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定时定位采取木本植物的功能叶,在含有底物(NaHCO_3-Tris缓冲液,pH7.4)和不同水势(由不同浓度的甘露醇组成)的溶液中,分别测定叶片在由高到低依次递降的不同水势条件下光合放氧能力的变化。发现有两个放氧高峰,在接近叶片水势的甘露醇溶液中出现第一个放氧高峰,继而在较低水势下,叶片因水分胁迫放氧下降,但是随着水势的进一步降低,又会出现第二个放氧高峰。根据对不同树种的测定结果所绘制的水势——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时定位采取木本植物的功能叶,在含有底物(NaHCO_3-Tris缓冲液,pH7.4)和不同水势(由不同浓度的甘露醇组成)的溶液中,分别测定叶片在由高到低依次递降的不同水势条件下光合放氧能力的变化。发现有两个放氧高峰,在接近叶片水势的甘露醇溶液中出现第一个放氧高峰,继而在较低水势下,叶片因水分胁迫放氧下降,但是随着水势的进一步降低,又会出现第二个放氧高峰。根据对不同树种的测定结果所绘制的水势——光合放氧的曲线,比较它们的变化情况,可以判定它们的耐旱潜力的差别。凡是在第二个放氧高峰放氧量较高,而且水势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一个根据汉语特点进行汉语连读数字音识别的新方法。它首先应用模式识别原理将待识别数字串分割为单个数字,再用一种联合式方法识别每个数字。实验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分段和识别方法对汉语连续语音识别也是可行的。
硝酸还原酶因其在氮素同化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生物工作者对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对硝酸还原酶的性质及其活力调节因子作了概括总结。硝酸还原酶是一种诱导酶,它的活力受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因子的调节。内部因子包括:(1)机物种类和品种;(2)生育期;(3)植株部位;(4)苗龄和叶龄。外部因子包括:(1)硝态氮浓度;(2)光;(3)水分(4)温度;(5)外源激素;(6)金属离子;(7)pH值
一、引言自从1969年McCord和Fridovich首先从牛血细胞中发现了过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开始,有关氧代谢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工作,进入可与DNA双螺旋结构学说的成就相比拟的鼎盛时代(Michelson.A.M 1977)。进入七十年代,许多植物研究者开始了从植物的角度上来研究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简称SOD)(Constanting N,Gia-nnopo
东京消息——看来日本会直接或间接地早在1992年前进入商业卫星发射市场。日本完全自行设计的H-Ⅱ运载火箭原计划于1992年首次投入使用。麦克唐纳·道格拉斯航天公司曾表示有兴趣引进日本的H-Ⅰ运载火箭技术,计划8月3日该火箭进行第一次试验飞行(H-Ⅰ火箭已于8月13日首次发射成功——译注)。这是一次带讽刺性的转变,日本H(重型)系列火箭是N 系列的后继型,而实际上N 系列火箭是稍顾及日本国内需求,按
阿里安5第一级的动力装置是一种新型大推力(1025千牛)火神发动机。该级携带120吨液氢和液氧。本文描述该级及其设备,并介绍导致1994年首次发射的研制计划。
瓦松是生长于屋顶或岩石上的肉质植物,在自然条件下研究了它们的昼夜酸波动、CO_2气体交换和气孔阻力。其幼叶和成熟叶在浇灌条件下仍为CAM型,是一种典型的CAM植物。经三周的水分胁迫后,阶段2与阶段4相应消失,即白天完全无CO_2吸收;未见有无效CAM的出现。
低温处理(0~5℃)过程中伊贝母鳞片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与α-淀粉酶活性变化直接相关。同时鳞片中的贮存物质不断向更新芽中转移,这种转移在低温处理40天后更加明显。低温处理开始后更新芽的含水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及鳞片的过氧化物酶和IAA氧化酶活性迅速下降,40天后开始明显上升。同时IAA类似物含量也明显增加。结果表明低温处理40天时可能是代谢变化的一个转折点,这些代谢变化可能与鳞茎休眠解除有关。
阿里安宇航公司将近完成地面试验来确定阿里安第三级的改进措施,尽管由于今年初阿里安第18次飞行失败使其停飞,但阿里安宇航公司还是继续
本试验用酥木梨研究了果实对梨树水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的存在可以改善枝叶的水分条件。当枝叶失水过快发生水分亏缺时,果实内的水分可以转移到枝叶中进行补充。因此,有果短枝在空气中的失水速率与失水数量都超过无果短枝;有果短枝上的叶片的扩散阻力的倒数与蒸腾速率也高于无果短枝。对这种水分内部转移现象的经济意义及其在果园灌溉中应用的可能性也进行了讨论。
本文报道了珙桐苗期水分状况有关生理指标的研究结果。在良好的供水条件下,珙桐苗的蒸腾作用不受限制,蒸腾强度主要随着气温、湿度和光照等气象因子的变化而变化。同时遮荫可以明显降低蒸腾强度,其变化也比较平缓;珙桐苗抗热性较差,约40℃时,8%叶面出现土褐色坏死斑。至60℃时,整叶死亡;叶片束缚水含量低,仅占鲜重16.19%。束/自比值低,仅0.32;叶片抗脱水能力差,经8小时10分左右,叶片明显失水,叶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