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9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鉴于识别难度,至今仍没有完全摸清整个版图的脾性,许多所谓的安全之地却成了重灾区。
7年前的预警报告
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国土资源部把灾难归结于地质灾害高发区,与汶川地震有关等五大诱因,几乎无法监控。事实上,这一危险地区早在2002年就被纳入甘肃省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县市地质灾害调查项目,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负责实施。
该项目报告于2003年3月完成。报告要求“有关部门绝不能放松警惕,及早落实危害点治理工程资金,预防泥石流的发生”。甚至在汶川地震后的2008年6月,北京专家组到舟曲调查后也确定,该县有60多处滑坡点,13处滑坡严重,威胁着下游村庄的安全,必须高度关注。然而,灾害还是在两年后降临了。
报复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室主任周平根甚至早有预言,“只要连日暴雨,必然灾害发生。”甘南地区积重难返的生态窘境,当地无计划的疯狂伐木持续了近半个世纪,不少地方森林资源逐年锐减,生态环境被超限度破坏。而等到地方政府醒悟过来大力植树造林巩固水土时,才发现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想种也种不活了。此前亦有媒体披露,国家测绘局曾在灾前公布过一份舟曲的航拍图,图中居多的是光秃秃的连绵山峰,而点点绿色只散见于沟坡间。
“截止到2003年止,当地群众砍伐森林,破坏植被的行为还在继续,部分地区林线已退至分水岭附近,如不采取果断措施,地质环境将进一步恶化,地质灾害的发生将更加频繁。”这份报告中如是总结。最后一语成谶。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殷跃平今年早间受访时还曾说,据其统计,地质灾害中人为活动的因素占到50%以上,尤其是非法活动。
报复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灾害数字10倍增长的背后
国家减灾委原总工程师李京对此概括为一句话,“高风险的城市,不设防的农村,尤其西部。”他表示,分布各地的偏远县城及农村因财务、人力、物力不足等原因,往往在灾难预防上力所不逮,而灾难来临时又自身应急乏力,常常不堪一击,甚至是毁灭性的。
通报还指出,全国2010年上半年共发生地质灾害19552起,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147起,326人死亡、138人失踪,经济损失18.61亿元。地质灾害发生的数量竟是2009年同期的10倍,由此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也大幅增加。周平根说,极端气候是引发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之一,而近年来遍地开花的修建水电站、高速公路、铁路,或切坡建楼,都诱发了一定程度的地质灾害。
还有多少个舟曲?
多灾多难的舟曲注定不会是最后一起悲剧。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消息显示,截至2009年全国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20万处,威胁数千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和1200多亿元财产安全,其中,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6万处,威胁人口700万,威胁财产840亿元。周平根主任呼吁,这意味着,中国至少还有1.6万个与“舟曲”类似的隐患威胁着700万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他介绍说,这种隐患点重点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甘肃、陕西、湖南、湖北等山多坡陡的省份。
很多时候,地质灾害的不可控性,仍令科学家们束手无措。周平根也承认,虽然自1999年以来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鉴于识别难度,至今仍没有完全摸清整个版图的脾性,所以,也就不可能把所有山都划为危险点。他坦言,从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不难发现,大部分被确定隐患点的地方并未出事,而那些没有划入隐患点的所谓安全之地却成了重灾区,这不能不让地质监测专业人员为之伤心。尽管国家推行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机制已有多年,但地方政府仍面临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尴尬。现在全国大多数的县还没有地质环境监测站,即使设立了这个技术部门,也多因地偏没人去。
面对如此之境,下一个“舟曲”可能是悬在我们头顶的另一颗炸弹。
(摘自《老年文汇报》2010.8.20)B⑨
7年前的预警报告
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国土资源部把灾难归结于地质灾害高发区,与汶川地震有关等五大诱因,几乎无法监控。事实上,这一危险地区早在2002年就被纳入甘肃省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县市地质灾害调查项目,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负责实施。
该项目报告于2003年3月完成。报告要求“有关部门绝不能放松警惕,及早落实危害点治理工程资金,预防泥石流的发生”。甚至在汶川地震后的2008年6月,北京专家组到舟曲调查后也确定,该县有60多处滑坡点,13处滑坡严重,威胁着下游村庄的安全,必须高度关注。然而,灾害还是在两年后降临了。
报复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室主任周平根甚至早有预言,“只要连日暴雨,必然灾害发生。”甘南地区积重难返的生态窘境,当地无计划的疯狂伐木持续了近半个世纪,不少地方森林资源逐年锐减,生态环境被超限度破坏。而等到地方政府醒悟过来大力植树造林巩固水土时,才发现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想种也种不活了。此前亦有媒体披露,国家测绘局曾在灾前公布过一份舟曲的航拍图,图中居多的是光秃秃的连绵山峰,而点点绿色只散见于沟坡间。
“截止到2003年止,当地群众砍伐森林,破坏植被的行为还在继续,部分地区林线已退至分水岭附近,如不采取果断措施,地质环境将进一步恶化,地质灾害的发生将更加频繁。”这份报告中如是总结。最后一语成谶。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殷跃平今年早间受访时还曾说,据其统计,地质灾害中人为活动的因素占到50%以上,尤其是非法活动。
报复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灾害数字10倍增长的背后
国家减灾委原总工程师李京对此概括为一句话,“高风险的城市,不设防的农村,尤其西部。”他表示,分布各地的偏远县城及农村因财务、人力、物力不足等原因,往往在灾难预防上力所不逮,而灾难来临时又自身应急乏力,常常不堪一击,甚至是毁灭性的。
通报还指出,全国2010年上半年共发生地质灾害19552起,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147起,326人死亡、138人失踪,经济损失18.61亿元。地质灾害发生的数量竟是2009年同期的10倍,由此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也大幅增加。周平根说,极端气候是引发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之一,而近年来遍地开花的修建水电站、高速公路、铁路,或切坡建楼,都诱发了一定程度的地质灾害。
还有多少个舟曲?
多灾多难的舟曲注定不会是最后一起悲剧。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消息显示,截至2009年全国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20万处,威胁数千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和1200多亿元财产安全,其中,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6万处,威胁人口700万,威胁财产840亿元。周平根主任呼吁,这意味着,中国至少还有1.6万个与“舟曲”类似的隐患威胁着700万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他介绍说,这种隐患点重点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甘肃、陕西、湖南、湖北等山多坡陡的省份。
很多时候,地质灾害的不可控性,仍令科学家们束手无措。周平根也承认,虽然自1999年以来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鉴于识别难度,至今仍没有完全摸清整个版图的脾性,所以,也就不可能把所有山都划为危险点。他坦言,从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不难发现,大部分被确定隐患点的地方并未出事,而那些没有划入隐患点的所谓安全之地却成了重灾区,这不能不让地质监测专业人员为之伤心。尽管国家推行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机制已有多年,但地方政府仍面临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尴尬。现在全国大多数的县还没有地质环境监测站,即使设立了这个技术部门,也多因地偏没人去。
面对如此之境,下一个“舟曲”可能是悬在我们头顶的另一颗炸弹。
(摘自《老年文汇报》2010.8.20)B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