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一座心中的通天塔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domro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天塔》所反映出的是现在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问题:人们因为缺少交流,沟通,使得矛盾不断,仿佛世界就被上帝的魔咒所牢牢控制住一样,受到惩罚。沟通并非是一种语言问题。传说中,人类由于语言不同而最终放弃了修建通天塔。如果真有通天塔,它不是一个地理概念,它就在人心里。沟通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更大的障碍是人们的灵魂。
  【关键词】沟通 人性 语言 《通天塔》
  
  人们互相理解,互相齐心协力,建巴别通天塔,上帝迁怒干人类通天之欲,令人世间有千万种语言,巴别塔顷刻瓦解——《圣经》创世纪第十三章。这是影片的一开头出现的一行字,通天塔也为巴别塔,影片名字有何而来?据《圣经·创世纪》创世之初,普天之下人类同操一种语言。出于骄傲,人们想建一座通天之塔。耶和华对人类的骄傲感到恼怒,于是使人们的语言变得互不相通,思想无法统一,文化产生差异,分歧,猜嫉等各种问题接踵而来。最终人类的难以沟通造成高塔的坍塌,通天梦成为泡影。而影片《通天塔》正是借喻了这段隐喻。在希伯来语中,“巴别”是“变乱”的意思,于是这座塔就称作“巴别塔”。
  《通天塔》是一部获得由2006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剧情电影的剧情片,但时隔几年,这部影片依旧很值得回味。通天塔是一种象征,本片主要讲到了一次枪击事件,却牵扯到了多个国家和形形色色的人,说明了世界的联系是无处不在的。据说,挑出世界上毫无关系的七个人,通过大家自己认识的朋友,到最后这七个人会互相认识……可以这么说,七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部影片也是这个意思。有时感觉,在这日益全球化的现在,世界真是太小了。4个国家,12个人,用一把来福枪联系了起来,这是《通》这部影片最大的特点。在5天内迎接各自不同的命运:被捕、被杀、被遣返,这是最暗的夜。同时,一段婚姻被挽救,一条生命被拯救。一种痛苦得到释放,这是最亮的光。电影也通过不同国籍的家庭因为“沟通”问题。使其家庭问题的涌出,悲剧的造成。夫妻间,父女间,民族问,根本问题在交流不通畅。通天塔就是为了便于人类间的沟通与交流的产物,电影中告诉我们更多的就是人与人的交流,亲情与爱情就会让世界更温存。每个人都有各自生活的苦恼,布拉德彼特一家也有不幸,夫妻之间陷入危机。还有日本聋哑女孩的家庭,妈妈自杀了,自己也得不到属于自己的爱情。人们都在经历苦难好像无法解脱,但是经历了一次检击,每个人都经历不一样的甚至更加痛苦的过程,得到反思,得到救赎,生活得以继续的更有意义。
  《通天塔》所反映出的更是现在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问题:人们因为缺少交流,沟通,使得矛盾不断,仿佛世界就被上帝的魔咒所牢牢控制住一样,受到惩罚。人们自私,自我,对人设防,不为他人着想,充满敌意和隔阂。首先。影片中出现的四个国家分别是摩洛哥,墨西哥,日本和美国。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一目了然,贫穷和富有的对比是明显的。如果没有隔阂。世界上怎么还会有发展中和发达国家这一说?再者,影片中出现的12个人,从大到小,从老到少,从皮肤肤色的差异,愈加反映的是整个世界的故事。但是无论是在摩洛哥等待救援的美国游客,还是东京万家灯火中的一对父女,还是北美荒地中惊慌失措,将被返遣的墨西哥保姆,还是摩洛哥牧羊人的家庭的破碎,都是人类处于困境中无助的写照。
  
  事件(一)
  
  重头戏发生在摩洛哥,两名放牧少年走火,枪击了美国游客,于是这件事立即被敏感的定义为恐怖袭击事件。于是,所有人都紧张了起来,摩洛哥警方忙着破案,游客忙着自救,而闯祸的少年则忙着逃避。彼特所扮演的游客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下,言语不通,交通不便,通信障碍,这一切都是他必须要面对和忍耐的,但妻子却身处生死关头。不过,作为这对有着矛盾的夫妇来说,这次关乎生死的考验却将他们的隔阂消除了,也许只有在生与死之间的时候,人们才能够真正地坐下来沟通一下。最大的反讽莫过于美国政府的发言,我们看到了美国政府一意孤行的那种认定。恐怖袭击,这种定性是美国人天生的一种思维,尤其是在阿伯拉国家遇到了这种事情体现出美国人强烈的危机感。
  从那位丈夫对别人的态度来说,我们似乎猜到了,这是一个很自我的人。他们从影片一开始就不停的争执,女的一直嚷嚷“为什么要来这里!?”男的一直在辩解。最后两人都不说话了。从他们的谈话中,可以看出,这样的互相不理解,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他们的婚姻早就走向了崩溃。如果不是这次意外,他们真的离婚也情理之中。
  这边中弹人要死了,可是那30个游客也害怕这个“鬼地方”,他们想离开。原因有很多,比如“我的孩子正在等我”,“没有空调,我丈夫要犯病了。”他们等吗?等了。大半天的时间,不能说他们残忍。他们有他们的需要,丈夫也有需要。所以他们打架,还说“我要杀了你!”人群中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他们搭建沟通的桥梁。美国人的孤独,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他们都很自我,心中往往装自己多一点,装别人少一点,他们都太爱自己了。其次,物质生活上的极大丰富,而往往会造成心灵上的极大空虚。人的自我意识由于物质富裕会增强,而孤独感由于精神空虚会加重。既然是国际事件,那么所有行动都必须正规化,宁愿要美国自己的直升机也不要摩洛哥的救护车。妻子拒绝当地医生的治疗,除了那种直接缝针的方式她无法接受外,更多的是对当地医生的不信任和对当地居民的陌生感。两个射击的孩子也是如此,他们为什么要射击?除了验证枪支的射程以外还有就是两个人关系总是吵吵闹闹。两人互相比,互相威胁,互相不喜欢对方。一开始买枪时,两人就一直发生争执,一直到最后逃亡。每一个故事都是一连串的不理解和误会。夫妻之间的爱也许一直是在他们的心里,可能是时间长了,没有了激情,慢慢地沉到了心底。可是事实上,他们却无法离开彼此。妻子是多么地希望活下来啊!而为妻子奔波时,丈夫才感到不希望她离开自己。这时他们才发现。爱,心底的爱,让他们感受到是如此的需要彼此。相视一笑,默契则是最好的语言。
  
  事件(二)
  
  东京的故事发生在一个聋哑女孩的身上,首先这种残疾身份的确立已经表明了女孩对外界社会的渴望,但事实上,她根本达不到自己的心愿,于是,她将性的出让当作自己融入社会的一个方法,暴露,吃摇头丸,泡迪厅,这一切都是她极力想融进社会,极度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成为社会一分子的手段,但事实上,她并没有成功。其实最渴望的是找到一个能够倾听她的人,从那里得到尊重和爱。母亲的早逝在她心中留下第一道伤痕。尽管有父亲,但是粗犷的父爱并不能代替温柔细腻的母爱,而且她在车中说过“爸爸,你为什么不看我说话?妈妈都看我的!”可见父爱和母爱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在扭动的人群中,在闪烁的灯光下,她突然感到了一种无名的悲哀,那种身处人群却仿佛在沙漠之中的孤 独。这样宽敞而望得见好风景的市中心公寓,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富裕的家庭。物质生活的富裕,娱乐和信息的发达,要比摩洛哥和墨西哥好多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但物质上的需求隐退了,尊重与爱的需求却登场了。物质上的富裕其实只能使心灵更脆弱更易受伤。摩洛哥的农民遭受着巨大的苦难,不仅在于物质上的贫穷,也在于精神上遭人蔑视,但是他们能够忍得过去。因为他们的神经已经麻木了。聋哑少女的遭遇应该比这好多了,但她却忍不过去,因为她来自一个富裕家庭,有着极为敏感的神经细胞。
  影片中的聋哑少女,看似不具代表性,实际上反映了繁华的大都市中许多人的心态。在物质富裕、高度竞争的社会里,亲情和友情淡漠了不少。她只是想找个人交流。却又说不出话。在茫茫人海中,在一个千万人口大都市中,这样人竟然一个也找不到。马路上行人匆匆,各有各的心思。她想被人理解,可别人都“当怪物一样看我”所以她想到了那个白天见到的警察,她需要一个精神上的慰藉。当她发现警察能听她胡吹的母亲的死因,她开始第一次被人重视,终于有人能聆听她愿意倾诉的。于是她又开始了大胆的尝试。当警察不为之所动拒绝了她但还是拥抱了她,为她披上了自己的制服时,她才终于明白,终于感受到这种爱,不同于那些男孩子是游戏似的感情,她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关心。这也使她在后来能打开心房,去面对自己的父亲。也许事情就是这样,没有什么不能解决的,只要这种爱还在我们心里。
  
  事件(三)
  
  保姆由于带着雇主家的孩子回墨西哥返回之时由于误会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过关卡时,警察和他们都紧张。警察手一直就没离开过枪托,说明了他们的工作性质和他们当时的心理状态。越想表现正常,就越不正常,保姆的侄子就这样把事情搞砸了,最后终于发火了,问题还是出在交流沟通上。虽然两个小孩最后平安无事,但对于这个在美国生活了16年的女人来说,这却是一场真正的灾难,她不得不被驱逐。美国的移民政策对于这种外来人是极度脆弱的,而那误会的产生也是由于一种美国人对墨西哥人的敌意,误以为是嫌犯。一个墨西哥人想真正地融入进美国社会几乎是不可能的,生活16年竟然连做工的资格都没有,这是一个巨大的反讽。
  影片的创作者好像又绝望又希望。最暗的夜里,我们寻找着人性之光。父与子,父与女,夫与妻的亲情之外,也许是那个摩洛哥导游,东京的警察,墨西哥的保姆更能证明着人性的纽带。当影片中彼特在上飞机时与阿拉伯人握手告别的时候,导演还是留有一丝善念的,那位导游拒绝了彼特的酬金。还有那个墨西哥的保姆,16年来是对雇主家里勤勤恳恳,虽然在处理事情方面因欠考虑而被误解,但对那两个孩子还是充满爱意和责任心的,她为他们寻找救援,即使被警察抓到带着手铐,也愿意继续找孩子。虽说按照法律她必须返遣回国,这是没人可改变的,但布拉德彼特起码免去对她的申诉,说明他对这位保姆还是有感情的。还有那对摩洛哥的兄弟也是一样,他们平时再顽皮,再打架。在最后的逃亡时还是血浓于水的。因为不忍心看着哥哥受伤,弟弟拿起了枪进行反击,可结果是哥哥又中一枪倒下了。在爸爸的要求下,他仇恨的看着警察,放下枪投降,哭着说:“请救救哥哥吧!我不想让他死!是我开的枪,让我代他死吧!”
  因此,沟通并非是一种语言问题。传说中,人类由于语言不同而最终放弃了修建通天塔。如果真有通天塔,它不是一个地理概念,它就在人心里。看来沟通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更大的障碍是我们的灵魂。什么是能让我们在绝境中保存希望的光芒?唤起对生命的慈悲之情,也许就是这种慈悲之情将是拯救我们于隔阂的光。圣经上说,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也许我们很难看淡地上的财宝。但为了积攒天上的财宝,为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正沟通,我们何不尝试着各自建造一座心中的通天塔呢?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座通天塔,它通向的是一个没有误解,没有障碍,没有伤害的光明之塔。人们能够和谐融洽,不因文化和国界而产生差异的无疆地域。它是人们看到未来信念的钥匙,所有的误解都会因为爱而化解。
其他文献
[摘要]在类型片未成规模的中国当下的电影环境中,《好奇害死猫》是比较典型的类型片创作,在人物、环境、结构,以及符号系统等方面,都严谨地遵循了类型片的创作规律,但除此之外,本片的创作者在某些环节上,还表现出了含蓄的、耐人寻味的反类型倾向,从而体现出其对复杂主题的潜在诉求。  [关键词] 类型 反类型 符号系统    《好奇害死猫》讲述了一个老套的故事,其主干发生在四个人之间,一对地位悬殊的夫妻
[摘要] 《神奇遥控器》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建筑师迈克尔一心扑在工作上,他使用了一个万能遥控器快进生活中的诸多琐事,生活似乎变得非常惬意且自如,可是后来遥控器内部的智能芯片开始发挥功效,反过来控制主人的人生,迈克尔的生活也越发混乱起来。生活中也许有很多看上去是我们不想经历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快进、忽略,最后发现,我们的生活什么都没有剩下。活在当下,用心去品味一切,这就是完美的人生。  [关键词]
本文对比的都是佳能品牌的镜头,这并非我们偏爱佳能,而是由于在35mm和24-105mm这两个常用规格的镜头中,唯有佳能既有单反版也有微单版,并且它们各自的定位比较相近,更容易进行对比。  与之相比,尼康35mmF1.8镜头的单反版与微单版之间价格相差过于悬殊,诸如电磁光圈等配置也不同,对比起来不够公平,并且尼康还没有24-70mmF4规格的单反镜头。而索尼则没有与微单镜头对应的单反或单电镜头,不方
【摘要】通过影片《天狗》主人公李天狗的内。世界、外部世界及故事发生的脉络中李天狗的心理和外界环境的态度和演变,可以看出牧羊犬式英雄人物的孤独为何发人深省。  【关键词】 英雄 孤独 影评    影片《天狗》由禁片走向公映,道出一个大山里的硬汉鲜为人知的关于英雄的故事。提及英雄,辞海中是这样被定义的,“才能武勇过人,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具有英雄品质冷人钦佩的人。”李天狗是一名
[摘要]中美早期电影检查制度产生的历史原因和两者之间的异同。  [关键词]中国 美国 电影检查制度    “作为电影理论的艺术理论是重要的,它应当成为电影理论研究的核心,但核心毕竟不能等同于整体。电影的立法问题,行政管理问题。制片生产问题,消费市场问题都该纳入电影研究者的视野,成为理论的对象。”在电影文化发展过程中,电影检查制度是电影法学、电影社会学和电影行政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电影的直观性
[摘要] 随着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加强,时代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繁荣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少数民族文化的跨区域发展已成为拉动地区经济繁荣的一股强劲力量。影视艺术既适宜于承载民族文化,又适宜于跨文化、跨区域传播,宁夏电影制片厂的发展历程对此提供了最佳的佐证。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 跨文化传播 影视艺术 宁夏电影制片厂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创造活动的全部成就,民族文化的形成与民族历史、信仰、地理环
【摘要】从爱森斯坦到奥逊_威尔斯,再到戈达尔的电影。它们以独有的姿态,让人们经历从观赏影像到享受影像的魅力,再到参与影像与影像中的人物互动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电影无论是从本体的技术上,还是外在的技巧上,都在大跨步的演进。一方面是电影本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观众观影的需求,因为时代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电影业必须随之产生相应的改变,这样才会在附着社会的同时,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  【关键词
【摘要】在当今商业片盛行的大浪潮中,冯小宁的战争系列三部曲可谓异军突起,不但为弥漫着浮躁商业气息的电影市场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而且实现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导演在影片叙述的过程中力求为观众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无论是对二战背景的渲染还是在人性的挖掘深度上都企图做到还原“真实”,但是深刻挖掘电影文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一战争三部曲已不可避免的陷入了类型化叙事的窠臼之中。  【关键词】类型化叙
【摘要】在人才辈出的韩国影坛,导演许秦豪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作品一如意蕴无穷而饱含哲思的抒情散文,始终保持着清淡优雅,哀而不伤的基调。他尊重观者需求的创作态度、作品中散发出的平和细腻、静观人生的影像风格,以及东方式的美学特质,于含蓄内敛中迸发出感动人心的力量,也给当今的中国影坛带来一些思索与借鉴。  【关键词】 接受美学 创作主题 东方式 国产电影    自世纪之交,韩国电影就以崛起之势在亚洲
[摘要]作为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简·爱》给我们提供了多视角解读的可能,并多次被搬上银幕。无论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解读简·爱,还是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解读伯莎,BBC2006版《简·爱》都给我们带来多重解读的可能。一个是欲彰显的女权主义形象,一个是欲隐藏的殖民地疯女人,尤其在二者的比较解读中,我们更能洞见导演苏珊娜·怀特在彰显和隐藏的背后所阐释的电影文本内涵。  [关键词]《简·爱》 女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