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饲喂模式对肥育猪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研究

来源 :养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Pri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喂模式对肥育猪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择150头体重42.0 kg左右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种肉猪,按体重随机将其分为3组,即自由采食组、限制饲喂10%组、限制饲喂1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公母各半,试验期85 d。试验结果表明:生产性能方面,1)不同饲喂模式下,肥育猪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自由采食组(891.50 g)显著高于限制饲喂10%组(858.50 g)和限制饲喂15%组(821.75 g);2)不同饲喂模式下,自由采食组料重比(2.79)显著高于限制饲喂10%组(2.61)和限制饲喂15%组(2.58);3)不同饲喂模式下,肥育猪背膘厚和腹围指标,限制饲喂15%组均有降低趋势,且低于自由采食组和限制饲喂10%组。经济效益方面,在当时饲料原料价格和猪价行情下,肥育猪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自由采食组最高(6.22元),限制饲喂15%组最低(5.75元),且限制饲喂15%组与限制饲喂10%组接近。单头获利:限制饲喂10%组最高,限制饲喂15%组最低。综上所述,该试验条件下:1)42~110 kg肥育猪阶段采用限制饲喂模式(限制饲喂10%组和限制饲喂15%组)可显著降低料重比和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但上市体重受一定影响,限制饲喂10%组头均盈利最高;2)在自由采食基础上限制饲喂15%组可较好地改善肥育猪"吊肚"和肥膘现象。
其他文献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性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igh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 HPAIV)在禽群(尤其是家禽)中可引起急
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ETEC)是引起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Colibacillus diarrhea of newborn piglet)的主要病原之一,该菌的致病前提是通过细
分析了平板玻璃的钢化机理及钢化玻璃炸裂的原因,提出了预防钢化玻璃炸裂的相关措施。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IFN(Interferon,IFN)是以其干扰病毒复制的功能而被发现和命名的,是最先被发现的细胞因子。根据同源性及受体特异性不同,迄今为止,发现有三型IFN:Ⅰ型、Ⅱ型和Ⅲ型。Ⅰ型IFN
通过控制造价管理精度、增强造价信息共享协同以及弥补造价数据滞后性方面对电力工程造价全过程精益化管理进行研究,通过整体协同、专项重点补充的方式提高造价全过程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