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院适用附条件逮捕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ei19890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附条件逮捕制度已经在司法实践中运行了六年,在审查批捕过程中被广泛运用,体现了它有力打击刑事犯罪、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制度优越性,同时也暴露出该程序配套工作机制不完善等不足之处。朝阳院作为经济发达区域的代表,辖区内刑事案件高发,其适用附条件逮捕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关键词 附条件逮捕 存在问题 完善建议
  基金项目:国家检察官学院2012年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刘福谦、于萌、张恺、张宁,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4-116-02
  为了全面掌握朝阳区人民检察院附条件逮捕的适用情况,进一步规范附条件逮捕工作,笔者对2010年至2012年三年来朝阳院适用附条件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了调研。
  一、朝阳院适用附条件逮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较高的撤销逮捕率
  据统计,朝阳院2010年附条件逮捕后撤销逮捕的案件为25件,占当年附条件逮捕案件总数的21.74%;2011年12件,占10.43%;2012年47件,占28.83%。通过查阅案例,除了一部分案件确实取证困难外,笔者发现造成如此高的撤销逮捕率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承办案件的检察人员没有严格把握“证据有所欠缺但已基本构成犯罪”的附条件逮捕的证据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规定,逮捕必须以“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为原则,证据所证明的事实基本构成犯罪为例外”。附条件逮捕的证明标准诚然要低于一般逮捕的证明标准,但同时也必须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逮捕证据条件。司法实践中部分检察人员“重打击轻保护”,对于一些社会影响大的涉众型案件,在证据明显达不到“所证明的事实基本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就适用附条件逮捕,后续又因未能补充到证据而撤销逮捕,从而造成不当羁押。另外,对于“证据有所缺陷”这一要件也未严格把握。证据并无欠缺、只是司法实践中对证据的认定存在争议的案件也存在适用附条件逮捕的现象。
  第二,承办案件的检察人员没有正确理解“经过进一步侦查能够取到定罪所必须的证据”。例如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共犯嫌疑人在逃,对于在案的共犯嫌疑人往往适用附条件逮捕,并将抓捕同案共犯作为补充侦查的主要事项,然而在短时间内抓捕同案共犯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这导致此类附条件逮捕案件撤捕率非常高。豍与此类似的情况还有附条件逮捕拒不认罪的犯罪嫌疑人,要求公安机关加强讯问力度突破口供;关键证据因时空原因已经灭失,不具备补充取证可能,仍要求调取此类证据。以上几种情况下要求补充的证据取证难度极大,可操作性差,不能认为是“经过进一步侦查能够取到定罪所必须的证据”。
  第三,《提供法庭审判所需意见书》的质量不高,引导侦查不力。《提供法庭审判所需意见书》是检察机关作出附条件逮捕决定之后给公安机关出具的,列明需要继续查清的事实和补充的证据。可以说该文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附条件逮捕程序是否能够顺利的运行。但在实践中承办案件的检察人员因为缺乏侦查工作的实践经验,往往会提出一些不具备可操作性的补充侦查事项;也有的承办人责任心不强,认为附条件逮捕后的继续侦查完全是公安机关的工作,制作文书也是草草了事,最常见的就是“继续讯问犯罪嫌疑人,突破口供”、“查证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的其他证据”,这种补充侦查的事项过于空洞,起不到任何引导侦查的作用。
  (二)扩大了附条件逮捕案件的适用范围
  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质量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质量标准》)之规定,附条件逮捕的适用对象限于“重大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何为“重大”,最高检并未详细阐述。在朝阳院2010年、2011年豎被附条件逮捕并最终获得有罪判决的罪犯中,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共有12人,仅占附条件逮捕总人数的5.22%,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76人,占33.04%,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的96人,占41.74%。由此可见,如果从量刑角度出发,无论怎样界定“重大刑事案件”的标准,附条件逮捕案件的适用范围都被扩大了。造成这种扩大适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对重大案件的范围认识有偏差,有专项斗争案件潜在的外在因素的影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朝阳院附条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中有大量的外来人员豏,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京没有工作单位和职业,本人也交不起保证金,不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若不采取逮捕的强制措施,很难保障诉讼的顺利进行。
  (三)造成了长期羁押犯罪嫌疑人的现象
  适用一般逮捕的案件,捕后侦查羁押期限一般为两个月,最长可达到七个月豐。附条件逮捕的案件,由于案件证据本身存在欠缺,从客观上来说更应该给予更多的时间进行侦查取证。但由于附条件逮捕的证据标准本身就低于一般逮捕的证据标准,一定程度上更有可能侵犯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对于附条件逮捕的案件延长侦查羁押期限时要特别的慎重。豑实践中存在对犯罪嫌疑人附条件逮捕之后较长时间的的羁押,究其原因還是相关制度规定的不够明确。
  (四)附条件逮捕决定的作出和撤销
  根据《质量标准》之规定,附条件逮捕案件需要通过检委会讨论决定,其宗旨是强调对逮捕措施的慎重适用。朝阳院附条件逮捕的案件中,除了犯罪嫌疑人文某涉嫌组织卖淫罪一案经检委会讨论决定附条件逮捕以外,其他所有的案件均有检察长作出决定。这样变通操作是因为实践中附条件逮捕案件经检委会讨论决定不具备可操作性。一方面是审查逮捕的办案期限只有7天,承办案件的检察人员要完成阅卷、告知、提讯、制作审查逮捕意见书、报部门领导审批等多项工作,提交检委会讨论的程序又很复杂,7天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些工作;另一方面检委会时隔一段时间才召开一次,每次检委会需要讨论多起疑难复杂的案件,如果再将大量的附条件逮捕案件提交检委会讨论,显然不太现实。   四、完善附条件逮捕制度的建议
  (一)明确附条件逮捕的实体规范
  兼顾基层检察院的客观需求,明确附条件逮捕案件的适用范围应对“重大案件”的概念进行严格界定。界定的方法可以是列举罪名、指定犯罪类型、规定刑期下限或者相结合的方法。在严格界定附条件逮捕程序适用范围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基层检察院的工作实际,将一些普遍存在的有必要适用附条件逮捕的案件也纳入其中。比如以规定刑期下限来界定“重大案件”,由于实践中基层院办理的案件大部分都是较轻的刑事案件,量刑一般在三年以下。因此,如果将“重大案件”界定为“以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显然不符合基层院的实际需要。据统计,笔者认为仅就判处刑期界定“重大案件”的话,“以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对于基层院较为合理。另外,前文也提到基层院面临着大量外来人口流窜作案的问题,犯罪嫌疑人符合附条件逮捕的其他条件,但因为案件不够“重大”,只能取保候审,一旦脱保就导致案件陷入僵局。故笔者也建议在明确附条件逮捕案件的适用范围时,能充分考虑基层检察院办理这类案件的实际需要,对不具备取保候审条件或者极易脱保的犯罪嫌疑人即使案件不够“重大”,也能适用附条件逮捕。
  (二)明确附条件逮捕的程序规范
  1.简化附条件逮捕的决定和撤销程序。附条件逮捕的决定和撤销权如果硬性规定为由检委会讨论决定,在实践中并不具备可操作性。建议将此程序简化为“可以提请检委会讨论决定”,将多数的附条件逮捕案件交由检察长来决定,这也符合刑事诉讼法对于批准逮捕权的规定。
  2.明确附条件逮捕之后的侦查羁押期限。附条件逮捕最直接的弊端是可能侵害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权,因此附条件逮捕后应当有效的控制对犯罪嫌疑人的羁押期限。笔者建议,将附条件逮捕案件的侦查羁押期限严格限制在2个月之内,如果2个月之内公安机关不能补充到足以达到逮捕条件的证据标准,应当及时撤销原逮捕决定;如果案件重大复杂确实需要延长侦查羁押期限,也应该建立在補充的证据足以维持原逮捕决定的基础上,再延长羁押期限。
  (三)规范《提供法庭审判所需材料意见书》的撰写
  笔者认为,规范《提供法庭审判所需材料意见书》的撰写,首先应建立在准确理解和严格把握附条件逮捕的证据标准的基础上,需要查清的事实和补充的证据应该具有可查性和能补性,能够证明基本的犯罪事实,应杜绝过于空洞、宽泛、不符合侦察活动客观规律的内容;其次,应当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侦查监督部门干警的执法水平,特别是引导侦查的能力;再次,应该切实的加强警检合作,让检察人员全面了解侦查活动的特点和客观规律,让侦查人员深入学习逮捕的实体及程序规范,促进公安机关及时有效的完成补充侦查工作。
  注释:
  豍在朝阳院2010年至2012年三年的附条件逮捕案件中,有212件案件为共同犯罪,占案件总数的53.94%,其中部分共犯在案、部分共犯在逃的共同犯罪,共有76件,占所有共同犯罪案件的35.85%,该76件有共犯在逃的共同犯罪案件中,最后因抓获共犯查清事实证据维持逮捕的仅有11件,占14.47%。
  豎因2012年附条件逮捕案件中有45.40%的案件维持逮捕后未审结,不纳入统计范围。
  豏经统计,朝阳院2010年至2012年共计699名附条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中,在本地没有固定住所的有556人,占总人数的79.54%;在本地没有固定职业的有551人,占78.83%。
  豐依据《刑事诉讼法》154条、156条、157条分别延长一个月、两个月、两个月,分别为“一延”“二延”“三延”。
  豑经统计,在朝阳院近三年附条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中,依据《刑事诉讼法》154条延长侦查羁押期限一个月的犯罪嫌疑人有45人;捕后一延期满依据《刑事诉讼法》156条延长侦查羁押期限两个月的犯罪嫌疑人有22人;捕后二延期满依据《刑事诉讼法》157条延长侦查羁押期限两个月的犯罪嫌疑人有6人。
其他文献
摘 要 推进依法治校,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程序正当,应在构建一个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程序正当的理论体系的基础上,从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修订高校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增强师生法治意识等方面建立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程序正当体系的保障机制,以更好地体现法治精神,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  关键词 高校学生 管理程序 正当保障机制  基金项目:西安市2012年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2zx43)系列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摘 要 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杜绝因程序瑕疵而引发的高校讼案,保障学生权利和维护学生尊严,关键在于从立法、执法、监督等方面建构一个高校学生管理程序正当理论体系,为高校学生管理实现程序正当提供理论指导和程序保障。  关键词 大学生 管理 程序正当 研究  基金项目:西安市2012年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2zx43)系列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余广俊,陕西理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学;翟新
摘 要 公证的强制执行效力是法律赋予公证机关的一项特殊职能,是国家强制力在公证活动中的体现,强制执行效力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公证制度价值的实现。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经常会发生一些经济纠纷,就要求国家公证机关积极面对社会责任,利用现代公证制度保障社会民商事交易活动顺利进行,及时保障债权的有效实现。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公证立法的滞后和理论的欠缺,在强制执行公证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现代公
摘 要 重庆地票交易制度以惠农惠民实现共同富裕以及全面小康社会为初衷,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的。但是如何让农民在改革中分得一份应得的利益,是地票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实中出现的地票交易补偿款难以到位、话语权未能得到保障、知情权无法完全保证、宅基地现状和地票交易中的冲突以及城市建设用地指标限制等问题值得分析。努力完善之,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十几年内将地票这一实验田推广,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作出历史
摘 要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一个群体性事件高发期与突发期 ,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社会矛盾是多样而且复杂的。群体性事件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体制外的社会问题解决方法,换句话说是正式的法律控制手段在群体性事件上失效了。然而为什么正常的法制渠道会失效呢?本文认为这与我国目前的法律控制局部不完善有重大关系。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法律控制 失效  作者介绍:朱文勇,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法理学。  中
摘 要 在日常的经济往来中,订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常常就合同的履行顺序及违约金的内容作出约定。一旦出现先履行义务方迟延履行的情况时,后履行义务方有权利依约要求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作为惩罚。但若在先履行义务方不同意给付违约金时,后履行义务方是否可以以此作为抗辩事由而拒绝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法律对此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来分析和解答这一问题。  关键词 违约金 抗辩事由 合同 
摘 要 国家刑事政策主要体现于立法及司法实践活动中。本文通过分析对比中外毒品犯罪立法及司法实践,结合我国毒品犯罪高发地法院2006年至2011年关于犯罪形态及审判结果等相关数据,就我国毒品犯罪相关刑事政策进行定位、分析,并重点研究我国长期以来基于毒品犯罪的死刑运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 宽严相济 毒品犯罪 刑罚轻缓化 死刑  作者简介:范思睿,清华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识码:A
摘 要 本文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等相关法律,对改革中的国有企业里出现的经营者监督问题进行了一些法律上的思考,并将基本主题定为:以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监督为研究重点,对我国目前改革中的国有企业监督机制进行分析,并对其完善提出一些意见。这样的“治标”之策的作用虽然有限,但是在当下国情中,对于缓解内部人控制问题,完善国有企业监督机制还是必要的。  关键词 国有企
摘 要 因果关系推定和因果关系举证责任倒置分属于证明方法规范和证明责任规范,两者的适用在逻辑上分处于不同阶段,不可一概而论。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因果关系推定的适用避免了举证责任的承担(无论举证责任是正置或倒置)。关于环境侵权的因果关系认定,在审判实务中,虽然我国立法没有明确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推定原则,但人民法院已肯定了对该原则的适用;且环境侵权因果关系举证责任并非倒置、由加害人一人承担,而是由受
摘 要 破产企业知识产权具有价值评估的不确定性、权利处置的复杂性、资产流失的隐蔽性三个特性。当前我国破产案件的审理往往忽视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变现,造成企业无形资产的隐性流失,应通过完善破产程序中知识产权的相关立法,规范破产企业知识产权的评估管理,健全破产企业知识产权的变价机制,完善破产管理人制度,明确破产案件所涉知识产权纠纷由具有专门审理资质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等路径加强对破产企业知识产权的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