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E型标准株和细胞培养成功的沙眼衣原体E型临床株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其热休克蛋白60(HSP60)含量的改变.方法 经McCoy细胞培养法检测出的40例E型沙眼衣原体临床株,分为首次传代出现和未出现包涵体两组,通过RT-PCR方法检测1~4次传代的HSP60含量,x2检验其与对应患者疗效的关系.结果 经细胞培养成功的E型沙眼衣原体临床株传代未出现包涵体时其HSP60含量较出现包涵体时高(P<0.05).18例首次传代出现包涵体的标本1~4次传代HSP60/16SrRNA分别为0.38±0.06、0.39±0.03、0.38±0.04、0.39±0.03;12例2次传代出现包涵体的标本1~4次传代HSP60/16SrRNA分别为1.18±0.10、0.28±0.06、0.30±0.03、0.29±0.05;10例3次传代出现包涵体的标本1~4次传代HSP60/16SrRNA分别为1.20±0.04、1.20±0.04、0.28±0.04、0.28±0.05.患者疗效对1次传代是否出现包涵体有影响,20例治疗失败患者16例1次传代未出现包涵体,1个疗程治疗后转阴患者20例中14例在1次传代出现包涵体.结论 80%治疗失败患者1次传代未见包涵体,临床株传代培养未出现包涌体时沙眼衣原体可能处于持续感染状态,其CHSP60合成增加,临床采集的衣原体标本至少应进行3次盲传以避免漏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