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biao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时期,是学生智力水平、自理能力等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恰当的教学方法无疑能够给小学生的成长发展带来强大的推动力。结合小学生自身的心理、言行特点等,教育学家推出了“激励教育”的方法。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但激励教育在具体运用中也出现了部分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语文教学结合激励教育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激励教育 小学语文 有效应用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4.030
  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智力水平等各方面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所以小学生的世界比较简单,未完全形成自我意识,对于一些学习中的困难与挑战的接受能力也相对较差,当语文学习遇到挫折时,很容易产生退缩、恐惧等不良心理,不利于语文学习能力发展。激励教育由于自身的特色,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活跃课堂氛围,从而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教师的重要性
  1.教师要形成激励教育的教学习惯
  激励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马上见效,需要教师长期坚持,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教师要充分融入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中,了解他们,发现他们每个人的优点并且鼓励他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教师要做到把激励教育当成自己的教学习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小学语文教师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最直接的来源,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小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很有可能会受到自己情绪的影响。研究证明,小学生面对自己喜欢的老师时,上课积极性会比较高,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构建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也可以在课下和学生互动,拉近彼此的距离。
  二、激励教育的重要性
  1.掌握语文学习技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校通过激励教育,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努力学习的动力。不管是谁,在学习中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动力,就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致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从短期来看,小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各种赞美夸奖中,明确“什么事情是应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该做的”,形成一定的价值观,使其在做事前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减少做错事的次数。同时,在鼓励声中,小学生也能够学到一些诸如查字典、写作文、阅读书籍等基本的语文学习技能。通过这些技能的掌握,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与水平,逐步减弱在学习中对师长的依赖性。
  2.引导小学生形成积累的习惯,培养健全的人格
  小学生天真无邪,在做某件事特别是学习这件事屡次碰壁时,不成熟的心智在自我保护的条件之下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抵触感”。在这种抵触感的作用之下,部分小学生不会选择积极面对,而是无止境的逃避,进而又碰壁,又再次逃避,最終导致一个恶性循环。同时,小学语文学习相比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花费的时间比较长,而成绩的提升却比较慢,需要一个聚沙成塔的长期积累的过程。小学生天性好动,往往接受不了这个需要长久坚持、短期内难以看到收获的学习过程。
  然而,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简单,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也很简单,诸如不会写优美的文章、学不会某种句型之类。面对这些问题,小学生如果能够得到一定的鼓励,那么他们对于语文的抵触就会慢慢消失,逐渐激发出语文学习的热情,进而克服语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树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这种积极影响不仅是对语文的学习非常重要,而且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个人素质的提升、人格的健全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教育的有效方式
  激励教育是一种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能及时表扬鼓励的一种教育行为,旨在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和唤醒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激情的一种常用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激励教育能提升学生学习的投入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善于发现,适当鼓励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小学生刚开始上学,懵懵懂懂,比任何人都需要被关注并且鼓励。对于小学语文学习来说,进步或者成功通常是点滴的、难以察觉的,例如:今天语文课堂上分神的次数少了,今天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发言了,语文作业变得更加干净了……这些都是值得小学语文教师关注和表扬的点。教师要积极主动发现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并及时夸奖、激励他们。
  2.完善评比,鼓励竞争
  就小学教育而言,班级的表现评比是一种经过实践证明的、科学合理的激励教育的案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听力理解、口语表达、阅读理解、写作表达这四维度的情况,或者根据小学生课堂发言、日常背书、作业练习、阶段测验等方面的情况,制作班级、年级评比表格,针对小学生的不同表现,给予秀才、举人等称号,以这样的方式促进他们学习语文,不断地“升级”,也让他们的语文学习变得像游戏一样有趣,寓教于乐。
  3.配合批评,理性教育
  激励教育也要把握好使用的范围与限度,过度地赏识会导致小学生形成一种夜郎自大的错误的、片面的意识,看不到自我能力之渺小,从而停滞不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好激励教育应用的程度与频率,配合一定的批评教育,在小学生取得满意的语文成绩而过于骄傲时给出适时的警告,让他们及时改过,在正确的心理指导下继续积累语文知识。
  4.善用教材,激发兴趣
  小学生对某一活动感兴趣后就会把注意力倾注在这个活动上,在得到快乐的同时也获得收获。这启示教师要通过激励教育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合理地引导小学生主动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创作。例如:学习完部编本四年级上册中的《现代诗两首》一课后,教师可以适当激励学生去写一些描写四季的诗歌,激励学生发掘自己的写作天赋,为小学生语文写作练习创造机会。
  四、应用激励教育时的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激励教育并不是强调完全地进行夸奖与励志。夸奖的内容是有范围的。调查表明,在这一方面很多小学教师都存在着一些误区,例如:在讲解完一种写作手法后,部分小学生能够立刻掌握并且自然灵活的运用到写作中,这时候教师可能会夸赞学生聪明,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聪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是因人而异、“不劳而获”的,真正值得夸赞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真聆听与感悟,要让学生明白真正耀眼的是那些勤奋与努力的付出。
  同时还要机会均衡,防止“两极分化”。例如: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获得鼓励的机会可能多一些,而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就相对会少一些,所以我们应该把机会均衡分配,多给那些内向的学生机会,如老师可以说“这次请没有举手的同学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另外,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制定一个个可以通过努力“够得到”的分阶段的小目标,遵从语文学习规律,而不是一味地展望理想。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融合激励教育对于小学生语文成绩的进步以及长期发展都具有明显的作用。教师通过激励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信心,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阶段,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并且善用赏识,通过敏锐观察、挫折教育、理性赞扬等方式,可以将语文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使语文教学更加科学。这既是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规律的一种遵循,也是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趋势的一种顺应,更是对每个孩子的未来乃至每个家庭的未来负责。
  参考文献:
  [1] 唐姣《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影响及运用》,《小学教学研究》2019年第23期。
  [2] 张红艳《试论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中国校外教育》2018年第22期。
  [3] 陈延会《唤醒孩子,爱上语文—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心得》,《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25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改的推进之下,针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而言,需要进一步采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此促进实际的教学效率和质量能够得到显著提升,为学生写作水平的切实提升而提供必要的条件。其中,在实际的写作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先导式的教学方法,以此使学生得到更有效的指引,在写作效果方面有显著改善。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先导式方法的具体应用情况。  关键词:作文先导式 小学语文 写
摘 要:伴随着教育体制在我国的深化改革,小学生的素质教育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已经成为当下的教育趋势。语文学科是对小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关键课堂,为小学生落实个性化的写作教学是教师应当探索的教学目标。通过个性化的写作教学,小学生的语文思维和语文情感能力得到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成长为全面的素质人才。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个性化写作教学的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
  佛教作为一门宗教,在医学上有何贡献和特色,是近几年佛教界研讨的新课题。作者是中医骨科医师,对佛教知之甚微,然而在中国骨科技术发展历史过程中,融汇了道教的少林寺的禅宗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