成的大型三角洲,地势平坦,为地下水溢出带,沼泽广布。地貌自南而北呈现有规律的分带现象,绿洲平原带,蒸发量大,日照时间长,夏季炎热,冬季酷寒,昼夜温差大,风大沙多。主要保护对象是以中亚四大荒漠(合头草、泡泡刺、红砂、珍珠)为代表的植被类型、亚洲中部特有物种和濒危植物及其生长地、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繁衍地和栖息地、名胜古迹和特殊地质地貌。
保护区为典型大陆气候,降水极少,蒸发量大,空气相对湿度低,日照时间长,夏季炎热,冬季酷寒,昼夜温差大,风大沙多。土壤类型比较复杂,可分为棕漠土、灰棕漠土、盐土、草甸土、沼泽土、风沙土、灌淤土和潮土八个类型,保护区内有疏勒河、榆林河两条大河和若干沼泽地。旱生性荒漠植被有泡泡刺、柽柳、红砂、珍珠猪毛菜、墨柴、芨芨草、苦豆子、骆驼刺、胡杨林、芦苇等,动物有雪鸡、石鸡、鹅喉羚、野驴、跳鼠、沙蟒、沙虎、麻蜥、中亚兔、狼狐、隼、盘羊、岩羊、雪豹、猞猁、旱獭、野驴等。
疏勒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
疏勒河是河西走廊极其重要的一条河流,全长600余公里,西汉时叫籍端水,后又叫冥水,元明时叫布隆吉尔河,清代改称疏勒河。著名敦煌学家李正宇先生考证认为:“此水混浊不清明,故称冥水。”《太平寰宇记》云:“籍端水一名冥水。”其是说流经汉代的冥安县,籍端水又叫冥水。因千百年来冥水故道的地下潜流,在瓜州锁阳城城北几十公里的地方,形成无数沼泽、泉流。这里水草丰美,牛羊遍地。这块古绿洲上的一切生命,都完全要依靠冥水流域的河、泉、涧、池维系。依靠天然降水,植物很难生长。根据敦煌遗书有关记载,古代瓜、沙绿洲中除天然植物外,主要种植有桃、梨、杏、杨、榆、柳等树种和麦、豆、谷、麻等作物。
在戈壁沙漠地带,有水就会有绿色,就能种庄稼,蓄养牛羊,人才能生存,故有“本地,水是人血脉”之说。瓜州与水有关的地名很多,有反映自然泉、泽、湖的,亦有反映人工修缮水利工程者,其皆体现了历史上人们珍爱水、利用水的情况。西汉破羌将辛武贤曾动用1.5万余人的大军,整修水利工程,开挖疏浚疏勒河,汇聚各支流,声势浩大。唐代沙州刺史李无亏(其祖上为皇帝新赐长城县开国子)主持建造了流跨瓜、沙二州苦水(今芦草沟)河之上的巨型拦水坝,百姓蒙受其恩,谓此坝为“长城堰”。锁阳城东塔尔寺下曾发现半截唐碑,记述唐瓜、沙节度使张议潮、曹议金大兴屯垦,兴修水利,上言“荷锸如云,百亿京坻”之语,元代甘肃行省修安西境内的阿合潭、曲尤濠,引水渡舟,运送兵粮,可谓一壮举。清川陕总督兼甘肃巡抚岳钟琪,陕西西安粮盐道沈青崖两次大修水利,使瓜州引水进入高潮。绿洲农业,唯灌溉是赖,水利工程历来著先。渊泉镇、渊泉街之称皆源于汉代安西布隆吉乡一带建敦煌郡渊泉县。汉开发此地,见水域宽广,泉津交锆,深不可测,故曰渊泉,即为与地下水相通,深不可测的深泉之意。如今,该地有些地方仍然泉泽众多,湖水明净,鱼虾盈池,野鸭、水鸟成群。故而保留下来的与泉、湖、沟、坝、井有关的地名比较多。泉有白虎泉、芨芨泉、三个泉、泉北、泉南、红旗泉、锅底坑子泉、塔儿泉、金泉、清水泉、营盘泉、磨盘泉、沙泉、五泉、五个泉、上泉、大泉、小泉、捌弯泉、碱泉子、布泉、黄龙泉、东涧泉、月泉子、天生泉、乱泉子,白泥泉等。湖有东园湖、西园湖、条湖、小草湖、大月牙湖、小月牙湖、火烧湖、东湖、西湖、刺窝湖、尚家湖、南湖、布鲁湖、南志湖、南太湖、乱泉湖、银湖、雁脖子湖等;沟有红柳沟、进头沟、北干沟、三道沟、四道沟、五道沟、六道沟、七道沟、八道沟、九道沟、十道沟、营水沟、柳沟、若水沟、南干沟、新沟、龙小泉沟、槽子沟、教场沟、徐家沟等;井有土墩井、蔡家井、黑山井、毛井、红山井、大头羊井、双井子、六角井、马莲井等。历史上由于河流改道及游牧民族毁田驻牧等掠夺式经营,滥伐、滥牧、滥垦造成水源涵养破坏,绿洲防护林失去作用,致使地下水位下降减少、沼泽湖泊逶缩、干涸,风沙肆虐。从这些古地名中,仍能看到昔日水源富足的景象。 古代瓜州胡杨林遍布。胡杨不仅抗风沙抗盐碱,而且耐寒耐旱,在降雨量仅十几毫米的恶劣条件下亦然生存。胡杨种子随风撒落地下,只要稍遇潮湿即发芽成活,平生最少渴求,最易知足,最多奉献。这使人联想到最早的鸟儿们,从什么地方衔来些胡杨种子,把它们扔到地面,遇到雨水,籽种开始发芽,胡杨树如雨后春笋长起来了。春夏时节一片翠绿,纯洁可爱,秋日经霜一片金黄灿烂,以它们纯真的色彩装扮出美丽河山。高大的胡杨迫使苍天低垂,驱使沙漠避让,低矮的胡杨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它们终年锲而不舍地护卫着自己的家园。冥水改道后,仍有充足的地下水流,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疏勒河上游建坝截流,地处下游保护区段河水断流,因失去滋养水源,湿地萎缩,天然植被衰退,灌丛大量枯死,河流沿岸胡杨林失去再生能力。其二是超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补排失衡,地下水位急剧下降。
由于时代关系,瓜州在自然保护上有过很多的挫折和经验、教训。瓜州自然条件非常恶劣,人民生活极度困难,为了改变生活状况,改善生存环境,在疏勒河中游建成了双塔水库,开垦农田数十万亩,以解决群众温饱。昌马大坝、双塔水库建成后,截断了疏勒河,下游自此失去水源,生态急剧恶化,数十万亩原始胡杨林枯死。现在年轻人没有亲历疏勒河瓜州段生态变迁的过程,但从著名诗人林染的散文中读到了当时双塔水库的建设者沉重的反思和忏悔。林染先生在《 刺猬的胡杨林》这篇文章里说, 这片林子方圆200余里,90%是胡杨,间杂些红柳、沙枣和毛柳。胡杨林是立体的,有三层。铺地的是苦豆草、野苜蓿,中间层是灌木丛,胡杨树作了林子的骨架。夏天树叶、草叶丰满时,连羊都难以钻进去。保护区成立之前,当地人把红柳等天然植被作为生活燃料随意采伐。一年又一年,瓜州的人口不断增长,胡杨林、红柳林渐渐稀疏,枝叶们都进了灶堂为人服务了。农村和农场有专门管林子的人,谁又能管得住,买煤烧买不起,这胡杨不烧白不烧,白烧谁不烧? 物事变迁,因果报应。昔日的经济建设既让瓜州人收获了改天换地的硕果,也饱尝了人与天斗的恶果。
遗憾的是,瓜州的悲剧还在上演。在疏勒河上游,20世纪90年代兴建甘肃的扶贫开发、移民搬迁工程。当时工程建设就是在很大的争议中上马的,移民安置没有达到计划的1/3,生态破坏的恶果已经显现。民勤的生态恶化,一样是由于上游大量兴建水库, 开荒种地。民勤会不会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照目前这样发展下去,是肯定会的。但很多人坚信,国家不会答应,因为温总理已经14次连续批示。瓜州的幸运,在于瓜州国家级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已经取得的成就。
保护区责任重于泰山
20世纪80年代初,民勤县政府颁布封滩育林通告,停止境内天然林采伐。重点封育面积31.5万公顷。到2005年已封育成林面积43815公顷。灌木柽柳以多枝柽柳和长穗柽柳为主(当地人称之为红柳),散生于戈壁、丘陵、裸土地上,在沙化地、河滩地及盐碱滩生长良好,面积300万亩;其他灌木有白柳、毛柳,毛柳在县境内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白柳只有10亩左右。1986年全县设西湖、甜水井、桥子三个天然林管护站,管护面积14万亩,1990年增至56万亩,同年撤销甜水井管护站,新建瓜州管护站。踏实管护站封育26万亩,位于黄水沟以南东西狭长地带,植被以柽柳、白刺、骆驼刺、茅草等为主;瓜州管护站封育7万亩,位于老师兔山南,望杆子东及北路井一带,植被以胡杨、柽柳、白刺、甘草、骆驼刺等为主;西湖管护站封育18万亩,位于国道215线两侧,北至哈密井,南至汉长城,西至瓜州、敦煌分界,东至鸣沙梁,植被以胡杨、柽柳、白刺等为主,形成西湖乡万亩农田天然绿色屏障。1994年,56万亩天然林通过国家验收。1995年,制定安西县林草管护办法,各乡镇制定护林公约。2002年,瓜州天然林管护总站成立,桥子、踏实、瓜州、西湖和城南管护站归总站管理,管护工作力量加强,及时查处乱砍滥伐等违法行为,保证天然林休养生息。目前,已封育成林70.66万亩,植被覆盖率由8%提高到40%~90%。26万亩的踏实封育区,以红柳林为主的林木植被,在大面积区域林木生长高度已达2米以上,植被覆盖率达到了75%~90%,尤其在夏秋季节,红柳林枝叶变红,层林尽染,已成为瓜州八大景之一。尚有规划范围内的184.84万亩。
瓜州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成以来,在国家、省、县的支持下,投资了1000余万元,完善了宣传设施,设制钢架结构宣传牌30余块;设置永久性花岗石等各类宣传、标示牌63个,建立了保护区网站;先后完成了保护区南、北两片主要道口界桩、界碑的设置,共制做混凝土界桩3万余根,设立界牌100余块,设置瞭望塔(平台)5座,建设基层管护站(卡)5个;完善了科研监测设备,购置实验、监测仪器160台(件),建设野马圈养场107公顷、半放养场3300公顷;利用国家投资,建设了占地面积为1580亩植物园,移栽繁育旱生植物46种5万多株;移栽旱生植物30亩;开发种植优质枸杞87亩。2003年,在瓜州县农业园区租用土地55亩,投资460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为1750平方米的集科学实验、资源展览和多媒体教室为一体的保护区宣教中心,布展1000多平方米,硬化道路场地8000平方米、周边环境绿化面积达1.1万平方米,2004年,建设了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集生态观赏、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生态园,定植优质葡萄20亩,生态园建设初具规模,投资效益凸显。
保护区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传、帮、带,使职工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为了共同探讨和研究荒漠动植物的生存特性、演变规律和保护对策,先后接待了前苏联科学院、美国农业部、日本京都大学等从事荒漠动植物研究的专家学者来访,促进了合作与交流。还和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治沙所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接待相关院校实习的研究生四批30余人,共享科研成果6项。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2006年,两次被国家七部委评委“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集体”。 大漠深处诱人的戈壁明珠
今天,由县城向南驱车穿越崎岖的南山进入踏实谷地,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漫川遍野的红柳,依山蜿蜒30多公里构成绿色的海洋,这里保护、培育了56万亩红柳林。一阵春雨过后,荡尽了所有尘埃,尽显翠绿,煞是纯洁可爱。常有洁白的羊群点缀,亦或驼峰、牛马的倩影穿越其间,野兔追逐,苍鹰盘桓,偶然也有黄羊、野狼光临。每年6~8月红柳花竞相开放,万紫千红,待霜袭过后,丛林尽染,一片金红,万亩红柳,碧叶叠浪,红枝涌涛,踏实秋容,绚丽而醉人。晚霞中更是绮丽无比,引得游人每每在此驻步留影。
在瓜州县城南西南30余公里处的东巴兔山中,有一处绝佳的自然风景——浪柴沟。这里山势陡峭,沟壑曲折,一抹清溪,跳荡于十里长谷,滋润着两岸色彩缤纷的野花野树,浸润着山外的茫茫戈壁。这股清溪,发源于浪柴沟上游的湖脑,泉源交错,形成一汪小小的湖泊。这里居住着一户热情好客的李姓人家,种植良田50余亩,蓄水做塘,养鱼灌溉,引水于山间,在这块土地肥沃的地方,除农田外,到处生长着一人多高的芦苇草和芨芨草。当人們踏着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正不知所向时,忽然听到哗哗的流水声,原来在台地的北边有一处小小的瀑布,细流轻溅,抛金散玉,几经盘绕,没入沟底,非常雅致奇特,在荒漠戈壁的深处实属少见。这里还有姊妹湖、花儿泉、小瀑布、鹰石峡、汉代陶窑、九曲十八弯等景点,山溪清澈而曲折有致,山岩危耸,形状奇异,草木茂盛,叠翠拥绿,构成了这里独特的自然景观。浪柴沟四周山峦叠嶂,一股清泉环绕跳荡,终年流淌不息。溪流两边芦苇密生、野花遍地,胡杨挺拔苍劲,牛羊悠闲自在,鸟鸣声阵阵,野兔奔跑,雉鸡飞舞,生机勃勃,一派田园风光。笔者踏查东巴兔古河道上汉唐时期的陶窑遗址,看到各种波纹陶片遍布坡下。近年,陪同李正宇、李并成等先生进行考古调查,发现的瓮葬墓以及古代农田水利灌溉系统遗迹,更给这片土地增添了神奇色彩,显示了这里的劳动人民曾创造过灿烂的文化。
老师兔城地处截山子南麓泉流汇集的一处洼地,泉眼多发,水草丰茂,绿树葱茏,与周围干枯嶙峋的荒山秃岭和青石戈壁恰成鲜明对比,从而使这里成为漫漫沙碛古道上的一处十分理想的补给地。这里有三个泉、五个泉、木头泉、直路泉等泉源,西行沙州、东去瓜州的行旅均可在此处得到丰盈的水、草补给。该城为唐代连接瓜、沙二州驿道上的黄谷驿,曾为中西交通的繁荣做出过贡献,这是目前所知我国现存不多的一批唐代驿站遗址中的一座。城内发现碎陶片、砖块、铁片等遗物。当地村民们说,他们还曾在这里捡到过唐代开元钱币等。敦煌文书《沙州都督府图经》记,黄谷驿在沙洲东85公里,西去空谷驿15公里,东去鱼泉驿12余公里。空谷驿址今已无存,其地仅留古烽燧一座;鱼泉驿亦很残破,在今谢家圈滩北部土墩子一带。老师兔城的位置恰处在这两座古驿址之间,西距沙州故城也恰好约170公里。又据唐代大历七年(772)的一份《都游奕等请马状》文书记载,游奕在黄谷路上巡逻,配备有专门的巡奕马,除平时巡奕外,还要备“晨夜急疾警用”,其管界内还放牧有马群。可见这里为一处非常重要的通途大道和军防警备之地。
桥子东坝始建于清代雍正年间。是以大泉为水源,当地百姓用白刺、红柳、野麻夹土逐层叠压成坝蓄水灌溉农田,延续至今不废。又在柴坝两侧栽植柳树,生长200余年,巨树参天。如今成为旅游胜地。1943年5月,国画大师张大千、陇东名士范振绪结伴同行前往锁阳城,路经桥子东坝,被这美景吸引,范氏作诗赞曰:
平沙满目尽荒田,
暮地湖光到眼前。
溪上牛羊桥畔草,
水中鸥鹭镜中天。
新芦此地初留影,
老柳杈芽不计年。
谁道边陲无乐土,
结芦于此已超然。
岳家口子位于东巴兔乡西北6公里处,西山对峙处形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峡口,山崖上遗存的汉代烽燧,显示这里曾是军事关隘。口外是一片扇形开阔地,一股清泉婉转流淌,红柳簇簇,芦苇片片,野花朵朵,点缀其中,群群牛羊悠然自得,鸡犬之声阵阵,春光明媚,一片生机,真是世外桃源。
榆林窟,俗称万佛峡,因洞窟所处的榆林河峡谷遍生榆树而得名,是国务院1961年3月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41窟。其历史文化渊源与莫高窟石窟文化紧密相连,同出一脉,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第25窟南北两壁的《西文净土变》和《弥勒变》被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誉为“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代表了盛唐时期佛教壁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其大型临摹品曾以敦煌石窟艺术的代表作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甘肃厅。在描绘极乐世界的《西文净土变》中,艺术家以其高度概括的构图技巧,表现了佛国世界富丽堂皇和清静庄严的说法场面,把唐代盛世歌舞升平的人间欢乐景象幻化在缥缈虚无的佛国世界里。而西夏诸窟彩绘“水月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则充分体现了西夏民族特有的绘画艺术技巧。“水月观音”画中的唐僧取经内容,比明代中叶吴承恩所著《西游记》早360多年,是唐僧赴印度取经故事成书最早的形象资料,被誉为“具有高度历史、艺术价值的稀世之珍”。
锁阳城遗址是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目前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汉唐古城之一,是集古城址、古河道、古寺院、古墓葬、古垦区等多种文化为一体的古文化遗存地。这里的古代军事防御系统和烽燧信息传递系统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范本;这里的古垦区及古代水灌溉系统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标本;这里沧海桑田的沙漠化演变过程也是中国西部最典型的活标本。祁连雪峰、雅丹地貌、沙丘红柳、大漠落日与多种古文化遗迹有机结合,形成了自然的美、淳朴的美、残缺的美、悲壮的美——是人类古文化同大自然完美结合的一个奇迹。作为唐瓜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锁阳城历经五代、宋、西夏、元740余年经营,成为河西军事重镇和发达的农牧经济区,曾经有过几度繁荣与辉煌,它与榆林窟、东千佛洞为代表的五处石窟寺分布在锁阳城南北山谷中,又成为该地区历史上官员和民众进行社会、文化及宗教活动的场所,从榆林窟和东千佛洞的题记中可以看到当年古瓜州历代僧众祈愿求福和渴望心灵平静的精神状态。锁阳城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城西北角角墩高约18米,拱形门洞,东西贯通。登城而望,百里山川尽收眼底。距锁阳城东1公里处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塔群遗址,名塔尔寺,现存大小塔11座。锁阳城两翼的古墓葬东西绵延数十公里,现已查明的汉、唐、魏、晋时期古墓葬4000余座,是河西地区规模最大、最为集中、最为丰富的古墓区之一。以锁阳城为代表的古城遗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是历代各民族轮番上演历史悲喜剧的大舞台,这里汇集有多种不同 类型的古文化遗存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以锁阳城为中心分布的六处汉唐古城,其形制之复杂、年代之久远、保存之完整、遗存之丰富,为国内罕见。
在瓜州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广大劳动人民辛勤耕耘,用智慧和汗水灌溉出绿洲的辉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传奇故事,像颗颗珍珠,留给了后世子孙。这些故事都以保护家园、驱逐异族入侵、护卫民族尊严、拓荒筑城、歌颂真善美、鞭笞假丑恶为主,勾画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美妙神奇、威武雄壮的图画,像一帧慢慢展开的美丽画卷,集中反映瓜州儿女为民族兴旺、疆域完整而付出的勤劳和血的代价,也真挚赞扬了各民族人民之间亲如兄弟的友好情谊。今天,尽管瓜州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仍面临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特别是由于疏勒河断流,保护区缺少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补充,保护区内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出现了泉眼干涸、湿地萎缩、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以及虫鼠害引起的植被退化等主要环境问题,保护区内有些地区已形成大面积的流动沙丘,沙漠面积不断扩大,危及湿地存亡,影响到生物的生存。人与自然的抗争,还面临许许多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