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产业依然处于模仿和赶超阶段
从长远来看,中国的产业发展会超过发达国家,但是现在,我们更应该脚踏实地正视我们的不足。我们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目前仍然是加工制造这个环节。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现在需要做的,是让中国制造的技术水平和精良程度,能够与德国、日本这些先进制造国家看齐。
产业升级切忌操之过急
在中国的产业转型、产业升级的进程中,改变是痛苦的,也是需要很长时间的,不是今天说改明天就能改过来。我们现在的竞争力还是在成本上面,做的产业链环节的附加值不高,做产品的技术含量也不高。为什么上海的商务成本一上涨,就有不少的企业家离开上海?因为成本太关键,一高企业就无法生存,这也说明了企业创造的价值很低。一些成本的上涨是不受控制的,不能再依赖土地、劳动力以及资源的廉价而获取竞争力。
从技术意义上考虑,过去我们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很低,现在能够加工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品,也可以认为是产业升级,但归根结底还是加工,还是被人家控制。这终究不是长远之策,中国的产业获得国际竞争力,应该是自主创新,并且能够控制住产业链,这才是中国产业升级最重要的方向。
不能对“高科技”盲目乐观
我们现在要发展的产业也是国外正在发展的,从名称上看我们的产业已经十分齐全,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依然处在一个模仿或者追赶的阶段,即使在某个产业内部,突破性或者超越性创新也没有出现。我们不少产业仅仅刚起步,想办法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已经是非常好的事情。
需要纠正的是,我们不能光听名字就去判断一个产业是不是高技术产业,比如天津的空中客车总装厂,为空中客车公司组装A320飞机,它是一个高科技的企业吗?
真正的高技术产业—能够自主创新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在我们国家是少之又少的。上面提到的空客总装厂,我认为不是高技术产业,而是来料组装的产业,仅仅是技术含量相对比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光伏产业,最近国务院认为新能源领域有生产相对过剩的可能,很多企业大量上马光伏项目。原因何在?因为绝大部分光伏电池项目不是研发,而是加工环节,关键技术并不在中国企业手里,我们更多的企业,仅仅是把原材料或者高新技术的产品买过来之后再加工。
创新能力必须突破
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其资源配置的效率也更高,我们目前的资源利用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所谓节能减排、低碳经济,长期来讲是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避免无谓的浪费。比如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土地、矿产资源的使用效率,甚至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等等。节能减排的背后,实际是技术进步及其如何应用到生产和企业转型过程中。
通过创新才能建立全球优势的产业,但是我们国家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整体创新的能力比较弱,创新的动力不足。我认为其中也有社会环境与激励机制的问题,没有形成一种大家都想创新的氛围。很多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还不强,会模仿但是舍不得投资自主创新,而国有企业受限于制度,创新的收益与企业领导人的任期和激励基本没有关系。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中国能像日本一样,能够迅速完成从模仿到超越的过程。
*作者系复旦大学教授、产业经济学系主任
从长远来看,中国的产业发展会超过发达国家,但是现在,我们更应该脚踏实地正视我们的不足。我们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目前仍然是加工制造这个环节。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现在需要做的,是让中国制造的技术水平和精良程度,能够与德国、日本这些先进制造国家看齐。
产业升级切忌操之过急
在中国的产业转型、产业升级的进程中,改变是痛苦的,也是需要很长时间的,不是今天说改明天就能改过来。我们现在的竞争力还是在成本上面,做的产业链环节的附加值不高,做产品的技术含量也不高。为什么上海的商务成本一上涨,就有不少的企业家离开上海?因为成本太关键,一高企业就无法生存,这也说明了企业创造的价值很低。一些成本的上涨是不受控制的,不能再依赖土地、劳动力以及资源的廉价而获取竞争力。
从技术意义上考虑,过去我们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很低,现在能够加工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品,也可以认为是产业升级,但归根结底还是加工,还是被人家控制。这终究不是长远之策,中国的产业获得国际竞争力,应该是自主创新,并且能够控制住产业链,这才是中国产业升级最重要的方向。
不能对“高科技”盲目乐观
我们现在要发展的产业也是国外正在发展的,从名称上看我们的产业已经十分齐全,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依然处在一个模仿或者追赶的阶段,即使在某个产业内部,突破性或者超越性创新也没有出现。我们不少产业仅仅刚起步,想办法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已经是非常好的事情。
需要纠正的是,我们不能光听名字就去判断一个产业是不是高技术产业,比如天津的空中客车总装厂,为空中客车公司组装A320飞机,它是一个高科技的企业吗?
真正的高技术产业—能够自主创新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在我们国家是少之又少的。上面提到的空客总装厂,我认为不是高技术产业,而是来料组装的产业,仅仅是技术含量相对比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光伏产业,最近国务院认为新能源领域有生产相对过剩的可能,很多企业大量上马光伏项目。原因何在?因为绝大部分光伏电池项目不是研发,而是加工环节,关键技术并不在中国企业手里,我们更多的企业,仅仅是把原材料或者高新技术的产品买过来之后再加工。
创新能力必须突破
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其资源配置的效率也更高,我们目前的资源利用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所谓节能减排、低碳经济,长期来讲是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避免无谓的浪费。比如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土地、矿产资源的使用效率,甚至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等等。节能减排的背后,实际是技术进步及其如何应用到生产和企业转型过程中。
通过创新才能建立全球优势的产业,但是我们国家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整体创新的能力比较弱,创新的动力不足。我认为其中也有社会环境与激励机制的问题,没有形成一种大家都想创新的氛围。很多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还不强,会模仿但是舍不得投资自主创新,而国有企业受限于制度,创新的收益与企业领导人的任期和激励基本没有关系。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中国能像日本一样,能够迅速完成从模仿到超越的过程。
*作者系复旦大学教授、产业经济学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