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叶片的形态变异是研究植物响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叶片大小与形状影响着植物与外界环境的碳、水等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然而,叶片大小与形状如何响应气候变化仍缺乏研究.此外,大多研究忽略了叶大小与形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种内变异,而只关注种间变异.我们收集了中国98年(1910-2008年)7个代表性双子叶植物的植物标本馆标本6000多份,并测量了它们叶片的叶长和宽度.我们探索了叶片大小(叶长、叶宽和长×宽乘积)的地理模式和时间趋势,(即研究了降水量和温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对叶片大小和形状变化的影响.在控制了标本
【机 构】
: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Key Laboratory for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Col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片的形态变异是研究植物响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叶片大小与形状影响着植物与外界环境的碳、水等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然而,叶片大小与形状如何响应气候变化仍缺乏研究.此外,大多研究忽略了叶大小与形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种内变异,而只关注种间变异.我们收集了中国98年(1910-2008年)7个代表性双子叶植物的植物标本馆标本6000多份,并测量了它们叶片的叶长和宽度.我们探索了叶片大小(叶长、叶宽和长×宽乘积)的地理模式和时间趋势,(即研究了降水量和温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对叶片大小和形状变化的影响.在控制了标本采集时间的影响后,全部物种的平均叶大小沿着纬度梯度的增加而减小,但这一关系在不同物种间存在差异.叶大小和形状的空间变异与温度和降水正相关.当控制了采集地点的影响后,全部物种的平均叶大小随着时间有变大的趋势.大多数物种叶大小的时间变化与降水正相关,而叶形状的时间变化则与温度正相关.我们的研究指出叶大小和形状在时空上的种内变异显著受气候的影响,同时说明植物标本可以为研究植物形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素材.“,”Aims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of leaves is a key indicator of plant response to climatic change.Leaf size and shape are associated with carbon,water and energy exchange of plants with their environment.However,whether and how leaf size and shape responded to climate change over the past decades remains poorly studied.Moreover,many studies have only explored inter-but not intraspecific variation in leaf size and shape across space and time.Methods We collected>6000 herbarium specimens spanning 98 years(1910-2008)in China for seven representative dicot species and measured their leaf length and width.We explored geographical patterns and temporal trends in leaf size(i.e.leaf length,leaf width and length x width product)and shape(i.e.length/width ratio),and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over time and space on the variation in leaf size and shape.Important Findings After accounting for the effects of sampling time,leaf size decreased with latitude for all species combined,but the relationship varied among species.Leaf size and shape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cross space.After accounting for the effects of sampling locations,leaf size of all species combined increased with time.Leaf size changes over time were mos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recipitation,whereas leaf shape changes were mostly correlated with temperature.Overall,our results indicate significant spatial and temporal intraspecific variation in leaf size and shape in response to climate.Our study also demonstrates that herbarium specimens collected over a considerable period of time provide a good resource to study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plant morphological traits.
其他文献
本研究关注拉格朗日在数学史方面的兴趣及工作,并旨在澄清拉格朗日研究历史的意图.通过对不同史料的分析,首先,本文论述了拉格朗日在翻译和传播古希腊数学著作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与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以及托勒密《至大论》的法文翻译者之间的联系和对他们的影响;其次,本文以新的角度并利用新的材料重申和强调了拉格朗日研究数学史的方式和动机;最后,以拉格朗日的微积分的历史书写为案例,本文阐明了历史在其数学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本文的结论有以下几点:拉格朗日对历史研究的目的是从中获取其前人解决某一数学问题所使用的所有不同的方法,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JPE)was launched in 2008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n behalf of the Botanical Society of China and the Institute of Botan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The journal publishes peer-reviewed research and review articles across
在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沿水分梯度的典型地中海灌丛中对白毛岩蔷薇(Cistus albidus)的繁殖性状进行研究.火对该物种的萌发非常有利.此外,地中海的物种特别依赖于水分有效性.因此,我们建立了一个假说,即除火灾干扰外,该地中海植物的幼苗更新将因干旱事件得到改善,主要通过干旱事件引发冠层大量死亡.本研究收集了白毛岩蔷薇几个种群的个体,并对果实和种子的大小、重量和数量进行测定.同时也对五种发芽前处理进行了发芽测试:热激、吸胀、两个吸胀/干燥循环,以及热激和吸胀与吸胀/干燥循环的组合.此外,在野外对干旱事件后
地热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洁净能源,与常规能源相比,对环境污染小,利于环境保护,且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等优点,可减少传统燃料的消耗,且因其开采条件简单、用途广泛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地热异常区是指地表放热量或大地热流值显著高于大陆地壳热流平均值的地区,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指具有某种地表热显示或一定深度内赋存有开发利用前景的热储分布地区.
作为适应性进化,入侵物种与本土物种的自然杂交威胁着全球生物多样性.然而,杂交种的潜在入侵机制尚未得到系统研究,尤其是在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方面.在一个为期两年的田间试验中,对入侵种南美蟛蜞菊(Sphagneticola trilobata)和杂交蟛蜞菊(南美蟛蜞菊与本地蟛蜞菊S.calendulacea杂交)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解钾菌和解磷菌菌落数、土壤酶活性以及叶片光饱和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杂交蟛蜞菊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解磷菌菌落数显著高于南美蟛蜞菊和本地蟛蜞菊.土壤酸性磷酸酶、总PLFA
波斯胡桃(Juglans regia L.)是用于装饰工业的一种森林物种,需要适当的管理才能生产出经济效益好的高质量原木.由于种间关联和管理水平可以提高林分生产力,因此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评估波斯胡桃在不同混合种植中以及在适度的管理强度的纯人工林中的表现.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方案下种植纯林和混交林后,连续7年每年对波斯胡桃的生长、直度和存活率进行测定.在第7年时,记录所有人工林中病害情况.在每种管理强度下,除纯林外,检验三种混交林:仅与主要森林物种混交、主要森林物种和黑桤木(Alnus glutinosa
果实颜色的多态性在植物界普遍存在,但是其维持机制尚不清楚.一些假说认为扩散者会偏好一些果色形态,但也有其它假说认为不同的果色形态具有各异的前扩散或后扩散适合度.我们比较分析了中国中南部野生二倍体五叶草莓(Fragaria pentaphylla)红白果型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克隆多样性、交配系统、与抗冻性有关的形态特征以及子代的萌发、存活和种子产量等特征.五叶草莓红果型远远多于白果型,但基于观察到的有效等位基因数、香农信息指数、预期或观察到的杂合度数量等指标,红果型并未表现出更高的遗传多样性.分子方差分析(A
生境丧失和破碎化是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威胁.遮荫的可可种植园(SCP)等农业生态系统为热带森林生物群提供了庇护.然而,在这些转化后的生境中是否还维持种间生态的相互作用,目前尚鲜为人知.我们评定附生兰花群落的多样性、繁殖状态和光合代谢(CAM或C3),以及与热带雨林(TRF)相比,它们与SCP中寄主树种(附生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墨西哥东南部,对TRF和SCP中各三个采样地点进行研究.每个采样地点建立了4个400平方米的样地,调查记录所有兰花及其附生植物.我们依据花/果实(或残体)是否存在来确定每个兰
植物凋落物分解是决定陆地生态系统碳和养分循环的关键生态系统过程.作为凋落物的主要组成部分,纤维素是与凋落物分解相关的微生物的重要能量来源.纤维素酶在凋落物纤维素降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为人们所熟知,然而纤维素降解的季节模式、累积酶活性和凋落物质量是否能预测高寒草甸的纤维素降解仍是一个未解之谜,这限制了我们对草本植物凋落物纤维素降解的认识.为了探究纤维素降解的季节性模式以及累积纤维素分解酶活性和凋落叶初始质量对纤维素降解的影响,我们在青藏高原东部的高山草甸选取了三种优势种[圆叶筋骨草(Ajuga ovalif
很多入侵植物的种子比原产地植物的种子萌发的更快,这可能有利于它们成功入侵.为了理解生物入侵过程,对入侵植物的入侵种群和原产地种群的种子特性和萌发特征同时进行评估极为必要.本研究中,我们以乌桕(Triadica sebifera)为研究对象探究种子萌发和种子特征的种内差异.我们利用采于2017年的乌桕种子,来自中国的12个原产地种群和美国的12个引入地种群,测定种子的物理性状(体积、重量、种皮硬度和种皮厚度)和化学特性[种仁的粗脂肪、可溶性蛋白质、糖、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l,并在中国的温室中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