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典型草原主要气象因子变化与群落多样性特征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ing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研究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兰旗庙6~8月份的降雨量和气温数据与草原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关系,结果显示,从6~8月的时间尺度来看,调查样地的月平均气温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月平均降雨量也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物种数与降雨量、气温呈极显著相关,降雨量与气温呈极显著相关,香农-威纳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呈极显著相关,均匀度指数与辛普森指数呈极显著相关;在干旱少雨的新巴尔虎右旗,影响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气象因子为气温和降雨量。
  关键词 典型草原;降雨量;气温;多样性;群落
  中图分类号 S8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3-235-03
  Abstract The relation of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June to Autumn and grassland community structure in Hulun Buir, Inner Mongolia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nth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the month average rainfall in this place first increase and then decrease from June to Autumn; Species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the rainfall and temperature; the rainfall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temperature; ShannonWiener index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Simpson index and evenness index; evenness index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Simpson index. The climate of the experimental sample in New Barag Right Banner is dry and rainless, the main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tructure of plant community are the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and the secondary factors are the solar radiation, relative humidity and dew point temperature.
  Key words Typical steppe;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Diversity; Community
  呼倫贝尔草原是我国温带草原分布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生态防护屏障,但在长期过牧与连续干旱的双重压力下,已成为我国北方草原退化的重点区域,是我国境内对全球变化反应较为敏感的生态系统[1-2]。气象因素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组成、种类、结构、更新和演替,不同气候环境下的植物群落结构也有不同配置状态和特异性。气象因素的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已经成为热点。
  气候是决定草原生产力、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在全球变化与草原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中,气候-植被关系的确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其中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太阳辐射量为主要影响因素。全球变化研究中,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反馈一直是焦点和最为活跃的项目之一[3-5]。该研究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克氏针茅典型草原为调查对象,在研究区内设立Watch Dog小型气象站,监测并记录6~8月份的实时气象数据,并采集植被数据,揭示主要气象要素对植被生长情况的影响机理,以期为草原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策略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研究区域位于祖国东北边陲、中俄蒙三国交界处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境内兰旗庙镇(115°31′~117°43′E、47°36′~49°50′N),该区气候属于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风强雨稀,四季分明,盛行西北风,年平均风速为3.6 m/s。年降水量250~400 mm,湿润度0.5~0.7,年蒸发量在950~1 900 mm,是降水的2~7倍,因此,该区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区域;年均气温-3~0 ℃,全年≥10 ℃的有效积温1 600~2 000 ℃·d;年平均日照时数3 100 h,是年可照时数的70%;冬季干冷漫长,无霜期为115~124 d。
  新巴尔虎右旗植被以禾本科和菊科为主的饲用植物种类繁多。全旗共有野生植物66科、232属、472种,其中饲用植物有44科、152属、297种,分别占野生植物的67%、66%、63%。土壤类型为栗钙土。
  1.2 研究方法
  1.2.1 测量方法。
  在调查样地的典型地段设置50 m样线,每间隔5 m获得1 m×1 m样方,登记样方内的种类组成,分种记录植物的盖度、高度、株数。
  在调查样地设置Watch Dog小型气象站(美国Spectrum公司生产),设置每30 min记录气象数据,以气温和降雨量为主要监测对象。
  1.2.2 数据处理方法。
  运用数理统计学与植被分类学的方法统计分析气象数据和群落学数据,计算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生态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及植物群落的均匀度指数,并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相关系数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温变化趋势 从图1可以看出,6月气温变化波动明显,其中最低出现在6月9日,为10.48 ℃,而最高气温出现在6月24日,为25.81 ℃,温差达15.33 ℃;7月气温变化相对稳定,温度维持在18~24 ℃范围波动;8月份气温变化曲线逐渐下降,8月中旬开始,气温呈现下降趋势明显。由月平均气温来看,7月平均气温最高,而6、8月平均气温相差不大,仅为2 ℃。
  2.2 降雨量变化趋势
  由图2可知,6月份的降水量比较少,降雨天数较为集中;7月份降雨天数少,日降雨量高;8月份降雨天数相对较多也较为分散。6月份降雨量最高的一天出现在6月8日,达13.60 mm;7月份出现2次明显的降雨,分别为21.10和29.40 mm,当月最大降雨量出现在7月15日;8月份相对6月份降雨量明显增多,出现观察期内的最大降雨量,达35.80 mm。6月份中旬降雨量非常小,气候较干旱,对植物生长产生挑战。而7月、8月中旬降雨量相对较高,这有利于植物生长。从6~8月份平均降雨量变化趋势来看,平均降雨量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7月>8月>6月,7月份平均降雨量为106.64 mm,6月降雨量仅为52.20 mm。
  2.3 不同月份群落多样性指数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6~8月份香农-威纳指数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即群落物种多样性逐渐升高;均匀度指数呈现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其中6月最高,7月最低;辛普森指数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即群落物种丰富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7月辛普森指数数值仅比8月高出0.001,6月最低。
  2.4 主要气象因子与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2可知,物种数与降雨量和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香农-威纳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均匀度指数呈负相关;香农-威纳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呈极显著相关,即群落种类多样性与群落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均匀度呈极显著相关;均匀度指数与辛普森指数呈极显著相关,即群落均匀度与群落物种丰富度呈极显著相关;降雨量与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
  3 结论与讨论
  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是亚洲中部草原区所特有的草原群系,是典型草原的代表类型之一[6]。在内蒙古,克氏针茅草原是一类重要的草地资源,在畜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且气候干旱、生态系统脆弱,对气候变化响应十分敏感,从而使得内蒙古克氏针茅草原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典型区域之一。笔者通过在Watch Dog小型气象站所获取的每30 min气象数据,在分析6~8月份每日及月平均气温数据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气温和降雨量与草原群落结构动态的关系。结果表明,从6~8月的时间尺度来看,调查样地的月平均气温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月平均降雨量也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
  物种数与降雨量、气温呈极显著相关,香农-威纳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呈极显著相关,均匀度指数与辛普森指数呈极显著相关,降雨量与气温呈极显著相关;在干旱少雨的新巴尔虎右旗,影响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气象因子为气温和降雨量。
  气候是决定草原生产力、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由于草原生态系统大多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植物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各自逐渐形成了对草原气候的适应,且减少气候对其生长的影响,更好地适应恶劣的气候以满足其生存需求。因此,在这样干旱的环境下降雨、气温等气象因子对植被的影响较大。
  该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少雨的新巴尔虎右旗,影响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气象因子为气温和降雨量,而次要因子为太阳辐射量、相对湿度以及露点温度。张彩琴等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得出的气象因子累积回归分析结果说明,在植物生物量的形成中降水和积温因子的贡献较明显[7]。许旭等研究指出温带草原生长季平均盖度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性,盖度对降水十分敏感;荒漠草原植被盖度是3种草原类型中与降水的相关性最强的,说明水分是缺水的荒漠草原重要的生态限制因子[8]。
  在典型草原及草甸草原,由于降水充沛,水分条件不足以成为植被生长的限制性因子。与生长季等长的同期降水、生长季中期降水及夏季降水对温带草原及各草原类型生长季平均盖度有着显著的影响。这与该研究的结果相一致。这主要是因为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与当地自然气候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太阳辐射能较丰富,降水量变率大,主要集中在7月份[9]。因此,气温和降雨量成为该地区影响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气象因子。
  参考文献
  [1] IPCC.Climate Change 2007:Synthesis Report[R].Oslo: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2007.
  [2] 陈宝瑞,李海山,辛晓平.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空间格局及其环境解释[J].生态学报,2010,30(5):1265-1271.
  [3] 白永飞.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对克氏针茅草原群落初级生产力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1999,23(2):155-160.
  [4] KAWABATA A,ICHII K,YAMAGUCHI Y.Global monitoring of the interannual changes in vegetation activities using NDVI and its relationships to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J].In 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01,22(7):1377-1382.
  [5] 许旭,李晓兵,梁涵玮,等.内蒙古温带草原区植被盖度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报,2010,30(14):3733-3743.
  [6] YUAN W P.Phenological observation method in China[M].Beijing:Science Press,2007:42-58.
  [7] 张彩琴,杨持.生长季内草原植物生长动态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及其模拟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9,30(1):91-96.
  [8] 许旭,李晓兵,梁涵玮,等.内蒙古溫带草原区植被盖度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报,2010,30(14):3733-3743.
  [9] 黄富祥,高琼,傅德山,等.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典型草原百里香-本氏针茅草地地上生物量对气候响应动态回归分析[J].生态学报,2001,21(8):1339-1346.
其他文献
摘要 总结了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石漠化生态治理示范区地下水的发育特征和含水介质的差异,同时选择贞丰县北盘江镇马刨井和关岭县板贵乡万年坟火龙果基地两地地下水和雨水蓄水池的水质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以裂隙地下水为水源的马刨井水池各项检测指标均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要求,而以雨水为水源的万年坟火龙果基地水池在悬浮颗粒物、pH、耗氧量等指标达不到饮用水标准。藻类的生长导致pH随光照变化而变化,正午时达到最大。而
期刊
摘要 通过探讨水与人类的关系、何为水污染及水污染的途径和原因,重点阐述生物性污染物、化学性污染物和物理性污染物污染水体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危害,着力强调预防水污染的重要性。应进一步强化全体公民预防水污染的意识和责任,最大限度地控制污染因素,不断提高水污染的治理效果,优化人类的生存环境,降低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关键词 水污染;人体健康;损害  中图分类号 S181.3;X5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利用石林气象观测站2010~2013年以及多年降水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2010~2013年石林县降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0年以来石林地区降水异常偏少, 尤其是2011年偏少最多;季节和月度降雨量分布不均,总体趋势均为春夏季降雨量偏少;4年的总体降雨强度偏小,但单点暴雨频发。  关键词 降雨量;降雨强度;变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 S1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
期刊
摘要 以河北省邢台市为例,从保障水环境安全的角度出发,以水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根据污染物排放情况,利用水环境容量模型,定量计算了生态环境需水量,并据此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初步实现了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的统一,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需水量;环境安全;环境容量;邢台  中图分类号 S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3-22
期刊
摘要 三峡库区消落带形成后带来诸多生态环境问题,研究表明采用多年生草本狗牙根和牛鞭草构建消落带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可有效应对这些问题,但目前仍未有研究报道这两种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对进入系统的含氮污水的总氮去除效应。笔者研究了以这两个种为优势种的人工湿地对不同浓度含氮污水的季节性消减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以狗牙根和牛鞭草为优势物种的人工湿地比未进行生态修复的空白对照,在总氮去除能力方面显著要高,牛鞭草和狗牙
期刊
摘要 通过对江苏省农业废弃物产出情况、资源化利用现状进行概述分析,探讨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效率和整体效益,促进江苏省农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关键词 江苏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S1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
期刊
摘要 分别采用虚源法和三维拉格朗日高斯烟团模式CALPUFF结合数值积分算法,计算了我国某一低风速频率较高的内陆厂址虚拟蒸发池的年均大气弥散因子,对虚源法在低风速厂址的适宜性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虚源法由于不考虑小静风条件下污染物的近区累积和多方位弥散,因而在低风速频率较高的厂址,对10 km以内方位最大弥散因子和各扇区年均弥散因子的计算结果存在不保守的情形。对于复杂下垫面,虚源法预测的年均最大弥
期刊
摘要 利用滨州市所属县(区)气象站1961~2013年夏季逐日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53年滨州市夏季高温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61~2013年滨州市夏季高温日数在空间上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在时间上呈现出波浪形年代际变化特征,即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多变少,从90年代开始由少变多,2011~2013年又开始由多变少;滨州市夏季高温日数局地性很强,全市性高温日数较少且
期刊
摘要 [目的]测定并分析不同地区啤酒糟的基本成分。[方法]测定了来自甘肃兰州(2012B001)、内蒙古呼和浩特(2012B002)和陕西西安(2012B003)3个地区啤酒糟的基本成分,并与葡萄渣、甜菜渣、小麦秸秆进行了比较。[结果]试验表明,3个地区啤酒糟的基本组分中,粗蛋白所占比例均达20%以上,故此类啤酒糟可用于制备蛋白质饲料。2012B001、2012B002和2012B003所含中性洗
期刊
摘要 利用我国华东地区1961~2010年84个气象观测基准站和基本站的逐日风速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风场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地区风速的趋势变化特征以及与大气环流的联系。结果表明,华东地区风速整体呈减小趋势,冬季比夏季减小趋势明显,且冬夏两季风速与大气环流的经向风和纬向风呈一致性;华东地区冬季风速的一致减小型、南北分布型、正负正负型主要与沿海地区的经向风和纬向风有关,夏季风速的负正负型和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