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村”遍及海外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_daiv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萨克斯坦的“东北村”
  
  哈萨克斯坦的巴甫洛达尔州位于该国东北部,北接俄罗斯联邦鄂木斯克州,东临中国新疆的塔城,这里生活着不同时期迁移来的华人。由一些华人新移民组成的“东北村”,在当地的各族裔人中却是闻名遐迩。
  “东北村”位于巴甫洛达尔市郊,30多户来自中国的新移民组成了这个村落,由于华人相对集中,并且都是来自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所以被称为“东北村”。
  “东北村”内的中国人亲戚连亲戚,相互关系比较好,不仅逢年过节大家亲密往来,平时有事也都能彼此帮助。
  “东北村”的人都以种菜为生。他们种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大头菜、豆角等蔬菜。当地人也种菜,但效益就是不如华人。“东北村”的人从国内带来许多有关蔬菜种植的小册子,实行科学种田和科学管理。此外,他们又特别精心,冬天早起烧煤,让蔬菜大棚保持必要温度。往往是“东北村”人的蔬菜已经罢园了,其他族裔人的蔬菜才上市。
  
  中亚三国交界的“陕西村”
  
  在中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处,有一个规模宏大的“陕西村”。
  “陕西村”的历史可追溯到百多年前。1862年,太平天国时期,中国西北的陕、甘、宁等地的回民联合当地各族人民掀起大规模反清起义。1877年,起义队伍最后的万余人向西翻越天山,最后有3314人来到中亚,其中由白彦虎率领的最大一支队伍在俄国秋河岸边扎下营盘,沙皇政府给了他们7万亩土地,并免征10年赋税,这些中国人便在这里定居下来,世代繁衍生息,并向周边扩散,分布于多个村落中。苏联解体后,这群中国移民的居住地分属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总人口12万。
  所谓的“陕西村”,只是个统称。在当地,这样的村落叫作乡,被称作“陕西村”的乡共有七个,其中三个乡100%是陕西人。有一个乡有2000多户、1.2万人口,全乡改成了陕西集体庄园,一个庄园就是一个大公司。全乡2000多户有轿车3000多辆,丰田、奥迪、宝马比比皆是,生活明显比其他族裔好许多。
  “陕西村”内还保留着很多古老的陕西风俗。人们喜欢吃面食,如拉面、饺子、包子等,还有米汤,秦腔也是他们文化娱乐的传统节目。秦腔、秦韵、秦俗是“陕西村”的鲜明特色。
  “陕西村”的人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据说,他们生产的蔬菜占哈萨克斯坦的50%。他们的拉面在当地也很有名,仅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就有他们开的餐馆30多家,家家生意都很好。近几年,随着“陕西村”人与家乡联系增多,他们又有人开展了跨国贸易。
  
  泰国的“云南村”
  
  泰国北部山区的美斯乐村庄被人称为泰国的“云南村”,那里居住着原国民党93师的后裔,他们大多祖籍云南的昆明、宝山一带。解放战争末期,国民党93师从云南败退缅甸边境,而后历经流难,最后落脚于泰国北部高山密林中的美斯乐。近些年,泰国政府对美斯乐的农业和旅游业给予了扶持,美斯乐渐渐成为泰北新兴的观光度假胜地,“云南村”内昔日的茅草屋变成了今日的砖瓦房,络绎不绝的游人出入于村内的度假山庄中。如今,“云南村”经济繁荣。“云南村”所产的茶叶、咖啡以美斯乐的品牌行销于全泰国,口碑极佳。美斯乐地处海拔1300多米的高山上,全年气候温暖湿润,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茶树种植带来了优势。今日的美斯乐不仅有高山茶园,还有三家大型茶叶加工厂和四家茶叶加工家庭小作坊,年产茶叶数百吨。浓浓的茶香飘荡在美斯乐的间间农舍中,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在美斯乐,男女老少都能讲述有关93师的故事。时事变迁,旧事虽然可能从他们的记忆中淡去,但中华文化在那里没有消退的迹象,他们说中文、学中文、过中国的传统节曰,进入美斯乐,一如进入了一个普通的中国村庄。年年月月,美斯乐的人们有人迁往山下,有人进入喧闹的城市,但美斯乐依然作为一个华人聚居的村落延续了下来,只是其中增添了旅馆、饭店、商铺等现代的因子,增添了新鲜与华丽。
  
  南非的“郑和村”
  
  距离南非伊丽莎白港约80公里的地方,有个“郑和村”,那里的村民肤色浅、头发长,具有中国人的特征,据说至今还保持着中国人的生活习惯。“郑和村”地处东开普敦省偏僻落后的农村地区,交通十分不便,因此它鲜为人知,就连南非的华人对其也难言详情。有史料记载的中国人抵达南非是在1658年,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开普敦建立基地时缺乏劳力,将数千名囚犯从印尼运抵南非,其中就有华人。在这之前是否有中国人到过南非,是史学家探讨的一个问题,南非有的学者据考古资料认为,在郑和以前,就有中国人乘船到达非洲,并绕过好望角。在海外的“中国村落”中,南非的“郑和村”最具神秘色彩,其神秘的面纱还有待专家、学者去开启。
  
  遍布世界的“保定村”
  
  在海外的“中国村”中,“保定村”是最年轻的,也是数量最多的,并且目前还在不断地增加。“保定村”的建设始于1998年。截止2006年8月,已在38个国家建立了48个“保定村”,其中多数在非洲。数年间,有上万保定人在“保定村”生活。所谓的“保定村”,就是以中国农村的模式,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产业拉动、避强就弱”的方针,让保定人在国外投资落户。每个村子规模不等,人数多的近400人,少的只有40人,每个村部有经过民主选举的村支书和村主任,负责和当地政府签订项目,组织和协调村民的工作,解决纠纷以及为村民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等。
  中非商会保定直属分会作为“保定村”的组织者,同所有“保定村”村长签订合同,“保定利”每年必须拿出10%的利润作为“村”里的公积金,以保证在那里工作的人们的安全、医疗和子女教育等问题,还制定《保定村民公约》和《保定国外村组织办法》,以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
  “保定村”村民可以是长期的,可以是季节性的。他们有的从事农业、养殖业,有的从事商业、制造业,但所有的“保定村”都建在了不发达国家和地区。
  “保定村”之所以能在很多国家获得成功,主要原因是带去了中国看似落后,但在那些不发达国家却显得很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符合产业转移规律。
其他文献
[摘要]青花瓷又称白底青花瓷,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青花瓷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罩上一层透明釉,最后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中图分类号]K8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6-0027-03    青花瓷又称白底青花瓷器,为釉下彩的一种。钴料烧成后呈蓝
[摘要]本文运用格雷马斯的结构语义学理论,对塞万提斯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进行了重新解读。根据行动元模式,对堂吉诃德的各行动元进行了清晰梳理和理性审视,在此基础上发现,“主体”代表的想象的力量与“辅助者”、“反对者”代表的现实力量在相互作用,想象与现实在相互模仿。这一独特视角揭示了《堂吉诃德》文本复杂性的一个根源,也证明“模式”并不总是一成不变的。  [关键词]《堂吉诃德》;理想;现实;双向模仿 
[摘要]本文以分析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我国的基本脉络为基础,从理论、政策实践、意识形态及国民生活四个层面分析了新自由主义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影响,同时,对新自由主义曾经的价值与意义、走出“主义”的迷雾及扭转以新自由主义为取向的政策实践三方面内容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改革开放;政策实践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0-008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