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语言美和人格形象魅力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_w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散文欣赏是一种美的享受。EB怀特的散文是散文中的精品,值得品味再三。如何欣赏是有方法的,角度不同,感受不同。从英语语言文字的角度,从作者人格形象的角度来欣赏这篇散文的美,从而提高阅读欣赏水平,提升审美品位。
  关键词:散文 阅读欣赏 英语文字 人格形象
  0 引言
  “Once More to the Lake”是美國当代散文家、评论家及小说家Elwyn Brooks White(1899-1985)的精典散文作品,取自于他的散文集 “One Man’s Meat”。欣赏英美散文,绝不可不读怀特的这篇散文名篇。作为20世纪的一位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家,他的名字几乎被视作散文随笔的同义词。该篇文章更是历久弥香,永不褪色。为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去欣赏一篇英语散文呢?本文试着从英语语言文字与作者的人格人形象角度来欣赏此篇散文,感受其自然美、艺术美、情感美、语言美,挖掘其深层的意蕴美,进而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永远的人性美以及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
  1 从英语语言文字角度来欣赏
  1.1 如诗的语言、如画的美景
  散文又名美文。欣赏“优美的散文,犹如徜徉于“花市”:美景、美情、美味迎面扑来,”[1]使人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欣赏英语散文,最好看原文。译文虽然忠于原文,但少不了译者的再创造成分,因而很难体现原文的风貌。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想象力、词汇量、生活经验与一切情感体验来阅读此文。
  文章标题‘Once More to the Lake’告诉我们作者是再次到林中湖泊度假的。其中自然有对现实的描写,但少不了回忆。请看第二自然段的前半部分,作者重游林湖但尚未到达时一路上是如何暇想记忆中的情景的。
  “I wondered how time would have marred the unique holy spot--the coves and streams,the hills that the sun set behind,the camps and the paths behind the camps…”
  这里,一个“wonder”可引出无数想象与回忆。将作者的思绪一下子就带到了小时候随父母度假的地方。其实,情形就是这样的,回忆一个地方,又会想起另一地方;记起这件事,另一件事跟着又浮现在脑海中。那林中景物:“那些小河,那些日落中的小山与营地以及营地后的小路”等,那么平常,那山是过去的山,但留在作者记忆中的却是日落时的山;那些小溪、小河也极其普通,可却如一幅山水画似的在作者脑中定格了。因为那是作者童年生活的一部分,是作者与父母共同度假的见证,因而是永恒的、美好的。上面是虚写,而下面这一节----作者第一天早上带儿子去垂钓(第五自然段)---却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I felt the same damp moss covering the worms in the bait can and saw the dragonfly alight on the top of the rod as it hovered a few inches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water… The small waves were the same,and the boat was the same boat,the same color green and the … the rusty discarded fishhook,the dried blood from yesterday’s catch..平行句的使用表明作者对过去印象的深刻与深深眷念。虽然时光过去很多年,但在作者心目中,一切都没变,连同人的感受都与过去一样,甚至他觉得他正与父亲一道在钓鱼。同样的景物——那小船 、那绿、那些苔薜、锈弃的鱼,还有地上干涸的鱼血印,都没变。作者又仿佛与我们共同欣赏一幅静物写生画。而下面这一段又分明让我们欣赏了一个小型的动画片:We stared silently at the tips of the rods at the dragonfly that came and went. I lowered the tip of mine into the water tentatively,pensively dislodging the fly,which darted 2 feet away,poised ,darted 2 feet back,and came to rest again a little farther up the rod..
  多么惟纱惟肖,多么生动逼真!那些动词:came,went,darted away,poised,darted cack,came to rest again. 简值太传神了。实在不知除了这些词,词典里还有没有其它可替代的词,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想象一下,晴蜓在人的身边可不就是这样的-----它飞来了,停顿于一株草或一根树枝什么的,然后箭一般飞走,而后在空中片刻停留,虽然仍在飞,可看起来象静止似的,然后又箭也似飞回,再试探地再离原来停顿的地方不远之处落下来,如此反复。当今生活在城市的小孩,也许没有这种体会。漫长的夏日里,生活在农村的小孩很多时候是不午休的----炎炎烈日下捉晴蜓就是农村孩子儿时的一大乐事。
  还有对小鲑鱼与暴风骤雨来临之前后的描写,语言无不生动逼真、妙趣横生。特别是描写暴风雨到来前后,作者充分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及拟人的修辞手段---将雷声比成定音鼓(the kettle drum)、低音鼓(bass drum)、铙钹(cymbals)等发出的声音,是上帝在咆哮与咛笑(snarl,then the gods grinning and licking their chops)等,使得读者如临其境。更有对过程的描写:开始天是出奇的黑(a curious darkening of the sky),一切静止不动了(a lull in everything );尔后突然从哪刮来一阵微风( the coming of a breeze out of the new quarter);再到隐隐的雷声轰鸣( the premonitory rumble and snarl),再到滚雷、炸雷(the bass drum and cymbals) );接着是一道刺眼的闪电(the crackling light),然后是一阵短暂的平静,最后大雨哗啦啦地撤落在平静的湖面上(the rain steadily rustling in the calm lake)……
  只要略有点生活常识的人,就绝不怀疑这段文字。多形象、多真实!无论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有声的或无声的,在作者笔下都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1.2 由景生情、情景交融
  ‘言为心声’,文章的语言文字反应作者的思想情感。人们常说,诗有诗眼,戏有戏眼,散文有“文眼”。这篇散文的“文眼”在标题----再次到林中湖泊度假。所以作者不论走到哪里,看到什么或做什么,都不由自主地想起过去——随父垂钓,蜻蜒点水,小鲑鱼疏忽游走,父亲看看儿子,儿子注视蜻蜒。作者没有描述他早年如何随他的父亲度假,但我们又仿佛分明看到一切。不难体会,在作者心中,过去的时光,曾经的夏日,都是值得珍惜的,是欢快、祥和的,也是安宁美好的;那些平常的景物是有感情的,有灵气的,所有这些皆表明作者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切热爱与浓浓的生活情趣。如果不是对描写的对象抱着深沉的感情,是不会关注这些微不足道的事物的。现在生长在城市的成年人有谁愿去观察过一只蜻蜓呢?
  作者作此文时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同父母游湖度假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而且作者一定曾到过其它许多比这林中湖泊风景更为旖妮更为秀美的地方。那么他为什么偏偏对这个地方(迈阿密州内的一处湖泊)情有独钟呢?最主要原因在人:这个地方曾留下他父母的足迹,留下他们的欢声笑语,作者触景生情了。换句话说,作者在带儿子消暑休闲之同时,深深地绵怀逝去的时光,因而又有点淡淡的忧伤。所以作者一再重复这样的意境:一切都没有变,一切都是老样子---- the same damp,the same waves,the same boat,the same place,the same country girl….从而有着这样的幻觉----- that the years were a mirage and there had been no years.--- there having been no passage of time,only the illusion of it as it in a dropped curtain…但事实是一切又都有大大不同了:自己的双亲已老或作古(怀特出世时,父亲已经有45岁,母亲也有41岁。作者作此文是1941年,其父母如在世,应该都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自己也不再年轻!从这些片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心中有种“物是人非”之沧桑感。那么很自然地就又企盼着“时光能倒流”了。如第五自然段结尾部分:I looked at the boy who was silently watching his fly,and it was my hands that held his rod,my eyes watching. I felt dizzy and didn’t know which rod I was at the end of . 还有第十一自然段的结尾部分:Everywhere we went I had trouble making out which was I,the one walking at my side,the one walking in my pants.“庄生晓梦迷蝴蝶”,作者没作梦,却也象庄子一样分不清到底哪一个才是自己了。
  通篇来看,文中所描写的不外是现实与回忆。比较起来,不难发现作者更喜欢过去的湖,如今的进步反倒是破坏了自然的和谐。这一点作者在文章的第九自然段未尾表露得清楚直白。过去要这片林湖,先是乘火车,尔后要用农用马车拉着走约十英里方能到达,不方便。但正是这种慢悠悠的行路过程,才给作者留下了那么多难忘的记忆:靠近林区的带有松树味的空气,农民的笑脸,从山顶看到的阔别十一个月的湖水的欣喜,那些熟悉或不熟悉的宿营者的招呼与喊叫。还有父亲提的那些重重的行李箱让作者觉得父亲太厉害、太重要了,心中不由得产生佩服之感。可如今,一切都太过简单、太过平淡了:坐着小汽车,快捷地到达目的地了,停泊在营地附近,方便地拿出行李,不消几分钟,一切就绪了。不用大的行李箱,在飞奔的汽车里,一切都被忽略了;因而不再有其他宿营者的大呼小叫的欢迎与热情的帮忙。总之,曾有的美好感觉不再有了!
  1.3 艺术美与自然美的有机结合
  关于自然美与艺术美,在美学史上,不少名家有过不同的观点。黑格尔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是“由心灵产生的再生的美”。车尔尼雪弗斯基则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出发来批判黑格尔,主张自然美高于艺术美,认为“客观现实中的美是彻底的美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艺术美主要是指艺术形象的美,它同艺术形象一样也是源于现实生活,同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一样具有生动性和丰富性等特征。艺术也好,自然也罢,只要能带给人愉快的感觉与心境的都是美的。怀特很清楚这点,他所写的景物无处不在,人人可见,具有永恒美,但他又从艺术的角度----运用了大量的白描手法,还有其他修辞手法---平行、拟人、比喻、重复等将之再现于读者眼前,做到了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完美结合。所谓白描,中国国画的一种画法,是指不用色彩的烘染,只用黑线勾描物象。在文學创作上,白描指不加渲染与烘托,不用华丽辞藻,而以最经济最省俭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其特点是抓住被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廖廖几笔,形神逼肖。如the dead helgramite,the wisps of moss,the rusty discarded fishook,the dried blood from yesterday’s catch.仅几组词组的组合,没有特别的渲染,但让我们看到了一幅清晰的静物图画,也是一幅时光流逝图。再有第七自然段开头,又是几句话,就在我们读者眼前呈现了一幅乡下生活图。还有蜻蜓飞舞、湖区周围的山水等,皆是平常的情景,但经过作者艺术地再现,就散发出特别的美了。作者正是借助于这类描写而不是借助于感叹句(整篇文章只有一个感叹词--- Summer time,Oh,Summer time!)来抒发心中的感情。
  2 从作者人格形象的角度来欣赏
  所谓作者人格形象,指的是创作主体“关于自身的精神价值的自觉意识[2]”,以作家自我的知、情、意为参照,体察人生、社会、知识、思想、情趣而表现的精神个性。正如怀特所说:“无论是谁,下笔时所写的都是自己,不管是否自知。”一个人所拥有的内心和境界,就决定了他能写出怎样的随笔来,所以说“文如其人”。反过来讲,了解作者的人格形象会帮助我们理解文章。
  2.1 怀特是个有趣、热情的人
  他写作涉及面很广,以散文创作见长。在他的文字里,充满着我们通常认为的“不值一提的小事”和我们“几乎必定忽视了的细节”:浣熊出没,公鹅落魄,家猪病故[3],小狗的忠诚,约会中紧张的男孩,一阵冷水漫过股沟的冰冷,一片有着池塘的农场[4],还有在这篇散文中,他对蜻蜓的观察,对小鲑鱼的描写等,无不表明他对这个世界充满热情与兴致。1961年,在对《纽约时报》的一点声明中,他写道: “我在书中要说的一切就是,我喜爱这世界。”
  2.2 怀特是个自然保守主义者
  他的生活哲学是返朴归真,崇尚自然,有点类似于庄子的哲学理念。他的不爱汽车的快捷,怀念马车的慢悠就是证明,而且他的生活经历更是为这点作了最铁的注释。作为一生荣誉无限的作家,他将自己的后半生,选择在缅因州的乡下农场度过,直到他去世,亲自耕种、生产,过着简单、自然而简朴的生活。他认为,人只有与自然多亲近,才有轻松、惬意的心情,才能有灵感、会思考。
  2.3 怀特是个心中充满爱的人
  同家人一起度假,同儿子一起钓鱼,一起感受夏日暴风雨,可见作者爱爱家人、爱生活、爱自然,深谙生活的底蕴。作者曾写道: “我生活的主题就是,面对复杂,保持喜欢。[4]”阅读这篇散文,我们也许隐约能明白,关于生活,作者真正热爱的是哪些.:身边的人和事,生活细节本身,还有那山、那湖、那地上的青苔与林中的木屋等等。在他眼中,当真是“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3 永远的人性美与思想启迪
  这篇散文之所以经久不衰,象陈年老酒越久越香,一是作者高超的驾驭文字的工夫使这篇文章散发出魅力;二是作者的人格形象与魅力---对家人的爱,对生活的爱,对自然的爱,对世界的爱----永远的人性美,感染了读者,打动了读者;三是其给读者的思想启迪。贾平凹说:“散文失去了真情,散文就消失了。它不靠故事来吸引人,不靠典型的人物形象,它就靠的是情绪的感染和思想的启迪[5]”。怀特在此文中自始至终都在回忆与写实,旨在向我们传达这样一个情怀与思量:大自然是永恒的,人只是匆匆过客。文章最后一句:As he bulked the swoolen belt ,suddenly my groin felt the chill of death.与前面部分作者对时间与人物角色所产生的幻觉------“一切仍如从前,是我自己同父亲在一起还是我同儿子在一起呢?”作者强调自然的恒久恰恰是为了反衬生命的短暂。因此在文章最后感到了“死亡之冰凉之吻”,而这一切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所以才是无奈与悲凉的。而这也正是作者要我们所有人都要思考的问题:什么是时间?生命何在[6]?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而怀特文中所体现的朴实的感情与淡淡的忧伤,是所有人共有的,不因肤色、人种、国籍、阶级的不同而不同,也不因时代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再有其文中所蕴含的对生命本真意义的思考,契合所有人的情怀,因为我们所有人都会慢慢老去,都会经历这种困惑:生命意义究竟是什么?作者没有直接提出这个问题,更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这正是文章意蕴美所在,因为对这个问题,不同人有不同的答案。
  4 结语
  一千个人眼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好的作品,其内涵是无穷的,其蕴含的美更是无限的,能引领我们思考社会、人生、人与自然。阅读欣赏英语散文,不仅要欣赏其文学价值,也要欣赏其审美价值;不仅要读懂其字面意义,感受其文字美与形象美,领悟作品的意蕴美,还要理解作者的知、情、意,欣赏其人格形象,喜爱与感受作者的热情与智慧。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欣赏能力,并最终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
  参考文献:
  [1]赵云生.散文鉴赏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1(2):58-62.
  [2]杨小玲.散文人格形象鉴赏初论[J].扬州大学学报2000,7(4):43-49
  [3]顿河表鸟 慢悠悠的EB怀特[DB/EB].2007-08-21.http://www.pclady.com.cn/taste/books/reviews/0708/179166.html.
  [4]彭程.博大的视野精致的文笔[J].读书时空.2007(10):110-113
  [5]论散文欣赏的特点[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100-101.
  [6]陆继玲,杨民.从文学选本的角度看E.B.怀特 两篇经典散文的价值[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1(3):70-75.
其他文献
摘要:“创意”(Creative idea),就是具有创造性的意念。最大的特点就是让人感到“新”,新奇、新穎,否则,就不是创意,时装创意,就是在时装构成或设计上的富有于创造性的意念。  关键词:时装 创意 切入点 创意视角  著名时装设计师Karl Lagerfeld说:“我想要随时得到各种信息,知道所有的事情,看见所有的东西,读到所有的资料,并把这一切都综合在一起,然后完全忘记它们,用我自己的设
期刊
摘要:我国的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教育也欠成熟,高职旅游更是处在摸索阶段,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办出旅游管理专业特色的措施和方法,使高职学生毕业后更快的适应岗位,更好的得到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 旅游管理 教学改革  1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层次定位不清晰  目前很多院校对高职类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层次认识不清,毕业去向定位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测量与监理专业就业形势,然后着重探讨了我系测量与监理专业学、做、用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测量 监理 专业特色   测量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先锋,也是国民经济建设的技术基础之一。工程建设测量必须先行,同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检验,竣工后的验收都离不开测量。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测量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进行地形、地物的测绘,才能进行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与施工。  湖南软件职业学院建
期刊
摘要:近年来,物价不断上涨,对居民基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低收入群体备受社会关注,政府适时出台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稳定物价,以达到保增长,防通胀的目的。针对今年上半年六安市物价运行情况进行浅要的分析,了解当前物价走势、上涨因素,以及对老百姓日常生活形成的压力,预测下半年物价趋势,结合政策出台的各项调控政策,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物价 高企 低收入 压力  近年来,物价水平不断高企,对居民日常生
期刊
摘要:首先介绍了产业集群的概念和形成动力,接着以昆明钢材产业为例,详细介绍了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实践证明,产业集群理论是有效的区域发展理论。  关键词:产业集群 区域经济 昆明 钢材产业  0 引言  21世纪,区域经济在各国和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主要支撑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也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格局。由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基础、投资环境的差异和国家政策
期刊
摘要:本文以石桥煤业为例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贵州煤矿企业发展的机会、威胁、优势和劣势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与之相符的发展战略,为永贵能源的发展乃至整个贵州煤矿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企业SWOT分析  1 背景  贵州是我国南方地区煤炭资源的富裕省,目前所探明储量为560亿吨,比江南12省(区、市)总量还多100亿吨以上,全省约1500余处矿山共占有资源
期刊
摘要:本文从双汇瘦肉精事件入手,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重要性,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随着经济的发展使管理者和消费者逐渐关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意欲通过社会责任树立企业形象,提升美誉度,提高自身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市场营销 双汇 食品安全   0 引言  由瘦肉精事件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人们对整个行业的忧虑,食品安全问题并非来自于
期刊
摘要:QC小组活动已经成为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企业提高工作质量、服务质量,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与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本文通过对供电企业QC小组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了QC小组活动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供电企业 QC小组 活动现状 调查分析 建议  1 QC小組活动的意义、宗旨和作用  1.1 QC小组活动
期刊
摘要:本文以株洲市荷塘区为例论述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的现状,存在困难及原因,并提出了几点贯彻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建议。  关键词:道路交通安全法 现状 建议  0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于2004年5月1日正式实施,通过近七年的实践检验,《道路交通安全法》在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公民人身及财产安全,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
期刊
摘要:西部资源开发型城市要实现发展转型,产业结构升级,必须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立科技创新的运行机制和制度。这些机制包括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机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机制、产学研结合机制、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及激励机制、科技合作交流机制和科技投入机制。  关键词:资源开发 科技创新 运行机制  西部资源开发型城市要实现发展转型、城市转型和环境转型,科技进步是关键因素。必须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立城市科技创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