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质研究中的辩证思维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68105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质研究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由于地质工作自身的复杂性,辩证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只有全面、联系、发展地看待问题才能更为准确地掌握自然规律,才能取得更为准确、深入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地质研究,辩证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绝对的真理是不存在,也就是说,人类不同阶段所有对自然的认识都是一种相对的真理,但是也正是这种相对的科学才推动了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发展。所以,在科学研究包括地质学的研究中,我们需要借助前人的科研成果,并且进行认真的学习和研究,但是在已有理论不能解释自然现象时,甚至和自然现象有重大的冲突时,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而需要发展现有的理论,甚至推翻现有理论而有所创新。
  2.地质研究中的辩证思维
  近年来固体地球化学最基本的进展之一是在大洋玄武岩的研究中认识到了地幔化学和同位素组成上的不均一性。全球尺度上Sr-Nd-Hf同位素之间的相对简单变化可认为是由亏损MORB源区和富集组分混合造成的。但要解释Pb同位素,还须考虑诸多地幔端元(如,DMM,EMI,EMII和HIMU)。我们目前对这些地幔同位素端元成因的认识由于多种原因还远远不够,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全力用板块构造来解释其成因(牛耀龄,2010)。
  我们用板块构造来解释其成因是目前人类认知水平所限,因为除了板块构造理论能解释大部分地质问题之外,还未能提出更好、更贴近“绝对真理”的理论。所提出的“原始地幔成分均一、地幔同位素的不均一性与地核无关”等假定是板块构造的理论基础,这无可厚非,因为每种理论都有其适用的前提。更进一步地说,提出板块构造并运用其解决自然问题的学者们能大胆提出这些假定(也就是适用范围)本身就体现了对“绝对真理”的尊重,是正确的认识观。所以在未能提出更好理论之前,甚至还未进行任何的实地研究,仅仅凭借臆想或者假说就大放厥词,推翻板块构造理论,这是不可取的,或许他们更应该去做的是去完善,去发展。
  板块构造理论无法解释陆内的许多现象,对太古代的的现象也不能做出很好的解释,但是板块构造理论本身没有错误,错在应用,不能犯概念外延的错误(张旗等,2008a)。由美国基金委地球科学部(2002)主持研讨会所汇集的白皮書“构造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的新起点——New Departures in St ructural Geology and Tectonics”和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2002)出版的《全球板块动力学历史》专著(Richards et al , 2000),分别对板块构造学说30年来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和反思,并提出了构造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SG&T)未来发展的新方向;郭安林等(2004)强调了创建新构造学说的重要性;张旗(2008b)指出板块构造不是全球构造,板块构造+地幔柱构造也不是全球构造,板块构造+大陆构造才是全球构造。
  随着地质学研究不断向地球深部发展,我们需要更好地运用认识观来进行研究。因为目前人类得到地球深部的直接证据还很有限,得到的大部分是一些不同深度的包体或岩体,所以我们更要谨慎、细致的进行研究。有人认为,搞大构造就不应该纠缠于小问题,要从宏观角度来把握问题。这种说法有一定的正确性,但是,细节很重要,有些小问题里可以折射大问题。比如:蛇绿岩是研究古板块缝合带的主要证据,但是在以前的研究中,有些人只注重蛇绿岩中几种镁铁、超镁铁质岩和枕状玄武岩、辉长岩(辉绿岩)脉的共生,其所说的“共生”只是区域上的毗邻而已,却忽视了它们的亲缘性研究,很可能把非蛇绿岩的几种岩体拼凑成一套蛇绿岩;可能在区域上距离较远的几套蛇绿岩组成,虽不毗邻,但有着很好的亲缘性,如果不谨慎、细致地从微观角度把握,很可能把这套蛇绿岩肢解掉。近年来,许多构造研究者加强了对于地球化学特别是“化学地球动力学”作用的重视,利用其进行构造环境判别和构造演化史的恢复。地球化学为构造研究提供了许多微观和统计学的证据,这本身就体现了“微观与宏观、整体与局部、偶然和必然”的联系。
  另外,全面的把握分析问题对于地质学尤为重要。人们认识自然的程度在不断加深,不能用已知的理论来框定所有正在研究的问题。比如:地球化学投图的基本思想是“将今论古”的思想,经验占很大的作用。在进行地球化学投图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投图结果”和野外观察出入较大的情况,是片面的相信“投图结果”还是更加重视野外观察?我认为这些“投图结果”更加适合作为佐证,野外的观察和岩性组合的对比才是最重要的。实践已证明某些具有一定化学特征的岩石可以产出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构造环境,例如,具有洋中脊玄武岩化学特征的玄武岩既可形成于洋中脊,又可见于弧后盆地和边缘海盆,因此判别结果具有多解性。同时,由于选用的判别图解不适当,也常造成模糊的结果或误判。
  最后,在地质研究中不能有“想当然”的思想,要充分地尊重事实。比如:在玄武岩研究中获得很大成功的“分离结晶理论”及“哈克图解”是否能照搬到花岗岩研究中?适用于玄武岩构造环境判别的经典判别图解是否适用于花岗岩?在玄武岩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地球化学证据在花岗岩研究中是否可以发挥同样大的作用?地球化学数据和岩石组合、岩性对判定构造环境或者物源环境哪个更可靠?这些都是存在较大争议的,或者说我们的研究还处在较浅的探索阶段,切不可以现有的理论框死所有的新现象,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3.结语
  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在未来的研究中,要充分尊重现实,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认识自然现象,用辩证思维来看待问题,不能拘泥于已有的理论和模式,要勇于创新并敢于突破已有成果,才能推动地质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Richards et al. 全球板块动力学历史[M]. 美国: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2000.
  郭安林,张国伟,程顺有. 超越板块构造—大陆地质研究新机遇评述[J].自然科学进展, 2004,14 (7) : 729—733.
  牛耀龄.板内洋岛玄武岩(OIB)成因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存在的问题[J].科学通报,2010,55(2):103—114.
  张旗. “蓝色风暴”与“红色革命”—论创建新的大陆构造学说[J]. 岩石学报, 2008a, 024(01): 0077—0086.
  张旗等. 21世纪的花岗岩研究路在何方—关于花岗岩的思考之六[J]. 岩石学报,2008b,024(10): 2219—2236.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利用杭州2003年、2013年电信黄页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ArcGIS和SPSS软件为工具,选取经济、空间、科技、人文四个因素对杭州市科学研究产业建模分析。在细化一级因素的基础上,在ArcGIS中对各因子图层进行密度、距离进行计算从而确定各二级因子的指标值,结合重分类与区域统计功能,以产业在空间上的变化为因变量,在SPSS中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期刊
摘要:水利工程作为防汛的有效手段,对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经济利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水利提防工程管理的重视,确保其施工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如何加强堤防工程的施工管理。  关键系:水利堤防工程 质量 安全 管理  Abstract: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s an effective means for flood control, has
期刊
中图分类号:TU71    市政工程是与我们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涉及到:道路、桥梁、排水、地铁、生活污水处置等多方面。市政设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我们生活在一个具有方便快捷的城市交通、轨道交通、道路排水通畅、水岸环境优美的城市中,将极大地提升我们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一个城市市政设施、市政建设水平是这个城市整体实力的具体表现,它代表着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能力,它极好的体现了
期刊
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建筑供热系统运行效率是绿色节能建筑重要的表征之一。建筑能耗通常由建筑物内使用能耗、建材生产能耗和建筑建造能耗三部分组成。在建筑能耗中,使用能耗约为建造能耗的15倍左右,而在使用能耗中又以采暖和空调能耗为最高,特别在北方寒冷地区,供暖能耗几乎占总使用能耗的35%。因此,供暖系统的节能是建筑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领域。  一、中国采暖现有四大趋势  一是由新建建筑向已有建筑拓展的趋势  
期刊
在人类迈入21世纪门槛的时候,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成为本世纪的流行主题,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人们共同的关注和期待。在这样一个呼唤环保的时代里,绿色小区、生态住宅区的发展越来越受大众关注。  绿色,是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标志。绿色小区作为一个生态城市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要素有着丰富的内容,以符合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绿色建材与绿色技术为基础、建造环境优美、设施先进、配套齐全的生活小区。它包
期刊
【摘要】废旧家电回收再生利用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解决废旧家电产品任意处置产生的安全隐患、能源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本文从废旧家电回收再生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Q94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1. 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存在的问题  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以留隍大桥为具体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静动载试验在桥梁检测中的应用;同时对静动载试验方法及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为桥梁的安全运营,维护及加固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字:静载试验;动载试验;桥梁检测;   中图分类号:U44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The application of static and dynamic load test in bridge inspectio
期刊
摘要:建筑节能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等众多领域。在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建筑节能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建筑节能现状提出了相关的节能技术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建筑节能 新技术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M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所谓建筑节能,在发达国家最初定义为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现在普遍称为“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在保
期刊
摘要采用取消混合液内回流的A2/O工艺,工艺运行稳定,通过考察其脱氮除磷影响因素发现,HRT对水体中NH3-N,TP的去除影响较大,好氧池的HRT在5~8h之间时,脱氮除磷效果最好。随着DO的增加,NH3-N去除率上升,TP去除率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然后下降的趋势,好氧池的溶解氧在1.5~3.0之間时,脱氮除磷效果最好。随着回流比的提高,NH3-N去除率逐渐增加,但提高到一定程度,又迅速降低,回流比在
期刊
摘要:研究金属对陶瓷的润湿性对开发新型金属/陶瓷体系,探寻和发展材料的制备技术有重大的意义。制备高性能金属/陶瓷复合材料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陶瓷/金属的润湿现象、机理及其分类出发,介绍了润湿性研究的实验研究方法,并探讨改善润湿性的途径。  关键词:金属/陶瓷复合材料;润湿性;接触角;粘附功  中图分类号:TL25  一.润湿现象  润湿是固体表面的气体被液体取代的过程。在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