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现课堂教学行动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课题。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传授、学生吸收的简单过程,还关系到课堂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情感等诸多方面。我们只有遵循教育规律,深入研究课程改革,使我们的课堂发生质的变化,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行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有效果即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表现在成绩提高,认知进步,学有所得,从不知到知、不懂到懂、不会到会、不能到能的知识、技能、能力的提高、进步、变化。有效用,即学生的生活和实践能力提高,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基础,为终身学习生活做准备,使人的更聪慧,更文明。有效率,即达到减负增效,身心健康和幸福。怎么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前苏联的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时间是可以作为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标准"。可见,在一定的時间里如果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化,应该就是我们追求的教学有效性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必须让教学目标贯穿于课堂教学的一切行动,使课堂教学各环节都能体现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是放飞师生思想的天堂。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教学环节的确立和实施是课堂教学效果有效与否的关键。
1、研究课程标准,认清当前任务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研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了解设置思想品德课程的理念,准确领会三维目标的要求,把握新教材编撰遵循的规律。只有认识这些要求我们才会做到不迷失方向,这是实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能力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只有认清当前的时代特点,我们才能正确地发挥自己的职能,才能让学生发展成为新型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2、认真研读教材,把握知识深度广度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来说,新教材不仅重视传授道德知识,更重视以其内在召唤力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激发他们的道德需要,激励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产生做有道德的人的强烈愿望。帮助他们提高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践行的能力。只有我们把教材研究透彻了,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度、广度,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践行和思考,才能使教学的有效性得以落实。
3、加强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发展水平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静态的物。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那么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起点;学生的能力水平如何,那么我们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学生有什么样的爱好,那么我们又应该设置什么样的问题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模式和要求来塑造人,特别是不能像生产产品那样培养统一模式的人。这些细节,都直接决定着课堂行动的有效性。
4、匠心创设问题情境,打造精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应以问题为中心,重点突出,难点层层剥解,层层深入。首先,问题设置应该具有悬念,以悬念的形式向学生呈现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设置问题应该化繁为简,要将这一个大的、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的子问题,使其难度降低,以利学生将问题和现有知识进行联系。再次,所设置的问题应该具有梯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沿着逐个问题层层深入,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知识是科学,科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规律。规律的呈现方式也必定是有章可循、有理可依的。教学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它是否把握这些规律,是否尊重这些规律。授予学生有规律、条理化、完整结构的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的框架,还能获取处理知识的思想、态度和方法。
5、创造激励性教学情境,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绝不仅仅限于知识的传授,更要实现三维目标。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将隐含的情感教育点显性化,适时教育学生。创设激励性教学情境和活动,以时政热点、学生身边的实例和典型案例撞击学生的思考,唤醒学生稚嫩的心灵,产生共鸣。学生对情境活动的热情参与过程,这本身是一种态度的转变过程,也是情感体验过程。
6、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优差兼顾面向全体,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参与欲望,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在自主与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探究问题,在探究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的一面,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优差兼顾,面向每一个学生,不遗弃每一个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
7、重视过程及时评价,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效益的提高。重视过程评价即指学生作出相应的反应后,教师要及时评价,重视师生情感交流,逐步建立师生情感纽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重视过程评价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产生兴趣,使学生乐其业、钻其业,精其业。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积极的评价对学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之,让课堂教学实现有效,甚至达到高效,就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在情感方面有了更多的改变。教育本身即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们只能让它更加完美,但对它的探索和追求是无止境的。因此,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也是永远不会画上句号。
参考文献
[1] 《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美]W.James Popham 著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 译;
[2]《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 韩立福 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有效果即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表现在成绩提高,认知进步,学有所得,从不知到知、不懂到懂、不会到会、不能到能的知识、技能、能力的提高、进步、变化。有效用,即学生的生活和实践能力提高,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基础,为终身学习生活做准备,使人的更聪慧,更文明。有效率,即达到减负增效,身心健康和幸福。怎么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前苏联的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时间是可以作为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标准"。可见,在一定的時间里如果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化,应该就是我们追求的教学有效性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必须让教学目标贯穿于课堂教学的一切行动,使课堂教学各环节都能体现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是放飞师生思想的天堂。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教学环节的确立和实施是课堂教学效果有效与否的关键。
1、研究课程标准,认清当前任务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研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了解设置思想品德课程的理念,准确领会三维目标的要求,把握新教材编撰遵循的规律。只有认识这些要求我们才会做到不迷失方向,这是实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能力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只有认清当前的时代特点,我们才能正确地发挥自己的职能,才能让学生发展成为新型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2、认真研读教材,把握知识深度广度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来说,新教材不仅重视传授道德知识,更重视以其内在召唤力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激发他们的道德需要,激励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产生做有道德的人的强烈愿望。帮助他们提高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践行的能力。只有我们把教材研究透彻了,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度、广度,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践行和思考,才能使教学的有效性得以落实。
3、加强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发展水平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静态的物。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那么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起点;学生的能力水平如何,那么我们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学生有什么样的爱好,那么我们又应该设置什么样的问题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模式和要求来塑造人,特别是不能像生产产品那样培养统一模式的人。这些细节,都直接决定着课堂行动的有效性。
4、匠心创设问题情境,打造精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应以问题为中心,重点突出,难点层层剥解,层层深入。首先,问题设置应该具有悬念,以悬念的形式向学生呈现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设置问题应该化繁为简,要将这一个大的、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的子问题,使其难度降低,以利学生将问题和现有知识进行联系。再次,所设置的问题应该具有梯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沿着逐个问题层层深入,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知识是科学,科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规律。规律的呈现方式也必定是有章可循、有理可依的。教学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它是否把握这些规律,是否尊重这些规律。授予学生有规律、条理化、完整结构的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的框架,还能获取处理知识的思想、态度和方法。
5、创造激励性教学情境,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绝不仅仅限于知识的传授,更要实现三维目标。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将隐含的情感教育点显性化,适时教育学生。创设激励性教学情境和活动,以时政热点、学生身边的实例和典型案例撞击学生的思考,唤醒学生稚嫩的心灵,产生共鸣。学生对情境活动的热情参与过程,这本身是一种态度的转变过程,也是情感体验过程。
6、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优差兼顾面向全体,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参与欲望,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在自主与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探究问题,在探究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的一面,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优差兼顾,面向每一个学生,不遗弃每一个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
7、重视过程及时评价,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效益的提高。重视过程评价即指学生作出相应的反应后,教师要及时评价,重视师生情感交流,逐步建立师生情感纽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重视过程评价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产生兴趣,使学生乐其业、钻其业,精其业。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积极的评价对学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之,让课堂教学实现有效,甚至达到高效,就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在情感方面有了更多的改变。教育本身即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们只能让它更加完美,但对它的探索和追求是无止境的。因此,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也是永远不会画上句号。
参考文献
[1] 《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美]W.James Popham 著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 译;
[2]《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 韩立福 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