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必不缺少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学校和社会相关部门已经逐步意识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些问题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解决,本文将从大学生、学校以及社会保障机制等方面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并从大学生、学校和社会角度等三个方面提出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9-015-0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通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其预期的目标,使之自觉地按预期目标的要求开发潜能,提高综合素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帮助他们在认知自己和社会的基础上,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通过自己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找到较为理想的职业,而这一过程的实现对学生、学校和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意义在于:引导大学生积极进行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了解自我、明确方向,并为之努力奋斗,是联系实际的价值观教育和理想教育。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客观上要求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提高就业竞争力。当前,许多大学生、学校和社会相关部门已经逐步意识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大学生主动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行校企合作、各级政府在政策扶持、信息服务、观念引导、市场拓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等等,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还跟不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要求。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没有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他们不知道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或者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缺乏必要的了解。这种状况需要尽快改善。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1.1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1.1 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了解太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在校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现象比较普遍, 真正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更是为数不多。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部分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甚至提出:规划了能起多大作用?他们在完成“考上大学”这一“奋斗目标”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心态浮躁,行为懒散,得过且过。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作了规划, 但他们仅把这作为课堂任务,并没有按此认真实施,或者无法长期坚持。可见,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上存在着感觉和认知的矛盾,对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清醒的认识,缺少实际的实施和进一步的了解,尚未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对自己人生发展与就业的意义, 这些都会影响到大学生就业及今后的人生发展。
1.1.2 缺乏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行动。大学生通过就业指导课、互联网、相关媒体以及自身实践,认识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也制定了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但是大多数大学生把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看作是短期行为,没有落实到大学四年学习的全过程,没有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方法。经常是制定完了就了事,与行动脱节,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1.2 学校缺乏系统性的指导
1.2.1 学校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还没有全面开展,仍停留在就业指导层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能够完整的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高校不多,许多学校依然停留在就业服务方面,对就业指导也没有系统化,学校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依然存在很大的缺口,这不能不引起高校领导层的重视。
1.2.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研究缺乏。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研究过时,理论研究与现实脱节,基本的理论成果缺乏是目前一些高校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事这方面理论研究的人员不足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需要学校及相关部门认真思考。
1.3 社会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社会层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服务体系不完善。目前,高校尚未建立专业职业指导队伍的情况下,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但这些机构和人员大多面向企业员工,内容生搬硬套地套到大学生身上未必适合,缺乏针对性。且这种短期的辅导只能解决基础性知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际指导效果不明显。企业不愿为学生提供见习机会,大学生对其所学专业的应用以及将来可能从事的相关职业有缺乏比较清晰的感性认识。相关的专业社会实践、实习和就业基地尚未建立,组织和安排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到相关工作岗位上去锻炼。政府和社会还应加强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
2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采取的对策:
2.1 大学生角度
2.1.1 全面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心态,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目标。在制定职业生涯目标时要摆正心态,既不要好高骛远,也不好丧失自信。应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个性特征,结合社会需求选择匹配的职业。应有从基层做起的思想准备,逐步积累经验,循序渐进,有计划分步骤地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2.1.2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作好准备。现在高校普遍推行学分制,学生在选课时有了较大的自主权。大学生要学会将课程进行科学地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做到个人兴趣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广博与精深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要注意加强语言能力和计算机能力的学习和提高,以适应社会需求。
2.1.3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修正职业生涯目标。大学生应利用课余时间以及寒暑假进入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的工作方式、运行机制、对大学生的要求等,加深对职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并学会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
2.2 学校角度
2.2.1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形成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的全过程,指导的对象也应由毕业生扩大到全部学生。只是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的侧重点不同,要根據他们的不同学习任务和心理成熟度,进行各有侧重的职业生涯辅导。一年级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及其对自己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二年级应着重对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职业个性的策划、职业价值观的确定进行指导,从而帮助他们确立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三年级可为实现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优化心理素质;四年级着重择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2.2.2 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机构和指导队伍。高校应建立专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机构,负责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设立职业生涯设计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开设课程、人员培训、调查研究和业务工作等各方面的支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机构要有专门的工作场所如多媒体教室和信息收集室,配备充足的职业生涯教育书籍、教材和培训工具。并且学校应建立多元素、全方位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评估体系,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进行测评。
2.2.3 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体系,保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管理体系是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学校要建立和完善领导机制、管理制度、激励和保障机制、职称评聘制度、职业指导导师培训制度等等,以行动保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进行
2.3 社会角度
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的提高,决不仅仅是指导人员所能完成的,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2.3.1 社会上成立专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机构。负责向学生和学校发布有关职业前景预测,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信息交流平台。开发出专门针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课程和辅导活动,全面为大学生服务。
2.3.2 企、事业与学校深入合作,参与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如建立产、学、研教育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实现企业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良性互动。
总之,要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入手。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社会和用人单位也要伸出关心和帮助的援手,而作为学校则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尽快改变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钟谷兰,杨开著.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9-015-0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通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其预期的目标,使之自觉地按预期目标的要求开发潜能,提高综合素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帮助他们在认知自己和社会的基础上,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通过自己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找到较为理想的职业,而这一过程的实现对学生、学校和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意义在于:引导大学生积极进行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了解自我、明确方向,并为之努力奋斗,是联系实际的价值观教育和理想教育。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客观上要求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提高就业竞争力。当前,许多大学生、学校和社会相关部门已经逐步意识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大学生主动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行校企合作、各级政府在政策扶持、信息服务、观念引导、市场拓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等等,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还跟不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要求。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没有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他们不知道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或者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缺乏必要的了解。这种状况需要尽快改善。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1.1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1.1 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了解太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在校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现象比较普遍, 真正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更是为数不多。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部分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甚至提出:规划了能起多大作用?他们在完成“考上大学”这一“奋斗目标”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心态浮躁,行为懒散,得过且过。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作了规划, 但他们仅把这作为课堂任务,并没有按此认真实施,或者无法长期坚持。可见,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上存在着感觉和认知的矛盾,对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清醒的认识,缺少实际的实施和进一步的了解,尚未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对自己人生发展与就业的意义, 这些都会影响到大学生就业及今后的人生发展。
1.1.2 缺乏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行动。大学生通过就业指导课、互联网、相关媒体以及自身实践,认识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也制定了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但是大多数大学生把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看作是短期行为,没有落实到大学四年学习的全过程,没有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方法。经常是制定完了就了事,与行动脱节,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1.2 学校缺乏系统性的指导
1.2.1 学校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还没有全面开展,仍停留在就业指导层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能够完整的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高校不多,许多学校依然停留在就业服务方面,对就业指导也没有系统化,学校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依然存在很大的缺口,这不能不引起高校领导层的重视。
1.2.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研究缺乏。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研究过时,理论研究与现实脱节,基本的理论成果缺乏是目前一些高校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事这方面理论研究的人员不足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需要学校及相关部门认真思考。
1.3 社会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社会层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服务体系不完善。目前,高校尚未建立专业职业指导队伍的情况下,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但这些机构和人员大多面向企业员工,内容生搬硬套地套到大学生身上未必适合,缺乏针对性。且这种短期的辅导只能解决基础性知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际指导效果不明显。企业不愿为学生提供见习机会,大学生对其所学专业的应用以及将来可能从事的相关职业有缺乏比较清晰的感性认识。相关的专业社会实践、实习和就业基地尚未建立,组织和安排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到相关工作岗位上去锻炼。政府和社会还应加强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
2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采取的对策:
2.1 大学生角度
2.1.1 全面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心态,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目标。在制定职业生涯目标时要摆正心态,既不要好高骛远,也不好丧失自信。应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个性特征,结合社会需求选择匹配的职业。应有从基层做起的思想准备,逐步积累经验,循序渐进,有计划分步骤地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2.1.2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作好准备。现在高校普遍推行学分制,学生在选课时有了较大的自主权。大学生要学会将课程进行科学地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做到个人兴趣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广博与精深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要注意加强语言能力和计算机能力的学习和提高,以适应社会需求。
2.1.3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修正职业生涯目标。大学生应利用课余时间以及寒暑假进入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的工作方式、运行机制、对大学生的要求等,加深对职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并学会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
2.2 学校角度
2.2.1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形成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的全过程,指导的对象也应由毕业生扩大到全部学生。只是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的侧重点不同,要根據他们的不同学习任务和心理成熟度,进行各有侧重的职业生涯辅导。一年级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及其对自己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二年级应着重对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职业个性的策划、职业价值观的确定进行指导,从而帮助他们确立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三年级可为实现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优化心理素质;四年级着重择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2.2.2 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机构和指导队伍。高校应建立专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机构,负责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设立职业生涯设计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开设课程、人员培训、调查研究和业务工作等各方面的支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机构要有专门的工作场所如多媒体教室和信息收集室,配备充足的职业生涯教育书籍、教材和培训工具。并且学校应建立多元素、全方位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评估体系,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进行测评。
2.2.3 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体系,保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管理体系是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学校要建立和完善领导机制、管理制度、激励和保障机制、职称评聘制度、职业指导导师培训制度等等,以行动保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进行
2.3 社会角度
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的提高,决不仅仅是指导人员所能完成的,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2.3.1 社会上成立专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机构。负责向学生和学校发布有关职业前景预测,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信息交流平台。开发出专门针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课程和辅导活动,全面为大学生服务。
2.3.2 企、事业与学校深入合作,参与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如建立产、学、研教育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实现企业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良性互动。
总之,要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入手。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社会和用人单位也要伸出关心和帮助的援手,而作为学校则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尽快改变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钟谷兰,杨开著.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