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乡镇卫生院护理的护理质量。方法对26家乡镇卫生的护理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结果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结论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建设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制定合理护理工作模式以及管理制度,加强护士培训,从而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问题;对策
乡镇卫生院在我国医疗系统中属于第三级医疗预防保健,担负着在农村中进行医疗、保健以及预防疾病的角色。然而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受制于卫生院医疗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人员构成以及管理水平。护理管理是医院护理质量的部分,是卫生护理工作的关键。随着医改的深入,乡镇的卫生院逐渐壮大,人们对医护服务的需求日益提高,而且,法制观念与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导致纠纷突出,成为社会热点,为跟上医疗制度的改革步伐,卫生院护理管理人员应该注重应对护理管理缺陷。护理工作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其意义得到扩展,护理工作不仅针对于病患也针对于健康人,护理工作不仅关注患者身体上的伤痛也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护理工作需要提供的是全方位的服务。护理工作的质量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重要标志。本人从事卫生护理工作18年,对26家乡镇卫生院在护理管理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对于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护理质量提出一些建议。
1一般资料与调查方法
对乡镇卫生院开展摸底调查,通过筛选、询问家属以及护理工作人员等方法,就监督管理、组织体系以及医护人员的在培养问题进行了调查询问,确切了解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护理现状,并对他们开展了康复护理指导。得到调查结果以及病人的康复情况。
2结果
通过以下结果表明,工作人员与患者对于监督管理、组织体系以及医护人员的素质水平三方面问题的看法略有差异。尤其在监督管理方面,工作人员认为较为满意,监督管理已经到位,满意度达到48.1%,而患者方面则是认为监管力度不够,存在乱收费现象,满意度为15.7%。并且,对于组织体系,医患双方都表示,组织体系存在问题,满意度较低,工作人员认为缺乏工作指导,患者则认为这方面问题不够公开透明,工作人员方面满意度达到30.0%,而患者方面这一问题满意度仅为12.6%。对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工作人员认为自身素质良好,满意度达到75.0%,而患者则表示参差不齐,诸多方面需要改进,患者方面这一问题满意度仅为21.4%。可见医患双方对于问题的看法各不相同,患者对工作人员的期望高于工作人员对于自身的要求,这要求卫生院加强自身的监督管理,完善组织体系,医护工作人员加强自身的素质提升,详见表1。
3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3.1领导重视程度不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以及人员构成远远弱于县市级医疗单位,因而其医疗质量相对较差。为了卫生院的生存与发展,院长将更多地精力用于关注如何提高卫生院的经济效益,因而在医院管理中常常是强调医疗质量忽视护理工作,错误的将护理工作当做是医疗过程中的一个附属阶段,多数医疗从业者认为护理工作技术含量较低,经济效益较差,认为其可有可无。在本次对26家乡镇卫生院的调查走访中发现,许多医院管理工作重视医疗轻视护理工作,医院资金主要集中在医生培训、职业考核、评职称上面,在护理培训上面的经的投入微乎其微,而且护士的数量极少,专业护士更是少之又少,没有完整的护理体系。在福利待遇上,医护相差悬殊,严重影响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医疗质量。
3.2护理人才少,护理队伍不稳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医院医护构成不合理,导致医疗队伍整体不稳定,最终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在本次对26家乡镇卫生院的调查中发现,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大多为毕业年限较少的护士专业的学生,而聘用的护士的薪资待遇偏低,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不够,护士跳槽的现象很严重,多数护士将乡镇卫生院视作实习的场地,视作其向县级医院晋升的跳板。甚至在一些乡镇卫生所出现护士人才的缺乏现象,随着护士从业时间的积累,护理经验的增加,医院的治疗需要更多的人才,其便进入到护理管理层,致使护理人员数量更少。然而晋升进入护理管理层次的原护士人员由于其管理才能的欠缺,不能够实施有效的管理,这些都使得护理工作发展缓慢,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
3.3护理人员缺乏培训由于乡镇卫生院管理者对护理工作的忽视,护理工作培训的力度和机会都很少,护士几乎接受不到任何专业行的技能培训,缺乏交流的渠道,护士的专业技能提升缓慢,对于一些有厌倦情绪的护士,低待遇枯燥的工作,使得其无心于医疗护理工作,护理水平逐渐降低。在对26家乡镇卫生院的走访中发现,近半数护理人员没有接受过正轨的医疗护理培训,其中有很多是从事护理工作达10年之久的老护士。通过对医生的询问发现,他们大部分都认为护士只是做一些简单的辅助治疗工作,会打针、发药就能够做一名护士。护士管理者能力决定着护士对病人的服务态度、护士排班、护理工作的有效性。护士管理者最基本的素质是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和管理能力,护理管理者需要不断地参加专业培训,接受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才能够带领护理团队为医疗工程提供有效的辅助。
目前卫生院中重病人大多采取逐级转诊,而主管部门對于卫生院在护理管理方面缺乏监管,有些卫生院甚至5年来都没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而且不重视护理人员技术和理论的培训的学习,虽然有些卫生院实行了绩效考核制度,但是,对医疗和护理质量却依然都不够重视。继续护理的教育水平滞后,乡镇卫生院因经费及人力不足,大部分护理人员都未到上一级的医院进修,8O%护理人员未参加过院外学习,15%的医院都未组织过护理业务的相关学习,护理人员无法吸收新的知识及新技术,护理工作仍停在低标准及较低水平之中。
3.4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差,管理监督力度弱在临床护理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临床护理中,工作责任心是工作制度执行的重要保障,工作责任心越强工作中就越不容易出错,工作态度越严谨,医疗事故发生的几率就越小。在乡镇卫生单位因为护理人员马虎造成医疗事故的几率远远大于城市医院,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淡薄,出现医疗事故后通过法律解纠纷的意识淡薄,这也助长了医护工作者疏于职守。由于乡镇卫生院规模较小,管理者护士管理体系,医疗医护监督体系的建立,没有完善的医护规章。对于巡视病房的工作没有准确的日常记录,救护室急救器械准备不足,日常医疗器械使用记录,书写不完整甚至没有记录,医院又没有护理检查部门,护理人员仅凭自身约束力进行护理工作,监督力量的缺乏导致长期从事护理的人员责任心逐渐减弱。 3.5基础设施落后,设备更新速度慢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财力支持力度较小,卫生院所使用的医疗设施相对落后,在26个乡镇卫生院中有个别卫生院仅仅具备血压计、体温计、注射器等基本医护设施,床位数量较少,医疗环境不能满足村民的要求。群众反映其医疗能力较差,村民生病都是去县城医院进行治疗。虽然最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乡镇卫生院的投资力度,施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政策,村民对乡镇卫生院的需求还是较低。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局限于治病,还倾向于优越的医疗环境,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舒适清洁的医疗环境更加吸引他们。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与县级医院相差很大,医疗效果也明显弱于县级医院,因而现在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无论是从基础医疗设施还是医疗护理能力都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3.6护理管理的组织体系不够健全一个相对完整的护理管理体系,包括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护士长、护理质量监督部门以及后勤部门。然而在走访的26个乡镇卫生院却发现:大多数的乡镇卫生院分门诊输液室、手术室等一系列护理单元,只在病区有护士长,却没设护理部和总护士长,而且无专职人员协助护理。护士长同护士样,从事一线护理工作,还要协调关系并承担琐碎的后勤,导致重心偏移,没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护理管理上。护理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一个部门或人员要负责多项工作,医护工作者的工作负担加重,而福利待遇的偏低又无法激发起工作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了护理规条制度自上而下的贯彻,最终会影响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质量,失去群众对医院的信任感。
3.7护理管理的制度不够健全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以及危重患者的抢救制度常常落实不到位。而且,质量控制管理的标准不规范,质量控制流于形式,使得护理人员的分工不明,给患者带来很多隐患。如果质量控制的工作不能做细做实,那么,对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便无从追综和解决。护理安全管理不到位。对住院的患者缺少管理监督,患者擅自离院的现象较为普遍,甚至少数的一级护理以及要监测血压的病人,有些医生也会默认其离院;老年住院病人较多,生活并不能够完全自理,病人又无人照顾,进而易发生坠床、跌倒等事故;住院病人的安置又极其不合理,多个病种的患者混住易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而且,患者额身份查对制度并不严格,有些床位并无床头卡,而且患者没手腕带。甚至有些家属和病人会在病区吸烟,患者的吸氧装置用完后又不及时取走等情况频频出现。
4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现状问题的解决措施
4.1多渠道引进专业护士人才,壮大护理团队护士人才质量决定着医疗护理工作是否成功,最终会影响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专业的护理人才大多集中于医科院校,乡镇卫生院需要为护理队伍注入影响丰富的新鲜血液,就必须在专业护理人才的引进上加大力度和投资,乡镇卫生单位应该走进医科院校,与院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专业护理人才的引入打通通道;不仅如此还要面向社会招聘具有丰富经验的临床护理工作者。好的团队需要能力卓越的领导者,在引进专业护理人才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入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管理者。经常组织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将先进的护理理念引入自身的工作中,注重人才的培养,注重护理团队整体实力的提升。
4.2稳定乡镇卫生院护理队伍,提升护理队伍的专业素质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完善有关规范,稳定临床一线护士队伍,为护士们提供支持和帮助,并创造有利于护士安心在护理岗位上工作的环境,为护士们创造有利条件至关重要。并加强道德教育,为她们树立勤勉敬业、病人至上的职业风尚,护理实践中,让护士将服务规范的规范化内化为自身行为习惯。邀请表现优秀的护理同行现场报告,增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自豪感。制定岗位管理制度,并控制临床一线表现突出的护理人员转入护理管理岗位。落实优惠政策。坚持在一线的护理人员是卫生院护理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她们需要更多关心。因此,提高她们的待遇,并在奖金分配、进修学习、职称晋升、各种保险方面给予照顾,鼓励她们安心于护理工作。
4.3加大医疗设施投资,改善医疗环境医疗设备是乡镇卫生院开展医疗工作的基础。院方应通过自筹资金或是申请财政补助等措施积极购置先进的医疗设施,在设施引进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采购设施的检测,防止引进劣质医疗设施。改造陈旧的医疗环境,增加制冷、供暖设备。对护理站的急救设施进行更新换代,设置专门的医疗器材室,合理有序放置药品、常用器械等。
4.4健全护理管理工作的管理体系,落实护理工作质量的监管制度卫生院必须重视护理工作,并成立专门的护理部。根据具体情况,对医院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学习计划,并分批进行培训,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制定完善制度和质量控制的体系与标准。提高护士的积极性以及工作质量,而且乡镇卫生院相关领导层要转变自身管理理念,认识护士们的价值,建立有责任、有激励、有竞争、有约束、有活力的护士管理的机制。就本县的卫生系统而且,乡镇的医院占医院总数的67%,如不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护理水平,那么整个卫生系统护理质量会受到巨大的影响。各级领导以及护理人员要共同努力,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管理以及服务水平。
4.5健全护理管理规章制度,落实核心制度对于护理质量的相关问题,制定预防控制措施,并制定可行的护理工作指引,并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各个环节,进而开展前瞻性与回顾性相互结合的质量管理模式,使得质量控制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职责,使各项工作处于受控的状态,形成质控循环。并加强护理人员的学习,防范护理事故发生。熟练有效地加强护患沟通,促进护理水平提高,避免护患矛盾。必须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学习伦理学、演讲与口才学等知识,扩大护理人员的知识面,同时征求群众意见,改进不足,为提高整体的护理水平尽职努力。鼓励护士参加学历教育,并撰写护理方面的相关论文,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采用个体化、差异化的教育方式,使得护患双方明确教育的目的是让患者的信念、态度、行为等方面发生改变,认识到危害自身健康的因素,进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采纳有益的健康行为以及生活方式,减低甚至消除影响自身健康的因素,进而达到预防疾病,并促进健康的目的。
4.6与县市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建立帮扶关系乡镇卫生院应积极主动地与当地县市级卫生院建立帮扶关系。通过外聘形式请县市级医院专家定期对其医疗护理工作进行指导,通过不断与先进的护理理念接触,提升自身护理工作的质量。通过医院自身人员职业技能考核选拔工作骨干输入到县市级医疗单位进行学习,并为工作能力突出者提供深造机会,使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护理质量逐渐提高,逐渐缩小与上级医疗单位的护理差距,弥补因护理从业者的学历等不足而导致护理能力差的缺陷。利用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的优势,获取最新的护理学科的发展动向,不断学习新的护理知识,逐步提升基層护理人员的护理素质,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护理综合能力,使乡镇卫生院能更好地适应乡镇居民的医疗护理需求。
5总结
通过对26个乡镇卫生院进行走访调查,分析乡镇卫生院的护理现状,总结了乡镇卫生院在护理管理的不足之处,并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和措施,使乡镇卫生院护理团队不断壮大,护理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护理质量逐步得到提升,并使其能够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切实的服务于乡镇居民,提高我国乡镇居民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郭燕红.贯彻《护士条例》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全面履行护士义务.中华护理杂志,2011,43(5):390-391.
[2]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10,39(3):191-192.
[3]郭燕红.贯彻《护士条例》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全面履行护士义务.中华护理,2009,43(5):390-391.
[4]吴鑫虎,邱俏檬,卢中秋,等.镇静药物急性中毒86例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17:2721-2723.
[5]李小寒.基础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3-34.
[6]丁贤枝.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缺陷及应对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2,22:156-157.
[7]彭远英.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J].吉林医学,2012,15:3305-3306.
[8]龙先绣.新形势下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的缺陷和改进措施[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2:98-99.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问题;对策
乡镇卫生院在我国医疗系统中属于第三级医疗预防保健,担负着在农村中进行医疗、保健以及预防疾病的角色。然而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受制于卫生院医疗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人员构成以及管理水平。护理管理是医院护理质量的部分,是卫生护理工作的关键。随着医改的深入,乡镇的卫生院逐渐壮大,人们对医护服务的需求日益提高,而且,法制观念与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导致纠纷突出,成为社会热点,为跟上医疗制度的改革步伐,卫生院护理管理人员应该注重应对护理管理缺陷。护理工作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其意义得到扩展,护理工作不仅针对于病患也针对于健康人,护理工作不仅关注患者身体上的伤痛也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护理工作需要提供的是全方位的服务。护理工作的质量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重要标志。本人从事卫生护理工作18年,对26家乡镇卫生院在护理管理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对于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护理质量提出一些建议。
1一般资料与调查方法
对乡镇卫生院开展摸底调查,通过筛选、询问家属以及护理工作人员等方法,就监督管理、组织体系以及医护人员的在培养问题进行了调查询问,确切了解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护理现状,并对他们开展了康复护理指导。得到调查结果以及病人的康复情况。
2结果
通过以下结果表明,工作人员与患者对于监督管理、组织体系以及医护人员的素质水平三方面问题的看法略有差异。尤其在监督管理方面,工作人员认为较为满意,监督管理已经到位,满意度达到48.1%,而患者方面则是认为监管力度不够,存在乱收费现象,满意度为15.7%。并且,对于组织体系,医患双方都表示,组织体系存在问题,满意度较低,工作人员认为缺乏工作指导,患者则认为这方面问题不够公开透明,工作人员方面满意度达到30.0%,而患者方面这一问题满意度仅为12.6%。对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工作人员认为自身素质良好,满意度达到75.0%,而患者则表示参差不齐,诸多方面需要改进,患者方面这一问题满意度仅为21.4%。可见医患双方对于问题的看法各不相同,患者对工作人员的期望高于工作人员对于自身的要求,这要求卫生院加强自身的监督管理,完善组织体系,医护工作人员加强自身的素质提升,详见表1。
3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3.1领导重视程度不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以及人员构成远远弱于县市级医疗单位,因而其医疗质量相对较差。为了卫生院的生存与发展,院长将更多地精力用于关注如何提高卫生院的经济效益,因而在医院管理中常常是强调医疗质量忽视护理工作,错误的将护理工作当做是医疗过程中的一个附属阶段,多数医疗从业者认为护理工作技术含量较低,经济效益较差,认为其可有可无。在本次对26家乡镇卫生院的调查走访中发现,许多医院管理工作重视医疗轻视护理工作,医院资金主要集中在医生培训、职业考核、评职称上面,在护理培训上面的经的投入微乎其微,而且护士的数量极少,专业护士更是少之又少,没有完整的护理体系。在福利待遇上,医护相差悬殊,严重影响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医疗质量。
3.2护理人才少,护理队伍不稳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医院医护构成不合理,导致医疗队伍整体不稳定,最终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在本次对26家乡镇卫生院的调查中发现,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大多为毕业年限较少的护士专业的学生,而聘用的护士的薪资待遇偏低,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不够,护士跳槽的现象很严重,多数护士将乡镇卫生院视作实习的场地,视作其向县级医院晋升的跳板。甚至在一些乡镇卫生所出现护士人才的缺乏现象,随着护士从业时间的积累,护理经验的增加,医院的治疗需要更多的人才,其便进入到护理管理层,致使护理人员数量更少。然而晋升进入护理管理层次的原护士人员由于其管理才能的欠缺,不能够实施有效的管理,这些都使得护理工作发展缓慢,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
3.3护理人员缺乏培训由于乡镇卫生院管理者对护理工作的忽视,护理工作培训的力度和机会都很少,护士几乎接受不到任何专业行的技能培训,缺乏交流的渠道,护士的专业技能提升缓慢,对于一些有厌倦情绪的护士,低待遇枯燥的工作,使得其无心于医疗护理工作,护理水平逐渐降低。在对26家乡镇卫生院的走访中发现,近半数护理人员没有接受过正轨的医疗护理培训,其中有很多是从事护理工作达10年之久的老护士。通过对医生的询问发现,他们大部分都认为护士只是做一些简单的辅助治疗工作,会打针、发药就能够做一名护士。护士管理者能力决定着护士对病人的服务态度、护士排班、护理工作的有效性。护士管理者最基本的素质是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和管理能力,护理管理者需要不断地参加专业培训,接受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才能够带领护理团队为医疗工程提供有效的辅助。
目前卫生院中重病人大多采取逐级转诊,而主管部门對于卫生院在护理管理方面缺乏监管,有些卫生院甚至5年来都没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而且不重视护理人员技术和理论的培训的学习,虽然有些卫生院实行了绩效考核制度,但是,对医疗和护理质量却依然都不够重视。继续护理的教育水平滞后,乡镇卫生院因经费及人力不足,大部分护理人员都未到上一级的医院进修,8O%护理人员未参加过院外学习,15%的医院都未组织过护理业务的相关学习,护理人员无法吸收新的知识及新技术,护理工作仍停在低标准及较低水平之中。
3.4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差,管理监督力度弱在临床护理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临床护理中,工作责任心是工作制度执行的重要保障,工作责任心越强工作中就越不容易出错,工作态度越严谨,医疗事故发生的几率就越小。在乡镇卫生单位因为护理人员马虎造成医疗事故的几率远远大于城市医院,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淡薄,出现医疗事故后通过法律解纠纷的意识淡薄,这也助长了医护工作者疏于职守。由于乡镇卫生院规模较小,管理者护士管理体系,医疗医护监督体系的建立,没有完善的医护规章。对于巡视病房的工作没有准确的日常记录,救护室急救器械准备不足,日常医疗器械使用记录,书写不完整甚至没有记录,医院又没有护理检查部门,护理人员仅凭自身约束力进行护理工作,监督力量的缺乏导致长期从事护理的人员责任心逐渐减弱。 3.5基础设施落后,设备更新速度慢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财力支持力度较小,卫生院所使用的医疗设施相对落后,在26个乡镇卫生院中有个别卫生院仅仅具备血压计、体温计、注射器等基本医护设施,床位数量较少,医疗环境不能满足村民的要求。群众反映其医疗能力较差,村民生病都是去县城医院进行治疗。虽然最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乡镇卫生院的投资力度,施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政策,村民对乡镇卫生院的需求还是较低。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局限于治病,还倾向于优越的医疗环境,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舒适清洁的医疗环境更加吸引他们。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与县级医院相差很大,医疗效果也明显弱于县级医院,因而现在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无论是从基础医疗设施还是医疗护理能力都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3.6护理管理的组织体系不够健全一个相对完整的护理管理体系,包括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护士长、护理质量监督部门以及后勤部门。然而在走访的26个乡镇卫生院却发现:大多数的乡镇卫生院分门诊输液室、手术室等一系列护理单元,只在病区有护士长,却没设护理部和总护士长,而且无专职人员协助护理。护士长同护士样,从事一线护理工作,还要协调关系并承担琐碎的后勤,导致重心偏移,没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护理管理上。护理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一个部门或人员要负责多项工作,医护工作者的工作负担加重,而福利待遇的偏低又无法激发起工作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了护理规条制度自上而下的贯彻,最终会影响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质量,失去群众对医院的信任感。
3.7护理管理的制度不够健全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以及危重患者的抢救制度常常落实不到位。而且,质量控制管理的标准不规范,质量控制流于形式,使得护理人员的分工不明,给患者带来很多隐患。如果质量控制的工作不能做细做实,那么,对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便无从追综和解决。护理安全管理不到位。对住院的患者缺少管理监督,患者擅自离院的现象较为普遍,甚至少数的一级护理以及要监测血压的病人,有些医生也会默认其离院;老年住院病人较多,生活并不能够完全自理,病人又无人照顾,进而易发生坠床、跌倒等事故;住院病人的安置又极其不合理,多个病种的患者混住易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而且,患者额身份查对制度并不严格,有些床位并无床头卡,而且患者没手腕带。甚至有些家属和病人会在病区吸烟,患者的吸氧装置用完后又不及时取走等情况频频出现。
4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现状问题的解决措施
4.1多渠道引进专业护士人才,壮大护理团队护士人才质量决定着医疗护理工作是否成功,最终会影响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专业的护理人才大多集中于医科院校,乡镇卫生院需要为护理队伍注入影响丰富的新鲜血液,就必须在专业护理人才的引进上加大力度和投资,乡镇卫生单位应该走进医科院校,与院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专业护理人才的引入打通通道;不仅如此还要面向社会招聘具有丰富经验的临床护理工作者。好的团队需要能力卓越的领导者,在引进专业护理人才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入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管理者。经常组织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将先进的护理理念引入自身的工作中,注重人才的培养,注重护理团队整体实力的提升。
4.2稳定乡镇卫生院护理队伍,提升护理队伍的专业素质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完善有关规范,稳定临床一线护士队伍,为护士们提供支持和帮助,并创造有利于护士安心在护理岗位上工作的环境,为护士们创造有利条件至关重要。并加强道德教育,为她们树立勤勉敬业、病人至上的职业风尚,护理实践中,让护士将服务规范的规范化内化为自身行为习惯。邀请表现优秀的护理同行现场报告,增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自豪感。制定岗位管理制度,并控制临床一线表现突出的护理人员转入护理管理岗位。落实优惠政策。坚持在一线的护理人员是卫生院护理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她们需要更多关心。因此,提高她们的待遇,并在奖金分配、进修学习、职称晋升、各种保险方面给予照顾,鼓励她们安心于护理工作。
4.3加大医疗设施投资,改善医疗环境医疗设备是乡镇卫生院开展医疗工作的基础。院方应通过自筹资金或是申请财政补助等措施积极购置先进的医疗设施,在设施引进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采购设施的检测,防止引进劣质医疗设施。改造陈旧的医疗环境,增加制冷、供暖设备。对护理站的急救设施进行更新换代,设置专门的医疗器材室,合理有序放置药品、常用器械等。
4.4健全护理管理工作的管理体系,落实护理工作质量的监管制度卫生院必须重视护理工作,并成立专门的护理部。根据具体情况,对医院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学习计划,并分批进行培训,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制定完善制度和质量控制的体系与标准。提高护士的积极性以及工作质量,而且乡镇卫生院相关领导层要转变自身管理理念,认识护士们的价值,建立有责任、有激励、有竞争、有约束、有活力的护士管理的机制。就本县的卫生系统而且,乡镇的医院占医院总数的67%,如不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护理水平,那么整个卫生系统护理质量会受到巨大的影响。各级领导以及护理人员要共同努力,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管理以及服务水平。
4.5健全护理管理规章制度,落实核心制度对于护理质量的相关问题,制定预防控制措施,并制定可行的护理工作指引,并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各个环节,进而开展前瞻性与回顾性相互结合的质量管理模式,使得质量控制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职责,使各项工作处于受控的状态,形成质控循环。并加强护理人员的学习,防范护理事故发生。熟练有效地加强护患沟通,促进护理水平提高,避免护患矛盾。必须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学习伦理学、演讲与口才学等知识,扩大护理人员的知识面,同时征求群众意见,改进不足,为提高整体的护理水平尽职努力。鼓励护士参加学历教育,并撰写护理方面的相关论文,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采用个体化、差异化的教育方式,使得护患双方明确教育的目的是让患者的信念、态度、行为等方面发生改变,认识到危害自身健康的因素,进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采纳有益的健康行为以及生活方式,减低甚至消除影响自身健康的因素,进而达到预防疾病,并促进健康的目的。
4.6与县市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建立帮扶关系乡镇卫生院应积极主动地与当地县市级卫生院建立帮扶关系。通过外聘形式请县市级医院专家定期对其医疗护理工作进行指导,通过不断与先进的护理理念接触,提升自身护理工作的质量。通过医院自身人员职业技能考核选拔工作骨干输入到县市级医疗单位进行学习,并为工作能力突出者提供深造机会,使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护理质量逐渐提高,逐渐缩小与上级医疗单位的护理差距,弥补因护理从业者的学历等不足而导致护理能力差的缺陷。利用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的优势,获取最新的护理学科的发展动向,不断学习新的护理知识,逐步提升基層护理人员的护理素质,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护理综合能力,使乡镇卫生院能更好地适应乡镇居民的医疗护理需求。
5总结
通过对26个乡镇卫生院进行走访调查,分析乡镇卫生院的护理现状,总结了乡镇卫生院在护理管理的不足之处,并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和措施,使乡镇卫生院护理团队不断壮大,护理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护理质量逐步得到提升,并使其能够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切实的服务于乡镇居民,提高我国乡镇居民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郭燕红.贯彻《护士条例》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全面履行护士义务.中华护理杂志,2011,43(5):390-391.
[2]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10,39(3):191-192.
[3]郭燕红.贯彻《护士条例》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全面履行护士义务.中华护理,2009,43(5):390-391.
[4]吴鑫虎,邱俏檬,卢中秋,等.镇静药物急性中毒86例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17:2721-2723.
[5]李小寒.基础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3-34.
[6]丁贤枝.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缺陷及应对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2,22:156-157.
[7]彭远英.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J].吉林医学,2012,15:3305-3306.
[8]龙先绣.新形势下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的缺陷和改进措施[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2:98-99.