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想跻身世界一流比较难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ma7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这一关于中国千万个家庭的希望以及中国未来的命题,理所当然地再次成为2006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围绕着高等教育收费、招生等,各种各样的提案、议案层出不穷。
  处于旋涡之中的教育部官员以及大学校长们并没有沉默。“两会”期间,至少有十几名中国大学校长以开放的姿态面对媒体,纵论高等教育出现的问题。
  已故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大学何谓大?非有大楼,而有大师焉。”
  大学,的确应该是大师、智者、专家的荟萃之地,是党论、诤言、建言的重要渊薮,是道德和学问并举的风范之地,是民族新知、远见、勇气、良心的重要载体。
  而以开放的姿态省思中国大学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应该是中国教育管理者的责任与义务。《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在“两会”间隙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教授、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教授,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教授,就中国大学教育进行了探讨。
  
  可怕的不是“上学难”,是上了学也看不到出路
  
  《瞭望东方周刊》:“上学难、上学贵”写进了今年“两会”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并引起全国上下从高层领导人到普通民众的关注,你如何理解这个问题?你认为中国大学教育阶段存在“上学难”的问题吗?
  史宁中(东北师大校长):“文革”前全国只有2%的人能上大学,而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越来越多的孩子可以上大学。从数量上来说,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超过20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因此,我不太同意“上大学难”,我认为,事实上在中国并不存在“上大学难”的问题。
  我对“上学贵”的理解是,“贵”,主要也是指的初中、高中阶段的择校费问题。现在“择校”的势头很猛,甚至小学、初中都在择校。就那么几个好学校,大伙都想进,那就水涨船高,当然就难就贵了。
  中国的教育,要害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呢?我认为主要应该解决的是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问题,就是这些孩子初中毕业之后的出路问题,这非常重要。
  这个难,我估计是一种感觉。是各种各样的东西融合在一起了,但如果大学生毕业就能找到很好的工作,相信不会有一个人说难。
  东北师大在全国九个省就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辍学情况做了调查,严重的地方达到了百分之四十,情况确实非常严重。调查中发现,四分之一的人是上不起学,四分之三的人认为学了也没用,念完了书还得回家种地,也就辍学了。
  其实,老百姓的想法很简单,如果读完了书能挣钱,那他们砸锅卖铁也会供孩子上学读书。东北师大在河南林州调查时发现,这个地方的初中辍学率几乎是零,高中辍学率也非常低,为什么呢?因为这里的职业教育搞得好,这里的职高和日本企业签了劳动合同,学生在职高毕业之后绝大多数去日本工作。所以,这里的辍学率就低。因为孩子职高毕业后可以找到工作。
  我认为,中央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应该扎扎实实解决的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以及农村学生初中、高中毕业之后的出路问题,这才是根本问题。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孩子在初中阶段就辍学了呢?因为他们看不到出路。
  可怕的不是“上学难”,是广大的农村子弟不能从教育上看到未来的出路在哪儿,也看不到教育能够改变他们的贫穷现状。
  
  “教育不公”的症结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
  
  《瞭望东方周刊》:人们对“教育不公”呼声越来越强烈,你认为造成“教育不公”这一社会现象的关键是什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态?
  王生洪(复旦大学校长):当前,“教育不公”的确是一个热门话题,我认为,造成教育不公平的症结应该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教育投入不足造成的,这有计划经济的历史背景,也有城乡二元化差异以及贫富差距的原因。
  事实上,国家应该首先保障基础教育的公平。这次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提出,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国家应该承担责任。在这时候提出来,正当其时。
  但就高等教育来说,还不可能做到絕对的平等。国家能做到的是,应该优先配置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加强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发达地区的大学也应该支持内地大学的发展。复旦大学就和云南大学、新疆大学都有项目合作,支持帮助中西部大学培训师资。
  要改变“教育不公”的现状,还应该为来自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奖学金,使他们的家庭不至于因教返贫。我认为,国家就此还应该拿出专项资金。
  另外,在大学招生上,名牌大学在中西部省区的招生名额配置一直比较少,这也是“两会”热议的一个话题,也是人们抨击“教育不公”的一个靶子,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比如,复旦大学去年在贵州省的招生数也就三十多人。
  目前复旦大学的招生配置是上海市占50%左右,其余的分到内地其他省市就比较少了,这是现实。在名额的配置上,总体上对内地是不均衡的,继续延用这种招生名额配置就不太公平合理。当然。过去形成的制度想改确实不太容易,但还是要改。今后,复旦大学会逐步加大对中、西部省份的招生名额配置。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还有一个问题被忽视了,那就是为中、西部地区培养的人才,毕业学成了这些人都不愿意回去,这种状况如何改变呢?
  史宁中(东北师大校长):对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教育一直是在国家财政投入不足的状态下高速发展。2005年中国初中覆盖率和毛入学率达到95%,高中入学率达到50%。这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因此,片面地强调“教育不公”,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高校乱收费主要是一些民办大学和二级学院
  
  《瞭望东方周刊》:今年2月1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又曝光了西安美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审计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南昌市第一中学、沈阳市第二中学、太原市第五中学、浙江奉化中学等八所学校教育乱收费金额总计达2270万元,引起社会舆论对高等教育收费的强烈关注,你认为目前大学收费是不是过高了?高校乱收费如何才能得到遏制?
  史宁中(东北师大校长):前几年高校收费没有规范,但近年来高校收费应该相对规范一些了,特别是部属高校。
  但也有一些费“整不清楚”。比如说,我们学校也收洗涤费,这个洗涤费是这样收的:学生报到时,你愿意洗就交这笔钱,不交也可以,自愿选择。但这可能也会被列入乱收费;我认为应该把高校的服务性收费和乱收费分开来看。
  目前高校实行的都是学分制。传统的学费收取办法是按年收费,但现在有些学校则是按学分收费,这些方面,我认为大学应 该有自主权。
  我认为,公办大学的学费并不高,高收费的主要是指民办大学和二级学院,这些学校每年的学费大概都在一万多元。为什么会这么高,国家没有投入,这些学校几乎全靠学费运行,当然会高收费。一些没有考进国家统招院校的学生,又想上大学,只能到这些二级学院、民办大学去读书,交的费用就会多。
  我认为民办教育支出的四分之一左右应该是国家投入,这样才能降低学费,减轻家庭的负担。哪怕这笔钱全部用作学生的奖学金,也可以缓和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另外,一些企业投资办民校国家应该在政策上、税收上给予支持和减免。
  我们学校的助学贷款落实得很好。师范专业学费是一年3500元;学生贷款可以贷到5000元,交完学费还有1500元,每个月还有70多元的助学金。学习好的学生还能拿到各种奖学金,家庭困难的学生还可以申请困难补助,学校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勤工助学的职位。
  客观地看待高校收费的问题,还要转变思想观念。高等教育也是一种消费,你要选择这种消费,当然要付出。但对高校的各种收费项目进行监督和规范更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对二级学校和民办大学收费的监管力度要加大,不能高得太离谱子。
  
  中国大学想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这个俱乐部还比较难
  
  《瞭望东方周刊》:2005年,也是大学教改风波甚多的一年。大学改革到底应该怎么改?
  王大中(清华大学原校长):清华的教改其实五年前就在做了。和北大不同的是,清华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一直在稳步推进,因此也没有引起大的反弹。但改革总要触动一些人的利益,这都是正常的;我不赞成通过社会舆论给学校或教师压力。
  在教学改革中,清华提出“竞争”和“流动”两个方向,目前清华的教师在提正教授以前,都是合同制教师,也就是聘用制,这样的好处是,免得一迈进了清华就是一个“铁饭碗”,一呆就是几十年,没有什么创新和教学成果,靠资历也能混上教授。
  国外的一流大学,教师进来首先就要进行资格认定,在副教授一阶段也是流动的,一直处于竞争状态。最后留下来做到正教授的就是终身制。
  清华在考核教师上,教学和研究是并重的,而且,每个教师都必须进课堂,不要小看名师给本科生授课,名教授给本科生讲课一直都是清华的一个传统,清华要坚持下来。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还存在什么距离?
  王大中(清华大学原校长):世界一流大学有两个特征。一都是研究型大学,科研地位得到世界公认,二是这些大学对国家建设有贡献。
  我个人看,一流大学还应该有个性。比如你的基础研究、学术水平、重大发明创造,是否达到了一流的水平?是否有一批能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学科?这是学术水平方面的。
  还有学生质量方面的。中国的高考制度备受诟病,但正因为是一层层筛选出来的,中国才有一流的本科生源,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并不逊色。
  差距体现在哪儿?师资、教育经费的投入、大学硬件建设的差距都是非常大的。如果说,哈佛、剑桥等是一个世界名校俱乐部,那么,中国的大学,包括清华、北大,要成为这个俱乐部的会员还很难。
  王生洪(复旦大学校长):中国大学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最重要的还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只有好的师资队伍才能支撑好的学科,才能形成良好的氛围。中国的大学缺少的是大师级的教授。
  复旦大学的发展目标是向研究型大学转型,花十年左右时间,建成亚洲一流大学;再经过二十年左右时间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复旦并不贪求学科大而全,而是要在学科建设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发挥自己的优势。
  
  一名博导带30名博士质量不可能得到保证
  
  《瞭望东方周刊》:1998年,大学扩招之后,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就是高等教育资源和教育投入的不均衡和不足,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老师少,学生多:教学设备跟不上现代化办学的需要,有的博导甚至要带30名博士。因此,人们质疑,大学扩招后,质量下降了。
  王大中(清华大学原校长):清华已经在调整招生的数量。博士生要稳定在1000人左右,本科不准备再扩招。如果学生规模太大了,的确也很难办。
  目前清华的学生比例是本科生占一半,研究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占一半,各13000人。
  我在去年的全国政协会上发言,谈的就是博士生的招生规模必须控制。
  美国伯克利大学每年毕业的博士生也就800多人,不会出现突然间数量增大的现象。目前清华也都超过他们了。道理很明显,博士生招得多了,势必降低质量,一个导师带30个博士生,博导像个大班主任一样,是不可能保证学生质量的。
  因为博士要创造成果,要有创新,要搞科研,一个博导怎么可能同时辅导30名博士搞科研呢?
  另外,还要考虑社会需求,否则就会出现过度教育的现象,博士干硕士的事情,硕士做本科生的事情……
  王生洪(复旦大学校长):高校办学质量下降,提高本科办学质量也非常重要。高校教学质量下降的原因何在?最重要的是本科招生不进行规模控制,另外,在教学管理、办学理念上,有些高校也不太重视本科教育。
  实际上,世界一流大学没有不重视本科教育的。美国的耶鲁、哈佛这样的一流学校,对本科的重视超过我们。
  另外,现在高校也有一种现象,就是轻视基础教育,师生普遍存在浮躁隋绪。
  王大中(清华大学原校长):事实上,中国的大学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差距主要就是在基础研究方面。多年来,中国高校的基础研究投入一直不够。另外,基础研究实际上是科学家个人的研究结果,不是一个立竿见影的事情,不可能立即就看到成果。所以,要给科学家们创造一种研究的环境,但目前是高校的各种评估指标限制了教授们的创新能力。
  中国人能不能获诺贝尔奖,就要看中国大学的基础研究能不能达到一个高度,这个问题很难有时间表。
  首先就是要给做基础研究的老师一个好的学术环境。重要的是要能容忍失败,不能要求他们立即出成果。另外,要有大投入。
  
  中国要防止出现韩国“国家英雄”学术造假的丑闻
  
  《瞭望东方周刊》:近年来,媒体曝光的学术腐败和学术造假事件层出不穷。从已公开曝光的问题来看,包括中国最好的大学在内的许多名牌学府和科研机构,都已出现过或潜伏着此类丑闻。尤其不可思议的是,就连一些功成名就的才子、名家、权威,也因公然抄袭他人成果而东窗事发。
  王大中(清华大学原校长):我觉得目前科技界、教育界这个问题特别严重。管理部门必须重点整治,否则如果有一天,中国也出现了像韩国“国家英雄”学术造假这样的丑闻,那就不是一个学术腐败这样简单的事情了。这会影响到我们的国际形象,就是政治丑闻了。
  去年中国也出了一系列的学术造假丑闻,一些知名大学都有涉及。教育部对此一定要严肃处理,绝不能得过且过,姑息迁就。当然处理的前提是必须进行调查研究。毕竟对学者来说,如果说他剽窃别人的学术成果,那对他来说,学术生命就结束了。
  另一方面,为什么这段时间,出现了这么多的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的丑闻?社会风气、体制都有问题。最简单的就是在高校什么都搞评估,逼得教师急功近利。教师造假、抄袭,还怎么管学生?现在高校学生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这么厉害,教师学校都要负一部分责任。在清华,一旦发现学生考试作弊或替考、代考,就会取消学籍,学校处理得非常严。
  我在清华当校长时,就专门抓了学生抄作业、考试作弊的事情。有人还质疑过,校长管这么细有必要吗?我认为非常有必要。
  史宁中(东北师大校长):反问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学术造假?因为有用呀,可以提职呀,如果没有被发现,管理部门就认可呀。这与体制有关。
  做学术,不能太浮躁。你一定要逼他一两年时间必须出成果,出不来,咋办?你一定要在教学评估上设定各种框框、标准,教师很可能就会急功近利,去抄袭。
  防止学术腐败和学术造假,其实不是没有办法,也是有“防火墙”的。那就是在大学职称的評定上,在教学评估上,让内行的人来做评估,不要由行政的人来做这些事,不能用外行来领导内行。东北师范大学在各学院都成立了教授委员会。在提职前,你要述职,要演讲,如果造假,瞒不过同行。
其他文献
东亚国家,除了地域相近,共享一定的文化以外,他们之间的差距说有多大,就能有多大。让这些国家形成一个类似于欧盟那样的共同体,要突破的障碍恐怕得用“巨大”二字  东亚共同体,是日本的新首相鸠山正在积极推动的一个政治概念。在刚刚结束的东盟加三峰会上,包括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内的很多国家领导人都对此做出了回应。从峰会的“主席声明”中列出的菲律宾、日本和澳大利亚三个版本的解读就不难看出,对东亚共同体这个概念还不
以前在学校里讲文学史,说过一句简单的话:有了猪八戒,就有了西门庆;有了西门庆,就有了贾宝玉。说老猪这种“夯贷”是宝玉的先辈,好像很唐突,但在文学史的意义上,这三个人物确实有着内在的关联;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对崇高理念和神圣事物的藐视与消解。这里面潜藏了对社会变化的要求。  猪八戒随着唐僧去西天取经,“日间挑包袱牵马,夜间提尿瓶务脚”,甚是辛苦。若能像唐僧那样理解取经事业的神圣意义,这也只当作“天将
1     无论我们胸膛里一层一层码着多少炸药, 轮椅上整整熬了七年的母亲,在10月16日这个要命的早晨,还是被老大两口子劫走了。确切地说,是劫走了母亲的遗体。  在此之前,我们仨除了没杀鸡饮血,该表的决心、该摆的姿态都亮出来了,那就是撕破脸皮,引爆他们的如意算盘。我们甚至制定好了斗争的策略、环节,设想到了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相应对的办法。但当那辆红三轮穿过院子中间隔墙打开的豁口,三倒两拐调转车头时
摘要: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教研员素养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该文着眼教研员引领区域信息化教学发展的职责定位,提出了教研员信息化教研素养概念。基于对素养发展规律及研究范式的分析,形成了教研员信息化教研素养体系的构建思路及方法:借鉴教研员、教师素养的研究成果及经验,划分教研员信息化教研素养体系的层级结构;结合教研员专业实践的需求及素养层级跃迁规律,逐级提炼、生成素养要素;进而以专家法对其进行验
不管持哪种观点的业主,大家都觉得目前的状况跟最初的宣传、广告、承诺、协议差距太大,也认为广场作为政府的工程,政府的招商引资项目,政府应该小面积极协调  55岁的失地农民贺凤琴已经在银川市的南门广场上打了近一年的“游击”。  肩上扛着一大网兜大大小小的彩球,一手提着色彩斑斓的毽子。有小朋友蹦蹦跳跳的地方,就有贺凤琴在眼巴巴地观望逗留。一个彩球赚5毛钱到1块钱,运气好的话,一个月能赚600块钱左右,除
我们怕开动卡车尘土飞扬,影响战士们行军,一直等到部队走远,才上卡车继续向北平方向进发。    1949年3月23日,天刚蒙蒙亮,我们就起床打行李,洗完脸,穿上新发的灰色列宁式干部服。   出门后发现,大家不约而同都穿上了灰色新军装,个个精神抖擞。  这一天,中央领导机关将从西柏坡迁往北平。在此前,中央先后派中直机关供给部副部长范离、中央调查部部长李克农等同志,前往北平西郊,为中央机关选择驻地。经
全球经济一体化迟早要导致全球行政管理的一体化、包括军事管理一体化  回首2006年的国际局势,战争阴云与和平阳光仍然交错重叠、扑朔迷离。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显明朗,地区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相互协作日益紧密,和平稳定的因素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伴随和平主旋律的不和谐音符也甚为强烈,潜在的战争威胁仍有随时打破和平的可能性。  目前对世界和平威胁最大、有可能引发大规模战争的诱发因素
他让大家骤然发现自己真的两手空空。    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  ——《一无所有》  2008年1月5日晚8点,崔健《时代的晚上》演唱会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开唱。  来听崔健演唱会的人,大多是40岁左右的中年人,他们衣冠楚楚,占据了工体的大部分席位。  当崔健唱到《一无所有》、《不是我不明白》、《花房姑娘》时,合唱的声音几乎掀开了工体的屋顶,那些中年人,在合唱中热泪盈眶。 
中国空军6架飞机境内集结、境内机场起飞,用远程突击的方式参加实兵演练,并在境内使用预警机和加油机进行保障。对于人民空军历史上这一开创性行动,盂国平认为主要出于三方面考虑  联合导演部和联合战役指挥部是“和平使命-2010”联合军演的决策机构和指挥中枢。  演习正式开始之后,中方参演的三大“关键人物”——联合导演部中方总导演马晓天空军上将、联合战役指挥部中方指挥员李少军中将、联合导演部中方副总导演孟
整个中国就像一个巨大的搅拌机,人们从东向西,从西向东,从南向北,从北向南,数以亿计的人在飞快地流动,这就是年复一年的中国春节景象,流动的人群将中国各个城市的道路变成停车场,变成广场。  春运的纪录一年年被刷新,回家,回家,把大把大把的心事放下,把大把大把的亲情带回家,这一蔚然景观,或许只有在中国才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