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提出具体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原则。那么如何才能运用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呢?
首先,认真分析和把握教材内容是基础。
政治课讲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这是从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并被实践证明的真理,是许许多多事实的概括。为了讲清这些道理,必须摆事实讲道理。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据以概括出真理的事实都一一摆出来讲,通过举例说明则是十分必要的。尽管教材中已举了不少例子,但由于篇幅所限,是不可能把所有事例都列举出来的。而有些理论观点如果没有实际事例来加以印证,学生是很难理解透彻的,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师补充一些具体的事例,或者把把教材中的例子展开讲。从而把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把枯燥的内容生动化;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知识的掌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象雨露滋润禾苗那样融进学生的心田。
例如:教学“联系的普遍性”时,我们可以联系这样的实际。作为一名学生,和家长之间具有血缘联系,和教师之间形成师生关系,和其他学生之间又是同学关系,同时和学校的管理,国家的教育制度等也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个例子说明,我们每一个人和周围的一切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孤立的个人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联系具有普遍性。这样,就能让学生觉得不抽象、不空洞,就能更容易明白这个道理。
其次,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中心。
初中学生的思维巳从形象思维为主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高中学生又从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转化,并由此导向辩证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不过,他们在思维中的抽象概括和逻辑论证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具体感性材料的支持。据此,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抽象的道理,更易于学生接受,从而会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讲授“物质”的概念时,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这种对“物质”的理解是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的。因此,为了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物质”这一概念的内涵,我们可以先例举现实中的各种物质形态,大到天体、小到基本粒子、山川河流、花草虫鱼……指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性:客观实在,就是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它们又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感官不能直接感知的,可以借助于仪器来进行观测和认识。对于世界上这一客观实在,哲学上概括起来就叫“物质”。
第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关键。
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政治课教学中,我经常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讨论 “辩证矛盾”这一问题时,先讲清“矛盾”一词来自于《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而这个寓言同学们都学过,都知道寓言中的楚国人思维中存在逻辑矛盾,即他用自己的矛否定了自己的盾,又用自己的盾否定了自己的矛,于是,后人就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对立的现象称之为“矛盾”。从而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依赖、相互统一的。这就是辩证矛盾。
理论联系实际还能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政治课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课,必要的记忆在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政治课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抽象概括,要使它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举例,把它引回到具体、生动的事物中去,将理论与理论实际相结合,使理论的讲解具有生动形象的形式。
最后,教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方法是运用好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保证。
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分析实例,讲述马列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课堂气氛活跃;而让学生自己联系实际来说明概念和原理时,却往往搔头挠耳,目瞪口呆。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不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去积极思考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对举例产生畏难情绪,逐渐养成惰性,依赖教师上课讲。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说理通俗、简明、透彻,还要举例生动、形象、确切。同时,应该重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各种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分析客观实际,逐步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方法。
责任编辑 王波
首先,认真分析和把握教材内容是基础。
政治课讲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这是从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并被实践证明的真理,是许许多多事实的概括。为了讲清这些道理,必须摆事实讲道理。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据以概括出真理的事实都一一摆出来讲,通过举例说明则是十分必要的。尽管教材中已举了不少例子,但由于篇幅所限,是不可能把所有事例都列举出来的。而有些理论观点如果没有实际事例来加以印证,学生是很难理解透彻的,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师补充一些具体的事例,或者把把教材中的例子展开讲。从而把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把枯燥的内容生动化;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知识的掌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象雨露滋润禾苗那样融进学生的心田。
例如:教学“联系的普遍性”时,我们可以联系这样的实际。作为一名学生,和家长之间具有血缘联系,和教师之间形成师生关系,和其他学生之间又是同学关系,同时和学校的管理,国家的教育制度等也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个例子说明,我们每一个人和周围的一切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孤立的个人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联系具有普遍性。这样,就能让学生觉得不抽象、不空洞,就能更容易明白这个道理。
其次,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中心。
初中学生的思维巳从形象思维为主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高中学生又从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转化,并由此导向辩证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不过,他们在思维中的抽象概括和逻辑论证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具体感性材料的支持。据此,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抽象的道理,更易于学生接受,从而会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讲授“物质”的概念时,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这种对“物质”的理解是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的。因此,为了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物质”这一概念的内涵,我们可以先例举现实中的各种物质形态,大到天体、小到基本粒子、山川河流、花草虫鱼……指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性:客观实在,就是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它们又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感官不能直接感知的,可以借助于仪器来进行观测和认识。对于世界上这一客观实在,哲学上概括起来就叫“物质”。
第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关键。
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政治课教学中,我经常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讨论 “辩证矛盾”这一问题时,先讲清“矛盾”一词来自于《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而这个寓言同学们都学过,都知道寓言中的楚国人思维中存在逻辑矛盾,即他用自己的矛否定了自己的盾,又用自己的盾否定了自己的矛,于是,后人就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对立的现象称之为“矛盾”。从而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依赖、相互统一的。这就是辩证矛盾。
理论联系实际还能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政治课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课,必要的记忆在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政治课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抽象概括,要使它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举例,把它引回到具体、生动的事物中去,将理论与理论实际相结合,使理论的讲解具有生动形象的形式。
最后,教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方法是运用好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保证。
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分析实例,讲述马列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课堂气氛活跃;而让学生自己联系实际来说明概念和原理时,却往往搔头挠耳,目瞪口呆。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不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去积极思考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对举例产生畏难情绪,逐渐养成惰性,依赖教师上课讲。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说理通俗、简明、透彻,还要举例生动、形象、确切。同时,应该重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各种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分析客观实际,逐步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方法。
责任编辑 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