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更多为民众个体考量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io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古有此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今以此答”,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叶小文为“中国式打拼”做出这样的概括。那么,今天的中国民众为了什么而打拼?民众是如何看待国家富强与个人打拼的关系的?又是什么让奋斗中的民众备感艰辛?日前,人民论坛杂志与腾讯网联合开展中国民众“打拼”心态调查,关注民众感触与内心世界。本次调查得到广大网友的热情支持与积极参与,截至2009年11月8日,共收回有效网络问卷5892份。
  
  为生活,不为信仰
  
  42.83%的受访者选择“为了生活,为了衣食住行”,21.79%的受访者选择“为下一代能过得更好”
  “也许我们都应该停下来想一想,我们工作、打拼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改善目前的生活,让家人过好日子呢?还是为了要让喜欢的人得到幸福?抑或是在权力与地位上的追求,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一位受访者表示,这是当前忙碌的人们最应该思考的地方。
  打拼要有目标,在回答“下列那一项最值得您去打拼”时,42.83%的受访者选择“为了生活,为了衣食住行”,21.79%的受访者选择“为下一代能过得更好”。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为自已生计改善,还是为下一代构筑更好的生存环境,受访网民都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以生活为中心的“中国式打拼”形象。一位广东佛山的网友说“我不开工没得吃,上有老,下有小”;另一位湖南娄底网友留言“我要生存,要生活”;一位河南郑州网友留言说:“为了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奋斗”。近期,反映底层民众生活、打拼状态的《蜗居》等市民题材电视剧热播,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深入体察公众为衣食住行而打拼的生活状态,也许能够激起更多普通民众的共鸣。
  除外在目标外,是什么构成了“中国式打拼”的内心世界?22.62%的受访者选择“为了人生没有遗憾”,22.18%的受访者选择“为理想,为梦想”,19.77%的受访者选择“为不辜负家人的期望”。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仅3.28%的受访者选择“为信仰”。调查结果显示,对受访网民而言,人生、理想、家人等情感要素扮演了“中国式打拼”的内心支柱,而“信仰”则显然不是受访网民的主要精神支撑点。
  
  “一个人的战争”:是进步,是隐忧?
  
  认为自己“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打拼的受访者仅占3.78%
  调查中,带有国家、集体色彩的选项均在相当程度上遭遇冷落。关于为什么而打拼,认为自己“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打拼的受访者仅占3.78%;关于打拼的信心,因“对民族复兴充满信心”而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的仅占3.82%;关于打拼中的艰辛,认为“受国家整体发展水平制约,打拼时付出的比发达国家普通民众更多,回报却更少”的仅占10.34%。
  一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网民对于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普遍持相对淡漠态度。专家强调,国家衰落,民生必然凋敝;然而国家强盛,每个人不是必然生活过得更好。今年初,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孙立平教授曾撰文,对于“社会认同和社会向心力在急剧流失”表示忧虑。专家指出,国家富强是个体富裕与个人前途的基础,比如一个美国白领同一个中国白领,同样的资历、能力,干同样的活,美国白领的收入可能是中国白领的数倍或十多倍,这不是个体能力不同而是因为国别不同造成的,因为美国更富裕。当前中国比以前确实强大了,但部分老百姓并没有真正富裕,特别是存在的贪腐、不公平等现象使公众在认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联系出现偏差。
  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学艺教授接受人民论坛记者采访时说,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发展相对滞后,出现了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问题,社会事业建设方面欠账较多,同客观需求差距较大,要真正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业有所就”,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中共中央党校高新民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远离说教和宣传的时代,民生政策和社会政策是增强社会凝聚力的关键。加速社会事业的发展,构建良好而通畅的利益共享机制,让国家发展的成果更有效地惠及广大民众,或许能够对社会认同感的增强有所助益。
  另一方面,调查结果也体现了民众价值观的变迁。分析人士称,民众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更加注重自身的价值实现,也是一种观念上的进步。在战争、灾难等非常规状态下,国家更加需要民众的政治热忱,但是在和平安定的局面中,不仅民众应更多地关注自己的生活、自己内心的幸福感,国家亦应在公共治理层次更多为民众个体考量,让民众在打拼、奋斗过程中感到有援手,而不只是“一个人的战争”。
  
  受访网民对自己打拼的前景普遍持乐观、坚定态度
  
  34.57%的受访者选择“虽然有艰辛和无奈。但有付出就一定会成功”。43.53%的受访者表示“无论成败。只有努力打拼才是对生活负责任的态度”
  在回答“您对自己的打拼能否成功有信心吗?”这一问题时,34.57%的受访者选择“虽然有艰辛和无奈,但有付出就一定会成功”,43.53%的受访者表示“无论成败,只有努力打拼才是对生活负责任的态度”。仅15.21%的受访者选择“打拼中遇到太多困难,使自已对打拼是否能成功产生了怀疑”。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网民对自己打拼的前景普遍持乐观、坚定态度。
  此种乐观源自何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周淑真教授表示,在当代,中国经济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是我们自信和乐观的来源。然而,即使面临金融危机、严重自然灾害等各种考验、挫折,中国民众依然保持着“无条件乐观”。金融危机中,当代传媒业巨擎默多克曾评论:“中国人的乐观向上,与笼罩世界其它地方的悲观情绪形成鲜明反差。”
  “无条件乐观”并非盲目乐观。在回答“您的打拼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最让您感到艰辛”这一问题时,“社会不公平、不公正,自己打拼的力量太卑微,无法改变现实”和“房价、物价太高,觉得纵使打拼也徒劳”分别以26.27%、19.60%到受访网民“备感艰辛”榜单第三、四位。此结果显示。受访网民普遍有着清晰而务实的问题意识。但是,35.73%的受访者选择了“社会竞争激烈,自身能力欠缺”;26.92%的受访者选择“没有目标,缺乏动力和方向感”,排在所有选项的前两位。由此可见,尽管民众对种种社会问题存在不满,但受访网民仍然深信,要打拼,“靠自己”,自身的强大和意志的坚定才是在打拼中胜出的关键。
  7月16日《人民日报》刊载施芝鸿的署名文章,以“憧憬和奋斗”为题,概括三代领导人关于中国国家形象的论述。国家形象是民众精神状态的外在表现,也许“憧憬和奋斗”同样可以作为“中国武打拼”内心世界的最好注释。
其他文献
虚拟市场并不创造财富,其功能只在于通过方便融资来辅助创业以及带动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增长。股市创造财富是假象、假命题;创业创造财富才是真象、真命题  为鼓励创业而设立的“中国纳斯达克”终于呜锣开场了。然而,创业板这个“新生”事物一开始就表现出了甚于主板市场的老病旧结:申新炒新,蜂拥跟风,大赌其行,不为创业,只图圈钱。  就在开盘第一天,许多投资者即按主板市场的习性,狂炒新股,在当天炒一把就走,以至于造
期刊
中国快速发展的强大动能到底由何支撑?不仅西方人困惑,许多的中国人也同样困惑。  “我们都希望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让我们一起继续来打拼”,10月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颐和园考察时的讲话或许从一个层面给出了答案。  不仅物理运动存在动能定律,国家发展同样存在动能定律。动能越大,发展越快越持久。国家精神、执政者与民众关系、国家外部环境是国家动能的三个维度。当一个国家上下同心、执政者与民众良性互动及理性认知
期刊
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孙久文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导  徐祥临 中共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韩冬雪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王天义 中央党校经济部政治经济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导  宋亚平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采写:人民论坛记者 王 慧 杨昀赟 杜凤娇 孙墨笛 常 青      为什么不能只强调工业    孙久文:我
期刊
我们打拼的目标一直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今天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这一目标下找到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    不要单就“打拼”说“打拼”,使它流于概念,变成话语膨胀    “打拼”这个说法,与党的理念,与艰苦奋斗的作风,与我国多年的实践精神是一以贯之的。建党88年来,新中国成立60年来,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一直都是在打拼,所不同的是,在不同时期,我们打拼的目标、打拼的方式、打拼的效果有
期刊
利益分配是领导艺术的关键环节,一个国家没有合理的利益分配,就没有和谐与幸福。一个单位没有合理的利益分配,就没有忠诚的下属与员工。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分配所产生的效果,与“利益”的丰厚程度并不总是成正比。“利益”,不能简单地以金钱来衡量,它还应该包括公平、尊严、希望。对于某些基层人士来说,些微的利益就能使他士气振奋并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块烤肉、一匹马、一次吮伤的故事    《世说新语》记载,
期刊
2008年6月,浦江县探索建立领导干部“办事档案”制度,在浙江上下引起巨大反响。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对“办事档案”制度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先后三次作出批示。浙江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发文要求,在全省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试点乡镇(街道)积极试行这项制度。目前,金华市委已决定在全市乡镇(街道)全面推行、县级机关部门积极试行这一做法。有关专家认为,浦江县推行的“办事档案”做法
期刊
促进县域科学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干部评价机制。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如何更科学、更准确?如何构建体现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绩效管理新模式?这是一直困扰各地政府领导的大难题。    问题与挑战:公共生产力遭到重大消耗与打压    在公共管理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工作人员“有心无力,出勤不出力”乃至不作为和乱作为而无需负责;一辈子不求上进,只求四平八稳、安享“铁饭碗”就行了;在工作中逐渐地变成“慢牛”和“病
期刊
浦江探索的“办事档案”制度,是一项非常好的制度。这个制度基本上可以认定是全国第一家,而且也不复杂,比较容易操作,找到了一个非常朴实的干部管理思路。“办事档案”制度有以下几种作用和功能。  一是形成非常好的导向作用。“办事档案”有了一个衡量和评价的标准,打破了平均主义,而且在干部使用上,包括在利益分配、评优评先等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的办法,起到一个激励作用。  二是形成非常好的监督作用。因为“办事档
期刊
现阶段政治整合面临的任务    在整合机制上,要从控制性整合走向服务型整合。改革开放之前的整合,无论是诉诸社会改造还是群众运动与阶级斗争,都贯穿着“行政控制——强制服从”的逻辑。改革开放后,契约关系成为建构社会身份的基本特征,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提高与社会力量的成长,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逐渐由“单向依附”转变为“枳义互约”的关系。因此,要维持公民对国家的忠诚,单单强调国家汲取是不行的,必须构建一种完
期刊
中国应为西方“大锅饭”买单吗    西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正面临着巨大的困境。西方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在于中国,因此不断向中国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经济要求,如人民币升值、扩大内需、增加进口等等。中国一些经济学家和知识分子也的确被“忽悠”起来,如是认为。比如要刺激民众消费当前储蓄,以及“消费爱国论”等等。其实,造成西方社会经济问题的关键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大锅饭”,这个大锅饭和计划经济的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