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自我形象,是一个人对自己整体和各方面形象的自我评价,即在心目中认为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一个人的自我形象如何,如何看待自己、评价自己,影响到一个人潜能的发挥。现就如何帮助学生培养个人的自我形象谈点我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正确衡量学生
我们容易给学生过早的下定论,我们通常把学生分为三种:一是成绩好的学生;二是听话的学生;三是学习和行为习惯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后进生。正是老师这种潜意识的分类,对于后进生来说是一种伤害,是一种错误性的评价,是直接的否定性评价,这对学生形成否定倾向性的自我意识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其实,这些学生矛盾心理严重,在自信心不足的同时又有很强的自尊心,在自卑的背景下又有较强的上进心,有改好的强烈愿望但又难以通过自我努力而摆脱困境,他们急需得到教师的帮助,因此,这部分学生是“需要帮助的”。教师要转变观念,正确衡量学生,即使是最好的学生他也有缺点,最差的学生他身上也有优点,以“需要帮助”代替强加在学生头上的“后进生”。“需要帮助”蕴含着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改变这部分学生的自我形象、对促进教育转化具有更现实和积极的作用。
二、积极的心态,对自我形象的确立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心态,是一个人基于对自己的评价或对事物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体验,是自我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一个人对什么都无所谓,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信心,从而陷入可怕的心理贫困,会在人生中采取消极被动的态度,养成一种惰性,这是最可怕的;反之,当一个人心态积极,在内心深处发出“我要、我一定要”的声音时,就能把所有的生命潜能调动起来,把他们化成强大的动力,驱赶体内的惰性,引导着一个人奇迹般的向梦想的目标前进。
怎样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呢?
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和创造能够取得成功的情境与体验,使他们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激发起兴趣,能对面临的问题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从而树立起积极的自我概念。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愉悦、平等的氛围,不能用消极的语言去刺激学生的心灵。
帮助学生战胜自卑心理,指导他们客观的评价自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布鲁姆曾说:“我们发现,如果让一个儿童感到他有能力进行学习,那他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就会提高;如果他感到能力不足,他就会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开始厌恶自己。”如果学生在学习上不能不断进步,那他就会受到学习动机的强化作用;如果学无所得,就怕学,就会引发学生困惑、苦恼的消极情绪,觉得自己笨,不是学习的料,这无疑会强化学生形成否性的自我形象。
三、赏识是帮助学生树立良好自我形象的法宝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外,最重要的需求就是被尊重和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这是人性最本质的渴求。人如果得不到这种需求就像得不到阳光的庄稼一样会枯萎。“赏识教育”就是针对这种心里需求,在与教育对象相处时充分肯定个人的成功面,还个人自尊和自信,以此撞击个人的心灵,使其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变被动的接受教育为自我反省,避免批评“负效应”,使个体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让个体获得自尊自信,是“赏识教育”的目的。
从人的精神本质实质看,人不是为了被打败而来到这个世界的,而是为了得到赏识才来到世间,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如果得不到社会的肯定,长期处于指责、批评的环境中,会使一个人形成一种自卑的心理,“我什么都不行,一切荣誉与我无关”,这种心理使他们干什么都没有热情,长期下去,会压制他们潜能的开发,会使他完全丧失哪怕是微弱的自信之光。相反,一个人只有得到社会的肯定和重视,才可能塑造自己精神世界的大厦,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教育实践也让我们一再看到,教师一句肯定的话,可以让学生高兴几天,且充满信心地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为什么“肯定”有如此之魅力呢?其实就是“肯定”的激励因素在起作用。别人肯定就是被信任,会产生一种受鼓舞的积极心理效应,这种效应会促使学生在思想深处一点点地积累丰富的精神养料。
实施赏识教育,需要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之处和闪光点;同时更需要教师用真诚的语言对学生的成功进行充分的肯定,带给学生信心和动力,让他们获得被肯定的愉悦,或用动作,如鼓掌、点头、微笑等表示对学生的认可和赞赏。当教师对学生某一方面表示肯定而微笑时,它不仅让学生感到被赏识的满足,还可以传递出对学生的喜爱之情,这种精神上的滋润,会让学生产生自信而拥有一个成功的心态,这是对成功者的加油喝彩。
总之,学生有良好的自我形象,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形成乃至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帮助学生走向成功是我们教育的根本,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是我们的责任。
一、转变教育观念,正确衡量学生
我们容易给学生过早的下定论,我们通常把学生分为三种:一是成绩好的学生;二是听话的学生;三是学习和行为习惯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后进生。正是老师这种潜意识的分类,对于后进生来说是一种伤害,是一种错误性的评价,是直接的否定性评价,这对学生形成否定倾向性的自我意识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其实,这些学生矛盾心理严重,在自信心不足的同时又有很强的自尊心,在自卑的背景下又有较强的上进心,有改好的强烈愿望但又难以通过自我努力而摆脱困境,他们急需得到教师的帮助,因此,这部分学生是“需要帮助的”。教师要转变观念,正确衡量学生,即使是最好的学生他也有缺点,最差的学生他身上也有优点,以“需要帮助”代替强加在学生头上的“后进生”。“需要帮助”蕴含着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改变这部分学生的自我形象、对促进教育转化具有更现实和积极的作用。
二、积极的心态,对自我形象的确立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心态,是一个人基于对自己的评价或对事物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体验,是自我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一个人对什么都无所谓,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信心,从而陷入可怕的心理贫困,会在人生中采取消极被动的态度,养成一种惰性,这是最可怕的;反之,当一个人心态积极,在内心深处发出“我要、我一定要”的声音时,就能把所有的生命潜能调动起来,把他们化成强大的动力,驱赶体内的惰性,引导着一个人奇迹般的向梦想的目标前进。
怎样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呢?
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和创造能够取得成功的情境与体验,使他们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激发起兴趣,能对面临的问题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从而树立起积极的自我概念。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愉悦、平等的氛围,不能用消极的语言去刺激学生的心灵。
帮助学生战胜自卑心理,指导他们客观的评价自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布鲁姆曾说:“我们发现,如果让一个儿童感到他有能力进行学习,那他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就会提高;如果他感到能力不足,他就会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开始厌恶自己。”如果学生在学习上不能不断进步,那他就会受到学习动机的强化作用;如果学无所得,就怕学,就会引发学生困惑、苦恼的消极情绪,觉得自己笨,不是学习的料,这无疑会强化学生形成否性的自我形象。
三、赏识是帮助学生树立良好自我形象的法宝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外,最重要的需求就是被尊重和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这是人性最本质的渴求。人如果得不到这种需求就像得不到阳光的庄稼一样会枯萎。“赏识教育”就是针对这种心里需求,在与教育对象相处时充分肯定个人的成功面,还个人自尊和自信,以此撞击个人的心灵,使其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变被动的接受教育为自我反省,避免批评“负效应”,使个体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让个体获得自尊自信,是“赏识教育”的目的。
从人的精神本质实质看,人不是为了被打败而来到这个世界的,而是为了得到赏识才来到世间,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如果得不到社会的肯定,长期处于指责、批评的环境中,会使一个人形成一种自卑的心理,“我什么都不行,一切荣誉与我无关”,这种心理使他们干什么都没有热情,长期下去,会压制他们潜能的开发,会使他完全丧失哪怕是微弱的自信之光。相反,一个人只有得到社会的肯定和重视,才可能塑造自己精神世界的大厦,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教育实践也让我们一再看到,教师一句肯定的话,可以让学生高兴几天,且充满信心地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为什么“肯定”有如此之魅力呢?其实就是“肯定”的激励因素在起作用。别人肯定就是被信任,会产生一种受鼓舞的积极心理效应,这种效应会促使学生在思想深处一点点地积累丰富的精神养料。
实施赏识教育,需要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之处和闪光点;同时更需要教师用真诚的语言对学生的成功进行充分的肯定,带给学生信心和动力,让他们获得被肯定的愉悦,或用动作,如鼓掌、点头、微笑等表示对学生的认可和赞赏。当教师对学生某一方面表示肯定而微笑时,它不仅让学生感到被赏识的满足,还可以传递出对学生的喜爱之情,这种精神上的滋润,会让学生产生自信而拥有一个成功的心态,这是对成功者的加油喝彩。
总之,学生有良好的自我形象,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形成乃至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帮助学生走向成功是我们教育的根本,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