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5月20~24日,四川师范大学周介铭校长率代表团赴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访问,主要议程是同卡方签署创建孔子学院的执行协议。此次工作访问,特意安排在李克强总理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进行,主要是因中巴即将签署的12个合作协议中涉及到中国在巴基斯坦建立孔子学院的内容。我有幸成为代表团成员随团访问,耳闻目睹,近距离感受了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特殊、友善的关系。
总统府内观礼
22日上午,应巴基斯坦外交部之邀,我们从伊斯兰堡宾馆出发去巴基斯坦总统府,出席中巴政府合作协议签字仪式观礼。
沿途所见,到处都是欢迎中国高层访问的宣传广告。
大约当地时间下午6∶00,我随团进入巴基斯坦总统府。签字仪式的场所在进大门大厅的左半边位置,中巴领导人从正门进入总统府,很快到达相应的位置。在签字仪式正式开始前,李克强与扎尔达里面带笑容,不时微微转头侧面,低声愉快地交谈,还偶尔夹杂了一些简单的手势。按外交礼仪,只需巴基斯坦总理霍索同李克强并排站立共同见证签字仪式即可。但实际出现在李克强身边的是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大大提高了对中国客人的接待规格。签字仪式结束后,两人热情握手。
紧接着是记者招待会。招待会的场所在进大门大厅的右半边位置,距签字现场只有三四十米远。招待会大致围成了长方形,主席一方摆放了两张带有麦克风的演讲台,李克强居右,扎尔达里居左。李克强右下侧一方,中国随访的官员成一字型站列,扎尔达里左下侧一方,巴基斯坦接访的官员成一字型站列,同中国随访官员相对。李克强、扎尔达里正面的一方,是严阵以待的各国新闻记者。李克强与扎尔达里先后发表讲话,但在发言之前,他们相互谦让,体现了相互尊重的态度。在整个记者招待会上,双方都是非常礼貌、客气、和谐、友好的。
当地报刊浏览
在巴期间,我留意当地几家英文报,从中获得不少关于中巴关系的信息。
《黎明》(Dawn)2013年5月22日第15版刊发了一幅照片,照片中是一高竖于大道旁的巨幅广告牌,上印中巴两国国旗图案,中国国旗约占四分之三版面。国旗图案上印着中巴国家领导人的肖像,李克强居中间,扎尔达里与霍索居两侧。广告牌下方有一个英语短句“Welcome to Pakistan”(“欢迎来到巴基斯坦”),十分醒目。
《民族》(The Nation)21日刊发了4篇有关中国的文章,对中巴关系作了高度评价。第6版刊发匿名文章《巴-中-印三角》(“Pak-China-India triangle”),把巴基斯坦定位成“中国的亲密朋友”。第8版刊发匿名文章《中国总理的访问将进一步促进同巴基斯坦的贸易》(“Chinese premier visit to further boost trade with Pakistan”)及巴基斯坦前外交大臣萨姆萨德·阿哈迈德的专题文章《全天候伙伴关系》(“An all-weather partnership”)。第16版刊发匿名文章《巴基斯坦热烈欢迎李总理》(“Warm welcome awaits Premiere Li in Pakistan”),说中巴两个邻国“在考验的时刻总是站在一起的”。
另一家英文报22日头版文章使用了“铁哥们儿”(“Iron-friend”)一词来描述中巴关系,同中国媒体遥相呼应。
首都文化考察
23日,我们这次访问任务基本完成了,但回国最早的一个航班却在次日凌晨。利用这一空隙,我们去首都附近的贾乌利安佛教遗址、费萨尔清真寺与湖景公园三个地方作了简单的文化考察。
贾乌利安佛教遗址位于西北的塔克西拉。“塔克西拉”古城始建于2500年前,公元前3世纪发展成为香火鼎盛的佛教圣地。巴基斯坦97%的人信奉伊斯兰教,清真寺遍布全国,随处可见。被联合国授予世界遗产的贾乌利安佛教遗址以非伊斯兰教古迹保存至今,难能可贵。
玄奘于650年来到塔克西拉讲经、说法,前后整整两年。贾乌利安佛教遗址中的26号就是玄奘讲经、说法的地方。这地方的屋顶、门框、门板、桌子、椅子、床铺、锅、碗、瓢、盆、勺等设施早已荡然无存,唯有四面墙壁的保存还比较完好。
我们到达遗址时,骄阳在上,地若蒸笼,或许是因为来得比较早,或许是因为历史古迹不免苍凉,我们自始至终未遇到其他任何来考察的人,附近的居民也多不见踪影,一切都显得清静,还有些许肃穆。在烈日的烤照之下,遗址的历史厚重感格外强烈。
费萨尔清真寺坐落在伊斯兰堡西部国际伊斯兰大学旁,是用沙特阿拉伯费萨尔国王基金会资助的8000万沙特里亚尔(约合1500万美元)来建造的,占地面积18.9705万平方米,是巴基斯坦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乌尔都语中的“巴基斯坦”源自波斯语,意为“圣洁的土地”或“清真之国”。费萨尔清真寺宏伟高大,宽敞明亮,白色纯洁,庄严肃穆,成为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主要象征。
我们一在附近下车,志愿跟随我们作义务向导的巴基斯坦小伙子阿里便遥指这座清真寺介绍说,是中国设计和建造的。后来,我看到文字资料才知道,这座清真寺是由巴基斯坦工程技术人员设计、使用本国材料建成的。阿里之所以出错,可能是他对于相关知识的把握较为草率,而这种草率又可能是源于他对中国的友善乃至偏爱,感情倾向十分明显。
湖景公园靠近拉瓦尔湖,十分宽大,高高的蓝天,辽阔的大地,湖光与陆景映衬,宁静肃穆,和谐美丽。站在湖岸的亭榭之中举目眺望,但见一片碧绿,一片清澈,湖水丝毫未受到工业或居民排水的污染,这在工商业文明时期的确十分罕见。我们边走边说话,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公园门口,一批巴基斯坦人围了过来,簇拥着合影。这种情况在费萨尔清真寺达瓦学院图书馆等地也出现过。
这次巴基斯坦之行只有短短五天时间,但它却为我提供了能够多角度、多层面地走近中巴关系的机会。我在其间之所见、所闻、所感、所知,正好印证了“中巴友谊万岁”这句家喻户晓的流行语。
总统府内观礼
22日上午,应巴基斯坦外交部之邀,我们从伊斯兰堡宾馆出发去巴基斯坦总统府,出席中巴政府合作协议签字仪式观礼。
沿途所见,到处都是欢迎中国高层访问的宣传广告。
大约当地时间下午6∶00,我随团进入巴基斯坦总统府。签字仪式的场所在进大门大厅的左半边位置,中巴领导人从正门进入总统府,很快到达相应的位置。在签字仪式正式开始前,李克强与扎尔达里面带笑容,不时微微转头侧面,低声愉快地交谈,还偶尔夹杂了一些简单的手势。按外交礼仪,只需巴基斯坦总理霍索同李克强并排站立共同见证签字仪式即可。但实际出现在李克强身边的是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大大提高了对中国客人的接待规格。签字仪式结束后,两人热情握手。
紧接着是记者招待会。招待会的场所在进大门大厅的右半边位置,距签字现场只有三四十米远。招待会大致围成了长方形,主席一方摆放了两张带有麦克风的演讲台,李克强居右,扎尔达里居左。李克强右下侧一方,中国随访的官员成一字型站列,扎尔达里左下侧一方,巴基斯坦接访的官员成一字型站列,同中国随访官员相对。李克强、扎尔达里正面的一方,是严阵以待的各国新闻记者。李克强与扎尔达里先后发表讲话,但在发言之前,他们相互谦让,体现了相互尊重的态度。在整个记者招待会上,双方都是非常礼貌、客气、和谐、友好的。
当地报刊浏览
在巴期间,我留意当地几家英文报,从中获得不少关于中巴关系的信息。
《黎明》(Dawn)2013年5月22日第15版刊发了一幅照片,照片中是一高竖于大道旁的巨幅广告牌,上印中巴两国国旗图案,中国国旗约占四分之三版面。国旗图案上印着中巴国家领导人的肖像,李克强居中间,扎尔达里与霍索居两侧。广告牌下方有一个英语短句“Welcome to Pakistan”(“欢迎来到巴基斯坦”),十分醒目。
《民族》(The Nation)21日刊发了4篇有关中国的文章,对中巴关系作了高度评价。第6版刊发匿名文章《巴-中-印三角》(“Pak-China-India triangle”),把巴基斯坦定位成“中国的亲密朋友”。第8版刊发匿名文章《中国总理的访问将进一步促进同巴基斯坦的贸易》(“Chinese premier visit to further boost trade with Pakistan”)及巴基斯坦前外交大臣萨姆萨德·阿哈迈德的专题文章《全天候伙伴关系》(“An all-weather partnership”)。第16版刊发匿名文章《巴基斯坦热烈欢迎李总理》(“Warm welcome awaits Premiere Li in Pakistan”),说中巴两个邻国“在考验的时刻总是站在一起的”。
另一家英文报22日头版文章使用了“铁哥们儿”(“Iron-friend”)一词来描述中巴关系,同中国媒体遥相呼应。
首都文化考察
23日,我们这次访问任务基本完成了,但回国最早的一个航班却在次日凌晨。利用这一空隙,我们去首都附近的贾乌利安佛教遗址、费萨尔清真寺与湖景公园三个地方作了简单的文化考察。
贾乌利安佛教遗址位于西北的塔克西拉。“塔克西拉”古城始建于2500年前,公元前3世纪发展成为香火鼎盛的佛教圣地。巴基斯坦97%的人信奉伊斯兰教,清真寺遍布全国,随处可见。被联合国授予世界遗产的贾乌利安佛教遗址以非伊斯兰教古迹保存至今,难能可贵。
玄奘于650年来到塔克西拉讲经、说法,前后整整两年。贾乌利安佛教遗址中的26号就是玄奘讲经、说法的地方。这地方的屋顶、门框、门板、桌子、椅子、床铺、锅、碗、瓢、盆、勺等设施早已荡然无存,唯有四面墙壁的保存还比较完好。
我们到达遗址时,骄阳在上,地若蒸笼,或许是因为来得比较早,或许是因为历史古迹不免苍凉,我们自始至终未遇到其他任何来考察的人,附近的居民也多不见踪影,一切都显得清静,还有些许肃穆。在烈日的烤照之下,遗址的历史厚重感格外强烈。
费萨尔清真寺坐落在伊斯兰堡西部国际伊斯兰大学旁,是用沙特阿拉伯费萨尔国王基金会资助的8000万沙特里亚尔(约合1500万美元)来建造的,占地面积18.9705万平方米,是巴基斯坦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乌尔都语中的“巴基斯坦”源自波斯语,意为“圣洁的土地”或“清真之国”。费萨尔清真寺宏伟高大,宽敞明亮,白色纯洁,庄严肃穆,成为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主要象征。
我们一在附近下车,志愿跟随我们作义务向导的巴基斯坦小伙子阿里便遥指这座清真寺介绍说,是中国设计和建造的。后来,我看到文字资料才知道,这座清真寺是由巴基斯坦工程技术人员设计、使用本国材料建成的。阿里之所以出错,可能是他对于相关知识的把握较为草率,而这种草率又可能是源于他对中国的友善乃至偏爱,感情倾向十分明显。
湖景公园靠近拉瓦尔湖,十分宽大,高高的蓝天,辽阔的大地,湖光与陆景映衬,宁静肃穆,和谐美丽。站在湖岸的亭榭之中举目眺望,但见一片碧绿,一片清澈,湖水丝毫未受到工业或居民排水的污染,这在工商业文明时期的确十分罕见。我们边走边说话,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公园门口,一批巴基斯坦人围了过来,簇拥着合影。这种情况在费萨尔清真寺达瓦学院图书馆等地也出现过。
这次巴基斯坦之行只有短短五天时间,但它却为我提供了能够多角度、多层面地走近中巴关系的机会。我在其间之所见、所闻、所感、所知,正好印证了“中巴友谊万岁”这句家喻户晓的流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