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科学认知的数据转向

来源 :自然辩证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bo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1世纪初开始,我们逐渐进入了以数据革命为特征的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了新世纪的重要认知资源.数据语言正逐渐成为比自然语言、逻辑语言更精准、更便利的科学语言.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科学认知方式将发生重大变革,即从20世纪的语言转向走向21世纪的数据转向,而且已经从科学前提、技术条件、社会背景和哲学基础四个方面为这次数据转向准备好了可能条件.目前,科学认知方式已经开始了从语言到数据、从逻辑到算法、从分析到综合、从证明到发现、从因果到相关等五个维度的认知方式的重大变革,20世纪的语言转向即将让位于21世纪的数据转向.
其他文献
美国笛卡尔研究专家阿尔默格从自然主义出发对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进行的解读存在着严重误读.事实上,倘若仔细分析笛卡尔的文本,就会发现在笛卡尔的整个沉思中贯穿着"存在一个不欺骗的上帝"的假设.这个假设不仅是理解"我思"和"我思"对象的关键,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关于解决数学和科学研究对象的本体论地位问题的形而上学路径.笛卡尔关于物质世界的三条自然法则也是建立在上帝创造了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假设之上的,而且他正是基于这一根本假设推出了三大自然法则.事实上,笛卡尔的形而上学的上帝是典型的本体-神学论的上帝,是出于他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核心主题指向“对人类自身存在的关切”.沿此脉络,在当代哲学研究中衍生出了聚焦身体视角的生命政治学理论.在生命政治学理论图景中,身体成为分析的元对象,而“人口”便是一个能充分体现这一特征的典型概念.人口是福柯生命政治学批判的逻辑起点和核心范畴.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治理体系中,人口成为首要的治理对象.人口是“现实的人”,是与物质、资源、环境、习俗、事件等相关联的复合体.通过把一系列关联项都纳入治理体系的框架中,资本主义治理术从根本上达到了对整个生命的全方位介入和隐性干涉.正是由于把握到了人口治
依赖功绩与贡献来分配社会财富和地位的优绩主义,因其促进社会流动性的许诺,成为诸多社会的价值引领.然而,优绩主义的某些核心概念模糊不清、分配标准呈现单向度化且不够明确,与之相关的一些理念还会导致社会心态的极化、社会的撕裂甚至损害民主.这些都让优绩主义有关社会流动性的许诺化为泡影,并使优绩主义理念本身也沦为陷阱或神话.此外,优绩主义还存在诸多深层次的理论困难,有待倡导者们加以明确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