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延期举办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的说明
【摘 要】
:
【发表日期】
:
2008年24期
其他文献
病理性瘢痕继发于组织创伤,是组织修复愈合的产物,其临床治疗措施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压力疗法、局部激素注射等。干扰素(IFN)是近年来应用逐渐增多的细胞因子类药物,包括α、β和γ3种类型,本文主要对IFN-γ治疗病理性瘢痕的研究进行综述。
目的了解应用伊氏外固定架治疗瘢痕挛缩性足下垂的疗效。方法2004年6月-2007年10月,笔者应用伊氏外固定架治疗烧伤后瘢痕挛缩性足下垂患者6例,将组装好的伊氏外固定架按照穿针固定原则安装在患侧小腿和足部。术后3d开始转动螺纹杆上的螺母,第1周旋转螺母2~4圈/次,4次/d;1周后旋转螺母1-2圈/次,4次/d,逐渐缩短或延长前后螺纹杆,矫正马蹄足畸形。在此基础上,再将踝关节固定在中立位2~3个月
烧伤科医师可能将越来越多地被要求处理糖尿病足,因为在各科医师中,烧伤科医师对伤口的认识和处理经验相对较多,而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增加,使得它的各种相关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这将严重影响疾病结局和国家财力。作为烧伤科医师,是否有责任更好地为解除这一人类疾病痛苦做点事?
1临床资料; 选择1996年1月-2006年10月笔者单位收治的有较完整记录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9~48岁[(34.0±2.4)岁];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50%,Ⅲ度面积大于或等于20%TBSA。致伤原因:热力烧伤13例、化学烧伤2例、电击伤1例。颈部均为Ⅲ度或深Ⅱ度与Ⅲ度混合烧伤创面。
目的评价第三军医大学烧伤休克期补液公式(简称三医大公式)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防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5--2007年笔者单位收治的热力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30%TBSA、伤后8h内入院且无特殊疾患)共71例,分为成人组(46例)、小儿组(25例)。患者入院后即按照三医大公式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同时监测尿量、心率、血压等指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补液速度。记录并统计2组患者补液量、实
1临床资料; 2005年7月-2007年7月,笔者单位收治手部多处深度烧伤患者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8~47岁。致伤原因为热压伤、电烧伤、热塑料烫伤。烧伤部位:手掌合并手背烧伤3例,多个手指烧伤2例,手掌或手背单侧多处散在烧伤3例。创面均有肌肉、肌腱或骨骼外露,无法行简单植皮或邻近皮瓣转移修复术。
1临床资料; 1998--2003年,笔者单位共收治11例严重氢氟酸烧伤患者。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5~51岁,平均31.2岁。患者均为在室内工作时不慎被泄漏的氢氟酸(体积分数14%~50%)烧伤颜面部或四肢,总面积1%~12%TBSA,深Ⅱ~Ⅲ度,伤后3h入院。入院后,病情较轻的患者出现创面疼痛并渐进性加重;病情较重者意识模糊、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创面剧烈疼痛;严重者四肢抽搐、湿冷,双肺可闻
目的了解模拟海上颠簸刺激对烧伤家兔休克的影响。方法将132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单纯颠簸组(行持续颠簸刺激,42只)、单纯烧伤组(行烧伤处理,42只)、烧伤颠簸组(烧伤后即刻进行持续颠簸刺激,42只)。后3组家兔于处理后2、6、8、12、24、36、48h经颈动脉取血,检测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氮(BUN)、血细胞比容(HCT)和血清乳酸(LA)水平,并取肾脏组织观察其病理学变化,
休克期液体复苏治疗是大面积烧伤救治的首要任务。自1952年Evans补液公式问世以来,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治疗水平显著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烧伤休克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临床实践中有2个问题值得重视:一是休克期过度液体复苏有日益增加的趋势,二是现有补液公式的适用性遭到更多的质疑。而这2个问题都与休克期监测指标的适用性密切相关,确切地说,在补液公式的基础上根据什么来调整输液是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关键。目前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