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优秀民俗文化在现代高校的传承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bje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安徽民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广泛的地域影响、丰富的文化内容以及鲜明的地域特色,成为许多学者研究安徽地域文化的重要对象。高校作为研究与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应当主动承担起发展民俗文化的责任与使命。本文以安徽民俗文化中极具特色的桐城派家训家教思想为视角,努力挖掘其中优质的文化资源,融合现代文明中先进的思想理念,探寻在高校课程中传承桐城派家训家教思想的现实路径,为安徽民俗文化在高校的传承提供具体的文化选择。
  关键词:安徽民俗文化;桐城派家训家教思想;高校课程建设;传承与发展
  一、百年家风,争奇斗艳
  安徽,地处中国中东部地区,总面积14万平方千米。辽阔的占地面积、丰富的人口资源和山地丘陵相间的地形造就了其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而自清代以来影响甚广的桐城派家族家风思想更是为安徽地区的民俗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重视读书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主张将书本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追求“知行合一”。
  张英在他的《聪训斋语》中提出“人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惟读书可以养之”[1],将读书作为修身养性的有效途径,认为在纷繁复杂的人世中,唯有读书才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陶冶,灵魂得到救赎。此后其子张廷玉也是深入地贯彻了张英所提倡的“读书养心”的家风理念,并将书中所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励精图治,从而成为清朝一代名相。
  (二)待人和善,与邻为伴,讲求睦邻友好。
  “六尺巷文化”是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影响了无数人的道德情怀[2]。“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让当代人与张英家族跨越百年的历史长河进行交流,寥寥几小句却深刻地蕴含了中华民族 “包容、友好、和平”的传统家风家训思想,丰富了桐城派家风文化的思想内涵。
  (三)言传身教、家学传承。
  姚氏家族的兴盛,与其深厚的家学渊源和姚氏历代长辈重视言传身教,亲身实践的优良家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桐城姚氏历来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姚训曾经教子曰“富贵在天,惟学在人”[3]。姚范教姚鼐古文創作,成就了桐城派“开山鼻祖”姚鼐的传奇一生。继而姚鼐先生一生致力于古文创作和古文文论研究,为清朝古文创作理论结构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遵循孝悌之义、重视家族内部团结互助。
  一个家族的繁荣和兴盛需要家族内每一位成员的付出。《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列传》记载:“吾宗之兴,自勉运智,自宽运力,犄角之功也!”方恕十岁而孤,与其兄长方懋相依为命。二人兄友弟恭,同心协力,勤俭治家,带领方氏家族迅速走向兴盛,并形成了团结互助、长幼有序、遵循孝悌的优良家风。
  二、桐城派家训家教思想的现代意义
  社会的发展依赖于每一个小家的发展,家庭的存在、家族的盛衰更需要依靠家风家教来维系。尤其在当今时代,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地球村的建立,外来文化和思想观念的侵扰,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家训家教思想,建立现代人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显得尤为重要。
  (一)重视读书的即时和延时的价值,有利于积极推进终身学习理念和学习型社会的建构。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它更是祖祖辈辈长时间的亲身实践经验和文化知识的沉淀,给予我们心灵的陶冶和情感的升华。
  好的书籍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价值从来都不是短暂的、瞬时的,相反,它往往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潜在的、延时的价值。如今终身教育的理念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已成为现代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这与桐城派家训家教思想中蕴含的“读书养心”的观念形成了超越时空的契合。传承和发展桐城派家训家教思想中的优秀成分,顺应时代潮流,加强“读书养心”的家风构建,积极促进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理论的形成,是桐城派家训家教思想发挥其现代意义的有效途径。
  (二)待人友善、与邻为伴的家训思想,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加快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深入贯彻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4]。“和而不同”的思想从古至今一直影响着华夏儿女,也是桐城派传统家训家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讲话中多次提及“和平发展”,倡导和平发展、和谐相处、合作共赢的国际观。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5]。在对社会关系的构建上,中国共产党在2004年便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
  “和谐”“友善”的桐城派家风思想像是无声的教诲,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弘扬“和谐”“友善”的桐城派家风,努力将其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点,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彰显“和平外交”“睦邻友好”的外交思想观念。
  (三)亲身实践、言传身教、立德树人是教育子女和学生最有效的途径。
  何为教育,便是“教”和“育”。教育不仅要“育”,还需要教。如何教?言传身教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老师、家长在孩子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老师和家长的一言一行是对孩子成长最直接的影响。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老师和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言传身教,将自己的言行举止都融汇到对孩子的教育中,以身作则,立德树人,让孩子在家风的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三、推进桐城派优良家风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
  (一)深入挖掘桐城派家风文化内涵,逐步建设系统的桐城派优良家风文化课程   将优秀传统家风文化纳入当代高校教育体系之中,是弘扬和发展传统家风文化的重要路径[6]。高校内部应整合教师资源和当地相关人才资源,挖掘桐城派家风文化的现代内涵,编订系统的高校课程教材,建立完整配套的必修与选修课程。同时教师应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加强自身对于桐城派家风文化思想的理解和研究能力,在授课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了解桐城派家风教育理论,倡导学生利用闲暇时间阅读《聪训斋语》《曾国藩家书》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桐城派家风理论著作。鼓励学生利用文献资料和著作,通过线上线下的师生沟通,让学生在学校课堂中了解、认同桐城派家风文化,推动桐城派家风文化思想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
  (二)讲好人物故事,结合线下家风文化资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桐城派优秀家训家教思想
  桐城派的家风文化,历经百年的思想沉淀,具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针对优秀家风家训文化资源中丰富的好榜样、好故事,如何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讲好家风家训故事,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环节[7]。在推动桐城派家风文化进入高校课程建设过程中,应讲好人物故事,发挥以张氏家族、方氏家族、姚氏家族为代表的桐城派榜样人物力量。充分整合线下家风文化资源,如六尺巷、桐城派文化研究所等。组织教师或学生实地考察探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领会理论知识的内涵,使桐城派优秀的家风文化资源在高校课程建设中实现价值最大化。
  (三)立足于网络信息化时代,拓宽桐城派优良家风文化传播方式
  计算机技术的普遍运用推动了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随之而来的各种网络媒体平台应运而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基础上,灵活运用现代媒体平台。诸如设立桐城派家风文化研究相关网站;开通以桐城派优良家风文化为主题的微博超话社区;利用微信公众号发表相关推文;推进高校之间合作以及高校内师生合作、专业合作,共同拍摄短视频或自创话剧表演;充分利用大众视频平台,拓宽桐城派优良家风文化的传播视野,讲好桐城派榜样人物故事。
  桐城派家风是安徽民俗文化中的重要资源,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结构体系都深刻地影响着无数的中华儿女。虽然桐城派家训家教思想在进入现代后逐渐走向没落,但因其内容的豐富性,影响的深远性以及受众的广泛性,无论在对家庭家风的形成和个体身心的发展,还是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大国政策的运用,都具有先进的指导意义。因而,传承和发展桐城派先进家训家教思想,在现代依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高校师生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当深入了解包括桐城派家风文化在内的安徽民俗文化,自觉地进行文化传承与创新,努力成为安徽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张英.聪训斋语[M].中国纺织出版社.2019.
  [2]伍德勤,毛新梅.安徽优秀民俗的现代教育价值及校园传承与创新[J].铜陵学院学报,2020,19(03):79-83+90.
  [3](清)姚莹.姚氏先德传[M].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家谱文献中心编:《清代民国名人家谱选刊续编·桐城麻溪姚氏宗谱》56 卷,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
  [4]本报评论员.必须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N].人民日报,2020-09-10(004).
  [5]李萍. “和而不同”的时代价值[N]. 学习时报,2020-04-03(007).
  [6] 陈慧敏.新时代中国优秀传统家风文化的传承价值与实现路径[J].理论导刊,2019(07):113-117.
  [7]余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优秀家风家训文化的传承与应用[J].蚌埠学院学报,2020,9(03):88-91+111.
  本文为安徽省20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桐城派家训家教思想在现代的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202010383266)阶段性成果
  本文为铜陵学院2019科研基金项目《安徽民俗文化在高校的传承》(文件编号:2019tlxydxs115)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新形势下,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对建筑业发展形成利好支撑。伴随房屋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建设规模与技术应用能力的显著提升,人们更重视优化自身的日常居住、办公环境。这便需做好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促进工作协调,确保项目的如期交付,并应当做好质量管控,使项目建设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助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笔者依据自身实践经验,着眼于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质控问题,探究优化管理、提高施工质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日渐兴旺,茶文化旅游在全国各地也迅速崛起。针对这种新型旅游模式,本文首先就其中的茶文化情况进行简单概述,并通过研究结合贵州省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其发展优势,对当地茶文化旅游資源的基本特点进行探索,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贵州省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创新开放模式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贵州省;旅游资源  贵州省地区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古茶树资
期刊
摘要:《霸王别姬》既是一部包含悲剧意味的影视作品,同时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深度的反思。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在影片中运用京剧音乐元素将影片所蕴含的命运、迷恋以及若隐若现的悲剧主题因素完整的呈现在观众面前,将音乐与人物的命运融合在一起,不仅达到了升华影片情境艺术性的目的,而且将鲜明的民族特色贯穿到了影片的始终。文章主要是以电影作品中的音乐元素为主题,对《霸王别姬》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对影视作品中戏曲音乐
期刊
摘要:在当前社会,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生活和艺术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人都会追求更高的艺术,来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插花作为当前许多艺术追求者所喜爱的一种消遣的形式,在當前我国拥有十分广阔的市场。插花这一门艺术最早来源于我国隋唐时期,但真正的兴盛时期,却是在日本,同时,日本也产生了众多关于插花的流派,而小原流花道是十分主要的一个插花学派。插花的风格是十分多样性的,有的
期刊
摘要: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工程建设项目日益增加,道路起桥梁施工规模不断扩大,给生态环境带来严峻中影响。如果在建设过程中管理不当,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绿色桥梁可以尽可能地保护环境,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可以将道路桥梁工程整体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和能源的消耗降到自然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做到保证工程质量,又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施工地周围的自然环境,减少破坏,具备可行性,
期刊
摘要:全面文化热潮的出现,使文化馆承担文化建设中更为重要的职责。在文化馆全面实施免费开放活动以来,虽然取得一定的工作效果,使群众享受到文化艺术的魅力,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开放活动规范化的进行带来一定的阻碍。为此,本文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相应的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建议,旨在帮助文化馆更好的服务大众,创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文化馆;免费;开放活动  引言  在我国群众精神需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
期刊
摘要:本文拟采用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探讨N/NP相同时,“第一+N/NP”与“第一个+N/NP”的一般使用规律及区别联系。  关键词:第一+N/NP;第一个+N/NP;区别;联系;  一、第一+N/NP与第一个+N/NP  (一)第一+N/NP  1.可加量词“个”时N/NP的特征  在“第一+N/NP”格式中,名词前可加量词“个”,并且意义无变化。N/NP的语义特征可概括为[+逻辑性,+
期刊
兴元汉府,固汉家之宗庙,素华夏之正源。商周礼治,追维龙岗,汉王设郡,天下相争。衔沅湘,接长江,滔滔东流,势比天水。山势巍巍比壮士,未平治世之心,水色潋滟逊娇女,不违婀娜半步,层峦叠翠,无造作之姿态,碧水流清,有绝世之芳华,天有银霄,地有大汉,拥秦岭而居南江,挟巴山而割关中,造化天设,泽沃野千亩,物象自成,育英杰十方,身置褒城,心亦怡然。  斗转星移,辉煌依旧,昔张骞出使,孝儒正学,意气之盛,文风之
期刊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技术不仅颠覆性地改变人们的传统上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甚至影响人们的生存和思维方式。数字化设计的核心在于通过计算规则与参数的设定来实现设计的生成、发展与调控,实现设计的最优化,大大地提高了设计的效率与精准度以及后期落地可行性。其应用十分广泛,数字设计将现实和虚拟融合,为建筑设计拓宽了表现形式与表现空间,为建筑师提供了建筑新思路,对当代建筑产生
期刊
天女何疏,遗此仙肴!夫小笼汤包者,比安期之素枣,逾方朔之白桃。或有幸子,得窥其庖。庖丁脍肉,易牙操刀。玄冥蓐收,甘咸适调。抟面揉油,修清辉之月。割条判块,散微熠之星。拥糜合饼,松入泠雾之抱,水襄矮芦之汀。而乃驱河东之豕,御大宛之骢。旋则云凝楚岳,氣起沣城。霭然腾燧,飘然驾风。闻者指动,过者空嚼。  若夫毗邻小肆,围案老饕。始陈笼以列屉,气郁郁其如涛。倏捉盖以开视,泄洞庭之漪潮。瞻皓阁乎悬圃,发赤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