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使小学美术课堂焕发活力,面临新的教学形势,小学美术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使美术课堂教学由重知识和技能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让学生觉得上美术课是一种享受,从而喜欢上美术课。
关键词:小学美术;魅力;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新课程改革使小学美术课堂焕发活力,在新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我领悟到:当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时,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当我们能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时,他们学得最好。基于此,我做了如下分析。
一、小学美术课的地位
小学美术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以及非智力因素得到开发。同时,美术教育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我从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因此,凡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只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学科之分。美术教育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那就是美术课堂教学中的“美术”含量过低,即美术课类似文学课,教师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文字解说较多,而提及美术语言、挖掘艺术情感却少之又少。
实际上,教学生绘画时,我们不能刻意追求学生画得像不像,线条美不美,只要他们愿意画、认真画,画得开心就行,因为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画家,但我们应该让学生喜欢美术,这是当今美术课程改革对小学美术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当然,对于一些具有美术天赋的学生,教师对他们的要求应当高一些,可以在课外抽空多鼓励、多培养。
三、转变教学理念,打造高效美术课堂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美术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美术知识,所以美术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基于这一认识,许多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新课程改革早已不是传统的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大众教育重学习结果,但更重学习过程,也就是注重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掌握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方法。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画家、雕塑家,而是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因此,在美术课中把认识画功作为每课必学的内容,并且把会不会绘画作为学生懂不懂美术的标准,不但偏离了当今美术课程改革的方向,而且由于纯技术训练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容易使學生对美术课产生厌烦心理,进而拉大了学生和美术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美术的热情和兴趣。心理学家卡格安在观察儿童的行为时发现:只有那些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与他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们。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巧妙地拉近学生与美术的距离,使学生逐渐对美术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生肯定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课堂活动中。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单纯地绘画、死板地讲述美术知识,那只会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基于这一认识,我在教学中一改以往单纯说教和讲述的教学方式,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设置了这样的小练习:在每节课开始与结束阶段,让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很受学生的欢迎。在这个游戏中,我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为什么选这一部作品,当学生说完之后,我先表扬学生的表现,然后适当指出每一部作品的不足之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兴趣,接下来,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将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正准备步入青春期,表现欲非常强,而且具有一定的绘画和雕塑技能以及艺术鉴赏能力。因此,我在上高年级的课时,通常会把一些名人作品引入课堂,在每节课准备阶段,请一两位学生上台介绍一部名人作品,与同学们分享,当他们知道可以施展才华时,个个跃跃欲试,生怕自己失去机会。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特别是那些平时爱捣蛋的学生,因为老师给他们好好表现的机会,再也不会在课堂上捣乱了。
总之,小学美术课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美术文化素质,因此,美术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把美术课上成美术技术学习课,也不能把美术课上成美术作品讲解课,应当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文化素质为目的,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体会美术的魅力,从而打造高效的美术课堂,这有助于提高美术课在小学基础教育中的地位,进而提高小学美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李玉娜.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应用情境教学方法[J].小学科学(教师),2013(9).
[2]王树华.如何打造小学美术的魅力课堂[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5(38).
编辑 鲁翠红
关键词:小学美术;魅力;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新课程改革使小学美术课堂焕发活力,在新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我领悟到:当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时,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当我们能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时,他们学得最好。基于此,我做了如下分析。
一、小学美术课的地位
小学美术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以及非智力因素得到开发。同时,美术教育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我从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因此,凡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只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学科之分。美术教育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那就是美术课堂教学中的“美术”含量过低,即美术课类似文学课,教师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文字解说较多,而提及美术语言、挖掘艺术情感却少之又少。
实际上,教学生绘画时,我们不能刻意追求学生画得像不像,线条美不美,只要他们愿意画、认真画,画得开心就行,因为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画家,但我们应该让学生喜欢美术,这是当今美术课程改革对小学美术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当然,对于一些具有美术天赋的学生,教师对他们的要求应当高一些,可以在课外抽空多鼓励、多培养。
三、转变教学理念,打造高效美术课堂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美术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美术知识,所以美术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基于这一认识,许多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新课程改革早已不是传统的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大众教育重学习结果,但更重学习过程,也就是注重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掌握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方法。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画家、雕塑家,而是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因此,在美术课中把认识画功作为每课必学的内容,并且把会不会绘画作为学生懂不懂美术的标准,不但偏离了当今美术课程改革的方向,而且由于纯技术训练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容易使學生对美术课产生厌烦心理,进而拉大了学生和美术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美术的热情和兴趣。心理学家卡格安在观察儿童的行为时发现:只有那些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与他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们。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巧妙地拉近学生与美术的距离,使学生逐渐对美术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生肯定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课堂活动中。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单纯地绘画、死板地讲述美术知识,那只会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基于这一认识,我在教学中一改以往单纯说教和讲述的教学方式,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设置了这样的小练习:在每节课开始与结束阶段,让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很受学生的欢迎。在这个游戏中,我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为什么选这一部作品,当学生说完之后,我先表扬学生的表现,然后适当指出每一部作品的不足之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兴趣,接下来,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将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正准备步入青春期,表现欲非常强,而且具有一定的绘画和雕塑技能以及艺术鉴赏能力。因此,我在上高年级的课时,通常会把一些名人作品引入课堂,在每节课准备阶段,请一两位学生上台介绍一部名人作品,与同学们分享,当他们知道可以施展才华时,个个跃跃欲试,生怕自己失去机会。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特别是那些平时爱捣蛋的学生,因为老师给他们好好表现的机会,再也不会在课堂上捣乱了。
总之,小学美术课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美术文化素质,因此,美术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把美术课上成美术技术学习课,也不能把美术课上成美术作品讲解课,应当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文化素质为目的,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体会美术的魅力,从而打造高效的美术课堂,这有助于提高美术课在小学基础教育中的地位,进而提高小学美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李玉娜.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应用情境教学方法[J].小学科学(教师),2013(9).
[2]王树华.如何打造小学美术的魅力课堂[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5(38).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