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听、说、读能力的训练,必然会促进书面语言的发展,重视听、说、读训练,必将有助于提高幼儿思维和认识能力。激发幼儿听、说、读的兴趣,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有利于认识能力及阅读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幼教 听、说、读能力 培养兴趣
对幼儿进行听、说、读能力的训练,是语言听、说、读教学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听、说、读作为一种口头语言,应用十分广泛。而且,它又是读写的基础,如果我们在幼儿园从听、说、读训练入手,逐步加强阅读因素,那么口头语言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书面语言的迅速发展;反过来,书面语言的发展也丰富和改进口头语言。
儿童发展的心理研究证明,三岁到八岁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期,也是语言发展的最有利时期。我们若能抓住智力和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重视听、说、读训练,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必将有助于促进幼儿听、说、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认识能力的发展。教学中使用有声教材,借助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手段提供的标准语言信息和丰富多彩的形声资料,对培养幼儿听、说、读的能力具有比较显著的效果。
儿童受知识、能力等多方面的限制,口语表达能力较差(尤其是对语气的运用),但模仿能力很强。针对这一特点,利用有声教材的标准语言信息,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对培养听、说、读能力是很有帮助的。指导说话时,我重点抓住三个关键:一是不同思想感情的表达,抓住说时语气、语调的变化;二是不同场合和环境的不同感情的表达,抓住说话的缓慢、快急的变化;三是不同说话对象的不同感情的表达,抓住说话时语气表情的变化。训练中,让幼儿在模仿中感受,在复述中学习。如:我在《狐狸和乌鸦》的教学活动中,抓住故事叙述中的语气变化,重点指导幼儿模仿复述。听第一遍录音时,让幼儿对故事大意有所了解;听第二遍录音时,提醒幼儿,注意狐狸说话的语气和前后的变化,并作必要的阅读指导。通过比较模仿听、说、读,幼儿进一步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初步懂得了狐狸内心感情的变化。通过训练,幼儿说话绘声绘色,能够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判断、辨析是听、说、读训练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它的目的是养成幼儿专心听记的习惯,提高幼儿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反映的敏锐性。在指导幼儿辨析描述中,我主要运用设疑发问,提出问题,让幼儿在感受能力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答案,再针对提问进行描述。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我依据投影中实物图像的随意错位编排设疑提问: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它找到妈妈了吗?它是妈妈是谁?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辨析,找到正确的答案后,说话描述时生动有趣多了,而且语言丰富,叙述流畅,提高了幼儿认识事物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根据这个特点,把说话训练通过玩玩演演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妙趣横生的课堂表演成为孩子们乐说的动力。如:学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之后,我让孩子们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小蝌蚪、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孩子们稚嫩的语言、夸张的动作、滑稽的表演使课堂变静为动,在轻松愉快、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孩子们既丰富了口语,又增长了才干,还在玩中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寓教于乐、发展各自才能。
营造和谐的交际氛围,激发幼儿听、说、读的兴趣,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听、说、读能力的培养,要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养幼儿的表现欲。幼儿心理发展水平较低,抽象思维较差。根据幼儿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注意选用色彩鲜明的画面、具体生动的形象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教材都配有相应的挂图,这便于儿童观察和想象,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图画内容,适当设计一些连贯的问题,让幼儿由说一句话逐渐到连贯地说第二句话,逐步提高说话能力。如:教学《浪花》一课,可先出示课本挂图,孩子们见到海边那美丽的景色,便不由自主地发出小声的惊叹,眼里满是向往的光彩,然后要求他们观察画面,用上“什么、怎么样、真美啊”的句式练习说话。孩子们纷纷赞叹:“大海蓝蓝的真美啊!沙滩金黄金黄的真美啊!海边的贝壳又大又多真美啊!”再相继把“美”字改成“可爱”、“漂亮”、“舒服”等词,孩子们又争先恐后地说:“小妹妹笑眯眯的真可爱!小姑娘头上扎着漂亮的蝴蝶结真可爱!沙滩上的沙子软绵绵的真舒服啊!”这样,以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加深幼儿的记忆,由模仿说到独立说,人人都有话说的基会。
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有利于提高幼儿思维和认识能力。阅读教学是幼儿进行说话训练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中,幼儿听、说、回答问题和在阅读过程中提出疑难、分析讲话、复述故事等等,都是在进行说话训练。
幼儿的语言正处在发展阶段,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难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针对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可先引导幼儿读出故事中的语句,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说话要完整,句子要通顺,表达要清楚,让幼儿在读中积累精美词句,增强语感,为提高说话能力打好基础。
阅读时,听、说训练也是幼儿提高阅读能力、掌握和运用语言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应把指导幼儿阅读贯穿在整个活动中。通过多读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丰富他们的语言,锻炼记忆,积累词汇。阅读既是读的训练,也是听、说训练的常见形式。在读的过程中,要提出疑难、分析讲话、复述故事等。通过阅读,幼儿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沟通有很大进步,促使他们学会使用规范的、优美的、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在听、说、读训练的基础上,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是指导阅读的关键。传统的语言教学活动,大多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例如:出示一幅大图,集体观看,教师提问,幼儿回答。但是,幼儿的兴趣不浓,而且由于发言的机会有限,难以让全体幼儿都有充分的讲述机会,不利于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因此,在集体语言教学活动中,我常鼓励幼儿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内容,并学习评价别人的讲述。例如:请一个幼儿凭着自己的理解讲述完故事后,我提问道:“你认为他哪幅图片讲得最好,跟图片意思一模一样,哪幅图片讲得不好,跟图片意思不一样?”在此过程中,不同水平幼儿的语言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在阅读延伸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幻灯、图片、头饰、木偶、玩具等,让幼儿自己结伴讲述、独立讲述、表演。例如:听了故事《昆虫晚会》后,我就让幼儿自己选择最喜欢的角色表演,引导幼儿学说角色间的对话。此外,可以开展语言游戏。在游戏中,教师应为幼儿准备一定的语言材料,模拟和创设特定的语言情境,使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触景生情、边玩边说,从而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目的。而且,语言游戏也是幼儿很喜欢的一种形式。
陈鹤琴先生说:“孩子们来到人世后,应尽早为他们创造优良的阅读环境,领着他们踏上第一部台阶,使他们认识书籍、爱上书籍,从此步入书籍的海洋中,并且毕生视其为生命的伴侣和导师。”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必须从幼儿期就进行训练,让幼儿尽快适应语言、文字、图像等构成的第二信号系统环境,提高阅读能力,逐步达到独立阅读的状态,为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获得知识、增长智慧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有效地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幼教 听、说、读能力 培养兴趣
对幼儿进行听、说、读能力的训练,是语言听、说、读教学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听、说、读作为一种口头语言,应用十分广泛。而且,它又是读写的基础,如果我们在幼儿园从听、说、读训练入手,逐步加强阅读因素,那么口头语言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书面语言的迅速发展;反过来,书面语言的发展也丰富和改进口头语言。
儿童发展的心理研究证明,三岁到八岁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期,也是语言发展的最有利时期。我们若能抓住智力和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重视听、说、读训练,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必将有助于促进幼儿听、说、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认识能力的发展。教学中使用有声教材,借助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手段提供的标准语言信息和丰富多彩的形声资料,对培养幼儿听、说、读的能力具有比较显著的效果。
儿童受知识、能力等多方面的限制,口语表达能力较差(尤其是对语气的运用),但模仿能力很强。针对这一特点,利用有声教材的标准语言信息,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对培养听、说、读能力是很有帮助的。指导说话时,我重点抓住三个关键:一是不同思想感情的表达,抓住说时语气、语调的变化;二是不同场合和环境的不同感情的表达,抓住说话的缓慢、快急的变化;三是不同说话对象的不同感情的表达,抓住说话时语气表情的变化。训练中,让幼儿在模仿中感受,在复述中学习。如:我在《狐狸和乌鸦》的教学活动中,抓住故事叙述中的语气变化,重点指导幼儿模仿复述。听第一遍录音时,让幼儿对故事大意有所了解;听第二遍录音时,提醒幼儿,注意狐狸说话的语气和前后的变化,并作必要的阅读指导。通过比较模仿听、说、读,幼儿进一步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初步懂得了狐狸内心感情的变化。通过训练,幼儿说话绘声绘色,能够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判断、辨析是听、说、读训练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它的目的是养成幼儿专心听记的习惯,提高幼儿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反映的敏锐性。在指导幼儿辨析描述中,我主要运用设疑发问,提出问题,让幼儿在感受能力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答案,再针对提问进行描述。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我依据投影中实物图像的随意错位编排设疑提问: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它找到妈妈了吗?它是妈妈是谁?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辨析,找到正确的答案后,说话描述时生动有趣多了,而且语言丰富,叙述流畅,提高了幼儿认识事物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根据这个特点,把说话训练通过玩玩演演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妙趣横生的课堂表演成为孩子们乐说的动力。如:学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之后,我让孩子们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小蝌蚪、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孩子们稚嫩的语言、夸张的动作、滑稽的表演使课堂变静为动,在轻松愉快、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孩子们既丰富了口语,又增长了才干,还在玩中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寓教于乐、发展各自才能。
营造和谐的交际氛围,激发幼儿听、说、读的兴趣,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听、说、读能力的培养,要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养幼儿的表现欲。幼儿心理发展水平较低,抽象思维较差。根据幼儿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注意选用色彩鲜明的画面、具体生动的形象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教材都配有相应的挂图,这便于儿童观察和想象,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图画内容,适当设计一些连贯的问题,让幼儿由说一句话逐渐到连贯地说第二句话,逐步提高说话能力。如:教学《浪花》一课,可先出示课本挂图,孩子们见到海边那美丽的景色,便不由自主地发出小声的惊叹,眼里满是向往的光彩,然后要求他们观察画面,用上“什么、怎么样、真美啊”的句式练习说话。孩子们纷纷赞叹:“大海蓝蓝的真美啊!沙滩金黄金黄的真美啊!海边的贝壳又大又多真美啊!”再相继把“美”字改成“可爱”、“漂亮”、“舒服”等词,孩子们又争先恐后地说:“小妹妹笑眯眯的真可爱!小姑娘头上扎着漂亮的蝴蝶结真可爱!沙滩上的沙子软绵绵的真舒服啊!”这样,以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加深幼儿的记忆,由模仿说到独立说,人人都有话说的基会。
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有利于提高幼儿思维和认识能力。阅读教学是幼儿进行说话训练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中,幼儿听、说、回答问题和在阅读过程中提出疑难、分析讲话、复述故事等等,都是在进行说话训练。
幼儿的语言正处在发展阶段,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难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针对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可先引导幼儿读出故事中的语句,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说话要完整,句子要通顺,表达要清楚,让幼儿在读中积累精美词句,增强语感,为提高说话能力打好基础。
阅读时,听、说训练也是幼儿提高阅读能力、掌握和运用语言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应把指导幼儿阅读贯穿在整个活动中。通过多读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丰富他们的语言,锻炼记忆,积累词汇。阅读既是读的训练,也是听、说训练的常见形式。在读的过程中,要提出疑难、分析讲话、复述故事等。通过阅读,幼儿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沟通有很大进步,促使他们学会使用规范的、优美的、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在听、说、读训练的基础上,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是指导阅读的关键。传统的语言教学活动,大多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例如:出示一幅大图,集体观看,教师提问,幼儿回答。但是,幼儿的兴趣不浓,而且由于发言的机会有限,难以让全体幼儿都有充分的讲述机会,不利于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因此,在集体语言教学活动中,我常鼓励幼儿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内容,并学习评价别人的讲述。例如:请一个幼儿凭着自己的理解讲述完故事后,我提问道:“你认为他哪幅图片讲得最好,跟图片意思一模一样,哪幅图片讲得不好,跟图片意思不一样?”在此过程中,不同水平幼儿的语言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在阅读延伸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幻灯、图片、头饰、木偶、玩具等,让幼儿自己结伴讲述、独立讲述、表演。例如:听了故事《昆虫晚会》后,我就让幼儿自己选择最喜欢的角色表演,引导幼儿学说角色间的对话。此外,可以开展语言游戏。在游戏中,教师应为幼儿准备一定的语言材料,模拟和创设特定的语言情境,使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触景生情、边玩边说,从而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目的。而且,语言游戏也是幼儿很喜欢的一种形式。
陈鹤琴先生说:“孩子们来到人世后,应尽早为他们创造优良的阅读环境,领着他们踏上第一部台阶,使他们认识书籍、爱上书籍,从此步入书籍的海洋中,并且毕生视其为生命的伴侣和导师。”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必须从幼儿期就进行训练,让幼儿尽快适应语言、文字、图像等构成的第二信号系统环境,提高阅读能力,逐步达到独立阅读的状态,为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获得知识、增长智慧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有效地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