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抚育间伐间隔期的确定
间隔期,又称重复期,是指相邻2次抚育间伐所间隔的年数.间隔期的长短,应考虑树冠恢复郁闭度的速度和直径连年长量重新下降的情况.在进行1次间伐后,林冠疏开,保留木的冠重新郁闭,一般就需要进行下一次间伐。可见,间隔期和间伐强度是密切相关的,间伐强度越大,林冠恢复郁闭所需年限越长,间隔期也越长。
间伐量、生长量和间隔期的关系表是英国针对典型林分的生長速度而编制的,表中所提出的间伐间隔是按平均生长量70%标准定的强度。
从表中可以看出,间伐间隔期与林分的生长量关系密切,年平均生长量大,间隔期短;反之,间隔期应长。因此,可以用间伐的材积生长量除来确定间隔期。在实际施工时,还应酌情使间伐量稍低于生长量,表中右下面的粗线是指明在不会产生过度风倒的情况下可代除的最大材积;左上面的粗线指出最小材积间伐量,若超出此线则经济收入不懯支出;两粗线之间为适宜的间伐量。
确定间隔期还应考虑树种的特性。速生树种生长速度快,树冠扩展较快,间隔期宜短;处于壮龄期的林分生长旺盛,树冠恢复郁闭快,间隔期应短些;林分立地条件好的比立地条件差的间隔期应短些。
间隔期还与经济条件有关。交通方便、缺柴少材地区,适用强度小、间隔期短的原则;交通闭塞、劳力缺乏和间伐无销路的地区,可采用大强度、长间隔期的做法。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间伐量小、间隔期短的多次间伐方式抚育森林,可使林分长期保持较大的生长量,形成树干圆润、通直、少节、年轮宽度均匀的优质良材。但由于间伐量少、费工,增加了间伐的开支,使经济收益降低。
在我国,落叶松实行弱度间伐(伐去全部被压木),间隔期为3年;中度疏伐(伐去全部被压木及部分中等木),间隔期为5年;强度间伐(伐去全部被压木,大部分中等木及少量优势木),间隔期为8年。另外,也有用树高的增长速度确定间隔期的,即树高每增高2-3米,就间伐一次。此外,也有以胸径每增长4-6㎝进行重复间伐的设想。丹麦的间隔期是用10除以树龄,如20年生林分,间隔期为2年,30年生为3年。到目前为止,和国在进行间伐进,所选用间隔期大致为5-10年。
2 间隔期内林分的动态分析
实施抚充间伐,使单位面积上林木的株数和分布状况发生了变化,改变了树种的组成和林相,因而直接引起了林分特征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作为确定间伐重复期的参考。
2.1林分内径分布的变化
抚育间伐引起了林分径阶分布规律的变化,其变化因间伐方法的不同而异,典型的分布曲线。
在采用同一种间伐方法的情况下,不同间伐强度的林分内,径阶的分布范围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减小。间伐后至下一次间伐前的间隔期内,林木的径阶分布又接近于常态曲线。这说明,即使经过强度间伐的林分,间伐后,林木的分化现象仍然是客观存在的。
2.2林分平均直径和平均高的变化
间伐伐去了一定数量的不同直径林分,因而改变了整个林分的平均直径。如果砍伐的平均直径低于伐前林分平均直径,则林分直径增高;反之,则降低。也可能有相等的情况,例如采用综合抚育和机械间伐时就可能是这样。抚充间伐后,林分平均直径可能是这样。
林分的平均树高一般和平均直径相联系,直径大则树也高,直径小则树也矮。抚育间伐改变了林分的平均直径,相应地也改变了平均树高。
抚育间伐,改变了林分的生长条件,因树种、年龄、立地条件和间伐强度不同,对不同径阶林木生长也有影响。一般低生长级的林木生长率高,但是生长量的绝对值以高生长级的林木为最大。
2.3活地被物的变化
间伐以后,林冠疏开,林下光照强度增加,促进了草本植物的出现和生长,尤其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土壤上更为明显。间伐引起林下植物的变化,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林下灌木和草本层的覆盖度增加.
间伐引起了林下灌木及草本层数量的增长,其结果导致了与林木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竞争。据研究,活地被物在行距为1.8米的松林中,当它们的生物量为15,在10-12年期间,可使林分蓄积量降低25。这是对林分生长不利的一面,但草本层和灌木也是森林生态中第一性生物量的生产者之一,在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方面也起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在单纯林内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可通过不同的间伐强度调节这种竞争关系,使矛盾趋于缓和或得到统一。
3 间伐结束期及季节
间伐一般要进行到主伐利用的一个龄级结束。一般全年都可进行间伐,在我国北方林区,以冬季较好;在南方则以秋末冬初至早春生长休眠期间较好。这时无论在伐木、集材、运材以及劳力的来源上都较为有利。需要对采伐木剥皮利用的宜在生长季内进行。对萌芽力强的树种,北方宜在春夏之交,南方宜在夏季进行,因为此时间伐有抑制萌条旺盛生长的作用。
间隔期,又称重复期,是指相邻2次抚育间伐所间隔的年数.间隔期的长短,应考虑树冠恢复郁闭度的速度和直径连年长量重新下降的情况.在进行1次间伐后,林冠疏开,保留木的冠重新郁闭,一般就需要进行下一次间伐。可见,间隔期和间伐强度是密切相关的,间伐强度越大,林冠恢复郁闭所需年限越长,间隔期也越长。
间伐量、生长量和间隔期的关系表是英国针对典型林分的生長速度而编制的,表中所提出的间伐间隔是按平均生长量70%标准定的强度。
从表中可以看出,间伐间隔期与林分的生长量关系密切,年平均生长量大,间隔期短;反之,间隔期应长。因此,可以用间伐的材积生长量除来确定间隔期。在实际施工时,还应酌情使间伐量稍低于生长量,表中右下面的粗线是指明在不会产生过度风倒的情况下可代除的最大材积;左上面的粗线指出最小材积间伐量,若超出此线则经济收入不懯支出;两粗线之间为适宜的间伐量。
确定间隔期还应考虑树种的特性。速生树种生长速度快,树冠扩展较快,间隔期宜短;处于壮龄期的林分生长旺盛,树冠恢复郁闭快,间隔期应短些;林分立地条件好的比立地条件差的间隔期应短些。
间隔期还与经济条件有关。交通方便、缺柴少材地区,适用强度小、间隔期短的原则;交通闭塞、劳力缺乏和间伐无销路的地区,可采用大强度、长间隔期的做法。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间伐量小、间隔期短的多次间伐方式抚育森林,可使林分长期保持较大的生长量,形成树干圆润、通直、少节、年轮宽度均匀的优质良材。但由于间伐量少、费工,增加了间伐的开支,使经济收益降低。
在我国,落叶松实行弱度间伐(伐去全部被压木),间隔期为3年;中度疏伐(伐去全部被压木及部分中等木),间隔期为5年;强度间伐(伐去全部被压木,大部分中等木及少量优势木),间隔期为8年。另外,也有用树高的增长速度确定间隔期的,即树高每增高2-3米,就间伐一次。此外,也有以胸径每增长4-6㎝进行重复间伐的设想。丹麦的间隔期是用10除以树龄,如20年生林分,间隔期为2年,30年生为3年。到目前为止,和国在进行间伐进,所选用间隔期大致为5-10年。
2 间隔期内林分的动态分析
实施抚充间伐,使单位面积上林木的株数和分布状况发生了变化,改变了树种的组成和林相,因而直接引起了林分特征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作为确定间伐重复期的参考。
2.1林分内径分布的变化
抚育间伐引起了林分径阶分布规律的变化,其变化因间伐方法的不同而异,典型的分布曲线。
在采用同一种间伐方法的情况下,不同间伐强度的林分内,径阶的分布范围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减小。间伐后至下一次间伐前的间隔期内,林木的径阶分布又接近于常态曲线。这说明,即使经过强度间伐的林分,间伐后,林木的分化现象仍然是客观存在的。
2.2林分平均直径和平均高的变化
间伐伐去了一定数量的不同直径林分,因而改变了整个林分的平均直径。如果砍伐的平均直径低于伐前林分平均直径,则林分直径增高;反之,则降低。也可能有相等的情况,例如采用综合抚育和机械间伐时就可能是这样。抚充间伐后,林分平均直径可能是这样。
林分的平均树高一般和平均直径相联系,直径大则树也高,直径小则树也矮。抚育间伐改变了林分的平均直径,相应地也改变了平均树高。
抚育间伐,改变了林分的生长条件,因树种、年龄、立地条件和间伐强度不同,对不同径阶林木生长也有影响。一般低生长级的林木生长率高,但是生长量的绝对值以高生长级的林木为最大。
2.3活地被物的变化
间伐以后,林冠疏开,林下光照强度增加,促进了草本植物的出现和生长,尤其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土壤上更为明显。间伐引起林下植物的变化,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林下灌木和草本层的覆盖度增加.
间伐引起了林下灌木及草本层数量的增长,其结果导致了与林木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竞争。据研究,活地被物在行距为1.8米的松林中,当它们的生物量为15,在10-12年期间,可使林分蓄积量降低25。这是对林分生长不利的一面,但草本层和灌木也是森林生态中第一性生物量的生产者之一,在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方面也起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在单纯林内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可通过不同的间伐强度调节这种竞争关系,使矛盾趋于缓和或得到统一。
3 间伐结束期及季节
间伐一般要进行到主伐利用的一个龄级结束。一般全年都可进行间伐,在我国北方林区,以冬季较好;在南方则以秋末冬初至早春生长休眠期间较好。这时无论在伐木、集材、运材以及劳力的来源上都较为有利。需要对采伐木剥皮利用的宜在生长季内进行。对萌芽力强的树种,北方宜在春夏之交,南方宜在夏季进行,因为此时间伐有抑制萌条旺盛生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