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塞尚重建空间
现代艺术是个结构、形态自觉的,也可以说为结构的艺术——形态不再依附于故事情节、戏剧题材、宗教道义,结构也在被各个击破,重新组合。经典绘画更多地表现在形感、体积厚度和空间深度的强化上,而现代艺术则表现在强化结构、纯化形态、分解空间。对现代艺术的产生有着深刻影响力的则是被称之为“现代艺术之父”的塞尚。
塞尚的一生,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与探索坚定自信,并对自然充满敬畏之情。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印象派的成就,他认为印象派画家虽然能描绘出优美,他们的理论却将艺术引进了死胡同。塞尚独自一人,凭借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在人物、景物等各种领域,精心细致地研究着物体内在的造型规律与特征,他的艺术成就与理念便是在注意观察、尊重自己的直觉与视觉印象的前提下获得的。他的结构理念表现在他对传统透视法则的离经叛道还有否定,他对空间本身持有特殊的认识并且精于对物体置于画面中的主观空间处理。
他否定传统透视的规则,不以定点透视为艺术表达的唯一法则,他潜心面对自然的规律,认为“艺术是一种与自然平行的和谐体,方法论来源于跟自然的接触。它的形成源于个人的直观感受、审美观及由此而构成的表现过程。”面对绘画,塞尚更尊重自己的内心直觉与感受,这无形中与康德所提出的空间学说——空间即纯粹的直观,不谋而合。塞尚以其敏锐的双眼与敏感的直觉进行着他的造型空间艺术。
1886—1888年创作的《有水果蓝的静物》是塞尚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令人信服的几何形体兼丰富的色彩与和谐的构图使人过目难忘。但仔细观察之后,却会惊奇发现摆放着果物的桌子左右两端竟不在一条直线上,如果将白色桌布移开,就会察觉盛装果物的篮子几乎不能放置在桌子上。
几何形的表现方式出现在塞尚一系列的景物画中,如对果物、瓶罐等静物的处理中,以及他在风景画中对山峦、树木与地面的简化与概括。这种几何形体的概括是画家面对自然,对每一具体事物,认真地综合、分析、研究而予以实现的。
塞尚后期的创作中,打破了以往传统绘画的常规,面对画面时,他无法用眼前客观物象控制造型艺术——思想。他试图改变客观物象的客观空间状态,一切为了画面做服务,主观地前后移动着对象。在色彩的处理上他有意识地夸大了中远景物体的纯度与色彩清晰度,使之前凸并形成相互叠映的色块,同时减弱了前景的色彩明度,使之产生后退、虚幻的感觉。更为重要的是他往往刻意地限制或压缩了物体之间的纵深度,使画面产生了某种程度的二维平面感。塞尚将这种艺术手法称为“过渡”(passage),这种艺术处理方式既是移动视点的逻辑性发展,更是基于“表达宇宙空间的最高形式,不在于提供细节,而是象征性地重新创造那结构与空间秩序”的美学思维,它的结果将是视幻觉的进一步消失。
塞尚的创作撼动了以单点透视为造型原则、以再现物质世界唯美学基础的旧艺术体系。
此后,毕加索、勃拉克等人则在前人务实的基础上,利用塞尚等人留下的丰厚遗产——艺术观念,再凭借个人独断的思想、才华与勇气,在20世纪掀起了艺坛上一场伟大的视觉革命。
二、立体主义绘画
1907年,绘画界涌出了极具个人天赋的年轻画家——毕加索,他的名作《亚威农少女》,在世界艺术史上写下了辉煌一笔。众所闻名的毕加索既是吸取了塞尚的艺术理念,不服从传统透视法,试图在画面上寻找纯粹绘画形式的二维平面上的空间,并非机械地复制眼见的客观空间。毕加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举他标新立异的旗帜,告诉了世人造型艺术可以因为绘画艺术而重写造型空间。
《亚威农的少女们》的前卫性则表现在毕加索对画面的空间处理上,这也是立体主义画派的画家们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画面中一蹲一侧立的人物第一眼呈现给视觉的感受令人兴奋与刺激,这不是常人的面孔,毕加索受到了西班牙与非洲黑人雕刻艺术的影响,并试图在二维平面空间中创造一种时空与历史的交错感,使人面对这些肢体语言被分解、变形,从而有着一定规律的体面人体时,更加地不知所措了。在此画中,表现的不是人体的比例,而是人体的有机完整性都被打破了,这里没有传统透视规则的写真,更多地是画家自身的视觉空间感与面对自然时的情感写照。
毕加索仔細研究了塞尚晚期的作品形式,塞尚那种用抽象结构对立体和空间的处理,是毕加索发掘立体主义的源泉。《亚威农的少女们》的破坏性是有计划并且有秩序的,画中的人体及背景被打成了有角的楔头和碎块,这些碎片相互联系与制约着并形成彼此不相干扰的空间,我们不能肯定这些碎片究竟是凹进去还是凸出来,有的像是块立体空间,有的则像是透明体的碎片。他们像是一种很特别的东西,使整幅画有了新的秩序与架构。它不是客观世界的简单摩写,它与自然世界平行,并以其自己的规律组建起一个有生命有呼吸的造型空间世界。这幅画革新的意义在于创造了一种新的造型空间形式,这种空间形式既不同于自然中的三维空间,也不同于传统绘画通过二维平面以表现三度空间的幻觉感。
它试图创造“第四空间”。
“立体主义”一词的滥觞,始于勃拉克在1908年展出的一批惊人作品。毕加索的影响在他的画中刻下深刻的印记:《大浴女》素描中间的女人体似乎是《亚威农的少女们》右下角人物的翻版;整张构图表明作者期望像毕加索那样,将背景连接成一个封闭的整体,为画面空间与结构立下新的规则。与此同时,随着思想认识与实验的深入,毕加索在《有黎的妇人》肖像画中,手法显得更加大胆泼辣。他首先排除了对象柔美的性格特征,然后再以形体的结构与直觉的引导,以块面为手段,大刀阔斧、干脆利索地分析了对象,再在一个非常自由却又有着一定限制的范围内,重新将这些块面组装成为棱角分明、夸张、变形却极具雕塑意味的人物,这是一个价值转换的过程,人类的感知在自由的造型空间中游走。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的魅力没有征服毕加索,却被他的艺术所改变了,并以其独特的面貌展现于世人面前,全然不管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塞尚几何形体的造型空间理论再次被发挥到了极致。 1910年勃拉克绘画艺术的造型空间开始独立在绘画自身结构中,不再依赖传统绘画的题材与内容,绘画以其自身的形式发展。画面中所有的物体在被打碎重组的同时,部分外形消失了,分解在透明的空间里。物体客观轮廓被进一步破坏,整体性也进一步瓦解了。这仅是立体主义演变过程中的一小步,却成为现代绘画结构与空间理解尝试中迈出的一大步。
1910年至1911年间,分析立体主义时期,毕加索与勃拉克两人的立体主义研究得到了长足稳定的发展。随着风格愈加成熟,自信心倍增,毕加索在延续前一时期肖像画技法的同时,对此进行了相当重要的改革。
《有扇子的静物》一画中,毕加索极具表现性地将一系列没有关系的物体一一分解,再通过物体特征与可辨知的细节表现出它们的存在,并以全方位的环线视点构图,将如同小珠大珠落玉盘的散乱物体有机地组成一幅具有强烈架构形式感的作品。
1912至1914年间,综合立体主义时期,毕加索和勃拉克扩展并丰富了造型联想上的空间,他们试图将乐器同报纸连在一起,将扑克牌同烟斗在一起,将酒杯同墙纸在一起,他们以自由联想的乐趣,将一些熟悉的对象结构成了新的形象。
三、 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毕加索和勃拉克从用颜料作为媒介探索质感,到用手以智慧使用某种真东西来画出“质感”,在画布上粘上报纸、油布、糊墙纸或者纺织品,使这些因素和一块块颜料以及线条相互作用在一张画面上。这些剪贴画中的材料具有两种身份:一方面他们在经过修建的材料上面加以绘画或加上素描,这些材料存在着他们原来的本质;另一方面使它们具有除了自身属性以外的新的意义,他们试图使人们在大跌眼镜的同时,内心升起对客观事物本质作用到底是什么、自然世界到底是什么的疑问与茫然。
继塞尚之后,毕加索与勃拉克等画家在绘画的空间关系、空间与时间、造型空间与绘画内在结构的关系这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艺术理念,他们智慧与独道的思维方式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了证实。
1839年法国人纳达尔发明了摄影机之后,便引起了美术界思考本质的意识,有人会质疑“绘画将如何发展,还会有存在的意义吗?”,然而现代大工业的发展以及西方宗教的衰落,致使人们精神独立起来,艺术家们开始思考自身的价值,以及绘画艺术的本质,进行了绘画形式的探究。哲学上因弗洛伊德的梦境心理分析从而影响了一批“超现实主义”画家的出现,他們以弗洛伊德的哲学观念直接地创作了被认为是出自梦境的“超现实”形象和形式语言的作品。野兽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至上主义等艺术流派也各自呈现着不同的绘画语言与形式。
正如毕加索所言:“立体主义主要是描绘形式的一种艺术,当形式实现后,艺术便在形式中生存下去。”
四、结语
立体派产生和作用于现代艺术的一个内在的、强烈的动因是“对空间的沉思”,这一思想的结果,被当时绘画界“借用”了近代物理学中的一个词来称呼“第四空间”。这一词用以说明立体主义要表达与实现的并非是平常现实意义的三维空间,并不同于传统绘画中通过焦点透视以及光的明暗来描绘的有关自然物三度空间的幻觉印象,毕加索等立体派画家探讨的问题是:在不模写空间深度的情况下,能将空间暗示与表达出来吗?二度空间画面的要求和物体三度空间的要求能够协调一致,深度能在观者的精神层面而不是画面上实现吗?
问题交给观者,还回空间。
现代艺术是个结构、形态自觉的,也可以说为结构的艺术——形态不再依附于故事情节、戏剧题材、宗教道义,结构也在被各个击破,重新组合。经典绘画更多地表现在形感、体积厚度和空间深度的强化上,而现代艺术则表现在强化结构、纯化形态、分解空间。对现代艺术的产生有着深刻影响力的则是被称之为“现代艺术之父”的塞尚。
塞尚的一生,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与探索坚定自信,并对自然充满敬畏之情。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印象派的成就,他认为印象派画家虽然能描绘出优美,他们的理论却将艺术引进了死胡同。塞尚独自一人,凭借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在人物、景物等各种领域,精心细致地研究着物体内在的造型规律与特征,他的艺术成就与理念便是在注意观察、尊重自己的直觉与视觉印象的前提下获得的。他的结构理念表现在他对传统透视法则的离经叛道还有否定,他对空间本身持有特殊的认识并且精于对物体置于画面中的主观空间处理。
他否定传统透视的规则,不以定点透视为艺术表达的唯一法则,他潜心面对自然的规律,认为“艺术是一种与自然平行的和谐体,方法论来源于跟自然的接触。它的形成源于个人的直观感受、审美观及由此而构成的表现过程。”面对绘画,塞尚更尊重自己的内心直觉与感受,这无形中与康德所提出的空间学说——空间即纯粹的直观,不谋而合。塞尚以其敏锐的双眼与敏感的直觉进行着他的造型空间艺术。
1886—1888年创作的《有水果蓝的静物》是塞尚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令人信服的几何形体兼丰富的色彩与和谐的构图使人过目难忘。但仔细观察之后,却会惊奇发现摆放着果物的桌子左右两端竟不在一条直线上,如果将白色桌布移开,就会察觉盛装果物的篮子几乎不能放置在桌子上。
几何形的表现方式出现在塞尚一系列的景物画中,如对果物、瓶罐等静物的处理中,以及他在风景画中对山峦、树木与地面的简化与概括。这种几何形体的概括是画家面对自然,对每一具体事物,认真地综合、分析、研究而予以实现的。
塞尚后期的创作中,打破了以往传统绘画的常规,面对画面时,他无法用眼前客观物象控制造型艺术——思想。他试图改变客观物象的客观空间状态,一切为了画面做服务,主观地前后移动着对象。在色彩的处理上他有意识地夸大了中远景物体的纯度与色彩清晰度,使之前凸并形成相互叠映的色块,同时减弱了前景的色彩明度,使之产生后退、虚幻的感觉。更为重要的是他往往刻意地限制或压缩了物体之间的纵深度,使画面产生了某种程度的二维平面感。塞尚将这种艺术手法称为“过渡”(passage),这种艺术处理方式既是移动视点的逻辑性发展,更是基于“表达宇宙空间的最高形式,不在于提供细节,而是象征性地重新创造那结构与空间秩序”的美学思维,它的结果将是视幻觉的进一步消失。
塞尚的创作撼动了以单点透视为造型原则、以再现物质世界唯美学基础的旧艺术体系。
此后,毕加索、勃拉克等人则在前人务实的基础上,利用塞尚等人留下的丰厚遗产——艺术观念,再凭借个人独断的思想、才华与勇气,在20世纪掀起了艺坛上一场伟大的视觉革命。
二、立体主义绘画
1907年,绘画界涌出了极具个人天赋的年轻画家——毕加索,他的名作《亚威农少女》,在世界艺术史上写下了辉煌一笔。众所闻名的毕加索既是吸取了塞尚的艺术理念,不服从传统透视法,试图在画面上寻找纯粹绘画形式的二维平面上的空间,并非机械地复制眼见的客观空间。毕加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举他标新立异的旗帜,告诉了世人造型艺术可以因为绘画艺术而重写造型空间。
《亚威农的少女们》的前卫性则表现在毕加索对画面的空间处理上,这也是立体主义画派的画家们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画面中一蹲一侧立的人物第一眼呈现给视觉的感受令人兴奋与刺激,这不是常人的面孔,毕加索受到了西班牙与非洲黑人雕刻艺术的影响,并试图在二维平面空间中创造一种时空与历史的交错感,使人面对这些肢体语言被分解、变形,从而有着一定规律的体面人体时,更加地不知所措了。在此画中,表现的不是人体的比例,而是人体的有机完整性都被打破了,这里没有传统透视规则的写真,更多地是画家自身的视觉空间感与面对自然时的情感写照。
毕加索仔細研究了塞尚晚期的作品形式,塞尚那种用抽象结构对立体和空间的处理,是毕加索发掘立体主义的源泉。《亚威农的少女们》的破坏性是有计划并且有秩序的,画中的人体及背景被打成了有角的楔头和碎块,这些碎片相互联系与制约着并形成彼此不相干扰的空间,我们不能肯定这些碎片究竟是凹进去还是凸出来,有的像是块立体空间,有的则像是透明体的碎片。他们像是一种很特别的东西,使整幅画有了新的秩序与架构。它不是客观世界的简单摩写,它与自然世界平行,并以其自己的规律组建起一个有生命有呼吸的造型空间世界。这幅画革新的意义在于创造了一种新的造型空间形式,这种空间形式既不同于自然中的三维空间,也不同于传统绘画通过二维平面以表现三度空间的幻觉感。
它试图创造“第四空间”。
“立体主义”一词的滥觞,始于勃拉克在1908年展出的一批惊人作品。毕加索的影响在他的画中刻下深刻的印记:《大浴女》素描中间的女人体似乎是《亚威农的少女们》右下角人物的翻版;整张构图表明作者期望像毕加索那样,将背景连接成一个封闭的整体,为画面空间与结构立下新的规则。与此同时,随着思想认识与实验的深入,毕加索在《有黎的妇人》肖像画中,手法显得更加大胆泼辣。他首先排除了对象柔美的性格特征,然后再以形体的结构与直觉的引导,以块面为手段,大刀阔斧、干脆利索地分析了对象,再在一个非常自由却又有着一定限制的范围内,重新将这些块面组装成为棱角分明、夸张、变形却极具雕塑意味的人物,这是一个价值转换的过程,人类的感知在自由的造型空间中游走。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的魅力没有征服毕加索,却被他的艺术所改变了,并以其独特的面貌展现于世人面前,全然不管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塞尚几何形体的造型空间理论再次被发挥到了极致。 1910年勃拉克绘画艺术的造型空间开始独立在绘画自身结构中,不再依赖传统绘画的题材与内容,绘画以其自身的形式发展。画面中所有的物体在被打碎重组的同时,部分外形消失了,分解在透明的空间里。物体客观轮廓被进一步破坏,整体性也进一步瓦解了。这仅是立体主义演变过程中的一小步,却成为现代绘画结构与空间理解尝试中迈出的一大步。
1910年至1911年间,分析立体主义时期,毕加索与勃拉克两人的立体主义研究得到了长足稳定的发展。随着风格愈加成熟,自信心倍增,毕加索在延续前一时期肖像画技法的同时,对此进行了相当重要的改革。
《有扇子的静物》一画中,毕加索极具表现性地将一系列没有关系的物体一一分解,再通过物体特征与可辨知的细节表现出它们的存在,并以全方位的环线视点构图,将如同小珠大珠落玉盘的散乱物体有机地组成一幅具有强烈架构形式感的作品。
1912至1914年间,综合立体主义时期,毕加索和勃拉克扩展并丰富了造型联想上的空间,他们试图将乐器同报纸连在一起,将扑克牌同烟斗在一起,将酒杯同墙纸在一起,他们以自由联想的乐趣,将一些熟悉的对象结构成了新的形象。
三、 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毕加索和勃拉克从用颜料作为媒介探索质感,到用手以智慧使用某种真东西来画出“质感”,在画布上粘上报纸、油布、糊墙纸或者纺织品,使这些因素和一块块颜料以及线条相互作用在一张画面上。这些剪贴画中的材料具有两种身份:一方面他们在经过修建的材料上面加以绘画或加上素描,这些材料存在着他们原来的本质;另一方面使它们具有除了自身属性以外的新的意义,他们试图使人们在大跌眼镜的同时,内心升起对客观事物本质作用到底是什么、自然世界到底是什么的疑问与茫然。
继塞尚之后,毕加索与勃拉克等画家在绘画的空间关系、空间与时间、造型空间与绘画内在结构的关系这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艺术理念,他们智慧与独道的思维方式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了证实。
1839年法国人纳达尔发明了摄影机之后,便引起了美术界思考本质的意识,有人会质疑“绘画将如何发展,还会有存在的意义吗?”,然而现代大工业的发展以及西方宗教的衰落,致使人们精神独立起来,艺术家们开始思考自身的价值,以及绘画艺术的本质,进行了绘画形式的探究。哲学上因弗洛伊德的梦境心理分析从而影响了一批“超现实主义”画家的出现,他們以弗洛伊德的哲学观念直接地创作了被认为是出自梦境的“超现实”形象和形式语言的作品。野兽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至上主义等艺术流派也各自呈现着不同的绘画语言与形式。
正如毕加索所言:“立体主义主要是描绘形式的一种艺术,当形式实现后,艺术便在形式中生存下去。”
四、结语
立体派产生和作用于现代艺术的一个内在的、强烈的动因是“对空间的沉思”,这一思想的结果,被当时绘画界“借用”了近代物理学中的一个词来称呼“第四空间”。这一词用以说明立体主义要表达与实现的并非是平常现实意义的三维空间,并不同于传统绘画中通过焦点透视以及光的明暗来描绘的有关自然物三度空间的幻觉印象,毕加索等立体派画家探讨的问题是:在不模写空间深度的情况下,能将空间暗示与表达出来吗?二度空间画面的要求和物体三度空间的要求能够协调一致,深度能在观者的精神层面而不是画面上实现吗?
问题交给观者,还回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