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文章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及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研究了我国高等教育生均经费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生均经费的绝对差异呈现出快速扩大的发展趋势,但相对差异比较稳定.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生均经费的极值比总体上呈现出逐步降低的态势.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财政分权、政府对教育投入意愿总体上对我国高等教育生均经费产生了正向作用,而高等教育学生规模对我国高等教育生均经费产生了负向作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及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研究了我国高等教育生均经费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生均经费的绝对差异呈现出快速扩大的发展趋势,但相对差异比较稳定.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生均经费的极值比总体上呈现出逐步降低的态势.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财政分权、政府对教育投入意愿总体上对我国高等教育生均经费产生了正向作用,而高等教育学生规模对我国高等教育生均经费产生了负向作用.
其他文献
青年教师是民办高校的主力军,是建设高水平民办高校的关键.通过对X省8所民办本科高校14名青年教师的深度访谈表明,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生存的外部生态环境“有失公允”、民办高校“目中无人”、“领路人”的缺失和民办高校“目标漂移”是钳制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打造高质量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政府要尽快从“缺位”向“归位”转变,民办高校要从“经济逻辑”主导向“教育逻辑”主导转变,并在青年教师发展上由“听其自然”向“因势利导”转变,青年教师自身要从“消极等待”向“主动发展”转变.
对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后发型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比较分析发现,后发型世界一流大学从人才培养定位、学科发展模式、课程建设、教学方式、育人机制等方面建构了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人才培养体系以突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变革课程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多元育人方式协同人才培养等为特征.我国大学应突破人才培养体系困境,通过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统筹学科布局、变革课程教学形式、强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从而建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学历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为实现中国梦培养了 一批高质量的人才.文章借助CiteSpace软件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创刊以来36年的刊载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专业学位、学科建设、学位制度、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研究呈现出“国家引导,政策推动”“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研究团队”“注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持续关注研究生培养质量”等特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研究、导生学术道德建设研究以及导生关系学术文化研究将
随着研究生学术不端事件屡次曝光,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作为主要负责人,其道德品行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构建了导师的道德型领导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影响的跨层次模型.通过对60个研究生团队中302名研究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导师的道德型领导抑制了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道德认同在二者间起跨层中介作用,团队伦理气氛跨层调节了道德认同与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关系.这项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导师的道德型领导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制约机制,为高校管
随着跨境高等教育自身的不断发展、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以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许多基于新区域范畴的跨境高等教育合作正在世界各地兴起,它改变和融合了以人员、项目和机构为主的传统跨境流动形式,形成了具有明显区域间主义治理特征的新跨境合作发展模式.在历经二十年的探索和实践之后,博洛尼亚进程、跨境大学项目和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的推进路径各具特色,对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以及我国与沿线国家、地区共创“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合作新模式及治理机制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高校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评价面临着内容价值评价、媒体等级及网络影响程度评价、融入现有科研评价体系及职称评聘体系的困境.考察高校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评价机制的缘起及其演进的根本动因、建设的政策依据、建设的战略目标,通过科学合理地对网络文化成果进行分类、坚持内容的定性分析与传播的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主体的权威和评价过程的公开透明等路径,对高校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评价机制进行优化,从而科学评定高校优秀网络文化成果,促进高校优秀网络文化发展.
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定位于培养反思性实践者,但在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中存在“课程目标单一,与人才培养目标相抵牾”“课程内容技艺化,与实践理论相分离”“课程实施标准化,与个性发展难契合”“课程评价终结化,与发展性功能相脱节”等问题.究其根源在于一是“实践取向”理解片面,教育实践观转变不及时;二是高师院校综合化发展考量不足,忽略师范学术性.基于反思性实践者培养视角,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可依据以下三条原则进行优化,即坚持整体性与针对性统一、坚持适应性与发展性统一、坚持理论与实践技艺统一.
克服“五唯”顽瘴痼疾、优化评价体系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是两类不同的研究生培养类型,然而很多高校并未对两类研究生采取差异化的培养和评价,使得人才培养的“同质化”问题凸显.文章明确区分了这两类硕士学位的利益相关方、培养目标、培养环节和方式、质量评价标准和方法,基于过程导向的柯氏评估模型的思路,运用调查问卷和专家访谈的方法,从课程教学、学术锻炼、实践培训和论文答辩等多个环节,构建了两类硕士生培养质量的多元评价体系.提出要依据“需求导向”分类确定培养目标、建立“1+X”导师制
凭借“互联网+”和“小规模教学课堂”的优势,SPOC教学模式得以迅速应用于众多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其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升蕴藏着巨大的价值,同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客观主义知识观直接阻滞了其个人知识的出场、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个人认知的价值错位大大消解了 SPOC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权威,重线上教学的“人机关系”轻线下教学身体在场的“师生关系”,遮蔽了教师教学具身知识的价值.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重新省思个人知识的内涵
法治中国情怀培育是专业知识学习的政治课,是专业知识传承的价值课,是职业方向选择的导向课,是职业方向滋养的情感课.法治中国情怀培育,能够为法科生提升专业认同提供感情基础,为法科生提升专业技能提供内源动力,为法科生克服法治中国建设中的职业倦怠提供精神动力.应重点培育法科生争做科学立法推动者、严格执法表率者、公正司法捍卫者、全民守法引领者的担当情怀.应当以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素质精湛、人文素养优良的情怀培育,锻造科学立法推动者的担当情怀;以执法为民、法律至上以及以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为导向的情怀培育,淬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