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空信息是交通运输的最基本信息。所有交通运输的数字信息都是建立在时空信息的基础之上,如送达速度、运输能力、运输成本、经济里程、即时速度、实际运行里程、油耗、轮胎消耗、维修周期等等。无可置疑,时空信息是交通运输行业必须重视的基本课题。
进入信息化社会后,现代化的运输业务模式,需要在运输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实时信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些实时的技术能够对运输业管理的各种信息,进行全程的分析和处理,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果,大幅度促进了运输产业增值增效。当前,以无线通信为核心的实时交通技术,已成为解决运输业高耗能问题的一项基本策略。
以实时技术促道路运输
运输过程中的信息处理,需要运输过程中的数据传输,而这种传输方式必须是无线的。可以说,没有无线通信网络,就没有运输信息的实时处理。
随上随下、随走随停体现了道路运输的随机性,这也是道路运输区别与铁路、民航、水运的专有属性。但也因为这种属性,使得道路运输的时间自变量充分变小,尤其需要对信息进行实时处理,才能使道路运输成为其他运输方式的接续运输,真正实现门到门运输,最终满足客户的运输需求。
实时信息技术成为了改进道路运输的必要条件,引进该技术将对道路运输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已经覆盖了全国。然而,在对实时交通技术的使用上,并没有做到系统化和专业化,还存有较大的发展、应用空间。
与运输业相关的实时技术
当前,与交通运输相关的实时信息技术包括:进行上行信息采集的GPS卫星定位技术、多媒体技术;下行信息使用的话音、短信、自动交互式应答、无线互联网传输协议网站以及今后出现的3G新技术应用;此外,还有应用于传输网络的无线数字通信技术;还有后台中央控制系统中的GIS技术等等。
有了这些实时技术,交通运输就变成了全过程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将实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甚至整个体制的创新。不仅如此,这些创新还将使行业的集约化程度大大提高。
况且,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业的集约化程度较低,从整个交通运输组织管理方面来看,推进行业节能、环保,具有相当大的空间和比例。
实时技术应用“三法则”
据了解,GPS定位系统已经在一些省份进行了尝试,各个省的试验情况和实地的经验表明,实时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注意以下原则:
1.适用原则
实时信息技术必须适应交通行业的专业需求。例如,在相关电子地图的使用上,应该采用专业化的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将专业化的运输信息技术应用融入到业务管理、安全管理、行业管理中,从而形成新的业务模式,促进行业的发展。
目前,很多电子地图并不适合行业的应用要求,在经、纬度上缺乏转换。甚至某些地方采用的GPS监控系统,对车辆在不同道路上的限速值标准混乱,不符合交通管理的基本规范、标准和要求。
将实时信息技术融入交通运输业的管理。可以采取两种模式:增加功能,改进内核。
增加功能型的新技术引入。从这个角度看,整个企业拥有自己的信息化平台,并且在上面构建了一些应用系统。在新的移动通信技术进入之后,整个交通行业的基础计划平台是非常健康的。
无论是交通行业的管理对象还是服务对象,实际上都是移动的目标。当前,必须把整个移动网络融合到行业的管理平台当中,这种融合势必会导致原来的管理系统和管理方式发生变化,比如对驾驶人员的超速、违章的管理等,如果没有实时技术便很难做到。
通过实时交通技术,运输企业可以建立一套全新的管理办法,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增加新的管理办法,从而改进整个交通运输业的信息化平台,推动整个行业管理发生革命性变化。
2.效益原则
采用实时交通信息技术,目标在于实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其可以使全社会交通事故率普遍下降。2006年,应用实时交通信息技术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8895起,共造成3016人死亡,113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787.34万元,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7.00%、13.56%、9.76%、36.73%;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仅1起,为创建平安广西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经济效益则体现在运输企业的安全效益、效率效益、管理效益和规模效益中。
安全效益:即减少了生产事故。有效限制超速、疲劳驾驶、不按规定线路行驶、超载等违章行为,系统化地提高生产驾驶人员的安全素质;
效率效益:提高生产调度效率。减少空驶、空时,提高配载效率;
管理效益:减少生产成本,减少油耗、轮胎消耗、车辆维修、管理人员等成本;
规模效益:增强管控能力,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产生的效益。人工管控到自动技术管控,人均管控能力从十几辆车到几千辆车,管控能力可提高100倍以上,企业规模可扩大10倍以上,实现集约化经营,规模经济效益。
各运输企业安装使用GPS系统后,营运驾驶员超速、超时、疲劳驾驶等违规行为大大减少,已安装监控设备的车辆事故发生率大大降低,车辆异地经营、沿途兜客、不按时回站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企业利用GPS系统的调度功能组织运输生产,特别是将在运输繁忙季节组织车辆加班运输的效率提高了20%至30%。
部分企业主动把中短途客车纳入安装GPS的车辆范围,施行全面实时管理,各运输企业也积极完善配套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技术手段得到普遍的、有效的应用,在广西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方面已经发挥了强大保障作用。
3.过程原则
采用交通实时技术之后,企业的管控能力将会有较大提高。实时的交通技术不仅仅是简单的采用GPS的问题,而是从设备引进到形成运行保障,再到管理规章制度的改革、业务模式的变化、运输企业规模扩大、集约化程度提高,最后达到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一个过程。
政府指导下的全国推广
实际上,实时交通技术在电信行业、交通行业有一个具体的产业链,其中包括集成运营商、电信运营商。
近年来,交通部在全国部分地区开设了专门的试点。2003年,广西试点联合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开展了相应的课题研究,并投资180万元,在该试点省的80多个运输企业的13800多辆运输车辆上,安装了GPS监控终端。2006年,这些试点企业新增产值超过480万元,新增利润171万元,投资回收周期为1.1年。
相信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广下,以无线通信为核心的实时交通技术将真正与交通运输平台对接,不仅实现节能降耗,而且将促进传统运输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支撑产业链各方实现多赢。
(作者单位:中国交通信息中心)
进入信息化社会后,现代化的运输业务模式,需要在运输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实时信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些实时的技术能够对运输业管理的各种信息,进行全程的分析和处理,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果,大幅度促进了运输产业增值增效。当前,以无线通信为核心的实时交通技术,已成为解决运输业高耗能问题的一项基本策略。
以实时技术促道路运输
运输过程中的信息处理,需要运输过程中的数据传输,而这种传输方式必须是无线的。可以说,没有无线通信网络,就没有运输信息的实时处理。
随上随下、随走随停体现了道路运输的随机性,这也是道路运输区别与铁路、民航、水运的专有属性。但也因为这种属性,使得道路运输的时间自变量充分变小,尤其需要对信息进行实时处理,才能使道路运输成为其他运输方式的接续运输,真正实现门到门运输,最终满足客户的运输需求。
实时信息技术成为了改进道路运输的必要条件,引进该技术将对道路运输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已经覆盖了全国。然而,在对实时交通技术的使用上,并没有做到系统化和专业化,还存有较大的发展、应用空间。
与运输业相关的实时技术
当前,与交通运输相关的实时信息技术包括:进行上行信息采集的GPS卫星定位技术、多媒体技术;下行信息使用的话音、短信、自动交互式应答、无线互联网传输协议网站以及今后出现的3G新技术应用;此外,还有应用于传输网络的无线数字通信技术;还有后台中央控制系统中的GIS技术等等。
有了这些实时技术,交通运输就变成了全过程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将实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甚至整个体制的创新。不仅如此,这些创新还将使行业的集约化程度大大提高。
况且,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业的集约化程度较低,从整个交通运输组织管理方面来看,推进行业节能、环保,具有相当大的空间和比例。
实时技术应用“三法则”
据了解,GPS定位系统已经在一些省份进行了尝试,各个省的试验情况和实地的经验表明,实时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注意以下原则:
1.适用原则
实时信息技术必须适应交通行业的专业需求。例如,在相关电子地图的使用上,应该采用专业化的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将专业化的运输信息技术应用融入到业务管理、安全管理、行业管理中,从而形成新的业务模式,促进行业的发展。
目前,很多电子地图并不适合行业的应用要求,在经、纬度上缺乏转换。甚至某些地方采用的GPS监控系统,对车辆在不同道路上的限速值标准混乱,不符合交通管理的基本规范、标准和要求。
将实时信息技术融入交通运输业的管理。可以采取两种模式:增加功能,改进内核。
增加功能型的新技术引入。从这个角度看,整个企业拥有自己的信息化平台,并且在上面构建了一些应用系统。在新的移动通信技术进入之后,整个交通行业的基础计划平台是非常健康的。
无论是交通行业的管理对象还是服务对象,实际上都是移动的目标。当前,必须把整个移动网络融合到行业的管理平台当中,这种融合势必会导致原来的管理系统和管理方式发生变化,比如对驾驶人员的超速、违章的管理等,如果没有实时技术便很难做到。
通过实时交通技术,运输企业可以建立一套全新的管理办法,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增加新的管理办法,从而改进整个交通运输业的信息化平台,推动整个行业管理发生革命性变化。
2.效益原则
采用实时交通信息技术,目标在于实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其可以使全社会交通事故率普遍下降。2006年,应用实时交通信息技术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8895起,共造成3016人死亡,113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787.34万元,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7.00%、13.56%、9.76%、36.73%;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仅1起,为创建平安广西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经济效益则体现在运输企业的安全效益、效率效益、管理效益和规模效益中。
安全效益:即减少了生产事故。有效限制超速、疲劳驾驶、不按规定线路行驶、超载等违章行为,系统化地提高生产驾驶人员的安全素质;
效率效益:提高生产调度效率。减少空驶、空时,提高配载效率;
管理效益:减少生产成本,减少油耗、轮胎消耗、车辆维修、管理人员等成本;
规模效益:增强管控能力,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产生的效益。人工管控到自动技术管控,人均管控能力从十几辆车到几千辆车,管控能力可提高100倍以上,企业规模可扩大10倍以上,实现集约化经营,规模经济效益。
各运输企业安装使用GPS系统后,营运驾驶员超速、超时、疲劳驾驶等违规行为大大减少,已安装监控设备的车辆事故发生率大大降低,车辆异地经营、沿途兜客、不按时回站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企业利用GPS系统的调度功能组织运输生产,特别是将在运输繁忙季节组织车辆加班运输的效率提高了20%至30%。
部分企业主动把中短途客车纳入安装GPS的车辆范围,施行全面实时管理,各运输企业也积极完善配套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技术手段得到普遍的、有效的应用,在广西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方面已经发挥了强大保障作用。
3.过程原则
采用交通实时技术之后,企业的管控能力将会有较大提高。实时的交通技术不仅仅是简单的采用GPS的问题,而是从设备引进到形成运行保障,再到管理规章制度的改革、业务模式的变化、运输企业规模扩大、集约化程度提高,最后达到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一个过程。
政府指导下的全国推广
实际上,实时交通技术在电信行业、交通行业有一个具体的产业链,其中包括集成运营商、电信运营商。
近年来,交通部在全国部分地区开设了专门的试点。2003年,广西试点联合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开展了相应的课题研究,并投资180万元,在该试点省的80多个运输企业的13800多辆运输车辆上,安装了GPS监控终端。2006年,这些试点企业新增产值超过480万元,新增利润171万元,投资回收周期为1.1年。
相信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广下,以无线通信为核心的实时交通技术将真正与交通运输平台对接,不仅实现节能降耗,而且将促进传统运输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支撑产业链各方实现多赢。
(作者单位:中国交通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