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新课改的视野背景,小学数学课堂逐步引入了对话教学,努力实现结合生本的对话教学设计新模式,促成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新形态,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教学潜力与作用。本文立足于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现实,重点分析和探究了对话教学理论的目标设计及其实践应用,并积极探索推动其实施的合理对策。
【关键词】对话教学理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新课改教育环境下,教育者愈加关注沟通互动式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开始运用对话教学理论,学校高度重视师生之间的对话合作环节,同时实践证明也获得了优秀教学成果。对话教学以话题的导入为引领,再针对此问题,展开师生之间的层层有效对话,最终完成教学目标。数学教师应当深思并探讨怎样开展有效的对话教学,以推动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对话教学理论中话题的设计类型与基本要求
导学性话题又可称作铺垫型话题,旨在引导学生逐步接近问题的解决。这类话题通常具有较为集中的指向,直接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及要义,一般适用于教授数学概念或规律。其功能在于它的导引作用,即按照教学目标与学生现状的需求,引导他们学会利用自身积累的知识经验,借助某些循序渐进的感知以及体验,实现对数学知识架构本质的理解,进而建构起科学的数学模型。思辨性话题也就是可以引发师生展开争论性对话的话题,通常具备适宜的难度,偶尔为扩充思维空间与容量,也能够加强话题的开放性。争论性话题可以为辩论双方创造独立思考与倾听各种声音的机会,同时又能营造各自充分说理情境。并让學生在认知方面去伪存真,从而达到辨明真理的效果。该类话题围绕学生思维的关键节点、新知识点的探究位置以及错误的澄清纠正处进行设计。拓展性话题即在实现主要目标之后,为深入拓展思维所引发创造性想象的话题,一般用于学生课程结束时的对话阶段,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现实性。学生在解答问题过程中,要从知识库当中依照生活原型提取数学模型,然后予以诠释,其实质即将数学知识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去,进而有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实践能力。拓展性话题通常运用在新知识或者重难点处,学生要在探究时历经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从而顺利实现数学知识的建模。拓展性话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合作意识、开放心态以及科学探究精神。话题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应当具有价值性,即教师要擅长着眼于数学知识本身的结构与逻辑系统,将话题的启发点指向课本的重难点,并使其承载特定的目标要求,赋予其数学价值。有价值的话题一般有学科自身较为明确的主要认知目标要求,并且还蕴藏了部分非认知性目标以及切合学生现实个性发展的目标。
二、小学数学对话教学模式的设计实践
(一)联系数学教学的现状,有效融入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一个首要基础是应保证师生处于平等的对话地位,教师必须从小学生的视角出发,以他们的语气和心理认知水平进行沟通,且耐心探讨数学知识点。例如在讲解图形认识的一节课时,教师需要深入分析课本,并应用合理的生活情景,恰当地引入话题。在上课前需要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即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和熟悉平面图形,然后将此作为教学重点,应用多媒体展示实际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各种四边形的物品。在幻灯片里合理展现,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适时给予他们正面积极的鼓励,师生共同交流和探讨平面图形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参与到图形规律的整理过程中,以此顺利代入几何知识的探究。计算机课件的播放刺激了学生的视觉感官,也启迪了他们的空间思维,这样可以鼓励他们同教师共同分析与理解每一图形的具体特点。
(二)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准确定位问题
小学阶段是学生储备知识的大好时期,不同学生个体均在接收同样的数学知识,但大部分还是会由于个人因素而存在差异,这时教师就应当观察学生,并分析和判断不同学生知识接受的程度差别,然后制定出适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比如在讲解方程式的内容时,可以先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布置适宜的任务,让他们将自己认为困难的部分知识内容写在纸上,并在课前交给教师,在第一堂课结束后加以复习,再反馈掌握程度。在同学之间探讨商议的前提下如果仍存在不理解的地方,就可以在下次上课以前询问教师。
(三)创设情境,激发对话主动性
对话教学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表现行为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容易转移,因此,在进行对话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有趣的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参与对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勇于探索并应对问题
针对数学知识的疑虑和执著,都是为了有效解决问题。教师需要教育学生在初步学习数学时,要树立勇气,不言弃地去探寻答案,然后学会应用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判断和研究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找到答案。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新知识前,明确提出恰当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创建小组来展开探讨和商议。
三、结语
现代数学教育理论提倡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与崭新的教学文化,即在教学中依托教材文本与课堂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与呼应。诚然,师生之间的相互对话标志着优良的教学循环关系,而对话式教学的话题设计仍存在许多途径、与对策,需要教师积累与总结。此外,教师应把握对话教学话题设计的操作契机,将问题设计成有益于对话教学的思考性话题,推动学生数学思维与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滕艳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对话教学设计与实践尝试[J].新课程(小学),2016,(01):246.
[2]王雪琴.谈小学数学对话教学话题的设计[J].新课程(小学),2012,(01):50.
【关键词】对话教学理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新课改教育环境下,教育者愈加关注沟通互动式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开始运用对话教学理论,学校高度重视师生之间的对话合作环节,同时实践证明也获得了优秀教学成果。对话教学以话题的导入为引领,再针对此问题,展开师生之间的层层有效对话,最终完成教学目标。数学教师应当深思并探讨怎样开展有效的对话教学,以推动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对话教学理论中话题的设计类型与基本要求
导学性话题又可称作铺垫型话题,旨在引导学生逐步接近问题的解决。这类话题通常具有较为集中的指向,直接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及要义,一般适用于教授数学概念或规律。其功能在于它的导引作用,即按照教学目标与学生现状的需求,引导他们学会利用自身积累的知识经验,借助某些循序渐进的感知以及体验,实现对数学知识架构本质的理解,进而建构起科学的数学模型。思辨性话题也就是可以引发师生展开争论性对话的话题,通常具备适宜的难度,偶尔为扩充思维空间与容量,也能够加强话题的开放性。争论性话题可以为辩论双方创造独立思考与倾听各种声音的机会,同时又能营造各自充分说理情境。并让學生在认知方面去伪存真,从而达到辨明真理的效果。该类话题围绕学生思维的关键节点、新知识点的探究位置以及错误的澄清纠正处进行设计。拓展性话题即在实现主要目标之后,为深入拓展思维所引发创造性想象的话题,一般用于学生课程结束时的对话阶段,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现实性。学生在解答问题过程中,要从知识库当中依照生活原型提取数学模型,然后予以诠释,其实质即将数学知识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去,进而有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实践能力。拓展性话题通常运用在新知识或者重难点处,学生要在探究时历经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从而顺利实现数学知识的建模。拓展性话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合作意识、开放心态以及科学探究精神。话题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应当具有价值性,即教师要擅长着眼于数学知识本身的结构与逻辑系统,将话题的启发点指向课本的重难点,并使其承载特定的目标要求,赋予其数学价值。有价值的话题一般有学科自身较为明确的主要认知目标要求,并且还蕴藏了部分非认知性目标以及切合学生现实个性发展的目标。
二、小学数学对话教学模式的设计实践
(一)联系数学教学的现状,有效融入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一个首要基础是应保证师生处于平等的对话地位,教师必须从小学生的视角出发,以他们的语气和心理认知水平进行沟通,且耐心探讨数学知识点。例如在讲解图形认识的一节课时,教师需要深入分析课本,并应用合理的生活情景,恰当地引入话题。在上课前需要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即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和熟悉平面图形,然后将此作为教学重点,应用多媒体展示实际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各种四边形的物品。在幻灯片里合理展现,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适时给予他们正面积极的鼓励,师生共同交流和探讨平面图形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参与到图形规律的整理过程中,以此顺利代入几何知识的探究。计算机课件的播放刺激了学生的视觉感官,也启迪了他们的空间思维,这样可以鼓励他们同教师共同分析与理解每一图形的具体特点。
(二)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准确定位问题
小学阶段是学生储备知识的大好时期,不同学生个体均在接收同样的数学知识,但大部分还是会由于个人因素而存在差异,这时教师就应当观察学生,并分析和判断不同学生知识接受的程度差别,然后制定出适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比如在讲解方程式的内容时,可以先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布置适宜的任务,让他们将自己认为困难的部分知识内容写在纸上,并在课前交给教师,在第一堂课结束后加以复习,再反馈掌握程度。在同学之间探讨商议的前提下如果仍存在不理解的地方,就可以在下次上课以前询问教师。
(三)创设情境,激发对话主动性
对话教学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表现行为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容易转移,因此,在进行对话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有趣的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参与对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勇于探索并应对问题
针对数学知识的疑虑和执著,都是为了有效解决问题。教师需要教育学生在初步学习数学时,要树立勇气,不言弃地去探寻答案,然后学会应用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判断和研究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找到答案。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新知识前,明确提出恰当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创建小组来展开探讨和商议。
三、结语
现代数学教育理论提倡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与崭新的教学文化,即在教学中依托教材文本与课堂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与呼应。诚然,师生之间的相互对话标志着优良的教学循环关系,而对话式教学的话题设计仍存在许多途径、与对策,需要教师积累与总结。此外,教师应把握对话教学话题设计的操作契机,将问题设计成有益于对话教学的思考性话题,推动学生数学思维与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滕艳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对话教学设计与实践尝试[J].新课程(小学),2016,(01):246.
[2]王雪琴.谈小学数学对话教学话题的设计[J].新课程(小学),2012,(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