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除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治疗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骨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敲除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治疗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和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敲除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小鼠(治疗组)及正常小鼠(对照组)各21只,造成去神经游离提睾肌皮瓣完全缺血3小时,在荧光显微镜下,活体动态观察该肌肉在恢复血液灌注前后90分钟过程中平均微动脉管径的一系列变化,测量灌注前后肌肉的血恢复率,重量比率,并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 (1)在灌注后10和90分钟,对照组小鼠肌肉的再灌注率分别为(38.7±18)%和(63.8±50.3)%;而治疗组已达(92.9±17.2)%和(108.7±25.0)%(P<0.001).(2)再灌注10分钟时,对照组的平均微动脉管径始终维持在未缺血时的51.5%至57.5%之间,90分钟后分别达到(71.6±10.9)%(10~20um),(71.2±15.1)%(21~40um),(63.4±11.2)%(41~70um).而治疗组再灌注10分钟时的平均微动脉的管径即为缺血前的72%,90分钟以后,分别达到(91.8±7.8)%(10~20um),(88.2±7.6)%(21~40um),(85.4±6.6)%(41~70um)(P<0.001).(3)缺血3小时再灌注90分钟后,左、右两侧提睾肌的重量比,对照组为(173.3±44.5)%,而治疗组为(116.2±7.7)%(P<0.01).结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敲除能有效地改善骨骼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理可能主要是通过调节血管张力,骨骼肌的血流量,抑制白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表面从而抑制血管壁内皮下细胞增殖及调控缺血后的代谢产物.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家级危重孕产妇医院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监测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危重孕产妇监测医院上报的《孕产妇个案调查表》和网络直报系
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大出血的主要原因为溃疡的活动所致,常因大出血而危及患者的生命,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共收治十二指溃疡并大出血患者95例,采用奥曲
本文分析了895例中年及老年患者的B超检查资料,以了解肝、肾囊肿在该年龄段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肝、肾囊肿的检出率在中年期为2.83%,老年期为10%,明显高于中年期(P<0.001)。在老年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4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60例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4周妊娠的资料进行分析,宫内孕10-14周,需终止妊娠,无药物禁忌症,
目的:探讨处理肩难产的两种方法,分析两种助娩方法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月共35例肩难产的临床资料,其中取四肢着床位助娩8例设为观察组,取屈大腿法
目的:对肿瘤坏死因子α和C反应蛋白(CRP)及相关细胞因子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情况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1~2013年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门诊进行孕检的妊娠期女性11例,分
期刊
@@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围生期母婴预后的影响及终止妊娠的时机和方式。方法:将2012年7月~2013年7月开封市妇幼保健院的254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为早发型(
期刊
@@
近几年来,随着生化新项目的不断涌现,尤其是肝功能指标的不断应用,如: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ASTm)、腺苷脱氨酶(ADA)、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等,为了了解其在肝病中的诊断意
寻找一种能早期发现肾损害的灵敏、可靠的实验指标,以便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监控起到积极的作用,最近肾损害的生化指标很多,但各自在干扰因素及检测条件方面都存在不足,为了寻找一
近年来,各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cTn)、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广泛用于临床,有助于临床明确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和治疗监测。但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