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着这个原则,在教学实践中,应从教学系统整体考虑,而不是只强调哪个要素的优化。在以往的德育课教学中,我们往往注重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思想觉悟,而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而这跟当下所提倡的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违背的,因此,在德育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是每一位德育课教师必须考虑到的。
【关键词】黑箱辨识;优化;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指出:“学校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合理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辅导或援助,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中职德育内容重要组成部分,显示着它愈来愈重要的地位。
“德育课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因此,在德育课教学中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
在控制论中有一种独特的方法,叫做“黑箱辨识”:主体对客体的研究,要通过外部观测和试验,认识其功能和特性。它是用于对于那些不能打开黑箱系统,不直接考查其内部构造和机理,而是通过研究和控制黑箱的输入和输出变化来推断系统行为规律的方法。
黑箱辨识法是从系统的整体出发,不注重系统的复杂的细节,不陷入难以胜任的局部性结构分解,强调系统综合为特征。那么这样一种科学方法对于德育课教学有何益处?它们可以改变以往只注重个别要素的优化,而不注重优化教学系统的作法。
在以往的德育课教学中,德育课教师往往很注重个别要素的优化,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例如在德育课课堂常常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老师自认为备课、上课已经做得非常认真、充分,准备的材料也很有针对性,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发觉整个课堂还是死气沉沉,学生一点反应都没有,而我们的老师还摸不着头脑,不明白问题出在哪儿。我想真正的原因在于忽视职校生的心理,缺乏对职校生的了解。所以,解决好每个要素之间的联系,注重教学系统的整体性,这就是黑箱辨识法运用到德育课教学的实践意义。
二
本着这个原则,在教学实践中,应从教学系统整体考虑,而不是只强调哪个要素的优化。在以往的德育课教学中,我们往往注重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思想觉悟,而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而这跟当下所提倡的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违背的,因此,在德育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是每一位德育课教师必须考虑到的。
三
“怎么做?”每一位德育课教师都会这样问自己,我们可以将学生的内部心理结构视为一个黑箱系统,教师无法直接考察其内部结构,只能通过对黑箱对象施以教育和训练,影响黑箱系统的输入,观察相应的输出变化,从而推断出学生心理结构水平的发展状况。
结合以往德育课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索和心得,我认为要将职校生的心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职校生生源复杂,普遍带有明显的厌学情绪,上课不认真、不专心,爱玩手机,要怎么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例如这学期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中,我设计了“职业素养训练”这一环节,让班上同学以“我的职业道德观”为题,发表演讲、说说自己的观点。14计算机的童源钰同学结合自己以往打工的经历,提出“无论做哪种职业,都要爱岗敬业”;蓝全隆同学则认为“不爱岗,就下岗”等等;通过这一环节,在班上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气氛,从而带动起大家认真学习的干劲,将厌学的不良情绪一扫而去。(2)在提问环节上下功夫。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好问题,打开学生的心扉,积极互动,分享快乐。例如上《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时,我经常会问学生“能不能与大家分享一下你打工时愉快和不愉快的经历?”、“能不能跟大家说一说将来走到工作岗位,自己想怎么做?”等问题,这样的问题往往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畅所欲言,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实现互动沟通,分享苦乐。
2、从实际出发,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心理情绪。例如我在上《职业生涯规划》课时,给14计算机班学生制订一个目标:请每一个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交一份《我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图作为学期作业,要求图文并茂,但任务布置下去,马上就有学生喊“太难、不好做”,这既是对困难的一种畏惧心理,也是对学习的一种懒惰的心理,怎么办?在详细分析这个班同学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我认为这个班的学生完全是可以做得到的,但要鼓勵。于是我在平常的教学中,精选类似的案例、材料,启发学生构思、设计,同时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勇于挑战,调整自己害怕困难的心理,迎难而上,争取期末每人交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效果还是很好的。
3、 多理解、关心、爱护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德育课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不应只以学识来征服学生,而应对学生多一份理解和尊重,和他们思想相通,懂得分享他们的酸甜苦辣,做他们的知心人。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如果教师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亲其师而信其道”,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自然学生就会亲近你,也才会喜欢、爱上你的课。
4、 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室的配合,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德育课教师毕竟不是专业的心理教师,与心理教师相比,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德育课教师要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室的配合,定期开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方面的讲座,请专业心理教师从实践上指导等等,从理论上提高心理方面的专业素养,从实践上增加自己心理指导方面的经验,这样在德育课教学中对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有帮助作用的。
以上只是我在德育课教学中对如何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所做的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经验总结,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能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黑箱辨识;优化;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指出:“学校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合理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辅导或援助,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中职德育内容重要组成部分,显示着它愈来愈重要的地位。
“德育课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因此,在德育课教学中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
在控制论中有一种独特的方法,叫做“黑箱辨识”:主体对客体的研究,要通过外部观测和试验,认识其功能和特性。它是用于对于那些不能打开黑箱系统,不直接考查其内部构造和机理,而是通过研究和控制黑箱的输入和输出变化来推断系统行为规律的方法。
黑箱辨识法是从系统的整体出发,不注重系统的复杂的细节,不陷入难以胜任的局部性结构分解,强调系统综合为特征。那么这样一种科学方法对于德育课教学有何益处?它们可以改变以往只注重个别要素的优化,而不注重优化教学系统的作法。
在以往的德育课教学中,德育课教师往往很注重个别要素的优化,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例如在德育课课堂常常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老师自认为备课、上课已经做得非常认真、充分,准备的材料也很有针对性,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发觉整个课堂还是死气沉沉,学生一点反应都没有,而我们的老师还摸不着头脑,不明白问题出在哪儿。我想真正的原因在于忽视职校生的心理,缺乏对职校生的了解。所以,解决好每个要素之间的联系,注重教学系统的整体性,这就是黑箱辨识法运用到德育课教学的实践意义。
二
本着这个原则,在教学实践中,应从教学系统整体考虑,而不是只强调哪个要素的优化。在以往的德育课教学中,我们往往注重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思想觉悟,而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而这跟当下所提倡的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违背的,因此,在德育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是每一位德育课教师必须考虑到的。
三
“怎么做?”每一位德育课教师都会这样问自己,我们可以将学生的内部心理结构视为一个黑箱系统,教师无法直接考察其内部结构,只能通过对黑箱对象施以教育和训练,影响黑箱系统的输入,观察相应的输出变化,从而推断出学生心理结构水平的发展状况。
结合以往德育课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索和心得,我认为要将职校生的心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职校生生源复杂,普遍带有明显的厌学情绪,上课不认真、不专心,爱玩手机,要怎么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例如这学期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中,我设计了“职业素养训练”这一环节,让班上同学以“我的职业道德观”为题,发表演讲、说说自己的观点。14计算机的童源钰同学结合自己以往打工的经历,提出“无论做哪种职业,都要爱岗敬业”;蓝全隆同学则认为“不爱岗,就下岗”等等;通过这一环节,在班上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气氛,从而带动起大家认真学习的干劲,将厌学的不良情绪一扫而去。(2)在提问环节上下功夫。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好问题,打开学生的心扉,积极互动,分享快乐。例如上《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时,我经常会问学生“能不能与大家分享一下你打工时愉快和不愉快的经历?”、“能不能跟大家说一说将来走到工作岗位,自己想怎么做?”等问题,这样的问题往往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畅所欲言,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实现互动沟通,分享苦乐。
2、从实际出发,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心理情绪。例如我在上《职业生涯规划》课时,给14计算机班学生制订一个目标:请每一个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交一份《我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图作为学期作业,要求图文并茂,但任务布置下去,马上就有学生喊“太难、不好做”,这既是对困难的一种畏惧心理,也是对学习的一种懒惰的心理,怎么办?在详细分析这个班同学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我认为这个班的学生完全是可以做得到的,但要鼓勵。于是我在平常的教学中,精选类似的案例、材料,启发学生构思、设计,同时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勇于挑战,调整自己害怕困难的心理,迎难而上,争取期末每人交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效果还是很好的。
3、 多理解、关心、爱护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德育课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不应只以学识来征服学生,而应对学生多一份理解和尊重,和他们思想相通,懂得分享他们的酸甜苦辣,做他们的知心人。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如果教师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亲其师而信其道”,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自然学生就会亲近你,也才会喜欢、爱上你的课。
4、 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室的配合,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德育课教师毕竟不是专业的心理教师,与心理教师相比,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德育课教师要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室的配合,定期开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方面的讲座,请专业心理教师从实践上指导等等,从理论上提高心理方面的专业素养,从实践上增加自己心理指导方面的经验,这样在德育课教学中对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有帮助作用的。
以上只是我在德育课教学中对如何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所做的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经验总结,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能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