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冲侗寨侗乡偏居的烟火人间

来源 :家庭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230982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初夏,我和老公绕过千户苗寨,来到增冲侗寨,目的是感受古朴、厚重、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和生活。这个位于贵州省黔东南的小小侗寨,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返朴归真是它的基调。
  当汽车穿过尘土飞扬的山路,依山傍水的增冲侗寨就出现在我们眼前。沿着曲折的石子路走,两旁绿意盎然,塞中河水清澈,黝黑的石块露出河面。我们经过时,有几个侗寨女子在石上洗衣,其中一个背着小孩,双手拉起长长的秀发,甩出的水珠经晨光照射,闪着光芒,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
  抵达侗乡最有名的增冲鼓楼,据说它是贵州省历史最久、形体结构最大的鼓楼。始建于清代,外观似宝塔,木质,高二十多米,独具匠心的侗族人用四根大柱构成锥形方架,不用一钉一铆支撑起整幢楼。楼内雕梁画栋,有人物、花鸟、虫鱼等等,每一层都可以用来居住,被誉为“侗族建筑艺术的明珠”。在1997年国家发行的邮票《侗族建筑》中,增冲鼓楼就是其一。鼓楼还是寨子的活动中心,每当有要事或重大节日,就有管事的来击鼓,寨中人听到鼓声,都会赶来开会议事。
  中午,男人们在鼓楼下抽旱烟聊家常,女人们在家做午饭,大锅炖着肉,木筒蒸着饭,远远地,就能闻到香味。家家户户门口,都放着象征吉祥的石头,正午的阳光打在木板墙上。
  鼓楼连接着一座残破老旧的风雨桥。寨中有几座风雨桥,這些风雨桥静静地架在河上,黑色的瓦覆盖着木制栏杆,没有任何雕饰,屋顶和栏杆有些地方已经破损,更显沧桑感和历史感。
  慢慢行走在路上,遇见的人都冲我们淳朴一笑。这里没有商铺,只有经历了风霜的杆栏式居宅,依然保持着原貌,每一处都宁静且质朴,有一种慢而悠长的烟火气。寨子里许多年轻人走了出去,留在这里的大人小孩,穿着传统民服,沿袭着民俗生活,男孩子们养尊处优,而女孩子们早早负担起家务,担柴、做饭、带小弟弟或小妹妹。我学这里的女子,把头发高高绾在头顶一侧,穿了传统侗服。彼时,四合院里有一只来回奔跑的小狗,一把低矮的竹椅,恍然间,我成了全身上下光彩闪亮的侗族女子。
  离开时,回头望,夕阳下的侗寨,一片灰色的屋顶,几座风雨桥,小孩子们在玩耍,有炊烟袅袅升起……
其他文献
小兔跳跳想做一件棉袄,于是出门买棉花。她走到路口,看到这儿摆着一个大圆桶,圆桶里有个圆圆的机器呼呼地转着。小花猫一边用脚踏着下面的木板,一边用勺子往圆机器里加着什么。接着,机器里飞出一团团白花花的东西。  “这是棉花吗?”跳跳问。  “这是棉花糖。”小花猫回答。  “是棉花就行,给我来两袋!”  跳跳背着棉花糖,满意地回家了。她缝呀缝呀,缝了一件新棉袄,马上就穿在身上了。哇,真暖和,还有一股甜甜的
古时候,有位姓於的私塾先生非常孝顺。他的父亲年轻时也是个读书人,屡试不第后,为了养活子女干起了马车夫。老父亲劳累了大半辈子,年纪大了落下个脖子僵硬的后遗症,尤其到了梅雨季节或暑寒交替的时候,酸痛得更加厉害。  老爷子苦不堪言,於先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请来郎中,为父亲治病。郎中望闻问切,细致了解过情况后说:“老爷子年轻时赶马车,为了多挣钱,接的都是危险的活儿,跑的路线多是两旁悬崖峭壁的山路,必须
张某与李某婚后育有两女一子并购买两套房屋A和B。2014年10月,姐妹两人写下声明自愿放弃登记在父母名下的房屋A的继承份额,同意由兄弟張小男一人继承房屋A。父母去世后姐妹俩向张小男提出按照同等份额继承父母名下的两套房屋,张小男以姐妹两人曾写放弃房屋A继承权声明为由拒绝,只同意对房屋B与两人进行分割。请问这合法吗?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九条规
两个魔术师来到一个小集镇,他们在集镇上走,他们到过很多集镇,可单单在这个集镇上看到个独特现象:所有的饮食店都挂着一个牌子,每块牌子上写着三个繁体字“聖賢愁”。  他们觉得很奇怪,就走进一家饮食店,指着牌子问店家:“店家店家,你们为什么要挂‘圣贤愁’的牌子啊?”  店老板苦着脸说:“你们是外地人吧,有所不知呢。我们这里有一个游手好闲、脸皮又厚的人,这个人小气得要命,每次吃完饭都不付钱,连谢都不谢一声
女儿萱萱已经一岁多,长出了四颗小牙。她有时候拿着小毛绒玩具,用力地撕咬。为了让她的牙齿长得坚固,我到超市买来许多手指饼干,让她磨牙。可是,饼干就那三四种味道,萱萱吃腻了总是啃一半,丢一半,浪费不少。  为了让萱萱均衡摄入营养,我将苹果、梨、西瓜等水果都切成手指大小的条状,让她抓着吃。可是这些质地较软的水果总被萱萱捏成糊状,还弄得全身都是,我为此伤透了脑筋。  周末,我带萱萱去张姨家做客,她家孙子跟
一  我十四岁的时候,离村二里多有个养牛场,我的爷爷奶奶就在那里养牛。他们俩的心思全用在喂牛上,在那里一住就是十三年 。一茬一茬的牛在爷爷奶奶的饲养下,长得膘肥体壮。  就说眼下养着的这三头牛吧,吃了草上膘,喝了水长肉,每头牛的皮毛都油光锃亮,周身像披了绸缎,苍蝇蚊子站上去,脚也打滑哩。其中一头叫坦克,骨架大,肩峰阔而高,一对犄角粗而前拱,两眼炯炯有神,四蹄像四个小盆,走起路来咚咚有力,震颤大地。
清晨的鲸岛,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初升的太阳大得离谱,几乎遮蔽了半个天空;阳光慷慨大方地洒向四面八方,令奇迹之海呈现出金子的颜色。蓝天上飘浮着白云,苍翠欲滴的密林则随着海风轻柔摇摆,好似绿色的海洋。  鲸山下的营地中,升起袅袅的炊烟。紧闭一夜的木门已经打开,人们有的洗脸梳头,有的洗衣晾晒,有的则生火烧饭。炉灶设在木屋外的空地上,是由几块还算方整的石头搭建而成。灶内木柴熊熊燃烧,灶上铁锅开水沸腾
作为一位资深老母亲,我拥有一项特殊的“超能力”,那就是——打眼一看,就能从人群中准确识别出谁是女孩妈妈,谁又是男孩妈妈。我们男孩妈妈但凡出门,运动服和平底鞋都属于标配;从背影看,比身旁的老公还要威武、干练;一张嘴,一定是足以吼坏声控灯的嗓门儿。不是我们天生粗糙,实在是儿子不允许我们精致。他一动,要闯祸;他安静,准憋坏招儿。但作为一个资深男孩妈妈,我发现,自从把儿子当老公养,人生真是豁然开朗!看看老
头顶阴云密布,天边传来轰隆隆的雷声,一场大雨随时可能倾盆而下。李未和书童此刻正身处荒野,杳无人烟,想找一处避雨之所也不容易。主仆二人绕过一个土坡,再一抬头,一座破庙映入眼帘。真可谓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两人惊喜万分。  庙宇破败不堪,两扇大门都腐朽得不成样子了。李未和书童进入庙内,雨点像倒豆子一样掉下来,屋檐下瞬间水流如注。  书童拍了拍胸脯,暗自庆幸老天有眼,眷顾好人,恰巧让他们躲过这
臭氧层这个词听起来感觉总有点奇怪的味道。可是,每年的9月16日却是国际臭氧层保护日。听起来不怎么好听的臭氧层为什么也需要保护呢?  原来,臭氧层是指距离地球25~30公里处臭氧分子相对富集的大气平流层。它能吸收99%以上对人类有害的太阳紫外线。所以,臭氧层可以说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繁衍的保护伞。  然而,197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罗兰和穆连发现,人类头顶上的保护伞破了一个洞!这个消息可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