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教学,其一是讲好用象征的手法写成的文章的句子中的含义;其二是讲好用含蓄的手法写成的文章中的内涵很深,发人深省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两种语义 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要讲好两种语义,其一是指用象征的手法写成的文章的句子中的含义;其二是指用含蓄的手法写成的文章中的内涵很深,发人深省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对于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文章,需要把文章中的自然现象、景物形象、文学形象等还原为社会形象,把托的物还原为言志的人和事,把抽象还原为具体,让模糊朦胧的语义变得清晰明了,使其意义具有确定性,变大概意思为确切意思。
鲁迅写得《秋夜》,通篇使用的是象征手法。这类文章,学生受社会阅历、理解能力等的限制和时代背景、代差的限制,一般很难比较准确地理解。讲解时,除用细嚼慢咽,一句一句,一层一层地向学生交代的讲授方法之外,还要教给学生一个理解的方法,否则,留给学生的是似懂非懂,似是而非的印象,答题时也很难准确。
教给学生一个怎样的理解方法呢?
概括地讲,用象征方法写成的文章,讲解时要采取“还原法”,交给学生理解的方法还是“还原法”。对文章需要做逐字逐句的“还原”。
现以《秋夜》第四、第五段中几句话为例,加以说明。
例一:“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
这两句话,对于可能存在于院中的枣树来说是写实,但以枣树为文学形象,暗示社会情况时,就是象征,就是托物言“志”,或言心。为使句子具有特定的确定性的社会含义,可以做这样的还原:
“劳动人民,他们简直受尽了剥削,从前还有个别的剥削者来敲骨吸髓,现在是连骨头中的油都被榨光了,一贫如洗了”。
这类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文章,它揭露社会问题的实质也一针见血,很深刻,所以,在讲课时,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还原”;第二步再指出它的深刻意义。
这段话的深刻意义是:说明了劳动人民所遭受的剥削的残酷。
例二:“而一无所有的叶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它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的闪着许多蛊惑的眼睛”。
这段话又可做这样的“还原”:
“被剥削的一无所有的劳动人民觉醒了,并且继续默默地,像钢铁般坚强地向脱离劳动人民,高高在上的统治阶级做顽强的斗争,决心要推翻他们的反动统治,不管他们使用怎样的欺骗手段”。
这段话的深刻意义是:
觉醒的劳动人民,决心用钢铁般的意志,推翻反动的统治者。
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文章,经过这样的两步讲解法,不仅模糊的象征义变得清晰而明确,而且它的深刻含义也容易点明:如果出成考试题,学生就能抓住解题要领。
对于用含蓄的手法写成的文章中的含义很深的句子,则需要用推理、推论的方法,由已说的推论未说的,用外露的推论内含的,用已知的推论不知的,用含在口中的推论哽在咽喉的,用客气的推论不客气的。总之,要“掘地三尺”,挖出文章中深藏的“宝物”,交给学生。切忌就句释句,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教法。因此,对于这一类文章,也要教给学生一个理解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推理的方法,推论的方法。
夏衍写的《包身工》,郭沫若写的《梅园新村》,鲁迅写的《友邦惊诧论》、《为了忘却的纪念》(其中《梅园新村》在职业高中课本第一册,其余均在普通中学的课文中)等文章中的一些句子,含义就非常深刻,可以采用推理、推论的方法讲解。
例一:
《包身工》:“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这样想,日本纱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
原话为已知条件,根据已知条件,它的深刻含义可以做这样的推理、推论:
第一句:
(1)美国的铁路是爱尔兰工人修建的;
(2)美国铁路枕木的总数有多少,死的爱尔兰工人就有多少,如果美国铁路的枕木总数多得无法统计,那么,死去的爱尔兰工人也多得无法统计,
(3)美国的铁路是很多的,铁路上的枕木就更多,因而修建美国铁路的爱尔兰工人的人数也很多,又因而死去的人也很多。
推理、推论的结论:
说明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的残酷,说明美国的铁路建筑在爱尔兰工人的生命之上,是爱尔兰工人的尸首筑成的,美国铁路的枕木,就等于爱尔兰工人的尸首。通过铁路的枕木与爱尔兰工人的尸骨的关系,反映的是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压迫和被压迫,剥削和被剥削的实质。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讲解这一类文章,也要分两步走:
第一步,用已说的推知未说的;第二步,用推出来的未说的话做结论,这个结论就是该句的深刻含义。
第二句:
(1)日本人在中国开办纱厂是由中国工人做工的;
(2)日本的纱厂中有多少锭子,死去的中国工人就有多少。如果日本纱厂的锭子多得无法统计,那么死去的中国工人也多得无法统计。
推理、推论的结论,也即深刻含义:
说明日本的纱厂是建立在中国工人的生命之上的,日本纱厂的锭子就等于死去的中国工人的冤魂,日本纱厂的锭子不知有多少,死去的中国工人,也不知有多少。日本纱厂的锭子和中国工人的关系,反映的是残酷的民族剥削、民族压迫和经济侵略。
例二:
《梅园新村》
“三十号的周公馆,应该是这儿的一座绿洲了”。
这句话“寄至味于淡泊”。言貌浅而意颇深。原话为已知条件,它的深刻含义可以做这样的推理、推论:
(1)与三十号周公馆对称的是“国府”。
(2)如果说周公馆是绿洲,那么与绿洲对称的国府就是沙漠。
(3)如果说绿洲代表生命,进步,光明,希望的话,那么,沙漠就代表死亡,反动,黑暗,腐朽。
第三层就是结论,也就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推导出的结论中的深刻含义,作者在文章中并不直写,但又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文章之中,非推论,达不到挖掘出来的效果。
这类语句,一般都带有一个推理过程,是一条规律。
鲁迅写的《友邦惊诧论》一文中,许多话都没有直说,但都包含着连环的多重推理,即在推理后面有推理,推理后面还有套在一起的多层推理,在层层推理的后面,暗藏着更加尖刻、深刻、犀利的话,分析课文时,都需要仔细推论。
《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开头和结尾的一些句子,含义也是很深刻的,也包含着一个推理,在此不一一列举。需要追加的一点是:
有些句子除带有一个推理,具有很深的含义之外,还带着一种深沉的、悲壮的、残酷的美,这也是历来分析文章的人不够重视的,所以讲课时要把这些融入深刻含义一并交给学生。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两种语义 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要讲好两种语义,其一是指用象征的手法写成的文章的句子中的含义;其二是指用含蓄的手法写成的文章中的内涵很深,发人深省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对于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文章,需要把文章中的自然现象、景物形象、文学形象等还原为社会形象,把托的物还原为言志的人和事,把抽象还原为具体,让模糊朦胧的语义变得清晰明了,使其意义具有确定性,变大概意思为确切意思。
鲁迅写得《秋夜》,通篇使用的是象征手法。这类文章,学生受社会阅历、理解能力等的限制和时代背景、代差的限制,一般很难比较准确地理解。讲解时,除用细嚼慢咽,一句一句,一层一层地向学生交代的讲授方法之外,还要教给学生一个理解的方法,否则,留给学生的是似懂非懂,似是而非的印象,答题时也很难准确。
教给学生一个怎样的理解方法呢?
概括地讲,用象征方法写成的文章,讲解时要采取“还原法”,交给学生理解的方法还是“还原法”。对文章需要做逐字逐句的“还原”。
现以《秋夜》第四、第五段中几句话为例,加以说明。
例一:“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
这两句话,对于可能存在于院中的枣树来说是写实,但以枣树为文学形象,暗示社会情况时,就是象征,就是托物言“志”,或言心。为使句子具有特定的确定性的社会含义,可以做这样的还原:
“劳动人民,他们简直受尽了剥削,从前还有个别的剥削者来敲骨吸髓,现在是连骨头中的油都被榨光了,一贫如洗了”。
这类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文章,它揭露社会问题的实质也一针见血,很深刻,所以,在讲课时,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还原”;第二步再指出它的深刻意义。
这段话的深刻意义是:说明了劳动人民所遭受的剥削的残酷。
例二:“而一无所有的叶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它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的闪着许多蛊惑的眼睛”。
这段话又可做这样的“还原”:
“被剥削的一无所有的劳动人民觉醒了,并且继续默默地,像钢铁般坚强地向脱离劳动人民,高高在上的统治阶级做顽强的斗争,决心要推翻他们的反动统治,不管他们使用怎样的欺骗手段”。
这段话的深刻意义是:
觉醒的劳动人民,决心用钢铁般的意志,推翻反动的统治者。
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文章,经过这样的两步讲解法,不仅模糊的象征义变得清晰而明确,而且它的深刻含义也容易点明:如果出成考试题,学生就能抓住解题要领。
对于用含蓄的手法写成的文章中的含义很深的句子,则需要用推理、推论的方法,由已说的推论未说的,用外露的推论内含的,用已知的推论不知的,用含在口中的推论哽在咽喉的,用客气的推论不客气的。总之,要“掘地三尺”,挖出文章中深藏的“宝物”,交给学生。切忌就句释句,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教法。因此,对于这一类文章,也要教给学生一个理解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推理的方法,推论的方法。
夏衍写的《包身工》,郭沫若写的《梅园新村》,鲁迅写的《友邦惊诧论》、《为了忘却的纪念》(其中《梅园新村》在职业高中课本第一册,其余均在普通中学的课文中)等文章中的一些句子,含义就非常深刻,可以采用推理、推论的方法讲解。
例一:
《包身工》:“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这样想,日本纱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
原话为已知条件,根据已知条件,它的深刻含义可以做这样的推理、推论:
第一句:
(1)美国的铁路是爱尔兰工人修建的;
(2)美国铁路枕木的总数有多少,死的爱尔兰工人就有多少,如果美国铁路的枕木总数多得无法统计,那么,死去的爱尔兰工人也多得无法统计,
(3)美国的铁路是很多的,铁路上的枕木就更多,因而修建美国铁路的爱尔兰工人的人数也很多,又因而死去的人也很多。
推理、推论的结论:
说明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的残酷,说明美国的铁路建筑在爱尔兰工人的生命之上,是爱尔兰工人的尸首筑成的,美国铁路的枕木,就等于爱尔兰工人的尸首。通过铁路的枕木与爱尔兰工人的尸骨的关系,反映的是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压迫和被压迫,剥削和被剥削的实质。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讲解这一类文章,也要分两步走:
第一步,用已说的推知未说的;第二步,用推出来的未说的话做结论,这个结论就是该句的深刻含义。
第二句:
(1)日本人在中国开办纱厂是由中国工人做工的;
(2)日本的纱厂中有多少锭子,死去的中国工人就有多少。如果日本纱厂的锭子多得无法统计,那么死去的中国工人也多得无法统计。
推理、推论的结论,也即深刻含义:
说明日本的纱厂是建立在中国工人的生命之上的,日本纱厂的锭子就等于死去的中国工人的冤魂,日本纱厂的锭子不知有多少,死去的中国工人,也不知有多少。日本纱厂的锭子和中国工人的关系,反映的是残酷的民族剥削、民族压迫和经济侵略。
例二:
《梅园新村》
“三十号的周公馆,应该是这儿的一座绿洲了”。
这句话“寄至味于淡泊”。言貌浅而意颇深。原话为已知条件,它的深刻含义可以做这样的推理、推论:
(1)与三十号周公馆对称的是“国府”。
(2)如果说周公馆是绿洲,那么与绿洲对称的国府就是沙漠。
(3)如果说绿洲代表生命,进步,光明,希望的话,那么,沙漠就代表死亡,反动,黑暗,腐朽。
第三层就是结论,也就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推导出的结论中的深刻含义,作者在文章中并不直写,但又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文章之中,非推论,达不到挖掘出来的效果。
这类语句,一般都带有一个推理过程,是一条规律。
鲁迅写的《友邦惊诧论》一文中,许多话都没有直说,但都包含着连环的多重推理,即在推理后面有推理,推理后面还有套在一起的多层推理,在层层推理的后面,暗藏着更加尖刻、深刻、犀利的话,分析课文时,都需要仔细推论。
《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开头和结尾的一些句子,含义也是很深刻的,也包含着一个推理,在此不一一列举。需要追加的一点是:
有些句子除带有一个推理,具有很深的含义之外,还带着一种深沉的、悲壮的、残酷的美,这也是历来分析文章的人不够重视的,所以讲课时要把这些融入深刻含义一并交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