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评价是朗读指导的重要一环。有经验的语文老师都非常重视朗读评价的导向作用,让学生在评价中丰富体验、感悟语言、获得启迪,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抒发灵性、生命成长的乐园。
一、鼓励,让学生信心倍增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全神贯注》教学片段:
师:课堂上要大胆表现自己。你来读。(于老师有意请一位不敢举手的学生读课文第一段)
(生读得不流利,还漏了两个字)
师:这么长的句子,第一遍读只漏掉了两个字,不容易。最好一个字也不漏,那就完美了。来,再读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生再读,还是没读好)
师:哎呀,太可惜了,我们都准备给你鼓掌了。来,别紧张,放松一下,再读一遍,你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在于老师的一再鼓励下,该生信心倍增,终于正确、流利地把这段话读出来了,教室里自发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该生的神情中分明多了一份以前少有的自信。)
赏析: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和爱护,认可与赞同。于老师的评价迎合了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于老师饱含真情的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彻底放松了紧张心情,信心倍增,他终于正确、流利地把这段话读出来。教室里热烈的掌声,是对学生的接纳和认可,更是对于老师丰厚的人生修养和精湛的教学艺术的喝彩与赞叹。
二、调侃,让学生意趣盎然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小稻秧历险记》教学片段:
师:你来读。(一位学生朗读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化学除草剂喷洒之后说的话)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学生朗读时声音很大、力气很足的样子)
师:要么你这株杂草抗药性特强,要么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得再给你喷洒一点。(于老师说着,便朝着朗读的学生做喷洒农药的动作。众笑)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该生再读时,耷拉着脑袋,真有点“有气无力”了。众笑)
[赏析:当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出现偏差,朗读不到位时,于老师善用调侃,点拨和唤醒孩子的灵性,让孩子明白怎样读才会更好。诙谐幽默的评价语言,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入最佳状态,不但优化了朗读训练效果,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朗读的无限乐趣,课堂充满灵动的生命气息。善于调侃,幽默风趣,使于老师的语文课堂常常是欢声不停、笑语不断,学生情绪高涨、意趣盎然。]
三、赏识,让学生备受鼓舞
著名特级教师孙建锋《最大的麦穗》教学片段:
(一个男生神情专注、掷地有声地朗读了课文第六自然段苏格拉底的一段话)
师:刚刚大家都听到这位同学如洪钟般能触动灵魂的话语,可没注意他投入、专注的神情,让我们再一次聆听他的声音,欣赏他专注的神情。(生再读,比第一次更好了)
师:如果我是你的一个学生,听到你这样严肃而又充满哲理的话语,我一定有所感悟。你是一位严厉派的苏格拉底。
(生满怀喜悦地坐下,孙老师又请一位女同学读苏格拉底的话)
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如春雨般滋润人心的话语,渗入我们的心田。你是一位温和派的苏格拉底。
赏析: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劳动成果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褒奖,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从而形成自我激励的心理机制。朗读教学中,有的老师常用“读得真好”“读得真有感情”“读得棒极了”等空泛的评价语言来表示对学生的赞赏,殊不知这样空泛的评价语言除了让学生兴奋片刻外,并不能让学生受益多少。孙老师可不一样,他对学生的赏识性评价,比“读得真好”“读得真有感情”更有针对性,既能让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又巧妙地告诉学生朗读的要求——专注投入,以情动人,同时还向学生传递了这样的理念:阅读要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四、点拨,让学生恍然大悟
特级教师于永正《再见了,亲人》教学片段:
(一生读“抢救伤员”这件事)
师:这件事最感人,感情最不容易表达,听于老师读一下。
(于老师范读,声情并茂)
师:大家注意了没有?“当您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这句话中间是个逗号,可是于老师为什么停了较长时间?
生:房子炸平了,小孙孙炸死了,大家心里很悲伤。
师:志愿军说到这里的时候,心里很难过,说——
生:说不下去了,所以说到这里停了较长时间。
师:对了,理解了,感情体会出来了,才能读好。请大家把“抢救志愿军伤员”这件事再读一读。
赏析:学生在读的时候感情体会不深,语速把握不好,怎么办?于老师并不急着作出否定评价,而是先以自己声情并茂的范读,引领学生进入语言情境,体悟蕴涵于字里行间的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然后,再以巧妙的点拨,让学生恍然大悟:房子炸平了,小孙孙炸死了,志愿军心里很难过,朗读时语速要慢一点,语调要低一点,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学生再读时,仿佛已是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是一名志愿军战士,在和朝鲜大娘深情道别。朗读指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充满智慧的朗读评价,根植于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语文素养和正确的教学观。我们要在语文课堂实践中借鉴名师的朗读评价经验,让智慧评价成就精彩课堂。
一、鼓励,让学生信心倍增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全神贯注》教学片段:
师:课堂上要大胆表现自己。你来读。(于老师有意请一位不敢举手的学生读课文第一段)
(生读得不流利,还漏了两个字)
师:这么长的句子,第一遍读只漏掉了两个字,不容易。最好一个字也不漏,那就完美了。来,再读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生再读,还是没读好)
师:哎呀,太可惜了,我们都准备给你鼓掌了。来,别紧张,放松一下,再读一遍,你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在于老师的一再鼓励下,该生信心倍增,终于正确、流利地把这段话读出来了,教室里自发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该生的神情中分明多了一份以前少有的自信。)
赏析: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和爱护,认可与赞同。于老师的评价迎合了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于老师饱含真情的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彻底放松了紧张心情,信心倍增,他终于正确、流利地把这段话读出来。教室里热烈的掌声,是对学生的接纳和认可,更是对于老师丰厚的人生修养和精湛的教学艺术的喝彩与赞叹。
二、调侃,让学生意趣盎然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小稻秧历险记》教学片段:
师:你来读。(一位学生朗读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化学除草剂喷洒之后说的话)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学生朗读时声音很大、力气很足的样子)
师:要么你这株杂草抗药性特强,要么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得再给你喷洒一点。(于老师说着,便朝着朗读的学生做喷洒农药的动作。众笑)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该生再读时,耷拉着脑袋,真有点“有气无力”了。众笑)
[赏析:当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出现偏差,朗读不到位时,于老师善用调侃,点拨和唤醒孩子的灵性,让孩子明白怎样读才会更好。诙谐幽默的评价语言,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入最佳状态,不但优化了朗读训练效果,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朗读的无限乐趣,课堂充满灵动的生命气息。善于调侃,幽默风趣,使于老师的语文课堂常常是欢声不停、笑语不断,学生情绪高涨、意趣盎然。]
三、赏识,让学生备受鼓舞
著名特级教师孙建锋《最大的麦穗》教学片段:
(一个男生神情专注、掷地有声地朗读了课文第六自然段苏格拉底的一段话)
师:刚刚大家都听到这位同学如洪钟般能触动灵魂的话语,可没注意他投入、专注的神情,让我们再一次聆听他的声音,欣赏他专注的神情。(生再读,比第一次更好了)
师:如果我是你的一个学生,听到你这样严肃而又充满哲理的话语,我一定有所感悟。你是一位严厉派的苏格拉底。
(生满怀喜悦地坐下,孙老师又请一位女同学读苏格拉底的话)
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如春雨般滋润人心的话语,渗入我们的心田。你是一位温和派的苏格拉底。
赏析: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劳动成果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褒奖,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从而形成自我激励的心理机制。朗读教学中,有的老师常用“读得真好”“读得真有感情”“读得棒极了”等空泛的评价语言来表示对学生的赞赏,殊不知这样空泛的评价语言除了让学生兴奋片刻外,并不能让学生受益多少。孙老师可不一样,他对学生的赏识性评价,比“读得真好”“读得真有感情”更有针对性,既能让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又巧妙地告诉学生朗读的要求——专注投入,以情动人,同时还向学生传递了这样的理念:阅读要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四、点拨,让学生恍然大悟
特级教师于永正《再见了,亲人》教学片段:
(一生读“抢救伤员”这件事)
师:这件事最感人,感情最不容易表达,听于老师读一下。
(于老师范读,声情并茂)
师:大家注意了没有?“当您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这句话中间是个逗号,可是于老师为什么停了较长时间?
生:房子炸平了,小孙孙炸死了,大家心里很悲伤。
师:志愿军说到这里的时候,心里很难过,说——
生:说不下去了,所以说到这里停了较长时间。
师:对了,理解了,感情体会出来了,才能读好。请大家把“抢救志愿军伤员”这件事再读一读。
赏析:学生在读的时候感情体会不深,语速把握不好,怎么办?于老师并不急着作出否定评价,而是先以自己声情并茂的范读,引领学生进入语言情境,体悟蕴涵于字里行间的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然后,再以巧妙的点拨,让学生恍然大悟:房子炸平了,小孙孙炸死了,志愿军心里很难过,朗读时语速要慢一点,语调要低一点,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学生再读时,仿佛已是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是一名志愿军战士,在和朝鲜大娘深情道别。朗读指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充满智慧的朗读评价,根植于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语文素养和正确的教学观。我们要在语文课堂实践中借鉴名师的朗读评价经验,让智慧评价成就精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