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来源于实践也必将为实践服务,在数学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必须的。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这一思想本人作了一些探索。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去发现知识,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去补充知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挖掘知识,让学生通过课后思考去拓宽知识,让学生通过研究学习去应用知识。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自学交流探究思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1-0127-01
从前有一个叫亚克敦的英国人,非常喜欢收藏图书,也非常喜欢读书。他除了把自己收藏的七万多册藏书读完外,还继续找其他的书看,并且在读书的同时,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一生没什么成就。原因很简单,亚克敦不知道创造。我们需要的不是亚克敦式的“人才”!数学来源于实践也必将为实践服务,在数学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必须的。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这一思想本人作了一些探索。
一、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去发现知识
2003年10月,我校部分教师在校长的带领下远赴江苏省洋思中学考察学习,回来后构建了我校课堂教学新模式:“目标体验”模式,并在当时我带的高一年级(1)班和(2)班实施实验,2004年2月在全年级全面铺开。该模式的基本程序是:给出目标——学生自学(教师答疑辅导)——自学检测——反馈评价(教师讲解)——自主探究——分层训练。该模式与随后实施的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不谋而合。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成绩与能力大大提升。我在教学中坚持使用“目标体验”模式,尤其注重学生自学这一环节,每节课前都精心备课,准备好学生自学指导提纲,如在学习“等比数列”一节时,我设计了下列自学指导提纲:
(1)寻找课本数列①②③④的共同特点。
(2)类比等差数列来定义等比数列、公比、等比中项。
(3)是否存在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的数列?若存在,条件是什么?
(4)探求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5)探究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6)如何从实际问题抽象出等比数列的模型?
学生通过自学发现知识,并常常能够提出一些有独到见解的问题,如:本节有学生提出如何定义“等积数列”,在前面学习“等差数列”时有学生提出有没有“等和数列”等;其创造性思考无不闪现着发现的火花!2006年我教的学生参加高考时平均分达到573分,高出同类班级17分。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市统考中,尽管我带的是高一文科班数学(我校高一下分文理科),但90分以上的4人中我班占了3人。2009届学生高考平均分达111分,其中重点上线22人,双上线率达80%。
二、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去补充知识
古希腊流传着这样一个测试故事:一个瓶子里装着七个小布娃娃,这些布娃娃都用小绳连接到瓶外,然后由七个小朋友将布娃娃拉出瓶外。这是一道考察儿童合作能力的题,试想如果七个小朋友都只顾各自拉出布娃娃,结果只能是大家都拉不出来。合作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师生、生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高中阶段的合作学习分课内和课外两种形式。课内合作存在于各科教学当中,课外合作以研究性学习为主。数学课的合作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有着很大的空间,其中课内小组讨论几乎是每节课都可用到的方式。我一般将前后位的四个同学分成一个小组,这样他们不用离开座位就可以互相讨论了。这种讨论还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特别是我布置的一些课外思考题,同学们在激烈的讨论中既增长知识又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挖掘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已成为广大教师普遍采用的手段。它有助于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将知识内化。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培育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激发对成功的渴望。
四、让学生通过课后思考去拓宽知识
我每带一个班的学生首先都要向学生介绍牛吃草的方式:牛首先在山上大口大口的“囫囵吞草”,晚上回到牛棚后,可见牛“磨牙晃脑”且“唾沫四溢”,原来它在“精加工”白天所吞之草,细嚼慢咽之下“津津有味”,这就是牛吃草的“反刍”法。我们不妨想一想:如果牛每天都有草吃,还需要反刍吗?它吃的是草,如果边吃边嚼是否能吃得饱?进入高中后,不少学生反映数学课听不懂,我就问他“有没有反刍?”每个班的学生都会有程度参差不齐的问题,要让每一个学生当堂听懂那也不会是一堂成功的课。我要求学生一定要向课后延伸。为了督促学生去做,我坚持每节课后都给学生留一道思考题,从而拓宽知识。
五、让学生通过研究学习去应用知识
学生在三年的高中学习中至少要完成6个学分的研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有意无意地常常把课堂引向生活、引向实际,并把一些疑问抛给学生。学生自然也会自觉不自觉地选择进行数学方面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自然我也成为他们的指导老师。三年来,我先后指导过的课题有:“学校每学期收取250元住宿费是否合理”、“数列在分期付款问题中的应用”、“菲波那挈数列即兔子数列的性质”、“四十一中学生教室用电节约问题”、“杨辉三角及其性质”等等,学生不仅把学过的数学知识通过研究性学习得到巩固和提高,还为学校提出了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2006年高考的一道填空题与杨辉三角的性质有关,参加过这个课题研究的学生考后都高兴地向我报告,我校两个重点班8名学生达700分以上,我带过的占6个,其中张志亮同学取得790分的高分,这对于一个只有不足20万人口的山区小县的中学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自学交流探究思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1-0127-01
从前有一个叫亚克敦的英国人,非常喜欢收藏图书,也非常喜欢读书。他除了把自己收藏的七万多册藏书读完外,还继续找其他的书看,并且在读书的同时,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一生没什么成就。原因很简单,亚克敦不知道创造。我们需要的不是亚克敦式的“人才”!数学来源于实践也必将为实践服务,在数学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必须的。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这一思想本人作了一些探索。
一、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去发现知识
2003年10月,我校部分教师在校长的带领下远赴江苏省洋思中学考察学习,回来后构建了我校课堂教学新模式:“目标体验”模式,并在当时我带的高一年级(1)班和(2)班实施实验,2004年2月在全年级全面铺开。该模式的基本程序是:给出目标——学生自学(教师答疑辅导)——自学检测——反馈评价(教师讲解)——自主探究——分层训练。该模式与随后实施的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不谋而合。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成绩与能力大大提升。我在教学中坚持使用“目标体验”模式,尤其注重学生自学这一环节,每节课前都精心备课,准备好学生自学指导提纲,如在学习“等比数列”一节时,我设计了下列自学指导提纲:
(1)寻找课本数列①②③④的共同特点。
(2)类比等差数列来定义等比数列、公比、等比中项。
(3)是否存在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的数列?若存在,条件是什么?
(4)探求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5)探究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6)如何从实际问题抽象出等比数列的模型?
学生通过自学发现知识,并常常能够提出一些有独到见解的问题,如:本节有学生提出如何定义“等积数列”,在前面学习“等差数列”时有学生提出有没有“等和数列”等;其创造性思考无不闪现着发现的火花!2006年我教的学生参加高考时平均分达到573分,高出同类班级17分。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市统考中,尽管我带的是高一文科班数学(我校高一下分文理科),但90分以上的4人中我班占了3人。2009届学生高考平均分达111分,其中重点上线22人,双上线率达80%。
二、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去补充知识
古希腊流传着这样一个测试故事:一个瓶子里装着七个小布娃娃,这些布娃娃都用小绳连接到瓶外,然后由七个小朋友将布娃娃拉出瓶外。这是一道考察儿童合作能力的题,试想如果七个小朋友都只顾各自拉出布娃娃,结果只能是大家都拉不出来。合作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师生、生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高中阶段的合作学习分课内和课外两种形式。课内合作存在于各科教学当中,课外合作以研究性学习为主。数学课的合作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有着很大的空间,其中课内小组讨论几乎是每节课都可用到的方式。我一般将前后位的四个同学分成一个小组,这样他们不用离开座位就可以互相讨论了。这种讨论还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特别是我布置的一些课外思考题,同学们在激烈的讨论中既增长知识又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挖掘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已成为广大教师普遍采用的手段。它有助于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将知识内化。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培育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激发对成功的渴望。
四、让学生通过课后思考去拓宽知识
我每带一个班的学生首先都要向学生介绍牛吃草的方式:牛首先在山上大口大口的“囫囵吞草”,晚上回到牛棚后,可见牛“磨牙晃脑”且“唾沫四溢”,原来它在“精加工”白天所吞之草,细嚼慢咽之下“津津有味”,这就是牛吃草的“反刍”法。我们不妨想一想:如果牛每天都有草吃,还需要反刍吗?它吃的是草,如果边吃边嚼是否能吃得饱?进入高中后,不少学生反映数学课听不懂,我就问他“有没有反刍?”每个班的学生都会有程度参差不齐的问题,要让每一个学生当堂听懂那也不会是一堂成功的课。我要求学生一定要向课后延伸。为了督促学生去做,我坚持每节课后都给学生留一道思考题,从而拓宽知识。
五、让学生通过研究学习去应用知识
学生在三年的高中学习中至少要完成6个学分的研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有意无意地常常把课堂引向生活、引向实际,并把一些疑问抛给学生。学生自然也会自觉不自觉地选择进行数学方面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自然我也成为他们的指导老师。三年来,我先后指导过的课题有:“学校每学期收取250元住宿费是否合理”、“数列在分期付款问题中的应用”、“菲波那挈数列即兔子数列的性质”、“四十一中学生教室用电节约问题”、“杨辉三角及其性质”等等,学生不仅把学过的数学知识通过研究性学习得到巩固和提高,还为学校提出了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2006年高考的一道填空题与杨辉三角的性质有关,参加过这个课题研究的学生考后都高兴地向我报告,我校两个重点班8名学生达700分以上,我带过的占6个,其中张志亮同学取得790分的高分,这对于一个只有不足20万人口的山区小县的中学来说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