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C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在线课程平台,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融入到C语言教学中。通过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课前课后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对C语言的学习效率并由此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C语言是许多高校理工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就我校而言,C语言是面向全校理工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公共课,共有48学时(课堂24学时,上机24学时)。C语言课程内容包含:数据的基本类型、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分支、循环)、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文件等,内容较多但课时较少,而且C语言公共课课时我校还要压缩。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仅需要把基本知识点讲解清楚,还需要一边讲解一边给学生演示。面对这种实际情况,若在今后的C语言的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那么教师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将所有知识点都讲解透彻则必然存在一定的难度,甚至都有可能存在基本知识点讲解不完的情况,即使快速讲完,也存在许多知识点无法得到详细讲解的问题。因此,提出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到C语言的教学设计中,将传统的授课方法、案例教学法与互联网相结合,利用在线课程平台,使学生可以课前课后进行在线学习、交流、提交作业等教学活动。
C语言教学模式现状
目前,大学《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多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三步:备课、上课、测试。在这三个步骤中备课这一阶段占用着教师工作的主要精力。教师按照课程大纲按部就班的将知识点以讲授或演示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则在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的知识点后,再进行实验训练来获得知识。虽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简单易行,然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只是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被动接受老师所讲内容,必然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透彻。甚至造成教师教授的知识与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不相符甚至严重滞后,而学生毕业后却不能很快适应社会需求。在目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慕课(MOOC)、网易公开课等网络课程雨如后春笋般出现,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极大冲击。这些课程不但内容形式丰富多彩,而且内容都紧跟社会的发展需要,并且使得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同时,“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方式在高校逐渐流行起来,高校教师的教学有了更多选择。我校也在这个大环境下开设了多门在线课,C语言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在本学期已经投入使用。那么利用在线课程平台,我们将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引入到本门课程的教学中,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C语言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实施方案
在这一模式的指引下,教师需要建立、完善了一整套《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网络学习资源,课件、教案、作业都放到在线案平台上。重新构建了课程体系和学习流程,并且对课程评价机制做出相应改革,学生可以实时在线学习,提问,教师可以实时的得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再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找出学生学习的难点,最后加以改进,提升教学质量。下面具体分析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首先是教师的课前准备阶段。课前准备阶段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也是关键阶段。在课程开始前,教师首先要对C语言课程的教学大纲了解透彻,掌握本门课程的重点难点并制定授课计划,提炼知识点。并对相应知识点作出完整的视频并发布到在线课程平台,供学生课前课后观看。
然后进入课堂中组织教学阶段。学生课前通过观看在线课程平台中的视频已经大体了解并掌握C语言课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同时通过自学学生也了解到其中遇到的难题,然后带着问题进入课中学习阶段。在课堂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提炼出学生还未掌握的知识点,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一部分难题,如果该过程中还有未解决的难题,教师再在课堂上予以重点讲解,然后对本堂课进行梳理、总结,使学生对相应知识点从总体上掌握,理解。
最后进入课后总结阶段。在课堂教学活动后,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在课件中给出完整解析,并制作成微课上传到对在线课程平台,使学生得以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此外,还通过在线课程台将作业发布给学生,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并提交,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在线提问问题及作业中的难题,教师可实时回答。
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
为了了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我们对在2018-2019第一学期开设C语言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所有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表示非常认可,大多数同学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更自由,可以更深入的理解掌握理解知識点。
简单点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可以通过在线课程平台提前观看授课视频,掌握C语言的基本知识,明白其中的难点。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还可以课前、课后反复观看视频,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让教师专注于对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的讲解,制作有质量的视频,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今后,我们还要不断进行完善在线课程平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还需关注不爱课外网上学习的学生,与学生多沟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作者单位:潍坊学院)
C语言是许多高校理工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就我校而言,C语言是面向全校理工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公共课,共有48学时(课堂24学时,上机24学时)。C语言课程内容包含:数据的基本类型、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分支、循环)、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文件等,内容较多但课时较少,而且C语言公共课课时我校还要压缩。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仅需要把基本知识点讲解清楚,还需要一边讲解一边给学生演示。面对这种实际情况,若在今后的C语言的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那么教师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将所有知识点都讲解透彻则必然存在一定的难度,甚至都有可能存在基本知识点讲解不完的情况,即使快速讲完,也存在许多知识点无法得到详细讲解的问题。因此,提出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到C语言的教学设计中,将传统的授课方法、案例教学法与互联网相结合,利用在线课程平台,使学生可以课前课后进行在线学习、交流、提交作业等教学活动。
C语言教学模式现状
目前,大学《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多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三步:备课、上课、测试。在这三个步骤中备课这一阶段占用着教师工作的主要精力。教师按照课程大纲按部就班的将知识点以讲授或演示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则在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的知识点后,再进行实验训练来获得知识。虽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简单易行,然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只是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被动接受老师所讲内容,必然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透彻。甚至造成教师教授的知识与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不相符甚至严重滞后,而学生毕业后却不能很快适应社会需求。在目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慕课(MOOC)、网易公开课等网络课程雨如后春笋般出现,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极大冲击。这些课程不但内容形式丰富多彩,而且内容都紧跟社会的发展需要,并且使得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同时,“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方式在高校逐渐流行起来,高校教师的教学有了更多选择。我校也在这个大环境下开设了多门在线课,C语言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在本学期已经投入使用。那么利用在线课程平台,我们将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引入到本门课程的教学中,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C语言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实施方案
在这一模式的指引下,教师需要建立、完善了一整套《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网络学习资源,课件、教案、作业都放到在线案平台上。重新构建了课程体系和学习流程,并且对课程评价机制做出相应改革,学生可以实时在线学习,提问,教师可以实时的得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再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找出学生学习的难点,最后加以改进,提升教学质量。下面具体分析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首先是教师的课前准备阶段。课前准备阶段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也是关键阶段。在课程开始前,教师首先要对C语言课程的教学大纲了解透彻,掌握本门课程的重点难点并制定授课计划,提炼知识点。并对相应知识点作出完整的视频并发布到在线课程平台,供学生课前课后观看。
然后进入课堂中组织教学阶段。学生课前通过观看在线课程平台中的视频已经大体了解并掌握C语言课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同时通过自学学生也了解到其中遇到的难题,然后带着问题进入课中学习阶段。在课堂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提炼出学生还未掌握的知识点,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一部分难题,如果该过程中还有未解决的难题,教师再在课堂上予以重点讲解,然后对本堂课进行梳理、总结,使学生对相应知识点从总体上掌握,理解。
最后进入课后总结阶段。在课堂教学活动后,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在课件中给出完整解析,并制作成微课上传到对在线课程平台,使学生得以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此外,还通过在线课程台将作业发布给学生,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并提交,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在线提问问题及作业中的难题,教师可实时回答。
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
为了了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我们对在2018-2019第一学期开设C语言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所有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表示非常认可,大多数同学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更自由,可以更深入的理解掌握理解知識点。
简单点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可以通过在线课程平台提前观看授课视频,掌握C语言的基本知识,明白其中的难点。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还可以课前、课后反复观看视频,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让教师专注于对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的讲解,制作有质量的视频,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今后,我们还要不断进行完善在线课程平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还需关注不爱课外网上学习的学生,与学生多沟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作者单位:潍坊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